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1858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秋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秋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秋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秋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

《秋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

1.设立:

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2.实质: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

3.特点

(1)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2)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

(3)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4.影响

(1)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2)军机处的建立和密折制的推行,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深度点拨]

军机处是清朝政治体制中作用和影响最大的一个机构,但它始终不是正式的政府机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的个人意志来决定。

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清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思维点拨]

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新变化,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它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则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1.基本原则:

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2.管理机构:

理藩院管理蒙古、新疆和西藏的行政、赋税等事务。

3.重视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

雍正年间,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

乾隆时期,大部分土司改为流官,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清朝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易错提醒]

正确认识理藩院与宣政院的职权

(1)理藩院是清朝统治蒙古、新疆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

(2)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

主题一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探究点1 丞相制度的废除

史料一 明太祖说: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比喻抗衡,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会典》

史料二 黄宗羲说: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思考 

(1)结合史料一分析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理由是什么?

“朝廷总之”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2)谈谈你对史料二中黄宗羲观点的理解。

答案 

(1)理由:

朱元璋认为丞相专权乱政,导致政局不稳。

含义:

皇帝总揽大权。

(2)丞相的权力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丞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剧了政治腐败。

探究点2 内阁的出现

史料 

明朝内阁大堂旧址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

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

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

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

再不符意,则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思考 

(1)明朝内阁是何时出现的?

为什么阁臣拟旨“无不惴惴惧者”?

(2)有人认为内阁首辅就是丞相,这种看法正确吗?

为什么?

答案 

(1)明成祖时出现的。

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唯恐不符帝意。

(2)不正确。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要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丞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

丞相制

内阁制

权力来源

丞相制度

皇帝的信任

职责

参与决策国家大事

皇帝的侍从顾问

任免

经过皇帝及大臣商议,由皇帝决定

直接由皇帝决定

权力

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参与政治权;

权力来自制度

有票拟权,但票拟后须呈给皇帝决定;

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

对皇权的影响

制约皇权

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

主题二 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史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军机处》

史料二 (清代)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军机大臣),亦只供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思考 

(1)军机处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军机处的设立及发展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军机大臣有何主要职权?

(2)据史料二归纳军机处有何特点。

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答案 

(1)直接原因:

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根本原因:

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

职权:

承旨、出政。

(2)处理全国机要事务;

保密性强;

军机大臣权力有限,主要是承旨、缮撰、传述。

时代特征: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渐趋衰弱。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原因及特点

明清时期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复杂。

为了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明清统治者大力加强君主专制。

(2)特点

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

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举措。

②内容详尽而全面。

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

③程度空前强化。

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

④体现了时代特征。

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1.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诏罢中书省”,但相权被废使皇帝与六部之间产生了一个权力真空。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明代皇帝(  )

A.提高六部的政治地位

B.设立内阁来辅助施政

C.任用宦官来参预朝政

D.以特务机构充当耳目

答案 B

解析 为了弥补宰相缺位后的权力真空,明成祖设立内阁来辅助施政,故B项正确。

2.“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

A.协理奏章B.参与决策

C.执行政令D.监察百官

答案 A

解析 从“洪武皇帝……独自处理国家大事”可以判断这指的是明初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此后组成的“特别的政府部门”指的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殿阁大学士,他们不参与决策,也不负责执行政令和监察百官,只是协助皇帝处理奏章。

3.(2018·

青岛胶南一中竞赛)明初规定“凡内外官署衙门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须从卑回避”,吏部选任官员“南北更调,定为常例”;

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加重其职权;

后又设六科给事中,使之成为另一套独立的监察体系。

由此可见明代监察制度(  )

A.利于政治风清气正B.防止了官员的腐败

C.开始形成独立体系D.推动人才选拔公正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明朝实行官员回避制度和设立两套独立的监察体系,其目的在于营造良好的政治风气,故A项正确。

B项错误,这些措施有利于预防腐败,不能说是防止了官员的腐败,排除。

C项错误,秦汉时期,监察制度开始形成独立体系,排除。

明代监察制度与人才选拔公正无关,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4.雍正皇帝说:

“愿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这反映了清朝时期(  )

A.雍正皇帝重视人才

B.雍正不愿大权独揽

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君主同情广大人民

答案 C

解析 雍正帝对集权的渴望,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

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

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

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

材料二 艺祖(宋太祖)继位之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

“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

”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演变历程反映的本质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权、相权的变化,概括其趋势。

答案 

(1)演变历程:

汉代,君为臣起立(相迎);

晋至唐,君臣皆坐;

宋,君坐臣立;

元明清,大臣须跪见皇帝。

本质问题:

皇权独尊,专制主义政治逐渐走向极端。

(2)变化:

秦汉:

秦始皇集大权于一身,设丞相,使其协助处理朝政;

汉代设内朝(中朝)等,意在改变相权过重的传统。

唐宋:

设三省六部、参知政事等,分散相权。

明清:

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等,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

趋势:

君权逐渐强化,相权逐渐削弱直至消亡。

解析 第

(1)问,依据材料将其历程划分为汉代、晋至唐、宋代、元明清四个阶段进行概括,并分析出其本质。

(2)问,结合三个时期宰相的具体职责,回答君权、相权的变化;

从君权和相权的消长上概括出其趋势。

[对点训练]

1.(2018·

安阳高一检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丞相曾经是百官之首。

下列朝代中,废除了丞相的是(  )

A.汉代B.唐代

C.宋代D.明代

答案 D

解析 明代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了丞相,选择D项。

2.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

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

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解析 A、C、D三项的表述均比较客观,符合史实。

B项的表述,明显具有片面性。

3.明武宗倚用内官刘瑾,游乐荒淫,内阁陷于无所作为的境地。

武宗死后,张太后倚用杨廷和等阁臣定策立世宗。

内阁所处地位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明朝(  )

A.阁臣权位渐重B.阁臣制约皇权膨胀

C.外戚权力过大D.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根据题目中“武宗死后,张太后倚用杨廷和等阁臣定策立世宗”,是皇帝的倚重出现了内阁大臣的权力的增加,故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阁臣起不到限制皇权的作用,故B项错误;

题目问的是内阁所处地位变化本质上的说明,与外戚权力无关,故C项错误;

根据前面的分析,故D项正确。

4.《明史·

职官一》记载: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

”材料说明内阁(  )

A.可以干涉皇权

B.成为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

C.可以劝谏皇帝

D.成为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解析 明朝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并不能干涉皇权,故A项错误;

明朝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故B项错误;

根据“掌献替可否”可知,内阁可以劝谏皇帝,故C项正确;

明朝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故D项错误。

5.(2018·

武汉高一期中)明朝内阁制在我国政治史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

“内阁”是(  )

①内侍机构 ②君主专制产物 ③决策机构 ④制约皇权工具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②③

解析 内阁是辅助明朝皇帝处理政务的临时性机构,属内侍机构,故①正确;

内阁服务君主,加强君主专制,故②正确;

内阁不具备决策权,故③错误;

内阁有利于强化皇权,故④错误;

选择A项符合题意。

6.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材料反映的本质是(  )

A.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

B.内阁大臣等同于宰相

C.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

D.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

解析 “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可见其强调对君主专制的强化,故C项正确。

7.(2018·

济南外国语学校期中)北京故宫“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写道:

“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奉旨笔录,上传下达

解析 从题目可以看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军机处的大臣奉旨行事,跪受笔录,上传下达,虽参与其中,但没有任何决策的权力,只有执行传达的职能,故D正确。

8.因处理军务而产生,进而辅佐皇帝全面处理政务的机构是(  )

A.内阁B.军机处

C.礼部D.尚书省

解析 内阁是因皇帝政务繁忙而产生,故A项错误;

军机处因西北军务需要而产生,发展为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故B项正确;

礼部,隋唐时为六部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务,故C项错误;

尚书省,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故D项错误。

9.(2018·

九江一中高一月考)“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

”这说明军机处(  )

A.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

B.为君权附庸无行政决策权

C.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

D.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

解析 据材料“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说明军机处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故A项正确。

10.清代军机处有官而无吏,故其中洒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若干人充任。

这说明清代军机处(  )

A.独掌政务决策权

B.重视保密较为封闭

C.理政人员素质低

D.职官简练事务清闲

解析 根据题目中“有官而无吏”“皆由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若干人充任”体现了军机处的机密和封闭性,故B项正确。

[综合强化]

11.洪武三年太祖曰:

“今礼(儒士严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

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今创业之初,正当使下情通达于上,而犹欲效之,可乎?

”明太祖的本质意图是(  )

A.汲取元亡教训B.剥夺丞相权力

C.强化君主专制D.保证政令畅通

解析 明太祖认为中书省的存在使“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其根本目的正是强化君主专制,故C项正确。

12.(2018·

山师大附中阶段检测)明代以前的王朝大多遵循“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明初则有廷杖之法“殿陛行杖,习为故事”,重者立毙,轻者杖毕仍督催照常工作,且有臣僚在节日朝贺时被“朝服予杖”,史谓“公卿之辱,前所未有”。

这一变化反映出,明代(  )

A.内阁行政中枢地位遭受冲击

B.传统君臣等级观念已经颠覆

C.君主专制制度有了新的发展

D.严刑峻法、重典御下现象普遍

解析 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代的内阁并不是行政中枢,从材料来看传统君臣等级观念并不是已经颠覆而是在不断的加强,廷杖之法并不是严刑峻法,但是“廷杖之法”却能表明明代的君主专制制度有了新的发展。

13.清朝嘉庆时如无大典礼或大会议,(内阁)大学士可终年不至(内)阁,故必兼一管部,方有趋公之地耳。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内阁是国家非法定行政机构

B.国家政治稳定以致无事可理

C.军机处职权范围的不断扩张

D.内阁大学士不关心国家政务

解析 据材料“清朝嘉庆时”和所学可知已建立军机处,逐步成为国家的中枢权力机关,取代了内阁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的作用,故C项正确。

14.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

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

A.皇权受到制约B.君主专制强化

C.世袭制度消亡D.地方权力削弱

解析 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清朝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从而使皇权达到了顶峰,故B项正确。

15.(2018·

济南历城二中调研)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可直接呈给皇帝。

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只有百余官员有密奏权,雍正时扩大到1200余人。

这反映了清朝(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B.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C.对官员的监察和控制加强

D.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完善

解析 清朝的密折奏事和军机处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对官员的控制,而官员密奏权的扩大意味着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故选B;

材料无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排除A、D;

材料体现不出对官员的监察,排除C。

16.(2018·

贵阳高一联考)丞相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影响重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始置丞相……自秦帝国建立之初至汉武帝,丞相行事的标准:

“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董是非”。

——龚延明《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

材料二 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丞相制度始于哪一时期?

并概括秦朝丞相的主要职权。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初年的丞相制度有何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直接影响。

答案 

(1)时期:

战国时期。

参议政事(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监察百官。

罢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影响:

皇权高度集中,皇帝政务繁杂。

解析 

(1)第一小问时间,材料一“秦国始置丞相”,可知丞相制度始于战国时期的秦国。

第二小问主要职权,依据材料一,由“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得出参议政事;

由“出则监察而董是非”,可知同时也监察百官。

(2)第一小问变化,材料二“罢中书省,废丞相制”,“(六部)直接由皇帝指挥”,可见朱元璋罢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第二小问直接影响,一方面彻底解决君相矛盾,带来皇权高度集中;

同时没有丞相的辅助,也使得皇帝政务繁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