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苏教版 六年级 上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68398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苏教版 六年级 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苏教版 六年级 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苏教版 六年级 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苏教版 六年级 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苏教版 六年级 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苏教版 六年级 上册.docx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苏教版 六年级 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苏教版 六年级 上册.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苏教版 六年级 上册.docx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语文集体备课第三单元教学预案

执教人:

8小草和大树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重难点、关键:

结合课文,理解感悟主人翁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预设

自我修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简介人物,激发学习兴趣。

从课题入手,感知课文

课文所写的夏洛蒂成才的故事为什么要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交流理解。

在交流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理清文章的大致思路。

形成

1、根据生活常识,请学生交流对小草和大树的认识。

2、课文为什么要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

自由朗读课文,交流理解。

板书:

小草

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立志写诗,遭遇打击反思权衡,开拓新路

孜孜不倦,文学圣殿的大门大树

二、初读感知。

1、朗读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2、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

3、请学生概括出全文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3、概括出全文主要内容。

三、指导写字。

1、师重点指导:

堪、逆、撇、毅

2、展示评议。

学生描红、临写。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预设

自我修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抓住重点,感悟形象。

1、说说主人公遭遇了怎样的家庭不幸。

2、面对这些不幸,主人公是怎样艰难谋生的呢?

3、指导有感情朗读三、四两个自然段,体会吓洛蒂的坚强性格。

4、面对这些沉重的打击,夏洛蒂服输了吗?

你从那里看出来?

5、为改变命运所表现出来的勤奋和坚强毅力。

夏洛缔有没有通过写小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敲开幸运之门呢?

她是如何敲开的?

1、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笔把表现主人公艰难谋生的词句画下来,多读几遍,交流感受,体会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

(1)朗读第三、四自然段,交流感受。

(2)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夏洛蒂向骚塞请教前后不同的心情。

(3)合反思权衡,开拓新路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不服输的性格。

(4)结合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的有关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

(5)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主人公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喜悦。

抓住“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拾柴、捡破烂”等词体会主人公为生活而忙碌奔波的形象,感受主人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人物性格,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

抓住“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幸运之门”等细节,体会主人公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二、回归整体、感悟成功

课文中“小草”和“大树”出现了几次?

分别指什么?

怎样理解的?

1、交流课题“小草和大树”的理解,领会通过鲜明对比,进一步体会主人公性格。

2、回顾课文整体把握“小草”成长为“大树”的艰辛历程,交流夏洛缔取得成功的人生启示

三、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和《评价手册》中的作业。

教后反思

 

9轮椅上的霍金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从提供的词语中选两个造句。

3、了解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生活强者,教育学生学习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

重难点、关键:

透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霍金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对科学不停息的探索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预设

自我修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前准备,激情导入

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入,介绍霍金的重要成就及崇高地位。

汇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霍金的资料。

二、观察表达,感悟形象。

1、出示霍金的有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抓住这些图片的共同特征,描述人物形象。

2、课文中是怎么描写霍金的?

1、学生观察老师出示的霍金的图片,抓住这些图片的共同特征,描述霍金这个人物形象。

2、对照课文,找出课文描写人物形象的有关语句,进行朗读,。

理解“标志性形象”的含义,加深对人物战胜疾病的英雄形象的感受

三、初读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注意停顿。

2、指导分段:

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3、用自己的话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朗读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3、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4、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四、指导写字。

1、师重点指导

2、师评议学生的字。

1、学生写字。

2、学生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词。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预设

自我修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轮椅上的霍金》。

继续走进霍金的世界。

二、初步阅读,感受“非凡”。

1、学生读课文,找一找,那些地方让你感受到霍金的非凡,就划下来。

2、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回答所找之处,同时进行朗读指导与归类。

3、归类:

(读出感动)

1、自由读课文,勾画出让你感受到霍金的非凡的语句。

2、全班交流勾画的内容,并自由朗读,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3、根据老师的指导练习朗读。

4、个别学生读。

经历非凡:

年轻有为时遭遇不幸,身体完全变形,坚持学习和工作。

(读出同情)

成就非凡:

建立科学的宇宙模型,成为最年轻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读出敬佩)

精神非凡:

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

三、感受魅力。

1、出示句子:

  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

这句在第三自然段中有什么作用?

命运对霍金到底怎样残酷?

2、出示句子: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

这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特别打动你,自由练习读一读。

1、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语句

   

(1) 中心句 “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

”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

   

(2)过渡句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承上启下。

2、默读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四、感悟升华,拓展应用

1、出示: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2、师:

霍金还可能感谢什么,用“我的……我有……”的句式练习说话。

3、师:

同学们,霍金拥有的不过是这些,但是他却抱着一颗感恩的心看待自己拥有的一切。

我们呢?

我们拥有什么?

请你也来写一些好吗?

1、学生自由朗读: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2、想想霍金还可能感谢什么,用“我的……我有……”的句式练习说话。

3、学生交流。

4、学生自由写“我们拥有什么?

5全班交流所写的内容,知道用一颗感恩的心看待自己拥有的一切。

板书设计

  9、轮椅上的霍金

                 坚强、正视命运、乐观向上

              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

教后反思

 

10生命的林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从玄奘没有去偏僻的小寺,而是在法门寺潜心苦修,成为一代名僧的故事中悟出一个想要成才的人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道理。

 

重难点、关键:

领悟本文语句中所蕴涵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预设

自我修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娓娓谈话,激发兴趣

1、导入:

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们知道唐僧是根据我国唐朝哪个高僧的原型塑造的吗?

2、提问:

谁从课外书或者影视中了解到玄奘是个什么样的高僧?

3、出示玄奘像及相关图片。

1、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玄奘生平的介绍:

2、交流对课题的理解。

揭题:

从以上介绍中,我们知道玄奘之所以能取得令世界所瞩目的成就,是和他的顽强意志和勤奋学习分不开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玄奘成为一代高僧之前的一个故事《生命的林子》。

二、 自读全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读要求:

一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二读课文,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弄懂不理解的字词,质疑。

1、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一(1—3自然段):

讲玄奘决意辞别师父,离开法门寺,准备到偏僻冷落的深山小寺去阅读经卷。

二(4—9自然段):

讲方丈启发诱导玄奘,玄奘顿悟,表示要留在法门寺。

三(10—11):

点出从玄奘潜心苦修,终于成为一代名僧所感悟的哲理。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检查词语:

(1)指名读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词以及新词。

(2)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3)齐读词语。

2、文章读后,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

1、学生读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词以及新词。

2、说说词语的意思。

3、齐读词语。

4、交流读文后不理解的问题。

四、理清课文层次,分段。

1、默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课文分为三部分,并概括段落大意。

2、师生共同欣赏文中方丈与玄奘的对话,从中有所感悟。

1、默读课文。

2、交流分段情况:

五、归纳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

2、课后分角色朗读方丈和玄奘的对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预设

自我修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  检查词语读音。

2、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读生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一段。

  法门寺是一座怎样的寺庙?

玄奘当初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

点拨:

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很多人都认为宁可做蛇头不做龙尾,宁可做鸡头不做凤尾,正是由于有这样的心理,玄奘拿定主意要离开。

1、快速阅读第一段,画关键词语。

2、理解名寺之“名”。

3、理解玄奘之“难”。

4、理解劝说之“对”:

5、理解辞行之“决”

香火鼎盛、晨钟暮鼓、香客如流

静思养神、潜心修身、青灯黄卷、苦苦习经——想成才,应酬太繁,谈经论道远不如人——难成才

三、学习第二段、第三段。

1、当玄奘把这个想法告诉方丈时,方丈并没有说一句挽留的话,却让玄奘最终选择留在了法门寺,读读课文,想想方丈用了怎样的方法留住了玄奘?

2、玄奘认真思忖了好久,郑重地回答说:

“我愿做太阳!

”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3、方丈带玄奘看了这样两处地方,生长在大林子里的与生长在小山头上的有什么不同呢?

方丈的话很朴实,很自然,玄奘开始时也不明白,但细细琢磨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1)指名读一读方丈的话。

(2) 出示重点内容

5、仔细读读课文描写方丈的有关内容,想一想他的哪些言行特别打动人?

 该怎样读这段话?

6、一个人的成长与松树的生长有着相同的道理。

此时,面对法门寺与山野小寺,觉得玄奘应该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1、和同桌一起读读第二段,讨论一下,方丈用了怎样的方法留住了玄奘?

2、理解方丈和玄奘的第一次对话。

3、理解方丈与玄奘的第二次对话。

4、找出方丈的语言,再读一读,体会其中深刻的含义,和同学交流。

5、齐读:

“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啊。

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屡阳光,为了一滴雨露,它们都奋力向上生长,于是它们棵棵可能成为栋梁。

而那远离群体零零星星的三两棵松树,在灌木中鹤立鸡群,不愁没有阳光,没有树和它们竞争,所以,它们就成了薪柴啊。

6、交流:

方丈的哪些言行特别打动人?

7、体会方丈的劝解技巧。

8、试读,评议,齐读描写方丈劝解的这一段内容。

9、齐读最后一句:

是的,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

10、交流: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道理。

四、回归整体,对比启发。

1、方丈带玄奘到林子里之前,曾经问他,愿做太阳还是愿做烛火。

现在,你觉得玄奘做了太阳还是烛火呢?

2、玄奘一心想出人头地,他现在也的确出人头地了。

如果玄奘选择了山野小寺会出人头地吗?

这两种出人头地有什么不同呢?

3、听了方丈的话,玄奘终于走上了成功之路。

这则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

1、交流:

玄奘一心想出人头地,他现在也的确出人头地了。

如果玄奘选择了山野小寺会出人头地吗?

这两种出人头地有什么不同呢?

2、交流:

这则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

五、齐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2、练习3。

板书设计

松林松树

10生命的林子法门寺玄奘

社会立志成才的人

教后反思

 

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的含义。

4、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的人生的道理,培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的兴趣。

重难点、关键:

激发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浓厚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预设

自我修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交流

1、同学们最近在读什么书?

有什么感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日记改编的课文,齐读课题。

1、学生谈读书的感受。

2、学生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出示自读要求:

一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二读课文,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弄懂不理解的字词,质疑。

1、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意思的理解,课文是否读通顺。

学生读生词,读课文,师生评议。

四、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请同学们读课文,课文中的“我”是谁?

他得到的是一本怎样的书?

——这本书是爷爷赠给爸爸,爸爸又赠给了“我”的一本三代相传的书。

——这是一本扉页上写有爷爷给爸爸的赠言“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和爸爸写给“我”的赠言“学会生存”的书。

——这是一本历险小说,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他在一座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有一段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

——这是一本让吴缅非常喜欢的书,给了吴缅启迪和希望的书。

重点研讨,深入理解。

1、《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历险小说究竟写的是什么内容?

让“我”爱不释手?

小说描写了鲁滨逊在在一座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有一段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

2、要能在一座孤岛上生活28年需要什么?

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吗?

鲁滨逊是怎样获得这些生活必须品的呢?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7——11自然段,画出体现鲁滨逊聪明机智又坚强毅力的词句多读几遍。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

2、课后分角色朗读方丈和玄奘的对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预设

自我修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汇报交流,理解鲁滨逊的聪明机智和坚强毅力。

1、一开始鲁滨逊以什么为生,他做了些什么?

2、这些食物非常有限,为了维持生活鲁滨逊又做了些什么?

3、后来生活怎样?

4、鲁滨逊在岛上的生活怎样?

你觉得他的生活幸福吗?

5、读到这里,你觉得这部小说的内容有吸引力吗?

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1、学生交流:

(1)做木筏,把食物等一一送到岛上,搭帐篷,靠船上剩下的食物生存。

(2)种植大麦和水稻,制作粗糙的面包,捕捉并驯养山羊作为肉食来源,养鹦鹉做伴,做家具。

2、学生体会鲁滨逊从一开始的孤独、艰难到后来充实而幸福的生活,理解他的聪明机智和坚强毅力。

二、体会“我”的感受

1、读书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吴缅读《鲁滨逊漂流记》后有什么感受?

2、理解“名言”。

1)你能说说这几句名言吗?

这些名言给了你什么启迪?

2)吴缅喜欢上了书中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的内容是什么?

“我”是怎样理解这句名言的?

3)我们大家是怎样理解这句名言的呢?

能结合自己经历或读过的书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3、除了理解一些名言的意思外,老师觉得读书的时候还要能发挥想象力,想象出人物的形象,吴缅在读书的过程中慢慢勾画出鲁滨逊的样子,让我们来读读课文14段。

1、交流吴缅读书的感受:

——很喜欢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

——非常喜欢鲁滨逊这个人物。

——要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传给儿子。

2、交流“我”是怎样理解这句名言的?

——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

3、学生读课文14段,思考:

吴缅为什么希望自己成为这样一个人呢?

从这身装束打扮中你能看出鲁滨逊是“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吗?

三、理解课题。

1、吴缅为什么要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传给儿子呢?

2、吴缅爷爷为什么要把书传给他的爸爸,他爸爸为什么又把书传给吴缅呢?

3、现在我们能不能说说课文为什么要以“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为题?

这本书男孩子能读吗?

思考并回答:

1、吴缅为什么要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传给儿子呢?

2、吴缅爷爷把书传给他的爸爸,他爸爸又把书传给吴缅的用意。

3、课文为什么要以“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为题?

四、读写结合。

1、这篇课文不仅是日记,而且是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学了课文能不能说读书笔记主要围绕哪些方面展开的?

2、我们也选择一本书,认真阅读,围绕这三方面尝试写一篇读书笔记,准备开一个读书报告会。

学生交流写读书笔记主要围绕哪些方面展开:

1、书的来历。

2、书的主要内容。

3、读书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

写一篇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鲁滨逊漂流记》

学会生存

学会坚强

教后反思

 

我读书我快乐

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教学要求:

1、让学生初步了解《鲁滨逊漂流记》及其作者。

2、了解《鲁滨逊漂流记》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不朽的名著。

3、通过导读,让学生继续学习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预设

自我修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在西方,有一部小说,一直被当作儿童必读的“生活教科书”。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这就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的<<鲁滨孙漂流记>>。

了解有哪些同学曾经读过《鲁滨逊漂流记》,或听别人讲过,或看过连环画等,可在班上向同学作介绍。

二、探究人物

1、鲁滨逊为什么要活下去?

身陷绝境的他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他为生存做了哪些事情?

2、你认为他这样活值不值?

3、找出你认为最能够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说一句话。

1、小组思考、讨论。

2、全班讨论交流、明确:

 三、拓展延伸

1、鲁滨逊的自我安慰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什么区别?

 2、创设情境、体验反思

  外出旅游时,一位客人因贪恋山中美景和旅游团走散,迷失了方向,假设你就是那位客人,此时,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会怎么做?

1、制定读《鲁滨逊漂流记》的读书计划,并坚持按计划每天看。

2、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3、读完后写一篇读后感。

教后反思

习作3

习作要求:

1、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可以用他的名字为习作命题。

2、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3、适当地介绍这一美味的做法,增加习作的感染力。

4、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习作重点:

1、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2、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预设

自我修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图片导入。

出示一道菜的图片:

你看见了什么?

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学生观察,向大家介绍这道菜。

二、创设情景,介绍美味。

1、模拟在饭店吃饭前的场景,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

介绍:

指名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的色香味形。

2、讨论:

听了他的介绍,我看见有人咽口水了。

谁来评一平,他介绍得怎么样?

3、模拟在饭店吃饭的场景。

4、这道菜不错!

我也想做一做可以吗?

5、你品尝之后有什么感受?

1、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的色香味形。

2、学生评议。

3、口头练习说怎样做一做这道菜。

4、小组讨论:

(1)代表发言     

(2)集体评议。

5、学生谈感受。

三、现场采访,表达感受。

1、你是怎么品尝这道美味的?

有没有听过关于他的传说?

只有写出他的一些细节,习作才会生动充满情趣。

2、你一定非常喜欢自己介绍的这道美味吧!

把你与这道菜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

1、学生讲自己与介绍的这道菜的故事。

2、学生交流。

四、研读例文,明确习作要求。

1、阅读范文《鸭血粉丝汤》,看看小作者是如何写美味的。

2、我们这次习作要注意些什么呢?

1、交流:

小作者写美味的方法。

2、学生明确:

(1)要以一种美味为习作为习作内容,写出美味的色、香、味、形的特点。

(2)习作过程中,一定要细腻地体会自己的感受,把尝美味的感觉告诉大家。

五、学生习作

师巡视指导。

学生习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预设

自我修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1、学生读习作。

2、评议。

3、学生修改。

二、佳作欣赏。

1、选择写的较好的文章,在班里进行赏析。

教师侧重选择两类文章:

(1)条理清楚,内容具体,重点突出,结构好。

(2)语言优美,对景色、心情、语言等的描写较生动,且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一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3、这节课我们来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

我建议大家联系自己的感受,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1、学生赏析班里好的文章。

2、学生评议。

3、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互评,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4、小组内相互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帮学生解决,对部分学生帮他们开拓一下思路,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点拔。

教后反思

 

练习3

教学要求:

1、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读草稿来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