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升初二语文入学测试卷.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275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升初二语文入学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一升初二语文入学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一升初二语文入学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一升初二语文入学测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一升初二语文入学测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升初二语文入学测试卷.doc

《初一升初二语文入学测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升初二语文入学测试卷.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升初二语文入学测试卷.doc

七升八年级语文入学测试卷

试卷说明:

1、本试卷满分80分2、考试时间60分钟制卷:

校对: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5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脑髓(suǐ)亘古(gèn)污秽(huì)叱咤风云(chà)

B.归省(xǐng)谰语(lán)悲怆(chuàng)锲而不舍(qiè)

C.疮痍(chuāng)冗杂(rǒng)剽悍(biāo)义愤填膺(yīn)

D.凛冽(lín)吞噬(shì)遒劲(qiú)戛然而止(jiá)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荒缪杂乱无章眼花缭乱迫不急待

B.告罄变换多姿荒草萋萋略胜一筹

C.讪笑浑身解数迥乎不同慷慨淋漓

D.斑斓孜孜不倦语无轮次姗姗来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汲取大量民间生动的语言,熔铸精美的古典诗词,创造出一种生动流畅、本色当行的语言风格。

B.每个名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C.5班小明弄不懂,为什么平日他那些可歌可泣的行为不被人重视,而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却被当成了不起的大事。

D.每到夜幕降临,小吃街便人声鼎沸,那场面十分壮观。

4.下列文学常识和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所作。

作品写的是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

B.《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一语双关。

C.《昆虫记》是由法国作家法布尔写的。

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鲁迅把他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D.《伟大的悲剧》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课文颂扬的是人类勇于探险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5.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4分)

①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其他别人,也感动着中国。

②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情结。

③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④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家庭、集体、和社会利益为出发点做些有意义的事,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

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l)第①处词语赘余,应删去_______

(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3)第③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____________。

(4)第④处句式杂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参照下面的示例,为“成长的足迹”设计两种恰当的意象,分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要求:

形象具体,句子形式基本一致。

(4分)

示例:

成长的足迹,像装着调味料的五味瓶。

小小的五味瓶,却记录着我的酸甜苦辣咸。

(1)成长的足迹,像

(2)成长的足迹,像

7.综合性学习(10分)

我市某中学正在开展以“文明伴我行”为主题的活动,意在增强同学们的文明意识,提高同学们的文明素养。

请你也参与到这一次活动中来。

(1)请你根据下面的三则材料,探究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4分)

材料一:

10月7日上午,在广州地铁四号线车陂南开往万胜围的列车上,两名男性乘客为了争抢座位扭打起来,一路从座椅上打到地上。

年轻男子头部、手臂布满血迹,耳朵被咬破一块,老人鼻部受击流血,车厢地板上血迹斑斑。

材料二:

节假日期间,天安门广场的游客量都以十万为单位计算。

据统计,仅10月2号一天,天安门地区共收运垃圾8.9吨。

北京环卫集团天安门作业队三天清理的口香糖就有10来斤,每一颗口香糖的清理都十分艰难,环卫工人不得不用电钻进行清理。

材料三:

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抢道、来回变换车道、加塞,挤占应急车道甚至对侧车道。

在双节期间的高速路上,应急车道上早就成了“露天停车场”的一部分,由此多条高速路堵车长达几小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就上面第二、三则材料仿照划横线的示例发表简要的评论。

(3分)

材料一示例:

这些不文明行为的起因很多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文明却不是一件小事。

面对种种不文明行为,有人说,争的是座位,丢的是脸。

材料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为你所在城市拟写一条以文明为主题的宣传语。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期天,小林到白云山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

“喂,老头,到白云山怎么走?

老师告诉我还有多远?

”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

“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

”小林听了不解地说:

“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

”老大爷笑着说:

“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

”(5分)

(1)老大爷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分)

(2)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

请写出你问路的话。

(2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词积累。

8.默写填空。

(10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云从窗里出。

(吴均《山中杂诗》)

(2)峨嵋山月半轮秋,               。

(李白《峨眉山月歌》)

(3)马上相逢无纸笔,              。

(岑参《逢入京使》)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7).《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木兰诗》中侧面写出木兰英勇善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每空1分).

会宾客大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妇抚儿乳()虽人有百手()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每题2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二段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大到小,从屋里到屋外。

B.本文描写的特点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C.第四段文字极力渲染了火场和大厅里的嘈杂,表现了口技艺人的技艺高超。

D.第四段文字出现了很多“百”“千”这些数字,不能把它看成是实数,而是虚数。

12.选文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口技人高超的技艺?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