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389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词》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秋词》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词》教学设计.docx

《《秋词》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词》教学设计.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词》教学设计.docx

《秋词》教学设计

知人论世——品读刘禹锡的真性情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大意,能背诵默写全诗;

2、通过对诗歌内容的赏析把握本诗情感,学会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古诗词;

3、学习诗人积极昂扬、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诗歌内容的赏析把握本诗情感,学会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古诗词。

教学方法

赏析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秋天是一个诗意的季节,关于秋天的古诗词数不胜数,你会背哪些?

请说出一两句。

例: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每位诗人的笔下都有一个不尽相同的“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秋词》,看看他笔下的秋是怎样的。

二、作者简介

让学生填空:

刘禹锡,唐代诗人,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后人称其为诗豪。

有《竹枝词》《乌衣巷》《陋室铭》等名篇。

三、诵读诗歌

1、音读

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

2、意读

结合注释翻译,了解诗歌大意。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悲叹冷清萧条,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仙鹤推开云层,一飞冲天,引发我的诗兴到了碧蓝的天空。

3、情读

初读诗歌之后,你认为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

积极、昂扬

四、赏析文本(小组讨论)

1、前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明确:

运用了对比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

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提出了“秋日胜春朝”的观点。

2、诗人是怎么证明“秋日胜春朝”这一观点的?

提示: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应该去前文找还是后文?

后文

结合以下两个问题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问题一:

“鹤”这一意象有何特点?

“鹤”的象征意义:

①长寿(鹤鸣人长寿);

②具有高尚品德的贤士(鹤性情雅致,步行规矩,情笃而不淫,具有很高的德性);古人多用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惯用鹤翔或鹤鸣来喻人生大志的,所谓“鹤鸣九皋”“冲天一鹤”。

③隐士(闲云野鹤、梅妻鹤子)。

此处是第二种。

问题二:

“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排”字有何妙处?

明确:

“排”字意为推开、冲破,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形态,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

3、诗人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们学过的哪些诗句可以印证?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文人历来伤春悲秋,写秋天多选择萧瑟的秋风,凋零的草木,凄冷的秋霜等意象。

刘禹锡为何一反常态说出:

“秋日胜春朝”,选择“晴空”“鹤”等明丽的意象来写?

诗歌意象的选取与哪些因素有关?

明确:

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诗人自身的生平经历等(一切景语皆由心生)。

例如:

马致远是飘泊天涯的游子,所以他选择的意象就是“枯藤”“老树”“昏鸦”;

曹操是志向远大的英雄,所以他选择的意象就是“沧海”“洪波”“日月”“星汉”。

而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他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呢?

五、知人论世

刘禹锡是晚唐诗人,唐王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刘禹锡参加了唐顺宗永贞年间的一次改革——永贞革新,改革以失败告终,刘禹锡被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其间写下了秋词二首,这是第一首。

所以诗人写“鹤”是以鹤自喻,写明丽的秋景是展现自己积极奋发的精神,表明自己虽遭贬谪却绝不会意志消沉,向困难低头。

六、总结全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诗人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助孤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七、拓展阅读

秋词

(二)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译文:

秋天来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焦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像春色那样使人发狂了。

八、感悟收获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提示:

可从写作、诗歌鉴赏等方面来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