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断层探察断错地貌野外测量中国地震局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84206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动断层探察断错地貌野外测量中国地震局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活动断层探察断错地貌野外测量中国地震局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活动断层探察断错地貌野外测量中国地震局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活动断层探察断错地貌野外测量中国地震局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活动断层探察断错地貌野外测量中国地震局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活动断层探察断错地貌野外测量中国地震局Word格式.docx

《活动断层探察断错地貌野外测量中国地震局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动断层探察断错地貌野外测量中国地震局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活动断层探察断错地貌野外测量中国地震局Word格式.docx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II

1范围

本标准规范了活动断层断错地貌野外测量的基本规定、工作流程、测量前技术准备、野外测量作业、内业数据处理、制图、工作总结和检查验收。

本规程适用于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填图、活动性鉴定、地震科学考察等工作中的断错地貌野外测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CH/Z3004—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CH/Z3005—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

CH/T8024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技术规范

CH/T9008.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

500、1:

1000、1:

2000数字高程模型

CH/T9009.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

5000、1:

10000、1:

25000、1:

50000、1:

100000数字高程模型

DB/T53—20131:

50000活动断层填图

DB/T65,20161:

50000活动断层填图数据库规范

术语和定义3

GB17741—2005、DB/T15—2009、DB/T53—2013和DB/T65—2016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于本文件。

3.1活动断层activefault

晚第四纪以来有活动的断层。

[GB/T18207.2—2005,定义3.3.2]

注:

晚第四纪是指距今10万年,12万年以来的时段。

3.2断错地貌faultedlandform

由断层活动在地表形成的小型构造地貌。

3.3断层位移faultoffset

活动断层两侧同一地质体或地貌面(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相对错动量,包括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3.4断错地貌测量measurementoffaultedlandform

1

利用测量工具从野外实地获取各类断层活动断错地貌地理信息并绘制成图件的作业。

3.5测量点密度densityofmeasuredpoint

单位面积上测量点的平均数量。

3.6实测点位图originalmeasureddatamap

原始实测点位平面分布图。

3.7测绘成果图surveyingresultmap

将实测数据经数据处理和测绘制图后,展示测量结果的二维平面图。

3.8控制点测量

确定某一特征点的空间位置,为不同坐标系间的数据坐标转换、航测内业加密等提供空间参考点的测量。

3.9剖面测量

沿地形某一方向上测定一系列地面点,以表现在该方向上地形的起伏特征。

剖面测量适用于断层陡坎、阶地陡坎、褶皱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形量测量。

3.10地形测量

通过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地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和高程进行测定,以表现断错(线状或面状)地貌单元的几何形状、空间位置,及其与断层的切割关系。

地形测量适用于断错地貌的水平位错测量、地表破裂带地形测量。

4基本规定

4.1测量对象

由断层活动形成或受断层活动影响的面状、线状地貌,如断层坎、断错河道或冲沟、地震鼓包和河流阶地等。

4.2坐标系统与投影

4.2.1坐标系统

坐标系统宜采用WGS-84坐标系或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或地方坐标系。

4.2.2投影方式

投影宜采用高斯-克吕格3?

和6?

带投影,或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

4.3测图比例尺与测量精度

4.3.1测图比例尺

测图比例尺宜采用1:

100、1:

250、1:

500和1:

1000,最小不应超过1:

2000。

4.3.2测量精度

2

当测图比例尺小于1:

500时,平面相对误差小于等于?

10cm,垂直相对误差小于?

20cm;

当测量比例尺大于等于1:

5cm,垂直相对误差小于?

10cm。

4.4计量单位

2长度单位宜采用米(m),也可采用厘米(cm);

面积单位宜采用平方米(m)。

4.5图示符号与标示

图示符号与标示应符合DB/T53—2013《1:

50000活动断层填图》中附录A规定。

5工作流程

活动断层断错地貌测量工作流程包括以下五个阶段:

a)测量前技术准备:

收集工作区相关资料,进行野外实地勘查,根据测量目标、地貌类型及测量

范围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

b)测量实施:

按照测量方案采集数据;

c)内业数据处理:

进行数据备份、数据质量检查及数据处理,编写数据说明文档;

d)成果制图:

编制成果图件和成果说明;

e)资料验收:

对作业内容和成果产出进行检查验收,编写工作报告,并将相关数据及说明文档提

交活动断层填图数据库。

活动断层断错地貌测量工作流程见图1。

图1活动断层断错地貌野外测量工作流程图

3

DB/TXXXXX—XXXX6测量前技术准备

6.1资料收集

应测量目标区内及邻近区域的地形、地貌等资料,以及覆盖测量目标区的航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资料。

6.2实地踏勘

应了解测量目标区的工作条件、交通情况,确定目标区内活动断层相关构造地貌类型及分布范围。

6.3测量方案

应制定测量方案,方案内容包括:

测量目标区位置、测区地貌概况、测量任务、数据精度要求、主要仪器装备、预期目标、计划工期等。

7野外测量实施

7.1基本条件

7.1.1应在成像清晰和气象条件稳定时进行作业,雨、雪和大风天气不宜进行野外作业。

测区内不应存在影响测量实施和测量精度的积雪、积水和茂密植被。

7.1.2应根据测量对象、数据要求及工作条件,选取满足测量精度、提高工作效率的测量工具;

可选用全站仪、差分GPS、陆基LiDAR和无人机航测等测量手段,也可采用各种测量手段的联合作业模式实施外业数据采集;

在满足测量精度的前提下,也可采用其他新技术和新方法,但应在测量方案中明确说明相关要求和规定。

7.2测量技术要求

7.2.1剖面测量

剖面测量遵照下列规定:

a)应测量地面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值,或测量可以转换为空间三维坐标的其他测量值;

b)剖面方向应垂直断层陡坎走向、阶地陡坎走向、褶皱轴线;

c)测量断层陡坎剖面时,剖面长度应覆盖陡坎剖面及陡坎顶、底面;

测量阶地剖面时,剖面应从

阶地面开始,直至河床;

测量褶皱时,剖面长度应覆盖褶皱带及其两侧原始地貌面;

d)测量路线可由多条线段首尾相接组成;

线段的起点、终点和拐点宜选取在地形平坦的位置,根

据需要放置标志物。

7.2.2地形测量

地形测量遵照下列规定:

b)当表现断错地貌(线状或面状)水平位错量时,应测量断层两侧的相同地貌边界(河道中线、

同侧河岸、同级阶地边缘)或面状地貌面(河流同级阶地面、同期冲洪积扇面)的平面位置;

当表现地表破裂带地形特征时,应测量破裂带内断层迹线、各类断错地物、地貌单元空间位置;

c)当使用差分GPS或全站仪时,宜对测区内目标地貌单元编制代码,测量点宜赋予相应地貌单元

的代码。

4

7.2.3控制点测量

控制点测量遵照下列规定:

a)应测量控制点的空间坐标,包括平面坐标和高程;

b)控制点应选取在地势平坦区域,避免选取在弧形地物或高程变化较大的陡坡处;

c)作为控制点的地物,应易于确定中心位置或边缘位置。

7.2.4测量记录

应记录野外测量工作并形成测量手簿,记录内容包括:

a)测量任务名称、日期、天气情况、测量人员;

b)描述测量区内地形地貌特征、断错地貌单元与断层活动的切割关系;

宜绘制地貌草图或素描图

充实文字描述;

c)不同地形地貌的类别代码、测量点编号和一些关键测量控制点;

应将地貌类别代码和关键测量

点标识在地貌草图或素描图中;

d)仪器状况和测量参数设置,包括基站的空间坐标、选取坐标系参数、假北方向,测量数据的采

样空间间隔、采样时间间隔等;

e)异常情况或未预料到的情况。

7.3测量数据质量要求

7.3.1剖面测量数据

剖面测量数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沿剖面路线逐个测量地面点空间坐标值,偏离剖面路线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0.5m;

b)测量点间水平间距应小于0.2m,地形平坦时测量点间水平距离宜小于0.5m;

c)地形复杂时,应适当加密测量点。

7.3.2地形离散点测量数据

地形离散点测量数据应符合下列要求:

a)离散的地面测量点应覆盖目标区内主要地貌单元;

b)测量空区不应超过测量区总面积的10%,关键地表形变区域不应存在测量空区;

c)当测图比例尺大于等于1:

500时,地表变形区或关键特征地形区域内测量点间水平距离应小

于0.25m,地形起伏平缓地区测量点间水平距离宜小于0.5m;

500

时,地表变形区或关键特征地形区域内测量点间水平距离应小于0.5m,地形起伏平缓地区测

量点间水平距离宜小于1.0m。

7.3.3控制点测量数据

控制点测量数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同组内控制点应在同一坐标系下测定;

b)用于航空摄影测量校正的控制点,控制点宜均匀分布在航测区内,其数量不少于12个,应避

免多个控制点在一条直线上;

c)用于不同坐标系间坐标转换的控制点,其数量不少于4个,不应呈线性展布,应在原坐标系和

转换目标坐标系下分别测量控制点的空间坐标;

d)地面控制点平面精度应不低于GB/T18314中E级GPS点的精度要求,高程误差不应大于表1

的规定。

5

表1控制点和点云数据高程精度要求

测图比例尺地形类别控制点高程误差(m)点云高程误差(m)

平地0.10.1大于1:

500丘陵、山地0.10.1

1:

500平地0.10.2

丘陵、山地0.20.4

1000平地0.10.2

大于1:

1000平地0.20.2

丘陵、山地0.20.5

7.3.4点云测量数据

点云测量数据应符合下列要求:

a)以离散、不规则方式分布的点集合,每个数据点应包含三维坐标信息,可包含颜色信息、反射

强度信息等;

b)由陆基或空载LiDAR测量仪器获取,应符合CH/T8024的规定;

c)由航测影像经摄影测量技术间接获取,应符合CH/Z3005—2010的规定;

d)点云数据高程精度应使用野外控制点数据检查,其高程误差不应大于表1的规定;

e)点云密度应能满足内插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需求,具体见表2的规定。

平坦地区点云密度适当

放宽,地表变形区或关键地形区适当加密。

表2测图比例尺与数字高程模型成果网格、点云密度对应关系表

2测图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成果网格间距(m)点云密度(1/m)

5000.2或0.25?

25

5000.5?

16

10001.0?

小于1:

10002.0?

7.3.5航测影像测量数据

航测影像测量数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宜使用数字航摄仪获取数字影像,也可使用非量测型数码相机获取数字影像;

b)飞行质量和影像质量应符合CH/Z3004—2010、CH/Z3005—2010的规定;

c)影像数据应使用定焦镜头拍摄的无损影像格式(RAW);

建议使用50mm焦距(或35mm胶

卷),可选镜头焦距为20mm,80mm,最高快门速度应不低于1/1000s;

d)航片重叠度在飞行方向应大于80%,航带方向应大于60%,地面起伏较大时,还应增大重叠度;

e)飞行高度宜低于120m,不应高于1000m,同一航线上航拍高度宜保持一致,航高变换不应

超过设计航高的5%,10%。

7.4测量复查

在作业过程中或作业阶段结束时应对测量仪器工作状态、测量记录和测量数据进行检查。

如果测量

任务由多个阶段性作业组成,在开始下一阶段作业前,应对上一阶段的作业质量进行全面检查。

6

确认所有规定作业项目均已完成并符合质量要求,测量记录与资料完整无误,方可撤站结束野外测量作业。

7.5测量数据补测和重测

当测量数据经检查达不到7.3规定的要求时,应进行重测或补测;

当测量数据相互矛盾或明显错误时,应进行重测。

测量数据的补测和重测应按原定测量方案和精度要求进行。

8内业数据处理

8.1数据预处理

8.1.1测量数据备份

如测量数据记录在测量手簿上,应手动录入计算机,并保存备份;

如测量数据在测量仪器中,应利用其配套软件导出测量原始数据,并保存备份。

纸介质的记录文档宜采取扫描或拍照等方法,以电子数据格式保存备份。

8.1.2数据存储格式

离散测量点宜采用ASCII码格式或Excel文件存储;

点云数据宜采用LAS格式、ASCII码格式存储;

航拍影像宜采用Tiff格式存储。

8.1.3数据质量检查

应检查测量数据记录编号的完整性、影像文件编号记录完整性。

应检查测量数据是否符合7.3给出的质量要求,重点查看测量点数量、测量点密度(或点间距)、覆盖范围、影像重叠率、影像质量等。

在数据质量检查过程中,应制作测量点数据平面分布图、点云密度图、航拍影像索引图和覆盖密度图,相关示例参见附录A。

8.1.4数据说明书

应编写数据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

a)数据采集的地点、时间、测量仪器型号等;

b)原始数据的内容、查看软件及版本号;

c)数据备份情况、数据存储格式和数据质量检查情况;

d)数据质量检查过程中制作的图件。

8.2数据处理

8.2.1剖面测量点数据

由一条测量线路组成的,应将测量点垂直投影到剖面直线上;

由多条测量线路组成的,应将每条线路的测量点分别投影到相应直线,再将测量线路收尾相接组成完整剖面线。

计算各投影点到起始点(通常为第一个测量点)的距离。

8.2.2地形测量点数据

7

离散测量数据和点云数据应采用计算机插值方法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DEM);

数字高程模型网格间距采用0.1m、0.25m、0.5m、1.0m、2m等多种规格,其网格横向与纵向间距应保持一致,具体要求见表2。

数字高程模型应符合CH/T9008.2和CH/T9009.2的规定。

8.2.3航测影像测量数据

数据处理前,应检查图像质量,去除存在图像不清、色差异常及图像存在遮挡等影像;

应利用航空摄影测量专业软件处理影像数据,产生具有正确投影坐标系的点云数据和数字正射影像。

9制图

9.1基本规定

9.1.1成果图件应表示测量区域内活动断裂错断地貌类型及其分布范围,以及断裂的性质及其位置等。

9.1.2成果图件应包括必要的地图要素,包括图名、图例、比例尺、内外图廓线,图式、图例等制作参见DB/T53—2013的规定。

9.1.3对不同断层类型、微地貌类型使用特殊的符号或填充样式加以区分和标注,图例符号宜参见DB/T53—2013的规定。

9.1.4图件内容应清晰易读、色调均匀、标注清晰。

CRD)或栅格图片格式(如JPG,Tiff)。

9.1.5成果图件格式应为通用矢量图件格式(如AI,

9.2剖面图

9.2.1基本要素

9.2.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应以横轴(x轴)为投影点的距离,纵轴(y轴)投影点高程值绘制剖面图。

9.2.1.2可调整横纵坐标轴的比例,突出剖面形态特征。

9.2.2标注内容

9.2.2.1标示剖面线方向,如果剖面线由多条测量线路组成,应标示各剖面线段的方向。

9.2.2.2标示断层陡坎高度,如果断层陡坎是多级陡坎时,应分别标识每一级陡坎高度。

9.2.2.3阶地陡坎剖面应标示陡坎高度、上阶地面拔河高度。

9.2.2.4地表变形剖面应标识地表变形范围、垂直变形量。

9.3断错地貌平面图

9.3.1基本要素

9.3.1.1地形应以地形等高线、地势阴影图或两者叠加表示。

9.3.1.2同一图件内应采用同一等高距,地形图等高距宜选用0.1m、0.2m、0.5m、1.0m;

可根据测区内地形情况,更改等高距,应能凸显构造地貌特征。

9.3.1.3应增加构造变形要素、线要素和面要素表示其他地质、地貌要素,具体包括:

a)断层线,应根据实测数据或参考被断层活动错断的地貌面(线)确定断层位置;

按DB/T53—

2013规定表示断层性质;

如已知断层产状,应标识出断层产状要素;

8

b)地表破裂带,应根据实测数据绘制地表破裂类型,如破裂迹线、地震裂缝、地震鼓包等,样式

参见DB/T53—2013;

c)错断地貌面(线),应根据实测数据绘制错断的地貌面(线)边界,选择适当的彩色渲染、样

式填充等,突出错断地貌的平面分布、空间形态等;

d)其他地物要素,如道路、水渠、建筑等。

9.3.2标注内容

9.3.2.1标示位错量,应使用数字及计量单位标示错断地貌面(线)的位错距离,宜利用箭头指示断错的位置。

9.3.2.2标示等高线,应按相同等高距间隔标示等高线的高程值。

9.3.2.3标示剖面线,应标示剖面路线在地形平面图中的位置,与剖面图配合使用。

9.3.2.4应标示出重要的、有参考意义的地物名称。

9.4成果图说明

9.4.1图件分析

应综合分析成果图件反映的测区内错断地貌类型、形态特征及其分布范围、等高线异常形态分布特征、断层几何分布特点,考虑测区微地貌变化的侵蚀和堆积等外应力情况,确定断裂的性质、活动特征和位移量(同震或累计)。

9.4.2成果图说明书

应编写成果图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

a)简述测量数据来源、数据类型及格式;

b)描述制图过程使用的方法、参数;

c)详细描述错断地貌面(线)的分布、与断层的切割关系、变形特征、位错量(同震或累计)等;

d)论述对活动断层的性质和破裂特征的认识;

e)附图,宜在说明书内插入测量成果图件。

10工作总结和检查验收

10.1工作总结

应编写工作总结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a)工作概况,介绍任务来源、任务要求、测区概况等;

b)野外测量作业情况,介绍测量作业过程中的测量方法、成果精度、工作量统计、出现的问题和

采取的措施等;

c)内业数据处理情况,介绍测量数据检查质量检查情况,对测量数据、成果图件是否符合规定要

求做出结论性意见;

d)认识和结论,从测量数据及成果图件中获得的关于断裂活动性的认识和结论。

10.2检查验收

10.2.1应对所用仪器、测量操作、野外记录、数据处理、图件绘制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