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一轮 检测2 必修3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1251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一轮 检测2 必修3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一轮 检测2 必修3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一轮 检测2 必修3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一轮 检测2 必修3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一轮 检测2 必修3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一轮 检测2 必修3Word格式.docx

《高中地理一轮 检测2 必修3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一轮 检测2 必修3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一轮 检测2 必修3Word格式.docx

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涂

D.河渠水库坑塘海涂水田

4.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D.湿地面积减少

5.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图1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

图中色调白浅云层、被卷到控制的沙尘和陆地表面。

读图1,完成以下3题。

6.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

A.副极地低压带B西风带

C.副热带高压带D.东北信风带

7.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A.反气旋、冷锋B.反气旋、暖锋

C.气旋、冷锋D.气旋、暖锋

8.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

A.中心区,沙尘扬升B.边缘区,沙尘扩散

C.中心区,沙尘沉降D.边缘区,沙尘沉降

山西省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德国鲁尔区以能源优势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

据此回答以下2题

9.目前山西省和鲁尔区在能源开采和利用方面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A.酸雨蔓延B。

市场萎缩

C。

资源枯竭D。

实行产业转移

10.为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两地共同采取的改造措施是()

A.调整工业结构B。

调整工业布局

C。

发展有色冶金D。

实行产业转移

读图完成13~15题。

11.-图示区域农作物的商品率较高,主要原因是()

A.平原起伏较大B.高温多雨

C.人口密度较大D.复种指数高

12.①增存在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A.天然林减少B。

土地盐碱化

C.洪涝灾害D.沙尘暴

13.下列属于该地区优势农产品的是()

①水稻②小麦③大豆④棉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迁移的示意、回答27~28题。

14.由图可知()

A.I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B.在产业转移过程中Ⅱ、Ⅲ类国家处于有利地位

C.Ⅱ、Ill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工类国家

D.产业转移是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

15.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

A.加快乙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

B.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与l类国家分工合作,集中发展甲、乙两类产业

D.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9~10题。

16.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1()

A.地势低平,水汽易进入

B.地势较高,受地形抬升

C.地势较高,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D.锋面遇地形阻挡,在此停滞

17.与东北平原相比,该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A.降水少,气候干旱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D.机械化水平高

图3是我国某省部分地区水系分布图。

读图回答以下3题。

18.图中虚线范围内的地貌是

A.风蚀谷

B.冰蚀谷

C.张裂谷

D.断层谷

19.虚线范围内的地势特征,从图中可推测出的是

A.花莲溪西侧平缓、东侧陡峻

B.花莲溪西侧陡峻、东侧平缓

C.大富以南,北部高、南部低

D.大富以南,北部低、南部高

20.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众多,内河航运便利

B.暖流流经,渔业资源丰富

C.海岸平直,建港条件优越

D.地处低纬,利于海盐晒制

21.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图3示意),其成因是

A.侵蚀一搬运作用B.搬运一堆积作用

C.风化一侵蚀作用D.沉积一固结成岩作用

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图3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

完成8—9题

22.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A.①⑤B.②④C.③④D.①③

23.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③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A.产品需求量大B.交通便利

C.劳动力充足D.土地租金低

表1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

读表l,完成1~3题。

24.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A.开拓国际市场B.建立品牌形象C.吸引国外资金D.降低生产成本

25.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A.降低劳动成本B.增强集聚效应C.便于产品销售D.便于原料运输

26.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A.市场B.资金C.原料D.技术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27.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B。

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动力导向型产业

D。

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28.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①城镇梳理猛增,城市交错分布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③逆城市化现象凸现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A.①②③B。

②③④

①②④D。

①③④

29.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是以图,回答15-16题

制糖业、罐头食品业—服装、印染等—计算机、信息技术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

有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自己密集型转变

C.对环境的影响精力了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的过程

D.这种变化完全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

30.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加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人,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二、填空题

3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闯题。

材料一西气东输二线管道主供气源为引进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各国的天然气,国内气源作为备用和补充气源。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的霍尔果斯口岸,总体走向为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途经14个省(区、市),主要目标市场为珠三角、长三角和中南地区。

走向向意图如下:

材料二我国1980~2003。

年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变化状况示意图

(1)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2)简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道向东、向南跨过长江后所经主要地形区的地表环境特点以及铺设管道要克服的困难。

(3)材料二中:

曲线①代表能源变化状况,其中我国石油进口量最多的年份是年,据图简要分析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变化的特点。

32.读中美两国地理位置重叠对照图(两国比例尺相同)回答:

(1)中美两国的重叠部分,相同的气候类型有。

(2)从本图可以看出,与美国相比,我国(温度带)的范围更大。

(3)美国西部以业闻名于世。

我国将在西部重点建设工业。

(4)19世纪初的美国西部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与我国西部的情况基本相似。

比较中美两国二战以来经济布局总空间变化的特点:

我国是美国是。

(5)美国西部大开发始终以交通为先导,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国正在西部修建的铁路是。

修建该铁路的主导因素是。

 

33.读山西省能源基地1996~2000年工业投资情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西省的主导产业是

(2)山西省电力投资比重接近了煤炭搜资,有何好处?

(3)山西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4)投资前五位的工业(具体行业)比重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山西省一壹是我国的煤炭大省,但没能成为经济强省的主要原因是一

(6)山西省经济结构模式,将由。

为主过渡到以和工业为主。

答案解析

1.D

2.C

3.B

4.B

5.C

6.B

7.C

8.A

9.D

10.A

11.C

12.A

13.A

14.A

15.B

16.B

17.C

18.D

19.A

20.B

21.B

22.A

23.D

24.A

25.C

26.D

27.A

28.C

29.A

30.B

31.

(1)①有利于缓解我国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②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

③有利于发展相应的工业部门;

④有利于推动国际间能源合作,实现互惠共赢等。

(2)二线工程主干管线跨过长江以后所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是江南丘陵,该区为湿润地区,地表水丰富,山间多河谷、盆地,植被覆盖率较高。

铺设管道要克服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地表高低不平,水系发达,多滑坡、泥石流等困难。

(3)生产2000我国能源生产量和消费的总体都呈现出上升趋势(波动上升),在1995年以前,生产量大于消费量;

1995年以后,消费量大于生产量.生产量和消费量相差不太,大致呈正相关。

32.

(1)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2)亚热带;

(3)电子和宇航能源;

(4)由东部沿海向西部扩展由东部向南、

向西扩展;

(5)青藏铁路社会经济

33.

(1)能源

(2)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减轻煤炭外运压力。

(3)铝土矿资源丰富;

能源资源丰富。

(4)煤炭、电力、有色冶金、黑色冶金、煤化工

(5)工业结构单一,长期以原煤的生产和输出为主,经济效益差

(6)煤炭二次能源高能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