推荐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必修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 高考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5087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7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必修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 高考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推荐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必修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 高考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推荐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必修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 高考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推荐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必修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 高考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推荐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必修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 高考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必修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 高考Word下载.docx

《推荐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必修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 高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必修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 高考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必修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 高考Word下载.docx

7.“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保障了国家工业化战略实施

8.下列口号与图5漫画的主题相近的是()

猪羊肥大赛黄牛

A.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

B.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

C.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D.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

9.现在我国出现了京津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城市群。

其中,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改革开放早,政策优惠 

 

B.地理位置优越,区位竞争力强

C.靠近港澳,吸引资本能力强 

D.农村人口少,城市人口多

10.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广东、福建建立了四大经济特区,其特殊性表现在()

A.突破了计划经济的跟制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对外关系可以独立自主D.具有特别的国家行政权力

11.十一届三中全会既继承了八大的正确探索,同时又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提出了新的思想。

其新思想主要表现在()

A.科学地分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B.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C.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2.下列组图反映了新中国农业生产发生的两次重大变化。

这两次变化都()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度②给予农民分配自主权

③调整了农业经营方式④推动了国家经济发展

A.①③B.②③

C.③④D.①④

13.“市场与计划二者就像鸟与笼子的关系一样,要让鸟飞,但只能在笼子里飞,否则鸟就飞跑了。

如果鸟是搞活经济的话,那么笼子就是国家计划。

搞活经济、市场调节,只能在计划许可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能离开计划的指导。

”我国与此最为吻合的经济政策是在()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14.《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说:

“没有充分的土地、但却拥有充裕的劳力,中国人本可全力以赴去生产资本以弥补土地的短缺。

但是实际上,在力图节省土地的同时,技术发展反倒专注于能更密集地使用劳力的手段。

”这段材料强调了()

A.中国农业没有技术革新B.技术落后阻碍了中国农业发展

C.过多的人口阻碍了中国农业发展D.精耕细作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特点

15.图是1978-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及占GDP比重变化图,其反映出中国()

①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增长②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③始终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④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持续增长

A.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6.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新中国的GDP增长率在1957年、1979年和1993年均有显著增长。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三年份的GDP增长的共同因素是()

A.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B.生产力活跃,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

C.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

D.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17.下列有关我国对外开放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的设立使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加快了我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C.严格限制外资企业对内投资

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18.盐城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对我国“一五”计划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他们搜集到的下列史实与研究主题相符的是()

①建成了长春第—汽车制造厂②建立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

③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④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9.“又出新车了!

”“又有车降价啦!

”这是近来人们在媒体上见得最多的一类消息。

进入2003年,市场价格下降和企业新车下线就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有超过10款的轿车宣布降价,另外有北京现代桑纳塔等多款新车上线。

表面上看,企业的行为是自发的,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

这只“看不见的手”说明了我国在现阶段实行的是()

A.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深圳就是这场革命的象征,仅仅用了20多年他就由中世纪跨越到了21世纪,……过去的小广场建立起了加利福尼亚风格的商业中心和大学校园,在中国象深圳这样的城市不是很多,但增长很快,“工业革命”正逐渐向全国扩展,其扩张速度远远超过了l8世纪的英国和l9世纪的美国。

材料中的“工业革命”()

A.开始于洋务运动

B.以共同富裕为主要目标

C.打破了新中国初期外交孤立状态

D.使中国国家性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21.

观察以上三幅反映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的地图。

请回答:

(1)图一反映出的经济建设成就有何特点?

取得这些成就的条件有哪些?

(2)图二与图一相比,经济建设成就有何新特点?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为什么能取得这些成就?

(3)图三反映出一种怎样的经济建设格局?

形成这一格局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4)通过上述三幅图的时代特征,概据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22.(26分)北京同仁堂见证了中国300多年社会变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片断一1669年同仁堂由乐显扬创建,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创业初成。

同仁堂人以“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为己任,讲究“仁心仁术”之道。

片断二步入近代,同仁堂除加强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外,还积极利用官方联系以图在原材料、定价权、品牌维护、资金方面获得好处,企业获得新发展。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同仁堂业务逐渐萎缩。

片断三解放后,同仁堂业务逐渐恢复和发展。

1954年8月27日,随着乐松生在一纸协议上签上姓名,乐家拥有同仁堂300余年的历史戛然而止。

1992年同仁堂单独挂牌成立了“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

1993年,同仁堂在香港开设海外第一家门店。

1995年初以来,同仁堂10条生产线通过澳大利亚TGA认证,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1998年以后,同仁堂在世界各地开店22家。

——据杨在军《家族企业长寿之家族因素剖析》等

(1)据片断一,指出同仁堂的文化理念与中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相吻合,该流派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4分)

(2)据片断二,概括近代同仁堂的发展态势,并结合时代背景简述其原因。

(10分)

(3)据片断三,指出推动同仁堂在1954年转型的历史事件。

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同仁堂经营模式改变的有利条件。

(12分)

23.(28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口岸示意图和中国现代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

(1)材料一两幅图表明中国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对外开放格局有何明显的不同?

(4分)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

为什么一个前现代世界长期发展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的转变过程中如此步履维艰、艰险迭起呢?

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基本观点:

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认为主要是由于外来资本主义的渗透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的,“侵略——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

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

“传统——现代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

——罗荣渠《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关于中国现代化被延误原因的其中一种观点进行评析。

(13分,要求:

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条理清晰。

材料三:

著名学者约瑟夫·

奈这样评价:

“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某学者也感慨: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摘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四: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实行的政治体制是对哪些国家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2分)材料三中中国建国初期“特殊的民主方式”主要调整了哪些关系?

(3分)你认为应如何理解材料四中“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2分)

24.(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首《春天的故事》曾传唱大江南北: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

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曲勾起人们对这位“老人”的深切怀念。

(材料三)

材料四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中共十七大报告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重要的历史转折,“转折”的基本含义指什么?

(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老人”所画的“圈”指的是什么?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世纪之交我国的改革开放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试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5.(26分)材料一2009年是中共中央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在这十年中,西部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等12个省、区。

材料二西部大开发十年间,新疆当地民众得到了切实的实惠,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这一切成就的取得与党和政府的工作密不可分。

材料三新疆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却因为缺少资金供应、缺少懂得市场运作的人才而难以实现‘大文化产业’,要改变这种‘富饶中的贫困’,新疆地区的文化部门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努力探索中国特色、新疆特色文化发展新路子,加大活跃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加强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艺术创作佳作不断,文艺舞台精彩纷呈;

文化产业迅速兴起,势头强劲;

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健康发展;

文化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基础设施有效改善。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新疆地区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4分)

(2)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新疆地区是怎么改变当地“富饶中贫困”的。

26.(26分)对于罗斯福新政,中国政论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展望是:

如果它不能在最近恢复昔日繁荣,它不是受一番巨大的修改(如计划经济等),就是要根本坍台,把地盘让位给一个新兴社会!

——《东方杂志》(1933年)

“不首先改革现存的经济制度,不消去这一些的冲突与矛盾的根源……而要期待健全的复兴,那只能是痴人说梦。

——《东方杂志》(1934年)

材料二1945年4月,罗斯福总统逝世,重庆各界举行各种悼念活动。

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也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一一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指出“他(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被写入高中历史教科书。

此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学习主题之一。

——据杨梅《“时空”坐标中的罗斯福新政》

(1)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多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简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8分)

(2)有学者认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更为客观、全面。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阅读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为什么?

1982年以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学习主题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归纳运用,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地知道“新中国制定的第一个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具体时间,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制定的第一个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是在1956年,①三大改造是在1953~1956年,符合题意;

②一五计划的完成是在1957年,时间不合题意;

③国民经济的恢复是在建国初,符合题意确;

④导弹氢弹研制成功是在20世纪60年代,不合题意,据此分析可知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

2.A

试题详细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相关知识的把握。

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A正确,根据“单家独户的经营”“成立互助组”可选出A。

而B,C都是三大改造后出现的,此时为集体经营。

D与互助组无关。

综上,本题选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3.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国际关系有时会影响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布拉吉’流行”。

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相关内容——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的“一五”计划。

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其余AB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和题干要求。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一五”计划

4.A

依据所学可知,鸟笼和小鸟是两者紧密联系的。

即“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它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主流经济思想。

故A项符合题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变革

5.D

“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强调邓小平南巡对当今中国的影响。

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最早开始于邓小平南巡之前,故A项错误;

创办经济特区最早开始于邓小平南巡之前,故B项错误;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最早开始于邓小平南巡之前,故C项错误;

2013年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正是践行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将当今中国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推向深入,故D项正确。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

6.A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农业比重虽然比较大,但工业也有一定的发展。

所以答案选A。

一五计划

7.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它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主要是服务于工业化的目标。

“一五”计划期间在国民经济恢复之后,所以B排除掉。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和和平赎买,逐步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与材料无关,排除掉A。

三年困难时期是指从1959年至1961年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掉C。

所以本题答案选D项。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五计划。

8.C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漫画标题“猪羊肥大赛黄牛”可知该漫画的主题与大跃进运动相关,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故C项正确;

A、B、D三项与漫画信息不符,排除。

大跃进

9.D

10.A

11.B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新思想;

A项是两次会议的共性;

C项是中共十四大的内容;

D项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结果。

故选B项。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工作重心的转移

12.C

本题主要考查建国以来的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依据所学可知,左图是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改变了土地的所有制性质,由农民土地所有制变为公有制,是对农业经营方式的改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右图是改革开放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给予了农民土地的经营权,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没有改变所有制的性质。

分析选项,③④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三大改造;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C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体制改革。

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否定市场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故A、B、D三项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4.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本可……但是实际上……反倒专注于……”等关键信息可知,材料并没有涉及中国农业技术革新和技术落后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排除A、B;

但可以看出人口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所以答案选C;

从材料中并不能得出精耕细作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特点,排除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中国农业

15.B

本题以数据图片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获取信息的能力,从图中进出口总额柱状图可以看出,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增长,中国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①②符合题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③表述不合史实;

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增长也说明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持续增长,④符合题意,故选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16.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957年三大改造已经完成,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1979年改革开放已经开始,1993年是十四大以后,进一步解放了思想,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故选A。

B项错误,改革开放后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而不仅仅是公有制的发展;

C项错误,政治制度并非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还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项不符合1957年的发展情况。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三大改造的完成;

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

历史性的跨越

17.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解题时紧扣“不正确”,依据已学知识可直接得出ABD均符合史实,而C表述不合史实,我国对外开放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发展自己,不仅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还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故选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

18.C

根据所学知识,①②③三项都正确,④项“一五”计划的完成只是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故选C项。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9.D

由材料“2008年,企业的行为是自发的,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等信息可知,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其它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现代中国的经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0.B

21.

(1)特点:

主要集中在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东北成为重工业基地。

条件: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制订;

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苏联的援建;

广大农村和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

(2)特点:

能源(石油)建设和国防科技成就突出。

原因:

周恩来等老干部和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

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工人的艰苦奋斗。

(3)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4)探索中曲折前进,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建设道路。

内容说明:

本题及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五章“一五计划”建设成就、第七章“文革”时期的建设成就和第八章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成就等内容。

对这部分内容应相互比较、相互印证、归纳特点、探究成因。

22.

(1)儒家学派。

(2分)思想核心:

仁。

(2)发展态势:

曲折发展。

发展的原因: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政府的支持;

新机器设备、新技术的采用;

实业救国的推动;

近代教育的发展等。

衰落的原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局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