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402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学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学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学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学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docx

《大学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docx

大学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地理教学论发展历史:

6个阶段。

  ①地理教授法阶段(1904-1921)②地理教学法阶段(1922-1960)③地理教材教法阶段(1960-1982)④地理教学法阶段(1982-1992)⑤地理教育学阶段(1992-1999)⑥地理教学论阶段(1999-今) 

2.地理教学论研究对象:

中学地理教学系统(7要素)。

 

地理教学现象一般说来包含以下七个主要因素:

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学环境。

 

地理教学现象中的以上七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

下页的“地理教学主要因素关系示意图”粗略地表示了这七个因素之间的联系:

地理教学活动是为学生而存在的,所以学生占据着中心地位;地理教学活动的最终任务是要达到预期的地理教学目的,这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根本结果;为达到地理教学目的,必须由起关键主导作用的地理教师来组织,并且只有通过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方法作为中介才能完成此任务;地理教学目的是否完成,或达到什么程度,还必须从学生身上来体现,通过教学反馈的信息来判定;在整个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课程、方法、反馈以及教学目的的确定都要不同程度地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反之以上因素也可以对教学环境产生反作用。

 3.地理教学论研究内容:

8论。

 

(一)地理教学论总论 

(二)为什么教(学):

中学地理教学目的,中学地理教学历史(目的论) (三)教(学)什么: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课程论) 

(四)怎样教(学):

(方法论、形式论、媒体论) 

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学地理教学心理,中学地理教学原则,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中学地理教学媒体,中学地理教学形式。

 

(五)教(学)得怎样:

中学地理教学评估(评价论) 

(六)如何教(学)得更好:

中学地理教学科研(科研论) (七)谁来教、谁来学 :

地理教师、学生(主体论) 4.地理教学论学科属性:

教育科学。

 

5.地理教学论主要特点:

教育性、综合性、理论性、应用性。

 思考题:

上述五个问题之间关系如何?

 

1、地理教学论是如何产生的?

 

我国的“地理教授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育学—地理教学论”这样一个地理教学论学科名称的演变轨迹,反映了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历程。

它体现了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已由单纯的研究“教法”转变为“教法”和“学法”并重,由单一的研究“方法”发展为研究地理教学的“法则”、“规律”,由“具体的、操作性的功能”过渡到“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这样一种进化,对我国地理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谁最早提出来建立地理教学论学科的?

  4、地理教学论揭示了哪些地理教学规律?

  

5、地理教学论在国内外的影响、已产生的效益、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如何?

  6、支持地理教学论学科的核心思想(决定思想)是什么?

   

地理教学论主张地理教学是有规律的,地理教学论就是要揭示这些地理教学规律,为地理教学实践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7、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地理教学论具备这些条件吗?

  8、地理教学要素之间关系有哪些?

(21种) 9、地理教学论发展趋势如何?

 

10.地理教学论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哪些?

 第二章 

1.问题: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关系?

 

(1)教育目的是社会培养人的总目标;学校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课程目标(教学目的)是不同课程要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是指“反映学生学习结束后的行为表现” 的预期教学效果。

 

(2)课程目标处于“枢纽”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课程目标体现学科教育的价值。

(4)课程目标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概念,在动态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

(5)课程目标具有层次性和连续性。

结论:

地理教学目的就是地理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得到的结果,简言之,就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

2.内容: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解释:

(1)“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以能促知,知能合。

(2)“过程与方法”目标,突出对“过程”的参与,注重科学方法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注重国家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

2、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终极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导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基础目标。

3.地理教学目的的功能地理教学目的的整合功能;地理教学目的的动机功能;地理教学目的的选择功能;地理教学目的的评价功能地理教学中的一切要素,学生、地理教师、地理课程、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目的、教学反馈、教学环境七大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核心是6大要素与地理教学目的的关系,中学地理教学目的决定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中其它一切因素;在地理教学中有制定地理课程标准、地理课程安排、编写地理教材、进行地理教学设计、进行地理教学活动等各种地理教学环节,这些地理教学环节也是通过地理教学目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地理教学目的决定着地理教学的各个要素、各个教学环节,明确了地理教学目的,就从总体上把握了地理教学的客观规律,这也有利于对地理教学各个环节、各个要素中具体规律的认识。

结论:

(一)整合功能:

要素;环节;

(二)动机功能:

目标-兴趣-动机;(三)选择功能:

内容、方法、手段、形式;(四)评价功能:

对象;标准;目的;形式。

4.依据社会需要,地理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制定地理课程目标5.黄河一节的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说出并在地图上找到黄河流经的省区,上、中、下游的划分及主要支流名称及位置。

能解释为什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2、能说出黄河在水力发电、灌溉等方面对人类的贡献。

3、能分析黄河水患形成的原因和根治黄河的办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力目标)1、通过地形、气候对黄河水文特征影响的分析,初步形成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

2、通过对黄河的治理,能根据有关地理原理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对我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忧患意识和积极治理的态度。

懂得协调人地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6.地理教学目标四要素

(1)行为主体:

指学生,一般可省略。

(2)行为:

通过学习,学习者能够做什么。

(3)行为条件:

说明产生行为的具体条件。

(4)行为标准:

评定上述行为是否合格的最低衡量依据7.知识:

是系统化了的人类经验,是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联系的描述或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结果。

地理知识:

是人类在适应、认识和改造地理环境的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认识。

地理基础知识:

是地理科学知识最基础部分,按着人类的认识阶段划分,它可分为地理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地理感性知识:

是反映地理事物外部特征和联系的知识,是人们通过对地理事物直接感知而获得的知识。

地理理性知识:

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知识,是人们对地理感性知识经过思维过程的整理加工后形成的。

    

    地理     感性     知识 

地理名称 北京、阴山、亚洲 地图法、地名学  

直观方法 

地理分布 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两侧 地图法 

地理景观 温带草原景观、城市景观 多媒体、观察法 地理演变 昼夜更替、人口变化 多媒体、比较法 地理数据 内蒙古118万km2、 图表法 

 

    地理     理性     知识 

地理特征 气候特征、中国地理特征 比较法、地理科学方法  

逻辑法 

地理概念 地理环境、天气、温带草原 归纳法、定义法 

地理规律 内蒙古草原分布规律、水循环规律 地图法、版图版画法、归纳法 地理成因 

气候的成因、气旋的成因 

分析综合法 

一、地理感性知识 

   

(一)地理名称——它是个体地域的指称。

 

      1、种类:

点状、线状、面状分布的地域 

      2、教学方法:

点、线、面相对性;地名学;地图法;准确书写   

(二)地理分布——反映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的知识。

 

   1、种类:

纬度、经度、相对位置  点、线、面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2、教学方法:

地图法(读图习惯、心理地图)、略图运用、文字描述、逻辑方法; (三)地理景观——反映地理事物综合景象的知识。

 

1、种类:

自然景观知识、文化景观知识 

2、教学方法:

多媒体的运用(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法  描述性语言的运用 (四)地理演变——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过程的知识。

 

1、种类:

自然地理演变知识、人文地理演变知识 

2、教学方法:

媒体的运用;变化趋势;变化阶段;变化特征;文字描述。

 (五)地理数据——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特征的量化知识。

 

1、种类:

定量数据、比率数据 2、教学方法:

图表法 

地理感性知识教学方法小结:

直观方法   二、地理理性知识 

  

(一)地理特征——是对一定地区内地理事物和现象及性质的概括。

(是地域差异性的本质反映)        1、种类:

地理要素特征、地理区域特征2、教学方法:

比较法、地理科学方法 小结:

地理特征知识结构模式 

(1)数量特征:

数量指标;时间演变 

(2)类型特征:

类型多少;主要类型 (3)分布特征:

具体分布;分布规律 

(二)地理概念——是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一般的本质属性的知识。

 

1、种类:

地理个别概念(地理名词术语)、地理区域概念(集合地理概念)2、教学方法:

逻辑方法 (三)地理规律——是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发展变化中的必然联系的知识。

 

1、种类:

地理分布规律、地理演变规律2、教学方法:

归纳概括法,地图法、版图、版画法、与感性知识关系; (四)地理成因——是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因果关系及地理特征和规律产生原因的知识。

 

1、种类:

一因一果、多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多果2、教学方法:

逻辑法 例:

拉丁美洲湿热气候的成因 

(1)分析南美洲的范围及地理位置  

(2)影响南美洲气候成因的主要因素 

(3)影响南美洲气候成因各因素的特点 (4)影响南美洲气候成因各因素之间的联系 小结:

地理成因教学方法

(1)果      因(初中)

(2)因      果(高中)(3)综合分析法 地理理性知识教学方法小结:

逻辑方法 9.地理基本技能 

一、地理动作技能(地理操作技能) 

(一)地图、图表的绘制技能1、填绘地图技能2、绘制图表技能 

(二)地理仪器使用技能 

1、地球仪的使用技能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2、天象、气象、水文、地震、环保等方面的简单测报技能 

(三)制作地理模型技能 制作地球模型、地形模型、等高线模型等技能。

 二、地理智力技能(地理心智技能) 

(一)地理观察、调查技能 1、对自然地理要素进行的观察技能 2、乡土地理调查技能 

(二)地理分析技能 

1、识别地区特征,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 

2、对当地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社会经济发展问题进行分析的技能 

(三)阅读、分析地图、图表的技能 1、阅读、分析地图的技能  2、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技能 

地理基本技能的教学方法:

示范法、练习法、实习法 (四)地理统计、计算技能 

1、区域地理数据统计技能2、有关比例尺、高度、气温、时间、日期、距离、面积、产量等的计算技能 (五)地理信息技术运用技能——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识别、获取、分析、使用地理信息的技能。

 

地理基本技能体系表 种类     类  型 

     举  例 

  教学方法设计 地理 动作 技能 地图、图表的绘制技能 填绘大洲轮廓图、绘制气温变化图 示范法、练习法 示范 法练 习法 实习法 

地理仪器使用技能 地球仪使用、高度表使用 

示范法、练习法 制作地理模型技能 

制作褶皱模型、制作地球形状模型 实习法 

地理统计、计算技能 某地气温、降水统计、计算 

示范法、练习法 地理信息技术运用技能 

下载地图、网上收集资料、资料处理 

示范法、练习法 

地理智力技能 地理观察、调查技能 观察大青山地形、调查呼市道路建设情况 实习法 实习法、地理科学

法 

地理分析技能 分析呼市邮局分布发展原因 逻辑方法、地理科学法 阅读、分析地图、图表的技能 阅读中国地形图、分析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图 

示范法、练习法 10. 

 

对地理方法掌握的要 

一、掌握地理方法运用的步骤、要领 

1:

地理逻辑方法:

地理综合分析法;地理比较法;地理归纳与演绎法。

课程是课业及其进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地理课程:

就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

 二、地理课程的类型 

(一)学科课程(学术为中心)  

(二)综合课程(知识体系的客观存在与内在联系) (三)问题课程(社会问题为中心) (四)活动课程(学生发展为中心) 

三、课 程 改 革 目 标 

1、课程目标改变2、课程结构改变3、课程内容改变4、课程实施方式改变5课程评价方式改变6课程管理改变 四、地理课程标准的含义 

1、地理课程标准是国家地理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地理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2、地理课程标准的组成

(1)前言;

(2)课程目标;(3)内容标准;(4)实施建议。

 3、地理课程标准的功能 

(1)地理课程标准规定了地理基本素质要求: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2)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 

(3)地理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依据; (4)地理课程标准是评价地理教学质量的依据。

 五、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综合性:

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

 

(二)基本理念(6点)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六、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核心理念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强调因材施教 

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七、地理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地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地理素养包括:

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地理能力; 地理方法与地理思想(意识、情感)。

 八、袁书琪关于中学地理教材知识的四体系说 

(1)认知层次体系 

A.地理感性知识:

地名、地理景观、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和地理演变; B.地理理性知识:

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

 

(2)学科要素体系A.自然地理知识;B.人文地理知识;C.人地关系知识。

 

(3)学科分支体系A.系统地理知识; B.区域地理知识;C.地理技术知识 

(4)要求层次体系A.要求知道的地理知识B.要求记住的地理知识C.要求理解的地理知识D.要求应用的地理知 2.刁传芳的关于中学地理教材知识的三体系说 

(1)地理知识的科学体系A.地理基础知识; B.世界地理; C.中国地理;D.系统地理。

 

(2)地理知识的认知体系 

     A.地理感性知识:

地名、地理景观、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和地理演变;      B.地理理性知识:

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

 (3)地理知识的表述体系 A.文字形式; B.图象形式; C.实践练习。

 九、地理教材分析含义 

一是要弄懂地理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地理教材的科学体系; 

二是要弄清地理教材的教育功能:

从实现地理教学目的、完成地理教学任务的角度,去审视和评价地理教材的教育作用。

科学体系 地理科学 教材的科学体系及其价值 明确教材内容的范围、确定最佳进度和教学目标 认知体系 教育心理学 教材内容的知识属性及各种知识在认知过程中的关系 明确学生在地理认知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及教材在这种过程中的作用,设计认识方法 

表述体系 地理教育学 各种知识表述方法的特点、作用和关系 

协调各种表述关系,使之形成符合学生认知需要的最佳结合,设计活动方式(读、看、练等) 

十一、初中地理教材的主要特点 

强调地理思想,使教材有“魂”; 注重问题探究,使教材有“理”; 联系身边实际,使教材有“用”。

 尝试多种表达,使教材有“趣”。

 

十二、地理教材的宏观分析方法 

(一)背景分析(前提) 

1、背景分析的内容:

背景环境;背景环境对教材的影响。

2、背景分析的目的:

教材功能、特点。

 

(二)结构分析 (核心) 

1、结构分析的内容:

教材组成及其关系。

2、结构分析的目的:

教材各部分的地位、作用。

 3、结构分析的步骤:

划分组成、确定关系、建立模型。

 (三)外部联系分析(补充) 

1、外部联系分析的内容:

对教材内容补充、完善。

2、外部联系分析的目的:

提高教材的功能。

 3、外部联系分析的方法:

确定联系对象、分析其关系。

 十三、土地资源的微观分析 一、划分知识组成    1、土地资源的利用 

        

(1) 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2)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人均占有量少、类型不尽合理。

    2、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1)耕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平原、低缓的丘陵;         

(2)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山区; 

        (3)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3、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属于可再生资源; 

       

(2)利用中的问题:

耕地面积不断缩小;水土流失严重,沙漠扩大;        (3)采取法律措施,保护土地资源。

 二、分析内部联系 

     1、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 

     

(1)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是基础、分布是重点、利用和保护是目的。

 

      

(2) 四种类型是并列关系,三种类型分布是并列关系,作用、问题和保护是因果关系。

 

     2、分析教材表述系统内部的联系 

         该教材主要内容由文字系统和图像系统表述,二者作用并重,活动系统起着辅助学习指导作用。

 三、分析外部联系 

  1、联系学生已学过的地形、气候和自然带的知识,分析耕地、林地和草地分布的特征;   2、可联系乡土地理说明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的利用和保护问题。

 四、分析“过程与方法”的功能 

1、通过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特征的分析,学习地理综合分析方法; 

2、通过“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的阅读,培养读图分析方法。

 

3、通过调查家乡土地利用状况,体会地理问题探究过程,学习研究地理问题方法。

 五、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功能 

通过“土地资源”知识的学习,认识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地理教材微观分析方法 

(一)划分教学因子

 1、划分教学因子的内容 

 

(1)教学因子:

基本的知识单元

(2)教学因子划分依据:

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学的实际需要  2、划分教学因子的目的——了解教材的基本组成 

(二)分析内部联系 

 1、分析内部联系的内容 

 

(1)分析因子内部或因子之间的知识联系

(2)分析教材表述系统内部的联系  2、分析内部联系的目的 

 

(1)分析教材内部的知识结构及认识活动的方式

(2)为教学设计作准备 (三)分析外部联系  1、分析外部联系的内容 

(1)根据教学需要,分析本教材与其它知识的联系,补充内容 

(2)外部联系类型 

   A.比较外联 :

常用于相近概念或易混概念的比较          B.加深外联:

常用于对教学内容的解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C.应用外联:

常将所学新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分析外部联系的目的——完善教材认知体系,提高教材知识教育功能 

(四)分析过程与方法的功能——确定教材的过程与方法培养目标、途径和方法 

(五)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功能—— 确定教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途径和方法 

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功能的方法 

(1)根据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进行分析 

(2)根据教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作用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A.显露式:

教材明显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 

B.隐蔽式:

教材表面不具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内容,需揭示其内涵的思想内容 C.互补式:

几种内容相互联系,可以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第四章 

一、中学地理教学方法体系 

 

二、 

1、地理直观教学方法是运用各种地理直观教具、直观手段进行教学活动,是学生通过直接感知形成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

 

2、地理直观教学方法主要功能——传授地理感性知识、培养地理形象思维能力 3、地理直观教学方法的特性——形象性、直接性、真实性、多样性 三、地理直观教学方法体系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三级类型 

象征图示直观方法 

教学挂图 

中国政区图、世界地形图 地图册 初中地图册、高中地图册 填充图册 初中、高中填充图册 立体地图 

政区、地形、经纬网地球仪 

图解直观方法 地理略图 

几何图形法  曲线图形法      折线图形法   模拟形象法 地理版画 自然景观画    人文景观画 

地理图表法 

统计图表法   联系图表法    表格法 

形象直观方法 平面静态直观方法 地理画片、地理幻灯 

立体静态直观方法 标本、模型、仪器 

动态形象直观方法 电视、录像、电影、VCD、计算机                                   直感直观方法 

地理观察法 

短期与长期观察,室内与室外观察,单一与综合观察,准备性、现场教学、总结性观察 

地理参观法 参观工厂、博物馆、资源观、名胜古迹 

地理实验法 

地球运动演示实验、 大气演示实验、水的演示实验、地壳变动演示实验 

1、 地球仪的作用

(1)作一般地图使用

(2)作地球模型使用(3)作仪器使用 2 、地球仪的运用注意事项 

(1)地球仪的旋转方向要正确

(2)演示时,要让学生都能看清楚(3)让学生多动手使用地球仪 四、地理逻辑方法含义、类型、作用、特点如何?

 一、地理综合分析法 

地理综合分析法的步骤 

1、分析地理事物的范围及地理位置 2、将地理事物的整体划分为若干部分 

  3、分析各组成部分的本质特征4、分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5、综合分析结果,形成地理事物的整体特征 二、地理比较法 

(一)地理比较法的作用 

(1)突出本质特征,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加深知识联系,便于掌握新的知识; (3)促进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利于发展思维能力;(4)深化对地理事物的科学认识,有助于形成正确观点。

 

(二)地理比较法的类型 类   型 

 1、划分教学因子的内容 

 

(1)教学因子:

基本的知识单元

(2)教学因子划分依据:

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学的实际需要  2、划分教学因子的目的——了解教材的基本组成 

(二)分析内部联系 

 1、分析内部联系的内容 

 

(1)分析因子内部或因子之间的知识联系

(2)分析教材表述系统内部的联系  2、分析内部联系的目的 

 

(1)分析教材内部的知识结构及认识活动的方式

(2)为教学设计作准备 (三)分析外部联系  1、分析外部联系的内容 

(1)根据教学需要,分析本教材与其它知识的联系,补充内容 

(2)外部联系类型 

   A.比较外联 :

常用于相近概念或易混概念的比较          B.加深外联:

常用于对教学内容的解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C.应用外联:

常将所学新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分析外部联系的目的——完善教材认知体系,提高教材知识教育功能 

(四)分析过程与方法的功能——确定教材的过程与方法培养目标、途径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