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优质课教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453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杨礼赞优质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白杨礼赞优质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白杨礼赞优质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白杨礼赞优质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杨礼赞优质课教案.doc

《白杨礼赞优质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杨礼赞优质课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杨礼赞优质课教案.doc

白杨礼赞矛盾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散文特点。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句子,体味其中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象征手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

我们欣赏过“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的柳韵,瞻仰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姿,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影。

这节课我们将到西北高原走一走,看看白杨树的勃发英姿。

   

  二、解题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学家,创作了《林家铺子》《子夜》《春蚕》《秋收》《残冬》等小说。

在这篇散文里,茅盾把视线投向了白杨这种在西北高原极为常见的树。

“礼”是敬礼、致敬,“白杨礼赞”是宾语前置,实际上是“礼赞白杨”,意即带着敬意赞美白杨树。

那么,茅盾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

他又是怎样赞美白杨树的呢?

 

   

  三、品读文本

  1.细读全文,看看文中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

 

提示:

 

  第1段: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 

  第9段: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齐读直接礼赞白杨的句子、段落,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极力赞美白杨树?

 

  提示: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3.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

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提示:

不是。

 

  第7段:

“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那种精神和意志?

”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

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4.反复朗读文章第7段,思考:

 

  

(1)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提示:

反问、排比,即“难道你就只觉得……那种精神和意志?

” 

  

(2)将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朗读并体会两组句子的不同效果。

 

  反问句:

“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 

  陈述句:

你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

你应该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 

  四个反问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层层递进,气势恢宏,语气更加肯定、强烈,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5.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提示:

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茅盾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广大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粉碎日寇“扫荡”的战绩。

茅盾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由于当时处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6.学习象征的写作手法。

 

  

(1)在文章中找出集中描写白杨树的段落,说一说白杨树与北方军民有哪些相似点。

 

  提示:

第5段先总述白杨树“力争上游”的外形特征,然后分别通过对干、枝、叶、皮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其“力争上游”的特征,最后概括出白杨树的内在品质与北方抗日军民“不折不挠”“坚强朴质”等性格特点的相似之处。

 

  

(2)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试举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提示:

(1)蜡烛,光明磊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以使人联想到甘于奉献的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2)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可以使人联想到坚强不屈的精神,因此梅花是品质高洁的象征。

    

  四、合作探究 

  

(一)文章要赞美白杨树,第二段却没提白杨树,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

 

  提示:

这一段描绘了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抓住“黄与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雄壮”“伟大”,同时又用“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说明它的不平凡,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因此不能删掉。

 

  

(二)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提示:

第7段中作者先虚写一笔,用否定句暂退一步,说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抑”。

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扬”。

 

  (三)结尾处为什么提楠木?

 

  提示:

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

茅盾自己也曾说过:

“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

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

” 

  (四)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

说说理由。

 

  提示:

不矛盾。

“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而言,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

“不平凡”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

    

  五、阅读迁移 

  朗读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你会发现它们像一首现代诗,言简意赅,直抒胸臆。

在理解这篇散文的基础上,试着用更简洁的方式概括文章的主题。

 

  提示:

可以用律诗、绝句或者对联等方式(与茅盾的格律诗对比)。

 

  1941年《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的题意,画了一幅白杨图。

茅盾看后,觉得礼赞白杨之情意犹未尽,于是又写了一首格律诗: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与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白杨礼赞》的姐妹篇《风景谈》,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生长环境

不平凡外部形态象征

象征意义

欲扬先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