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文指导动作让人物描写有画面感教学设计教案.docx
《语文作文指导动作让人物描写有画面感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作文指导动作让人物描写有画面感教学设计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作文指导动作让人物描写有画面感教学设计教案
语文作文指导“动作让人物描写有画面感”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找动作。
2.学会将动作顺序化。
3.学会放慢和分步写重点动作。
教学重点:
学会对动作进行分解、排序并运用连接词连接成句或者段。
教学难点:
学会放慢和分步写某个或某些重点动作或细节。
教学方法:
朗读法,分组合作、讨论法,比较法,任务驱动法、问题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话题:
生活场景练笔切入聚焦动作描写:
5分钟
1.场景写作和要求
(1)场景写作、互读和个别分享
场景一:
描述下我学某项服装技能的名字和过程。
场景二:
描述下我跑进饭堂买饭吃的具体过程。
场景三:
我喝水或冲出教室的具体过程。
(2)要求
A任选一个场景,自由写作:
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怎么做的就怎么写,看到什么就写什么。
没有好坏,没有标准。
拿出本子动笔写,并保留好。
B字数不限,独自写作,写完后读给同桌听听。
C个别分享,教师随机点评并过渡。
2.过渡语导入课题
写作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就是写作,怎么生活就怎么写,今天就让我们在动作描写的画面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设计意图:
生活化的场景练笔导入并分享,老师可以更清楚学生的写作起点,更看得见学生关于动作描写的运用是否能做到具体化、细节化和吸引力。
过渡语更让学生明白:
写作并不是跟自己无关的活动。
写作就是写我们的生活,而我们每天的生活天然就是我们的写作素材库;动作描写越具体我们越可以体会到生活的温度,看见更美好的自己。
二、学会找动作:
3分钟
莫言《卖白菜》片段:
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骂道:
“穷种啊可疼了!
”然后他就颠着小脚,乍着两只胳膊,小心翼翼但又十分匆忙地下到沟底,将那颗白菜抱了上来。
(怎么抱上来的?
)(生读师板书题目)
第一步:
几个人物?
几件事件?
几个动作?
思考下列问题:
1.师生齐读这则材料,读时想以下问题
(1)几个人物?
我和母亲;
(2)几件事?
打我、骂我、下沟底抱白菜。
(3)依次出现动作有哪些?
提示:
以上问题可以班级齐答或者开火车形式回答。
2.找找第三个动作“抱”,看看母亲都依次有哪些动作?
明确:
颠、乍、下、抱
3.总结
板书第一次:
人物事件动作
设计意图:
朗读和演读让学生明白动作描写,首先要定人物明事件,更主要的是找动作,动作就是你在整个事件过程中看到什么就写什么。
三、学会将动作顺序化:
4-5分钟
第二步:
生演读分解体验?
师换读比读看顺序?
连接词?
1.找到了动作,如何将动作写的有顺序是让人物叙事有画面感的重要环节。
比如母亲“抱白菜”这件事儿,莫言用了一系列动作“颠、乍、下、抱”,大家觉得位置能调换吗?
为什么?
(1)活动一:
同桌演读
全体起立,同桌之间一人独一人演,然后可以互换,在研读体验中说一下这些动词顺序能不能调换,并说出具体理由。
(2)活动二:
换读、比读
老师可以故意打乱位置,范读下让学生有一个对比。
(3)活动三:
分组讨论,说明理由
明确理由:
A符合母亲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
B打乱的话,不符合人物行动和办事的自然规律。
比如只有“下”到沟底,才能“抱”上来白菜。
C符合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因为故事发生在1967年的冬天,那个时代的人穿的都很厚,都是棉裤棉袄。
(4)小结
看来动作描写不但要先分解,还得讲究顺序,既要符合人物动作的先后顺序,要符合自然办事规律。
2.对动作进行分解排序后,如何将一系列动作连成一句或者一段话呢?
提示:
大家可以自由读读,看看这三件事之间有没有表先后顺序的连接词。
明确:
“然后”,是的,常用的连接词还有哪些呢?
比如先、接着、然后、再然后、最后、一边一边、一方面另一方面……
3.总结
板书二:
分排连有顺序
设计意图:
运用演读、换度、比读引起学生的质疑与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意识到动作描写要做到有顺序,必须得学会对看到的动作进行:
分解、排序、连接。
四、学会放慢和分步写重点动作细节:
4-6分钟
第三步:
重点动作或细节?
放慢并分步写?
在描写人物动作时,找到了动作并排序,仅仅是写出了人物在做什么,最重点的、最难的、最重要的环节还要描写“某个重点或细节动作是怎么做的?
”
1.找到动作并排序,是否就可以将动作描写写得有画面感?
有吸引力呢?
跟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我冲出教室这个过程”:
有人会说:
铃声一响,我迅速冲出教室;
有人会说:
铃声一响,还没等老师离开,我就拽开门,冲出了教室;
有人会这样说:
还有一分钟时间,老师停止了讲课,我就迅速整好书桌,合上书,理好头发,找到饭卡,随时等着放学铃声响。
听到铃声的那一刻,我立刻站身,握紧饭卡,用劲拽开教室门,飞一样地冲出了教室,边跑边想我要吃什么饭呢?
回头一望,后边儿还没有什么人,心里窃喜。
2.比读。
比较莫言母亲“抱白菜”这个动作,说说您喜欢哪种“抱”法?
原句:
然后他就颠着小脚,乍着两只胳膊,小心翼翼但又十分匆忙地下到沟底,将那颗白菜抱了上来。
压缩句:
母亲将那颗白菜抱了上来。
活动:
第三件——怎么抱的?
全班分半读。
讨论:
比较异同,说说哪种抱法有画面感?
结合作者和母亲对百菜的感情说说为什么写这么详细?
提示:
白菜情、家境、时代与穿衣。
明确:
(1)同:
人和事一样。
(2)异:
人物对白菜情感不同;
“抱”的过程的时间的长短不同;
画面感强弱自然不同。
3.相关资料拓展检测
好多名家都喜欢通过放慢和分步写某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对人事的强烈情感,比如老舍和林清玄。
(1)老舍《我的母亲》片段:
原句:
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压缩句:
母亲送三姐出嫁。
问题:
怎么送的?
讨论:
比较异同,说说哪种送法有画面感?
作者为什么写这么详细?
提示:
情感
(2)林清玄《好雪片片》片段:
原句:
(老人)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一下,但没有退避。
压缩句:
老人帮我扣扣子。
问题:
怎么扣的?
讨论:
比较异同,说说哪种扣法有画面感?
作者为什么写这么详细?
提示:
人物各自品质。
4.小结
板书第三次:
放慢细节分步写
设计意图:
运用对比阅读法和拓展法,让学生在诸多名家经典动作描写片段中让明白,就动作描写具有画面感的重点之重:
对重点动作和细节动作放慢镜头和分步写。
五、动作描写让人物叙事有画面感的三步法
第一步:
锁定人物明事件
过程发生找动作
第二步:
动作描写有顺序
分解排序连接词
第三步:
重点动作怎么做
放慢细节分步写
设计意图:
整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为下文的检测运用做铺垫。
六、学生习作检测和巩固:
3-4分钟
1.习作一:
《蒸馒头》片段
妈妈开始做枣馒头了。
只见她大拇指摁住中心,其他的手指顶在边上,转了几圈,弄了一个坑;然后往坑里放了一些枣,用手攥着封口处;另一只手托着下面,面团摇身一变,一个漂亮的枣馒头站我在眼前。
(和面-放枣-成形)
讨论:
齐读,然后组内分工分员号分步说说怎么做的?
第一步:
人物?
事件?
动作?
第二步:
分解?
顺序?
连接词?
第三步:
重点动作?
放慢细节分步写?
2.习作二:
《炸麻叶》片段
开始炸麻叶了。
我端着它们来到早已被奶奶烧开的油锅前,将麻叶一个一个地放入锅里。
不一会儿,麻叶就鼓起了身子,涨得胖胖的,颜色也从白色被熬成了金黄色。
满锅的麻叶就像一条条活泼的小鱼一样,胡翻乱跑着,你追我赶,不久就一排排乖乖地在油上漂浮着。
(下锅-变形变色-成形成熟)
讨论:
齐读,组内分工分员号分步说说怎么炸的?
第一步:
人物?
事件?
动作?
第二步:
分解?
顺序?
连接词?
第三步:
重点动作?
放慢细节分步写?
设计意图:
运用学生习作作为检测和巩固作用如下:
一是,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程度;二是,运用学生作品消除了学生对写作和名家经典片段不可学、不易学的恐惧感、距离感和陌生感,增强了写作信心,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的学习榜样;三是,再次证明每天生活中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悟都可以成为你的写作素材库。
七、迁移运用,修改原作与积累:
10-11分钟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修改自己的课前小练笔,课前场景再现:
我学会某项服装技能的过程、跑进饭堂的过程、我喝水或冲出教室的具体过程。
要求:
1.原文写得不动,修改在下面,并用“我学会了……”句式总结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格式
(1)原文:
(2)修改:
(3)我学会了……
2.用动词,有意识做到对重点动作的细节放慢并分步写。
3.写完后,读给组员听,看谁写得更有画面感。
每组推荐一名写的最有画面感的进行公开朗读并说明推荐理由。
4.每位同学把自己的作品写上班级和姓名,然后课后拍照发到语文微信群里面,大家相互学习还可以留个纪念给自己。
5.知识点回放
第一步:
锁定人物明事件
过程发生找动作
第二步:
动作描写有顺序
分解排序连接词
第三步:
重点动作怎么做
放慢细节分步写
6.资料拓展与积累
白居易《琵琶行》音乐描写部分: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设计意图:
学生先自己修改作品,然后组内互读互听再推荐,这样的合作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分享意识、诊断评价意识,而且提升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修改能力。
最后的资料拓展和积累一方面让学生看到运用动作描写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可见,一方面让学生明白中国古代大诗人也是喜欢用动词去描写画面的同时也积累了素材。
八、课后作业
1.继续对比自己和同学的佳作,找到别人的优点,并说出理由;找到自己的缺点,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2.任选下列一个场景:
“我买饭吃”“我刷牙”“去厕所”“我起床”“我冲进教室”,然后结合自身实际,调动生活场景,发挥联想力,运用本节课所学方法加入一系列动词写一段文字,使文字生动有趣,富有画面感,字数不限。
3.设计意识意图继续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养成随时保存自己作品的习惯,同时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增强学习效率的意识,发挥微信及微信群及时性、高效性、交互性的功能,打破组间、师生合作交流分享评价的时空距离,做到了随时随地随心,便于畅所欲言。
九、板书
第一步:
人物事件找动作
第二步:
分排连接有顺序
第三步:
放慢细节分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