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非选择题冲击高分规范练 命题点4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83741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非选择题冲击高分规范练 命题点4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非选择题冲击高分规范练 命题点4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非选择题冲击高分规范练 命题点4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非选择题冲击高分规范练 命题点4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非选择题冲击高分规范练 命题点4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非选择题冲击高分规范练 命题点4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Word格式.docx

《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非选择题冲击高分规范练 命题点4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非选择题冲击高分规范练 命题点4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非选择题冲击高分规范练 命题点4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Word格式.docx

2.(2016·

江苏,27)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

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

(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______________分解产生的。

(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水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营养。

(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________法,分别统计________的种群密度。

(4)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________(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①好氧 ②光合放氧 ③厌氧 ④兼性厌氧

(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蛋白质 

(2)N、P (3)五点取样 各种害虫 (4)①③④ (5)水稻与藻类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

解析 

(1)S元素是蛋白质的标志元素。

(2)富营养化是水体中的N、P元素含量过高造成的。

(3)该稻田接近正方形,可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分别统计各种害虫的种群密度。

(4)稻田中有机物的分解主要通过好氧微生物分解,也可存在厌氧微生物以及兼性厌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5)水稻与藻类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藻类、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导致藻类数量减少。

3.(2017·

江苏,26)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

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_______演替。

(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__________信息求偶;

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________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

(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

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________。

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

________。

答案 

(1)次生 

(2)捕食和竞争 (3)物理 等距取样(4)浮游生物类 (5)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 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

解析 

(1)建立在已有部分物种的“矿区”基础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2)图示信息表明,昆虫一方面被杂食性鱼类捕食,另一方面又与杂食性鱼类共同争夺“水草”,故昆虫与杂食性鱼类存在着捕食与竞争关系。

(3)叫声依赖声音传递信息,属于物理信息,沿岸边调查“卵块”密度,宜采用样方法中的等距取样法。

(4)水草腐烂将给浮游生物类留出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故可引发后者快速增殖。

(5)图中杂食性鱼类若以水草为食则为初级消费者,若以昆虫为食,则为次级消费者,而底栖动物类和滤食性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若所食浮游生物为植物,则底栖动物类和滤食性鱼类为初级消费者,若所食浮游生物为动物,则底栖动物类和滤食性鱼类为次级消费者;

自然界中以蛙为食且又可被猛禽捕食的生物有多种,如蛇、肉食鱼、鼠等(注意所列举生物应为“不同纲”)。

4.(2014·

江苏,26)机场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旁多是大片草地,有多种动物栖息。

下图是某机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

(1)此食物网中,小型猛禽分别处于__________________营养级。

(2)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十分惊恐,这种反应属于________反射。

(3)工作人员根据生态系统中________信息传递的特点,释放训练过的猎鹰来驱赶小鸟。

(4)为了进一步驱鸟,某机场先铲除原有杂草,而后引种了虫和鸟都不爱吃的“驱鸟草”,机场内小鸟大为减少。

以后“驱鸟草”逐渐被杂草“扼杀”,这种生物群落的变化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

(5)为了解机场内蜗牛密度,三个调查人员各自随机布设样方如下图所示(图中阴影带为水泥小路,其他处为草地),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调查中某个样方内蜗牛分布示意图如下图,该样方的蜗牛数应计为________个。

答案 

(1)第三、第四、第五 

(2)条件 (3)行为(4)次生 (5)① 6或7

解析 

(1)在该机场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小型猛禽在不同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不同,如在“草→昆虫→小型猛禽”中处于第三营养级,在“草→昆虫→杂食性小鸟→小型猛禽”中处于第四营养级,在“草→昆虫→杂食性小鸟→蛇→小型猛禽”中则处于第五营养级。

(2)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十分惊恐,可能与受过人的惊吓或伤害有关,是通过后天学习或生活经验形成的条件反射。

(3)用训练过的猎鹰来驱赶小鸟,利用的是生态系统中行为信息传递的特点。

(4)由题中信息可知,在生物群落的变化过程中,原有土壤条件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这种生物群落的演变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5)调查蜗牛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不能只在草地处取样,故①所示取样方法最合理。

样方的计数原则是计数样方内部的个体数和相邻两条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

在本样方内共有6只蜗牛,内+左+上=7、内+左+下=7、内+右+下=7、内+右+上=6,故本题答案填6或7都可以。

5.(2013·

江苏,26)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

6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300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8~10cm。

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

所有处理设置3次重复,实验持续2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

(1)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

放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

有利之处是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_______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

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

(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________关系。

(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的速率。

(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鸟 ②土壤质地 ③光照 ④水体肥力 ⑤稻田杂草

答案 

(1)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2)浮游动物 (3)竞争 (4)营养结构(食物网或食物链) 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 (5)①

解析 

(1)生物实验中(特别是需要统计数据的实验)通过设置重复实验,可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2)浮游动物捕食浮游植物,当杂食性鱼摄食了浮游动物后,可使浮游植物较好地生长繁殖;

(3)水稻与浮游植物为竞争关系。

(4)稻田中放养鱼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增加了该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即营养结构(食物网或食物链)。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其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5)本小题的两个关键词是“影响最大”和“不定因素”,五个选项综合比较,最符合的是鸟。

6.(2012·

江苏,26)江苏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

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类群、物种数和生物量

调查结果

2007年(养殖前)

2010年

(养殖后)

水生高等植物

物种数

13

5

生物量(湿重kg/1000m2)

560

20

浮游藻类

11

生物量(干重g/m3)

2

10

鱼类

15

8

30

750

虾、贝等小型动物

25

55

(1)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07年相比,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虾、贝等小型动物能摄食鱼饵料。

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以推测在相同饲养条件下2010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_________,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_______。

(5)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要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生长。

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食物链 

(2)捕食者(植食性鱼类)增加 竞争者(浮游藻类)大量繁殖 (3)投饵输入大量能量(4)减少 增加 (5)吸收营养物质 竞争光照

解析 紧扣“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这一解题的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1)该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后,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有的生物类群种数增加,有的减少,这是由于捕食关系发生变化引起的,即湖泊生物群落中的生产者与消费者构成的食物链发生了显著变化。

(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是鱼类的生物量由30增加到750,其中包括水生高等植物的捕食者植食性鱼类,且增加的鱼类均不捕食浮游藻类,增加了水生高等植物的被捕食压力;

二是两种鱼类不捕食浮游藻类,降低了浮游藻类的被捕食压力,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增加了水生高等植物的竞争压力。

(3)分析表格调查结果的数据可知,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总能量增加,是因为投入饵料输入大量能量,使得养殖的鱼类的生物量明显增加。

(4)若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则其营养级级别越高,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散失越多,故推测在同样条件下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减少,而植食性鱼类会因食物更丰富而总量增加。

(5)人工鱼塘由于饵料的投放等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恢复水生高等植物能大量吸收水体中的N、P等元素,也能起到与藻类竞争阳光,从而起到抑制藻类繁殖的作用。

模拟对位练(B卷)

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某生物研究小组观察到野外四个物种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表示)。

项目

休息

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进食

其他活动

物种A

20%

15%与B争夺食物

55%吃植物种子

10%

物种B

25%与A争夺食物

45%吃植物种子

物种C

75%

15%吃物种A

物种D

20%吃物种C

5%

(1)碳元素进入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主要是从________________开始的,碳在该表中生物之间传递的形式是________。

上表所示物种的粪便可以用于水稻的生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成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除表中设计的生态系统成分外,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表中信息,写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营养结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种C与物种D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这说明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食性角度看,物种C、D一天中进食时间较短而休息时间较长,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调查,第一年物种A种群数量为N0,如果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6,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________。

答案 

(1)生产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含碳有机物 动物的粪便能为水稻的生长发育提供无机物(或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3)

(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物种C、D均属于肉食性动物,食物中蛋白质、脂肪较多,含有的能量多(5)2.56N0

解析 

(1)碳循环是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开始的,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动物的粪便能为水稻的生长发育提供无机物(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因此题表所示物种的粪便可以用于水稻的生产。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表中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3)根据题表,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为:

(4)物种C与物种D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这说明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由于物种C、D均属于肉食性动物,食物中蛋白质、脂肪较多,含有的能量多,所以物种C、D一天中进食时间较短而休息时间较长。

(5)由于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6,所以该种群是以“J”型增长曲线增长的,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1.62N0,即2.56N0。

2.(2018·

扬、通、泰、徐、淮、宿、连七市高三调研)云杉林是我国西南林区的主要地带性森林植被之一,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某地云杉林采伐迹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为:

采伐迹地→杂草群落→小叶树种阶段→云杉定居阶段→云杉林。

(1)研究人员对小叶树种阶段A、B、C三种不同植物种群的年龄组成进行统计,结果分别为增长型、增长型和衰退型,依据该结果,不能判断出在小叶树种阶段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加快采伐迹地上云杉林的植被恢复,研究人员用__________调查了云杉的种群密度,系统分析云杉在自然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的死亡数量和致死原因,明确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并根据最直接因素_______________的数据预估下一代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3)该地区云杉林采伐迹地上发生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由此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群落演替复生中,云杉定居阶段与杂草群落阶段相比,其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________等生态功能增强,使其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4)云杉是我国的珍贵树种,其木材为白色,纹理通直,材质坚实,是优良的建筑材料、纸浆材料和家具材料,这体现了其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答案 

(1)年龄组成只能反映种群的发展趋势,不能反映物种数目的变化 

(2)样方法 出生率和死亡率 (3)次生演替 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信息传递 (4)直接

解析 

(1)对小叶树种阶段A、B、C三种不同植物种群的年龄组成进行统计,不能判断出在小叶树种阶段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原因是年龄组成只能反映种群的发展趋势,不能反映物种数目的变化。

(2)调查云杉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可以根据出生率和死亡率数据预估下一代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3)在云杉林采伐迹地上发生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由此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在群落演替复生中,云杉定居阶段与杂草群落阶段相比,生物种类从少到多,即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增强,使其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4)云杉木材为白色,纹理通直,材质坚实,是优良的建筑材料、纸浆材料和家具材料,这体现了其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土壤微生物是反映土壤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

磷脂脂肪酸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且随细胞死亡而迅速降解,研究中常以磷脂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作为微生物种类和总量的标记。

芒萁是某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常见的植物种类,科研人员开展芒萁对该地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以未治理(0年)、治理13年和治理31年的马尾松林为调查对象,在每个林地设置2种处理措施,并在处理4个月后从每个处理样地中取土壤,测定土壤中磷脂脂肪酸总含量及不同类型微生物的磷脂脂肪酸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1)该地区植被恢复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演替。

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可靠,取样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利用测定磷脂脂肪酸总量反映土壤微生物活体的总量,其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1可知,在不同植被恢复阶段,芒萁覆盖对土壤微生物总量的影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2、3结果分析,芒萁覆盖还会对土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影响。

答案 

(1)次生 随机设置取样地且同一类型样地要重复取样 

(2)微生物细胞膜中磷脂含量比较稳定 磷脂脂肪酸随细胞死亡会迅速分解 (3)在植被恢复的初期芒萁对土壤微生物活体总量的影响较大,而随着生态系统逐渐成熟,芒萁覆盖对土壤微生物活体总量的影响减弱 (4)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数量变化

解析 

(1)受破坏植被的恢复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可靠,取样时应随机设置取样地且同一类型样地要重复取样。

(2)微生物细胞膜中磷脂含量比较稳定且磷脂脂肪酸随着细胞死亡会迅速分解,因此可以利用测定磷脂脂肪酸总量反映土壤微生物活体的总量。

(3)由图1可知,在植被恢复的初期芒萁对土壤微生物活体总量的影响较大,而随着生态系统逐渐成熟,芒萁覆盖对土壤微生物活体总量的影响减弱。

(4)图2、3分别反映的是芒萁覆盖对土壤中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活体数量的影响,结果说明芒萁覆盖会对土壤中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产生影响。

4.(2018·

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陕北对黄土区的生态修复常用3种方式:

退耕封育(封禁退耕地,依靠自然恢复)、退耕还草(人工种植紫花苜蓿等草本植物)、退耕还林(人工种植沙棘等灌木)。

经过7年恢复后的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植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样地

编号  

起始群落类型

经过7年修复后

草木层群落类型

植被总覆盖度

生长型

物种

丰富度

1

沙棘

达乌里胡枝子+铁杆蒿

80%

乔木

灌木

草本

2.15

紫花苜蓿

铁杆蒿+长芒草

85%

2.64

3

达乌里胡枝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