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生平事迹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83515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信生平事迹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韩信生平事迹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韩信生平事迹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韩信生平事迹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韩信生平事迹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韩信生平事迹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韩信生平事迹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信生平事迹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韩信生平事迹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太好了,为了表示要诚心重用,授给他官职,应选在良辰吉日,完备的授职仪式,这样才行啊。

刘邦容许按萧何说的做。

大将军的授职仪式结束后,刘邦就座,对韩信道:

丞相屡次向我称赞您的才能,对于现在的形势,不知您有何指教啊?

一番谦让之后,韩信将自己心中的韬略娓娓道来。

刘邦大喜过望,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马上就行动起来,按照韩信的计策,给众将领分派任务。

他让萧何留下收取巴、蜀两郡的租税,以便为军队提供粮草。

之后,韩信取得一系列胜利,为刘邦夺得江山立下了汗马功绩。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为了稳固新兴的西汉,便开始了逐一剪灭异姓王的斗争。

韩信逐渐被排挤,最后被降为只有虚名的淮阴侯。

公元前197年,阳夏侯举兵谋反,自立为王。

刘邦亲率大军前去征讨。

当时韩信推说自己有病,没有随同前往。

谁知,韩信手下的人上书揭发,说韩信是同谋。

汉高祖皇后吕雉一听事关重大,便急忙秘密召见丞相萧何,商量对策,后将韩信诱杀于宫内,并灭其三族。

韩信、萧何、张良被称为"

汉初三杰"

,汉朝的建立离不开他们的功勋。

刘邦曾说:

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韩信的军事成就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

多多益善"

,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

埋伏等。

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

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

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咸丰清河县志》第十三卷"

艺文"

中记载:

韩信三篇"

其小注云:

汉成帝令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其权谋中有韩信三篇。

前后汉书艺文志皆载之。

且云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一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

诸吕用事而盗取之。

盖淮阴人著书之最古者。

由此得知,韩信曾有三篇军事著作,这是淮阴人著书立说的最早记载。

韩信在被软禁的时间里与张良一起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为我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根底。

同时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

著有兵法三篇,已佚。

韩信人物生平1.早期经历韩信为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

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

韩信的母亲死后,穷得无钱来办丧事,然而他却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要让那坟地四周可安排得下一万家。

当时下乡南昌亭长见韩信非凡夫俗子,曾经屡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一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

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

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

一怒之下,最终离去不再回来。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涤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

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

韩信很快乐,对那位大娘说:

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

大娘生气地说:

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

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

又当众侮辱他说:

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

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

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默默无闻。

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

韩信屡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

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

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目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说:

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

杀掉壮士?

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

汉王只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2.结缘萧何韩信屡次同萧何交谈,萧何也十分赏识他。

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实为排挤到汉中),从长安到达南郑,就有数十位将领逃亡。

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屡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而汉王不用,也逃走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

军中有人向汉王报告"

刘邦大怒,如失左右手。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

你逃跑,是?

萧何答道:

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刘邦问道:

你去追回来的是谁?

韩信啊。

汉王又骂道:

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

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

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

大王假设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

假设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

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汉王说:

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

大王如果断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

假设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

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

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

那么,让他做大将。

太好了。

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

大王一向傲慢无礼,如果任命一位大将,就象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去的原因。

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那才行啊!

汉王容许了。

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快乐,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3.初露锋芒韩信拜将后,刘邦问韩信有何定国安邦的良策。

韩信问:

同您东向而争天下的不是项羽吗?

那大王自己估计一下,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同项羽比谁高谁下?

刘邦沉默良久,认为不如项王。

韩信再拜,赞同地说:

不仅大王,就连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王。

可是我曾经事奉过项王,请让我

谈谈项王的为人。

项王一声怒喝,千人会吓得胆战腿软,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

项王待人恭敬慈祥,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

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

项王虽然独霸天下而使诸侯称臣,可是却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又违背义帝的约定,把自己的亲信和偏爱的人封为王,诸侯对此忿忿不平。

诸侯见项王驱逐义帝于江南,也都回去驱逐他们原来的君王而自立为王了。

但凡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无不遭蹂躏残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下勉强屈服。

名义上虽为天下的领袖,实质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强大会很快变成衰弱的!

在这种情况下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敌人不被诛灭!

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给功臣,何愁他们不臣服!

率领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敌人不被打散!

况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马欣本为秦将,率领秦国已有数年,战死和逃亡的人不计其数,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和将领投降了项羽,至新安,项羽用欺诈的手段坑杀秦降卒余万人,唯独章邯、董翳、司马欣得脱,秦人对这三人恨之入骨。

正在这时项羽以武力强封这三人为王,秦国百姓都不拥戴他们。

您入武关时,秋毫不犯,废除秦苛酷刑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国百姓无不想拥戴你在关中为王。

根据当初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称王,关中的百姓都知晓。

可大王失掉应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汉中做王,秦地百姓无不怨恨项王。

如今大王起兵向东,攻三秦的属地,只要号令一声即可收服。

刘邦听后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对韩信言听计从,部署诸将准备出击。

韩信的这番议论,实际上为刘邦制定了东征以夺天下的方略。

汉元年(前206年)十一月,被封汉王的刘邦乘项羽进攻齐地(今山东大部)田荣之机,决计出南郑(汉都,今陕西汉中市东)袭占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东向与项羽争天下,楚汉战争爆发。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以曹参、樊哙为先锋,利用秦岭栈道(又名"

阁道"

、"

复道"

栈阁"

古代在今川、陕、甘、滇诸省境内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道路,是当时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已被汉军烧毁,三秦王松懈麻痹之机,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派樊哙、周勃率军万余大张声势地抢修栈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那么亲率军队潜出故道,翻越秦岭,袭击陈仓(项羽所封雍王章邯属地)。

章邯从废丘(雍都,今陕西兴平东南)仓促率军驰援陈仓,被汉军击败,逃至废丘、好峙(今陕西乾县东),汉军分路追击,在壤东(今陕西武功东南)、好峙两地再败雍军,进围章邯残部于废丘。

此后,连续作战,分兵略地,迅速占领关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对楚的初战胜利。

汉二年(前205年),汉王率汉军出关,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殷王司马卬降汉。

联合齐王田荣、赵王歇共同击楚。

四月至彭城,汉军大败而还。

韩信复收溃败之军与汉王在荥阳会师,阻击楚追兵,大败楚军于京、索之间,使汉军得以重振旗鼓。

4.兵败彭城汉王兵败彭城之时,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叛汉降楚,齐王田荣和赵王歇也反叛并与楚媾和。

六月魏王豹以探母病为由回到封国后,就封锁了河关,切断汉军退路,叛汉与楚约和。

汉王派郦生说服魏豹不成,八月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击魏。

魏王把重兵布守在蒲坂,封锁河关(黄河渡口临

晋关后改名蒲津关)。

韩信成心多设疑兵,陈列船只假意要渡河关,而伏兵却从夏阳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袭击魏都安邑。

魏王豹大惊,引兵迎击韩信,韩信大胜,虏魏王豹,平定了魏国,改魏为河东郡。

刘邦采纳韩信"

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

,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建议,在坚持对楚正面作战的同时,给韩信增兵3万,命其率军东进,开辟北方战场。

汉王派张耳与韩信一起引兵东击赵王歇,北击代王陈馀,活捉代相夏说、破代。

即以俘获之精兵,补充在荥阳对楚作战的刘邦军,支援正面战场作战。

韩信、张耳统兵几万欲过太行山井陉口进攻赵国。

赵王与成安君陈馀陈兵万在井陉口抗击汉军。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

韩信渡西河、掳魏王、擒夏说、血洗阏与。

现又有张耳加盟,乘胜欲下赵国,军队锐不可当。

可是我听说:

千里运粮,士卒就有挨饿的危险;

到吃饭时才去打柴做饭,军队就不会餐餐吃饱!

这井陉口,车不可并行,骑兵不可列队,行军数百里,其粮草必落在后面,希望您暂拨给我三万奇兵,我从小路截断汉军辎重粮草;

您深挖护营壕沟,加高兵营围墙而待。

汉军前不得战,退不得回,我的断绝汉军后路,荒野无食可掠,不出十日,韩信,张耳的头颅就可悬在您的旗下。

希望您考虑采纳我的计策,否那么定被他俩擒获。

成安君陈馀是一个书生,认为正义之师不用奇谋诡计,所以表示说:

兵法上讲,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它,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与之交战。

韩信虽号称数万人,其实不过数千人,千里迢迢来奔袭我们,士兵早已疲惫之极,我们却避而不击,假设更强大的敌人前来,我们将如何对付?

诸侯

一定会认为我们害怕,会轻易地攻打我们。

最终没听李左车的计策。

5.东进灭赵韩信派人暗中探听,得知李左车的计策没被采纳,非常快乐。

大胆引兵前来,离井陉口三十里驻扎下来,半夜选二千轻骑兵,人持一面红旗,从小路来到山坡上伪装隐蔽起来,窥视赵军,并且告诫将士:

赵军见我军出击,一定倾巢而出,你们就乘机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拔掉赵帜,插上汉军红旗。

同时命令副将传令大家:

今天打败赵军之后会餐。

将士们谁都不相信,只好假意称是。

韩信又召集将领们分析认为,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的地势,他们在未见到汉军大将旗鼓之前,定会担忧我们遇到阻险而退兵,是不肯轻易发兵攻打我们的。

于是韩信派一万人为先头,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见汉军摆出只有前进而无退路的绝阵,都大笑不已。

天刚亮,韩信打起了大将军的旗号和仪仗鼓吹,击鼓进军井陉口。

赵军果出营迎击,大战良久,韩信、张耳弃鼓旗,佯装打败,退到河边的军阵之中。

赵军见状,果然倾巢而出追逐韩信、张耳,争夺汉丢下的旗鼓。

韩信、张耳退人河边阵地,水上军迎战赵军,各个拼死作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

这时韩信所派的二千轻骑兵,等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汉军,争夺战利品的时候,立即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竖起二千面汉军的红旗。

赵军久战不胜,想退回营垒,却见营中遍是汉军红旗,大惊失色,认为汉军已经把赵王及其将领全部俘虏了,于是阵势大乱,四散奔波逃告。

赵将虽斩数人,竭力阻止,却不见成效。

这时汉军两面夹击,大破赵军,在泜水(今河北省魏河)斩杀成安君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韩信又下令军中不许杀李左车,有能擒者赏。

不久,擒获广武君,

韩信亲自上前松绑,请广武君面东而坐,自己执之礼。

韩信大获全胜,诸将前来祝贺,问到:

兵法上说,布阵应是右背山陵,左对水泽,如今将军却背水为阵,还说破赵军之后会餐,当时我们不服,然而取胜了,这是什么战术?

韩信说:

这也在兵法上,只是诸位没留心罢了。

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

况且我平素没有得到时机训练诸位将士,这就是所说的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这种形势下不把将士们置之死地,使人人为保全自己而战不可;

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

诸将听了都自叹不如,更加佩服韩信的用兵之术了。

然后韩信向李左车请教攻燕(燕王臧荼,都蓟,今北京)、伐齐之事。

广武君辞谢说:

我听说,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之臣不敢语政。

现在我是败军之将,的俘虏,哪里有资格同你谈论国家大事?

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时,虞国,在秦国而秦国称霸,这不是因为他在虞国时愚蠢,在秦国时聪敏,而是在于国君是否重用他,是否采纳他。

假使成安君陈余听了你的计策,那我韩信现在已成了阶下囚了。

我是诚心向你求教,请你不要推辞。

广武君说:

我听说: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所以说即使是犯人的话,圣人也可以有选择地采纳。

不过恐怕我所献的计策不一定值得采用,但我仍愿献上我的愚见。

成安君虽有百战百胜之计,可一招失算,军败鄗下,身死泜水。

现在将军涉西河,虏魏王豹,擒夏说于阏与,一举攻下井陉口,在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就打垮赵万大军,诛杀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

使敌国百姓放下农具,停止工作,吃好的,穿好的,专心倾听您下令进军的消息,这些是的长处。

然而将士疲惫,实际情形是难以用兵。

现在将军要率领疲惫劳苦的士卒,停顿在燕国坚守着的城池之下,想战又恐怕拖得太久,力量耗尽而不能攻克,实情暴露,而弱燕不肯降服,齐国也必然固守边境以图自强。

燕、齐相持不下,那么刘邦和项羽的胜负也就分不出来。

这是将军的短处。

我认为北攻燕、东伐齐的计策是失策。

善于用兵的人常用己之长击他人之短。

将军不如按兵不动,休整士卒,安定赵地,抚恤遗孤,日日牛酒犒赏将士,摆出攻打燕国的态势。

而后遣辩士去游说燕国,把自己的优势充分显示在燕国而前,燕一定不敢不听从您。

燕降服后再派辩士以燕已降汉说齐,齐必从风而服,即使有再聪明的人也不知道该怎样替齐国谋划了。

像这样,天下的大事就好办了。

用兵之道,本来就有先声夺人,再动实际的策略。

韩信听从广武君的计策,派使者去燕,燕听到消息立即投降。

韩信又请求立张耳为赵王,镇抚赵国,刘邦同意,就封张耳为赵王。

此时,楚屡次派兵渡黄河击赵,赵王张耳和韩信往来救援,行军中安定了许多赵国城池,并发兵支援刘邦。

当时楚国正在荥阳围困刘邦,刘邦逃跑到宛、叶间,收服英布同入成皋,楚又急忙围攻成皋。

汉三年六月,汉王出成皋向东渡过黄河,单独与夏侯婴跑到了修武的张耳军中,一大早自称汉使人赵军营。

张耳、韩信还没起床,刘邦径直进其卧室,夺取了他们的印信兵符,召集诸侯,调动了诸侯的位置。

等张耳、韩信起床后才得知汉王来过,不禁大惊失色。

汉王夺了两人的军队,命令张耳备守赵地,任命韩信为相国。

收集没有调到荥阳的赵兵去攻打齐国。

6.妙计灭齐

韩信引兵东进击齐,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郦食其已说齐归汉。

韩信想停止,范阳辩士蒯通劝韩信说:

将军奉诏攻打齐国,而汉王只不过派密使说服齐国归顺,难道有诏令叫您停止进攻吗?

况且郦生不过是个说客,凭三寸之舌就降服齐国七十多个城邑,将军统帅几万人马,一年多时间才攻占赵五十多个城邑,一个将军反倒不如一个儒生的功绩吗?

韩信听从蒯通说法,率兵渡河击齐。

这时齐国已决计降汉,对汉军的戒备松懈,韩信乘机袭击了齐驻守历下的军队,一直打到临淄。

齐王田广惊恐,认为是郦食其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

齐王逃到高密后,派人向楚求救。

当韩信袭破临淄时,项羽闻讯遣龙且亲率兵马与齐王田广合力抗汉,号称万众。

有人前来向龙且献计:

汉军远征作战,所向披靡,而齐,楚外乡作战兵易松散,不如深沟高垒,以守为攻。

招抚已沦陷城邑,使知齐王存,楚来救,这必定使汉军得不到粮食,会不战自败。

龙且轻视韩信,又急求战功,不用此计,率兵与韩信军隔潍水东西(今山东境内的潍河)摆开阵势。

韩信连夜派人做了一万多条袋子,盛满沙土,壅塞潍河上流。

率一半军队涉水进击龙且之阵,龙且出兵迎击,韩信佯装败退,龙且以为韩信怯弱,率军渡江进击。

这时韩信命人决开壅塞潍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龙且的军队大半没有渡过去。

韩信挥军猛烈截杀,杀死龙且。

东岸齐、楚联军见西岸军被歼,四处逃散。

韩信率军急渡水追击至城阳,楚兵皆被俘虏。

齐王田广逃走不久被杀。

汉四年(前203年)齐地全部平定。

7.平定四国韩信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齐国平定之后,他派人向刘邦上书说:

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与楚国相邻,如不设

立一个代理王来统治,局势将不会安定。

我希望做代理齐王,这样对形势有利。

当时,项羽正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韩信上书内容,刘邦十分恼怒,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

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

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

不如就此时机立他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那么可能发生变乱。

刘邦经提醒也明白过来,改口骂道:

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

于是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攻打楚军。

齐国失利,龙且战死,使项羽非常恐慌。

派盱台人武涉前去游说韩信反汉与楚联合,三分天下称王齐地。

韩信谢绝说:

我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是个郎中,位不过执戟之士。

我的话没人听,我的计策没人用,所以才离楚归汉。

汉王刘邦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率数万之众,脱衣给我穿,分饮食给我吃,而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

汉王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会有好结果的。

我至死不叛汉,请替我辞谢项王的美意。

武涉游说失败后,齐人蒯通知道天下大局举足轻重的关键在韩信手中,于是用相人术劝说韩信,认为他虽居臣子之位,却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险。

终于说动韩信,但韩信犹豫而不忍背叛刘邦,又自以为功绩大,刘邦不会来夺取自己的齐国,于是没有听从蒯通的计策。

8.击败项羽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趁项羽无备,楚军饥疲,突然对楚军发动战略追击。

约韩信从齐地(今山东),彭越从梁地(今河南东北部)南下

合围楚军。

五年十月(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韩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

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今河南淮阳西北),楚军还击,刘邦大败而归。

为调动韩信、彭越,刘邦听从张良之谋,划陈(今河南淮阳)以东至海广阔地区为齐王韩信封地;

封彭越为梁王,划睢阳(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东东阿南),为其封地。

由韩信指挥此战。

韩、彭遂率兵攻楚;

韩信从齐地南下,占领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和今苏北、皖北、豫东等广阔地区,兵锋直指楚军侧背,彭越亦从梁地西进。

汉将刘贾会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今安徽亳县城父集)北上;

刘邦那么率部出固陵东进、汉军形成从南、北、西三面合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向垓下(今安徽灵璧南,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退兵。

五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40万人与10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

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

韩信挥军进攻失利,引兵后退,命左、右翼军继续攻击。

楚军迎战不利,韩信再挥军还击。

楚军大败,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

楚军屡战不胜,兵疲食尽。

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歌云:

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属刘;

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

致使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韩信乘势进攻,楚军大败,十万军队被全歼,项羽逃至东城自刭而死。

刘邦于是还至定陶,驰入韩信军中,收夺了他的兵权,后改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今江苏邳县东)。

9.回馈漂母韩信到楚国后,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赏赐她。

轮到下乡南昌亭长时,只赏他一百钱,并说:

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

又召见

曾经侮辱自己,让他从胯裆下爬过去的少年,封他为中尉,并且告诉诸将说:

这是位壮士,当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

杀了他也不会扬名,所以就忍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项羽兵败后,他的逃亡将领钟离昧因素来与韩信关系很好,就投奔了韩信。

刘邦记恨钟离昧,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楚王逮捕他。

那时韩信初到楚国,到各县乡邑巡察进出都派军队戒严。

汉六年(前201年)有人告韩信谋反。

刘邦用陈平的计策,说天子要出外巡视会见诸侯,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说:

我要游览云梦泽。

其实是想要袭击韩信,韩信却不知道。

刘邦将到楚国时,韩信打算起兵谋反,但又认为自己无罪;

想去谒见刘邦,又怕被擒。

这时有人向韩信建议:

杀了钟离昧去谒见汉高祖,高祖必定快乐,也就不用担忧祸害了。

于是韩信把此事与钟离昧商议,钟离昧说:

刘邦之所以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你这里,如果想逮捕我去讨好刘邦,我今天死,随后亡的定是你韩信。

看来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

结果钟离昧自杀而亡。

韩信持钟离昧首级去陈谒见刘邦。

刘邦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放在随从皇帝后面的副车上。

果假设人言,狡兔死,良狗烹;

高鸟尽,良弓藏;

敌国破,谋臣亡。

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高祖说:

有人告你谋反。

就给韩信戴上械具。

回到洛阳,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改封他为淮阴侯。

10.功成被贬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深知高祖刘邦畏惧他的才能,所以从此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

韩信由此日益怨恨,在家中闷闷不乐。

对于和绛侯周勃、颍阳侯灌婴等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