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质量的分析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40578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盈余质量的分析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盈余质量的分析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盈余质量的分析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盈余质量的分析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盈余质量的分析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盈余质量的分析研究.docx

《盈余质量的分析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盈余质量的分析研究.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盈余质量的分析研究.docx

盈余质量的分析研究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盈余质量的分析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分析研究

张瑶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510275)

[摘要]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其使用者关注,盈余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日益成为证券关注的焦点。

理性的使用者不仅应当关注盈余的数量,还应关注盈余的质量。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随时间变化有无提高。

笔者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盈余质量的定义和属性,回顾了检验盈余质量的常用模型,并构建了一套衡量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模型,然后对我国1994-2004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样本进行了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

研究结果发现在我国资本市场盈余价值相关性不强;盈余的总体质量并没有随时间改变而展现出明显一致的提高趋势。

最后,本文对可能影响盈余质量变化的会计准则、宏观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因素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盈余盈余质量证券市场

一、绪论

(一)研究目的

20世纪30年代以后,会计信息披露的中心由资产负债表转向了利润表,盈余(或收益,在本文中两者无区别)日益成为证券关注的焦点。

在针对会计盈余展开的大量研究中,许多实证研究都表明相对于其他公司经营业绩的衡量标准来说,投资者更多地依赖于盈余信息(Biddleetal.1995;Francisetal.2003;Liuetal.2002)。

投资者通常根据会计盈余给股票定价,因为盈余水平和盈余变动可以反映投资者能够辨别并据以进行适当定价的、与公司目前及未来经济价值创造能力有关的信息(Hawkins,1998)。

管理者同样将盈余看作是投资者和分析师评估公司价值的关键尺度(Grahametal.2003)。

在Hirst和Hopins(2000)设计的一个研究分析师评估活动的有趣实验中,分析师对盈余信息的关注也是显着的,但是他们对盈余质量的关注并不显着,他们不能很好的识别盈余管理。

赵宇龙、王志台(1999)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为研究对象,证明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明显的“功能锁定”(FunctionalFixationHypothesis)现象,投资者在买卖股票的投资决策中,对会计盈余数字的反应仅仅锁定在名义的盈余数字上,而对会计盈余的质量缺乏应有的关注。

如果盈余质量存在严重问题,那么盈余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必然会降低,进而导致投资者投资决策和分析师的分析结果失误,所以报表使用者需要更多地关注利润增长源而不仅是利润的数量。

借鉴相关研究,本文将以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所有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一套评价盈余质量的指标,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我国A股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有无提高

2.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变化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二)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显着的成果,李晓西在《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中指出我国已经达到了市场经济中等水平;樊纲、王小鲁多年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表明我国市场化程度还在不断提高。

然而在市场经济国家,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依据会计和统计提供的信息来配置资源,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公允的反映经济状况,必将造成资源配置无效的严重后果,因此会计信息在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凸现出来。

2002年Enron事件后,会计问题在美国乃至全世界资本市场掀起了轩然大波。

中国证券市场从1992年深圳原野舞弊案起,也出现了ST银广夏、郑百文、ST麦科特、ST生态、ST海洋、ST东方、蓝田股份和科龙等会计造假丑闻。

因为会计信息承载着多重的角色,它带来的不同的经济后果给上市公司盈余操纵提供了激励,如:

报酬计划,代理人竞争,债务契约和政治成本激励。

而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市资源是稀缺的,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目的很大程度是为了达到保牌、配股的要求,例如:

蒋义宏、魏刚(2001)发现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在[10%,11%)上的分布越来越密集,这种操纵的目的显然是为了达到配股要求;刘峰,王兵(2005)通过对比A、B股市场,发现A、B股利润差异来自于职业判断,且职业判断的经济动机在于保牌。

面对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用缺失的状况,市场各方都采取了积极的行动。

公司管理者认识到,真实和公允的反应公司信息从长远来看是得益的,并自愿披露更多信息来显示自己的竞争力;证券分析师和学者们建立了许多模型来识别会计信息的质量,分析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政府作为会计准则的制定者的,正在积极地推动会计准则和各种法案的制定,以规范市场的博弈规则。

就我国而言,从1992年11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起到2006初发布的最新《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参照国际惯例对我国会计制度进行了持续深入的改革,各项措施如下表所示:

表1-1 各项会计准则(制度)及其主要内容

执行年度

名称

对会计信息、尤其是利润的影响

1992

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

基于历史成本原则

1993

企业会计准则

没有实质性影响

要求提供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

1997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只要披露,任何处理都是可接受的

1998

现金流量表等会计准则;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增加了披露的要求;由纯历史成本计价转变为部分采用现行成本,即允许企业自行决定是否计提减值准备以及具体的计提比例,企业自由选择的空间加大

1999

债务重组、收入、投资、建造合同等会计准则;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有关会计问题处理问题补充规定引入公允价值,利润所包括的内容更广;为上市公司通过资产置换等创造“账面利润”提供基础;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都必须计提减值准备(四项),但计提比例自行确定

2000

非货币性项目、或有事项

没有重大变化

2001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企业会计制度》

重新修订以前发布的各项会计准则如债务重组、投资、非货币性项目等准则;发布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等三项准则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

取消公允价值;对于计入利润的项目进行限制,很多原先可以计入利润的项目被强制性计入资本公积或追溯调整以前年度损益;减值准备从四项扩大到八项;开办费一次摊销;明确关联方之间非商品销售的利润计入资本公积;正常商品销售的利润设定了上限

2002

固定资产、存货、中期财务报告等准则

没有重大变化

2007

《企业会计准则》

包括一项《基本准则》37项具体会计准则以及1项《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衔接办法

存货管理办法等变革;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变革债务重组方法变革;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变革;合并报表基本理论的变革;金融工具准则的变革

表格部分资料来源:

刘峰、吴风、钟瑞庆(200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会计信息质量越来越被其使用者关注,市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

基于上述研究目的和背景,本文第二部分将重点介绍西方对盈余质量的研究;第三部分构建分析盈余质量的模型;第四部分以时间为主线,利用统计分析结果,识别在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变化,并探讨影响盈余质量变化的可能因素;第五部总结全文。

二、盈余质量的理论探讨

(一)盈余的属性

美国的通用会计准则(GAAP)与国际会计准则(IFRS)的概念框架中均将相关性和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

盈余作为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当然应满足这些质量的特征,但是作为专门针对盈余的研究,学者们为它定义了更有针对性的属性,如:

Francisetal.(2004)认为盈余有以下属性:

1.应计利润的质量

由于应计项目的可操纵性降低了盈余信息的相关性,证券分析通常认为越具有现金保障的应计利润质量越佳。

经营性现金流量在衡量企业经营业绩方面优于净收益数字,因为净收益数字中包含了许多应计、递延、摊销和估计项目,而这些项目的可操纵性和主观性明显要高于经营性现金流量。

2.持续性

持续性越好的盈余质量越佳,因为持续的盈余会再次发生。

通常将当期盈余和后期盈余回归模型中,当期盈余的斜率作为盈余持续性的标准。

斜率越大,说明持续性越好。

但应注意损益表中不同项目的持续性是不同的。

3.可预测性

可预测性是指盈余预测自己的能力。

持续性是FASB概念框架中相关性的组成部分之一,可预测的盈余被准则制定者认为是高质量的,同时也被分析师认为是进行价值评估的一个重要部分。

4.价值相关性

这个属性源自于盈余应解释投资回报能力的观点,解释力越强的盈余被认为质量越高。

盈余质量与股票收益间应存在正相关关系,盈余质量较好的公司,具有较高的盈余反映系数,股票价格会有正面的反映。

5.平稳性

波动越小的盈余越平稳。

平稳的收益被认为是高质量的,因为营业者们运用他们对于未来收入的私人信息来平滑盈余短时间内的波动,并且报告了一个更为有用的信息。

(二)盈余质量的定义

对于盈余质量,目前还没有一致的定义。

以下仅选取两个观点作介绍。

Hawkins(1998)认为,盈余质量高的公司有以下特征:

持续稳健的会计政策,该政策对公司财务状况和净收益的确认是谨慎的;收益是由经常性发生的与公司基本业务相关的交易所带来的;会计上反映的销售能迅速的转化为现金;净收益的水平和成长不依赖于税法的变动;企业债务水平是适当的,并且企业没有使用它的资本结构来进行盈余操纵;稳定的、可预测的能够反映未来收益水平的趋势等。

同时他指出:

盈余质量并不仅涉及收益一个要素,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特征会对收益质量排列的高低顺序产生影响,如:

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流动性,行业因素,另外,经济环境、税收政策、会计政策、使用者目的等也是决定公司盈余质量的重要因素。

Dechow和Schrand(2004)认为,高质量的盈余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反映现在运营状况;第二是未来运营状况的良好预测指标;第三是真实地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

因此,当盈余是高质量时,它会:

更加的持续且稳定;与未来现金流的实现更为相关;与公司股价或市场价值更为相关。

她们同时指出,只有当公司的盈余真实地反映出公司价值时,持续和稳定才有意义,如果孤立地考虑持续和稳定,那么盈余的预测效果是无法保证的。

上述两个定义来均强调了盈余中应计利润的质量、持续性、可预测性、平稳性和价值相关性。

盈余各属性间的关系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考虑到各属性的可衡量性,本文仅从应计利润质量、可预测性、持续性和价值相关性四个方面研究盈余质量。

(四)盈余质量的检验模型

1.检验应计利润质量的模型

从长期来看,以权责发生制和收入实现制计量的利润应当是吻合的,所以当期应计盈余和经营现金流量的差异越小,说明会计盈余的现金保证越好,所用的会计估计越少。

Dechow和Dichev(2002)设计以下模型检验盈余质量:

TCAj,t-1=φ0,t+φ1,tCFOj,t-1+φ2,tCFOj,t+φ3,tCFOj,t+1+νj,t

其中:

TCAj,t代表控制资产规模后j公司第t年的当期应计利润;CFOj,t代表控制资产规模后第t年的经营现金流量;Vj,t代表应计利润真实值和估计之间的差异。

为了排除资产规模对现金流量和当期应计利润的影响,该模型在控制了资产规模后,将当期的应计利润和前期、当期和未来的经营现金流量联系起来,计算出回归模型后,用AccrualQuality=σ(

j,t),即估计误差的标准差来衡量应计利润的质量。

AccrualQuality的值越大,说明应计利润的质量越低,反之亦反。

2.检验持续性的模型

研究证明,会计利润的持续性比现金流量的持续性高,而会计利润的不同组成部分的持续性也存在差异。

Sloan(1996)对经营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是否对未来盈余有不同的影响作了检验。

根据Earnings=Accruals+CFO,他设计了以下模型检验盈余及盈余中不同项目的持续性:

Earningsj,t=α+βEarningsj,t-1+εj,t

Earningsj,t=α+γ1Accrualsj,t-1+γ2CFOj,t-1+εj,t

其中:

Earningsj,t代表控制资产规模后j公司第t年的会计收益;Earningsj,t-1为控制资产规模后j公司第t-1年的收益;Accrualsj,t-1代表控制资产规模后j公司第t-1年的应计利润;CFOj,t-1代表控制资产规模后j公司第t-1年的经营现金流量;εj,t代表j公司第t年的真实盈余和估计值之间的差异。

模型中β,γ1,γ2越接近1说明盈余的持续性越佳。

Sloan对两个模型检验的结果表明:

收益中不同的组成部分的持续性是不同的,应计利润的回归系数为而经营现金流量的回归系数为,经营现金流量的持续性比应计利润的要高。

3.检验可预测性的模拟性

基于持续性检验模型EARNj,t+1=α+βEARNj,t+εj,t+1,Francisetal.(2004)以10年为时窗,用各公司各年的误差值εj,t的标准差作为评价可预测性的指标,即Predictability=σ(

j,t),盈余的可预测性越高,说明估计之和真实之间的误差越小,Predictability指标的值就越小,反之亦反。

4.检验价值相关性的模型

研究者常采用两个模型来研究盈余信息的相关性。

第一个模型源于Easton和Harris(1991)。

他们经过数学推理以及实证研究发现:

会计盈余水平及其变动数(未预期盈余)在除以期初(上年年报公告日的次日)股价后均与年度报酬率有关。

此模型代表了收益表的价值相关性,采用它可得到收益与剩余收益对市场调整后报酬率的解释能力。

EastonandHarris模型如下所示:

Rj,t=ρ0,t+ρ1,tEARNj,t+ρ2,tΔEARNj,t+ξj,t

其中:

Rj,t代表经过市场回报率调整后j公司t年的年回报率;EARNj,t代表非经常项目前会计收益除以总市值;ΔEARNj,t为EARNj,t-EARNj,t-1

EastonandHarris模型是基于信息观的观点,即认为现行会计盈余能影响预期未来会计盈余,未来会计盈余与未来股利相联系,而未来股利又与股票价格相联系。

这样,现行会计盈余与股票价格就具有了紧密的联系。

同样,现行会计盈余的变动能影响未来会计盈余的预期,未来会计盈余与未来股利相联系,而未来股利又与股票价格相联系。

这样,现行会计盈余的变动与股票价格的变动就具有了紧密的联系。

同时,信息观有一个重要假设,那就是市场对股票的定价是有效的,即股票价格反映了公司的经济价值。

在信息观产生之后的数十年中,该理论在证券市场研究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第二个模型是剩余收益定价模型,Ohlson(1995)将企业的市场价值与会计信息直接联系起来,研究会计盈余与净资产对企业市场价值的解释能力。

Ohlson假设在不同期间的会计盈余和企业的账面净资产以及股利始终符合下面的干净盈余关系等式BVt=BVt-1+EARNt-Dt,时,即账面净资产的变动完全由于会计盈余及股利变动引起的,所有的盈余都体现在损益表中,推导出如下的模型:

MVj,t=δ0,t+δ1,tBVj,t+δ2,tEARNj,t+ξj,t

其中:

MVj,t代表t年末j公司每股净资产帐面值;BVj,t代表j公司t年年报公布日每股市值

Ohlson模型是基于计价模型观的模型。

它代表了收益表与资产负债表联合的相关性,并确立了股东权益账面价值和未来盈余在决定股票内在价值中的直接作用。

5.综合指数模型

采用综合指标代替多个指标,不但可以直观地表示研究结果,还可以减少总体的误差。

最简单的方法是先按照每一项单个指标给样本排序,然后计算出每个样本对应的序值(Ranking)的算术平均数,并将此平均数作为综合指数。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介绍

1.单项指标模型

基于第二部分讨论的内容,构建以下统计分析模型:

TCAj,t=φ0,t+φ1,tCFOj,t-1+φ2,tCFOj,t+φ3,tCFOj,t+1+νj,t

(1)

Ej,t=β0,t+β1,tEj,t-1+ε1,j,t

(2)

Ej,t=γ0,t+γ1,tTAj,t-1+γ2,tCFOj,t-1+ε2,j,t(3)

BHRj,t=ρ0,t+ρ1,tEARNj,t+ρ2,tΔEARNj,t+ξj,t(4)

MVj,t=δ0,t+δ1,tBVj,t+δ2,tEARNj,t+ξj,t(5)

定义应计利润质量,持续性,可预测性,价值相关性四项指标:

AccrualQualityt=σ(

j,t)(6)

Persistencet=β1,j(7)

Predictabilityt=σ(

j,t)or(8)

Relevancet=,or(9)

在四项指标中,Predictabilityt和AccrualQualityt值越小代表盈余质量越高,Persistencet和Relevancet值越大代表盈余质量越高。

2.综合指标模型

将各年代表盈余质量的各指标(AccrualQualityt,Persistencet,Predictabilityt,Relevancet)进行排序,质量特征最好的项次序值定为1,然后计算每一年度对应的序值(Ranki,t)的算术平均数,得到综合指标EQ,即:

EQt=(RAccrualQuality,t+RPersistence,t+RPredictability,t+RRelevance,t)/4(10)

EQ的值越小代表盈余质量越高,反之亦反。

对盈余持续性和价值相关性本文均采用了两个模型作为比较,因此可预测性也分别有两组值。

本文将对这两组值作对比分析,但是仅选择模型2和模型4的检验结果,以及由模型2和模型4得出的持续性、可预测性和价值相关性指标进入盈余综合指数,因为模型2是基于盈余整体的,模型4仅是基于利润表的,它们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

(二)变量选取

表3-1变量选取说明

变量

计算方法

说明

TCAj,t

t年末当期应计利润总额/t年末资产的帐面价值

TCA=ΔCA-ΔCL-ΔCash+ΔSTDEBT

其中:

ΔCA代表流动资产的变动;ΔCL代表流动负债的变动;ΔCash代表货币资金的变动;ΔSTDEBT代表流动负债中短期债务的变动

控制资产规模后,j公司t年非经常性项目前当期应计利润(totalcurrentaccruals)

TAj,t-1

TCAj,t-1-ΔDEPNj,t-1

t-1年控制资产规模后,j公司非经常性项目前总应计利润

CFOj,t①

Earningsj,t-TAj,t

控制资产规模后,j公司t年的现金流量

Ej,t

t年末营业利润/t年末资产的帐面价值

控制资产规模后,j公司t年非经产项目前营业利润

σ(

j,t)

第t年的应计利润真实值和估计值间差异的标准化残差

σ(

j,t)

第t年的盈余真实值和估计值之间差异的标准化残差

BVj,t

t年末股东权益合计/t年末总股数

t年末j公司每股净资产帐面值

EARNj,t

t年营业利润/t-1年年报公布日②的总市值

t年度收益的替代变量,本文采用非经常性项目前营业利润

ΔEARNj,t

(t年营业利润-t-1年营业利润)/t-1年报告公布日的总市值

剩余收益的替代变量

BHRj,t

BHRj,t=

-Mt

Rj,i为j公司t-1年报告公布次月至t年报告公布月各月市场回报率

j公司t年度调整后的年市场回报率

Mt

Mt=

Mi为t-1年报告公布次月至t年报告公布月各月市场回报率

j公司t年度考虑现金再投资的年市场回报率(等权平均法)

MVj,t

t年年报公布日总市值/t年报公布日总股数

j公司t年年报公布日每股市值,以t年年年报公布日收盘价代替

(三)数据选取

为了避免样本抽样带来的误差,本文利用CSMAS系列研究数据库(深圳国泰君安信息有限公司)选取所有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③并用EXCEL及SPSS软件对样本进行整理和分析④。

本文首先对1990至2004年全部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变量都服从正态分布,但数据中有极端值存在。

为了排除极端值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本文先将总样本中最大和最小的1%的记录剔除,然后用Z值法剔除|Z|>3的样本。

另外由于1991至1993年样本数量较少,不具有统计意义,最后仅选取1994至2004年样本。

对于缺失数据,采用删除带缺失值样本的方法。

四、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量

下表报告了剔出极端值之后全部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表4-1描述性统计

年度

项目

Et

CFOt

TCAt

TAt

BHRt

EARNt

ΔEARNt

MVt

BVt

1994

有效样本

277

98

173

99

266

167

236

278

215

均值

中值

标准差

1995

有效样本

298

271

277

272

320

258

266

300

268

均值

中值

标准差

1996

有效样本

495

296

298

298

559

295

320

499

309

均值

中值

标准差

1997

有效样本

695

493

492

488

717

494

559

700

543

均值

中值

标准差

接上表

年度

项目

Et

CFOt

TCAt

TAt

BHRt

EARNt

ΔEARNt

MVt

BVt

1998

有效样本

793

804

694

800

811

687

717

804

695

均值

中值

标准差

1999

有效样本

1015

896

797

889

880

785

811

899

782

均值

中值

标准差

2000

有效样本

1095

1027

1020

1020

1013

880

880

1033

858

均值

中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