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84114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

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他们是“喜洋洋”和“灰太狼”,他们准备给我们表演一个节目……”接着,教师用课件演示“喜洋洋”和“灰太狼”表演魔术,演变出“前后”二字。

同学们开心地看着屏幕,期待“喜洋洋”和“灰太狼”的表演,并读出所变出的结果“前后”。

通过邀请“喜洋洋”和“灰太狼”这两位小朋友都喜欢的朋友来给我们表演变魔术的游戏,结合flash动画效果,演变出“前后”二字,既揭示了课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探究新知

师:

“刚刚的节目精彩吗?

现在轮到我们自己表演了,有请xx同学,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立正…向前看齐”

问:

()在()的前面,()在()的后面;

()的前面是(),()的后面是()。

指令:

向后转……”

师问:

“为什么不一样呢”?

进行“猜猜我是谁?

”,师说明游戏规则。

请几个学生上台,学生扮演“小白兔”,“米老鼠”,“老虎”等角色,根据指令进行排队,先自我介绍,描述前后关系,其他学生描述其前后关系,并根据其描述,()在()的前面,()在()的后面;

进行“猜猜我是谁?

”游戏。

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理解和掌握前后的相对性。

认共车站牌:

去动物园,还有几站?

师:

喜洋洋和灰太狼见我们表现得这么棒,现在要带我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动物园,现在我们一起坐公车出发吧,那我们还要坐几个站才能到呢?

请看站牌……

学生仔细观察站牌,看站牌,数站数,有些学生可能还懂得怎么看,师适时引导。

(到了动物园的门口)师:

瞧,大家都在排队买票呢,排得可有秩序了,队伍排得整整齐齐的,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排队排得整整齐齐。

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观察……

笑笑前面还有几个人?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笑笑有个问题——“前面还有几个人?

”,帮其解决。

通过学生表演→认共车站牌去动物园→排队买票→观看百米赛跑等一连串的情境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寓教于乐,并适时进行德育教育,讲德育贯穿于教学之中。

买完票了,我们赶快来看看马上就要进行的比赛吧--------百米赛跑,参加比赛的选手有…跑在最前面的是……,最后面的是……

播放动画。

学生欣喜地观看比赛现场,用“前后”“描述比赛现场,猜测比赛结果。

三、

巩固练习

1、跑步比赛结束了,下一环节进行的是赛车比赛(播放flash)大家看这些赛车上都标有数字,他们表示什么?

(序号)

2、你能不能根据这段场景回答下面的问题?

1号车是第()名,4号车在()号车的后面,在()号车的前面。

(同样4号车,但由于参照对象的不同,便得出两种不同的答案)

3、照样子,你还能提出像这样的问题吗?

学先请个别学生回答前两个问题,接下来让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品,集体评讲。

及时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

四、

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你开心吗?

你们有哪些收获?

我们在说前后的时候一定要说明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生活中有许多关于前后的知识,希望同学们都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将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小结,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和重难点的掌握,形成知识系统。

板书设计

前后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评价

内容

评价人

上课认真听课

积极举手

回答问题

坐姿和写姿

知识的掌握

自己

小组

教师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我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重组教材里面例题和习题的顺序设计而成的,目的在于创设出一连串生动有趣的情境,并运用多媒体介入,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便于学生充分地感知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提高了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深化了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种实际情景,既有感性认识的一面,又有理性认识的一面,极好地锻炼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我利用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描述,“猜猜我是谁”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练,并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3、在课堂中发现了几个问题:

1.说的效果不好,往往有同学在回答时,别的小朋友认为自己会了,就抢答或是不理睬,以至课堂中教乱,而且回答没有起到最大的作用。

同时听的效果也不好。

以后在教学中我会重视学生说和听的能力,比如老师和学生在说完之后,让其他的小朋友来重复,其次,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声音一定要响亮,说话要完整。

4、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原有的经验不多,差别有些大,少数学生在活动中没有自己的主见,需要老师的时刻提醒,帮助。

在课堂上毕竟时间和精力有限,难免有时会注意不到,因此在课后还要多花时间在“学困生”身上。

课题:

加法运算定律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四年级

课时:

1/2

提供者:

李荷娇

单位:

临海托阳小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教科书第28、29页例1、例2及“做一做”,第31页练五1-4题。

学生对加法的一些运算已经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学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例1和例2提供了概括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具体事例。

进一步,再让学生自己举例,并叙述所发现的规律,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规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同一用字母来表示。

这样的做法,一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二是可以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规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现应用意识。

2.使学生学习用符号和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特点,但抽象思维欠佳。

2.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取决于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程度以及对老师的偏爱。

3.他们的起点不是很高,教学内容不能过难,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

4.喜欢接受表扬,期望得到老师及家长的认可。

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对于事情不会要求寻根问底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在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讨论,增强他们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能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本课的重点。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是本课的难点。

六、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小调查:

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呢?

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有一位李叔叔,利用“五一”假期骑自行车外出旅行……

(课件展示:

李叔叔骑车旅行的主题图)

2.获得信息并提出问题

问: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3.解决问题

回答自己会不会骑自行车

从图片中获得信息

学生独立做在草稿本上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1.展示学生的作业:

40+50=90(千米)

50+40=90(千米)

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引导学生说出:

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既然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这两道算式呢?

(符号)板书:

40+50=50+40

你能照样子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试试看。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说的等式有序写在黑板上。

2.从这些例子中,你发现了什么?

请用最简洁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

学生自由叙述之后,教师整理得出: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3.小游戏:

老师报算式,学生交换数字或文字反着说。

25+65=78+64=

82+28=我和你=

抓住学生回答“我+你”时犹豫的时机,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加法交换律。

投影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教师与学生一起简评。

教师:

抓住等式○+□=□+○提问:

等式中的□和○都代表什么?

4.小结:

同学们想出的方法可真多!

数学上为了统一,加法交换律我们通常用字母“a+b=b+a”来表示。

学生自述算理

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了

回答几个类似的算式

讨论以及汇报结果

学生来计算算式以及和交换数字及文字位置

学生也投身到评价中来

代表任意数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三、探索加法结合律

1.初步探索,引出例2。

通过解决第一问题,我们知道了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96千米,那么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呢?

(出示李叔叔三天的行程表)指名学生口答列式并解答

(1)指名回答:

第一步先求什么?

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可给88+104添上括号,表示第一天和第二天总共骑了多少千米?

再求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完成递等式的书写)

(2)如果要先算第二天和第三天骑了多少千米,你有什么办法?

教师根据回答添上括号:

88+(104+96),添上括号后表示先求什么?

结果是多少?

(3)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道算式: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4)这两道算式结果相同我可以把它们写成怎样的等式?

板书:

(88+104)+96=88+(104+96)

2.想一想,○里能填上等号吗?

你是怎么想的?

(出示教材第29页练习)

你从这些等式中能发现怎样的规律?

和你的同桌交流下。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上面的规律表示出来吗?

选择用字母表示。

(a+b)+c=a+(b+c)

提问:

a、b、c代表什么?

(a+b)+c表示什么?

a+(b+c)表示什么?

3.小结: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加法结合律。

88+104+96

=192+96

=288(千米)

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同桌之间讨论

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在思考的过程中增强思维能力。

四、巩固练习

1.下面算式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78+18=18+7831+67+19=31+19+67

(84+68)+32=84+(68+32)

75+(48+25)=(75+25)+48

2.在□里面填上合适的数

□+147=□+31

□+45+55=74+(□+□)

18+(c+□)=(18+□)+a

讲台板演

七、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和同桌讨论有什么收获?

八、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40+56=56+40(88+104)+96=88+(104+96)

a+b=b+a(a+b)+c=a+(b+c)

九.教学反思:

1.本节课与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同,采用了创设情境和学生分组讨论,以及教师启发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在讨论环节的表现很是让人兴奋,他们对于数字的交换和文字间的交换讨论的非常激烈,并且能够说出自己认为的合适理由,这点是我以前所没想到的,看来让学生自主讨论,很多时候是可以有意外收获的。

3.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还是很令人满意的,有些遗憾的是有些学生在讨论问题思想有些不集中。

4.对于一些问题的讨论可能还需要深入下去,由于课堂时间很紧张有些问题还是没能展开来让学生讨论,其他老师中提到的增加学生讲台板演的次数,这点我是非常认同,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也可以让教师知道学生具体在那个地方出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