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庄子》《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275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上《庄子》《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上《庄子》《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上《庄子》《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上《庄子》《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上《庄子》《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doc

《九上《庄子》《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上《庄子》《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上《庄子》《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doc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知识点整理

一、内容:

(掌握重点字词)

北冥(通“溟”,海)有鱼,其名(名称)曰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连词,表承接关系)为鸟,其名为(叫)鹏(传说中的大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发)而飞,其翼若(像)垂(同“陲”边际)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海水流动运转)则(就)将徙(迁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也。

齐谐者,志(记载)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翅膀拍击水面。

)三千里,抟(tuán)(盘旋)扶摇(自下而上的暴风)而上者九(表虚数,不是实指)万里,去(离开)以(凭借)六月息(这里指风)者也。

”野马(指像奔马一样流动的雾气)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气息)相吹(吹拂)也。

天之苍苍(深蓝),其正色邪?

其(表示揣测语气)远而无所至极(尽头)邪(同“耶”:

呢)?

其(指代“鹏”)视下(往下)也,亦若是(这样)则已(罢了)矣。

二、【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盘旋在暴风上面,飞上九万里的高空。

乘着六月间的大风离去。

像奔马一样流动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

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这就是天真正的颜色吗?

还是因为太远没有看到它的尽头呢?

大鹏从高空往下看,也就像这样罢了。

三、文学常识: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代表作《庄子》。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

现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四、通假字:

北冥有鱼(“冥”通“溟”,海)

其翼若垂天之云。

(同“陲”边际)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呢”)

五、词性活用:

怒而飞怒:

形容词作动词,奋发。

鲲之大大:

形容词作名词,庞大的体形。

《齐谐》者,志怪者也。

怪:

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六、古今异义的词:

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

流动的雾气。

今义:

野生之马

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

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今义:

湖泊的名称。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

海水流动运转。

今义:

海洋运输

七、一词多义:

⑴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

名列前茅。

(名次)

⑵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名词,气息)

北山愚公长息曰。

(动词,叹气)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平息)

⑶之: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助词,的)

其翼若垂天之云。

(助词,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⑷而:

怒而飞。

(连词,表修饰关系)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连词,表修饰关系)

⑸则: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就)

时则不至。

(或者)

⑹以:

去以六月息者也。

(介词,凭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介词,用)

⑺其:

其名为鲲。

(代词,它的)

不知其几千里也。

(它)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连词,表选择,是……还是……)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指大鹏)

八、内容探究:

1、庄子在本文段中讲述寓言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

2.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

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

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

3、文章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有何作用?

作者采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大鹏起飞的气势,并不是对大鹏的赞美,重点是阐明“万物都有所待”的道理,如大鹏一样,它的腾飞也需要“凭借”。

4、说说你对“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的理解。

这里采用类比手法。

展示了庄子超凡的想象力:

在空中飞行还只是梦想的年代,庄子能设想空中的大鹏“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十分惊人;尤其是对苍天颜色的追问: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今天看来,也是十分深奥的问题。

5: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

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

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6、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请谈谈你对本文段中的想象的理解。

一是在想象中夸张,如在想象鲲、鹏形象时,作者极写鲲鹏之大: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二是在想象中进行对比,极写鲲、鹏之大,与之相呼应的,作者又举出了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三是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

作者如此醉心于“逍遥”境界的想象和创造,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形象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7.你敬佩鲲鹏吗?

谈谈你的理由。

示例一:

我敬佩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范仲淹、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示例二:

我不敬佩,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九上《答谢中书书》(陶弘景)知识点归纳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

(1)答:

回复。

(2)书: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3)山川:

山河。

(4)之:

的。

(5)共:

一起。

(6)谈:

谈论、欣赏。

(7)交辉,指交相辉映。

(8)青林:

青葱的树林。

(9)翠竹:

翠绿的竹子。

(10)四时:

四季。

(11)俱:

都。

(12)歇:

停息。

(13)乱:

此起彼伏。

(13)颓,坠落。

(14)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15)竞:

竞相(16)跃:

跳出水面。

(17)实:

确实,的确。

(18)欲界,即指人间。

(19)仙都,神仙居住的地方。

(20)复:

又。

(21)与(yù):

参与,这里是欣赏的意思。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奇丽景色的人了。

【理解性默写】:

1、总领全文的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俯视的句子:

清流见底。

    仰视的句子:

高峰入云。

平视的句子: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景象的对偶句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4、描写晨景的句子: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简答题】

1、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

共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答:

①“美”字 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

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答:

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

4、“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

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

5、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

答:

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6.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答: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7、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观察角度:

由仰而俯;景物形象:

由显而微;景物状态:

由静而动;时间交代:

由朝而夕。

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8: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答: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9: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10:

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答:

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