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南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1070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茂南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茂南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茂南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茂南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茂南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茂南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茂南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茂南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茂南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茂南区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粤西地区,隶属于茂名市。

总面积4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万,非农业人口32万;

流动人口约12万人。

2001年,市区中小学划归市教育局直管后,与市区工资工资差距逐渐增大。

茂南区现管辖8个镇和1个开发试验区的农村中小学,全区现有中小学168所,其中中学19所(含完全中学6所),小学149所(含民办学校4所),职业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德育学校各1所。

在校生:

义务教育阶段63173人,普高7697人,中职1972人。

辖内幼儿园共125所,在园幼儿13760人。

现有在编公办教职工4779人。

在研究中笔者走访了茂南区范围内的32所中小学,访谈了所访学校的校长和部分教师。

还采用电话访谈的方式访谈了26位中小学校长(访谈提纲及问卷内容见附录)。

根据对校长和教师的访谈,再结合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笔者按照以下几方面对目前农村中小学在教师管理上存在着的问题进行分析。

1.1教师流动管理,学校缺乏必要的自主权

教师流动包括外部流动和内部流动,外部流动是指教育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人员流动,内部流动是指教师在教育系统内部学校之间的流动。

这里所说的教师流动管理专门是指教育系统内部流动。

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流动管理包括两个程序:

流出管理和流入管理。

1.1.1教师的流入管理,难以吸引优秀教师

教师流入管理就是接收和招聘教师。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工作条件艰苦,农村中小学要招聘优秀的教师显得非常困难。

由于教师的严重缺编和经济基础的落后,这些学校在接收和聘任教师上没有选择余地。

在这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都很难发挥作用。

可想而知,在很少有教师愿意来工作的情况下,校长对上级分配的教师敢不要吗?

如在较为偏远某镇的区属完全中学,在校学生人数为2763人,按照2003年3月广东颁布《广东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办法(试行)》计算,教职工应为191人,而实际在编的人数为149人,缺编42人,且有部分已经借调或其他原因不在学校工作的。

这种情况给学校在教师的安排任用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1.1.2教师的流出管理,难以留住优秀教师

对于教师的流出管理,农村中小学校长也很难把关。

从访谈中得知,现在农村中小学校长对上级领导同意流动的教师不会阻拦,不管学校是多么需要这个教师,也不管这个教师以前在学校的表现如何。

从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农村中小学对教师的流动控制比较松。

在“您学校对教师的流动有严格的程序”一题中,489名农村教师的答题结果如表1:

项目

同意

基本同意

不赞成也不反对

基本不同意

不同意

百分率

1.5%

15.9%

20.9%

34.1%

27.6%

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就是流出的教师,大多是业务过硬的。

这些年来,从某个角度来说,农村学校就象一个摇篮,向城镇学校不断输出优秀的教师及初、高中学生。

1.2教师安排任用,学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2.1素质参差不齐,结构不尽合理

由于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单位的培养力度不够。

对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教育流于形式,督查、指导不到位,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

再加上学校重视不够,学习氛围不浓。

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农村教育信息闭塞,无法及时、有效获取新课改的各种信息、资料,加之学校专项培训经费少,教师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少,因此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1.2.2教师流失严重,骨干教师缺乏

由于农村学校大多地处偏远地区,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都较差,广大农村教师领着比城镇教师低得多的工资,承担着极大的工作量。

近些年随着社会形势急剧变化,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无疑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长期处于强工作压力下的教师,并且在不少地方,农村教师与城镇教师工资差别很大,难免抱有消极的情绪,致使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流动更加明显,骨干教师流失严重。

而在茂南区,农村教师主要是流向近城的学校,对于工资待遇变化不大,只是离城更近一点,近城的学校教师超编,不少科目就算一个老师授一个班的课还有老师不需要上课,工作量小,轻松一点,反正工资和奖金也差不了多少,乐得清闲。

另外,还有一种现象不容忽略,就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非正常流失。

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农村中小学,在近几年都出现了有些教师自动辞工,退出了教师队伍。

这些教师,大多数都为三十几岁的骨干青年教师,原来在学校是“挑大梁”的。

这些教师因为能力较强,出去后不愁找不到待遇好的工作。

这些教师的退出,用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教师的大幸而是教育的大不幸”。

1.2.3心态复杂,缺乏进取心

很多原因会造成农村教师的心态复杂。

调查中发现,许多校长和教师在对教师的安排任用上都说到一句本地俗语:

“好驶的牛驶多一点”,也就是说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负担就重。

在农村学校,毕业班和班主任的工作安排很少老师愿意做,不少学校在新学年宣布人事安排后,散会后被安排到教毕业班和做班主任的部分教师就到校长那推却。

很多校长都很头痛。

事实上在很多农村学校也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

一些教师连续多年担任毕业班教学或班主任工作,弄得身心疲惫。

而有一些教师从毕业后一直不用或没机会担任这些工作。

在茂南区,班主任的财政津贴是每月十二块,这个标准倒是很多年不变了,现在算上班主任岗位的绩效工资,普遍是每个月比普通教师多一百多块,而且还会与多项标准挂钩。

个别教师在多次推不掉后也只能消极对待了。

这对学校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1.3教师考核评价,还未形成可操作性强的办法

几乎所有的农村中小学校长都十分重视教师考核评价,认为这是实施教师管理最有效的措施。

教师考核评价的结果不仅与教师奖金相联系,还作为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的主要依据。

调查中发现,目前农村中小学校长对教师的考核评价还存在以下问题。

1.3.1考核评价成效不明显,对教师的工作难以形成动力

有的农村中小学缺乏明确的考核评价制度,考核评价没有明确的标准,校长根据主观印象定人,或采取民主选举的办法定优秀,评先进。

教师对考核评价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怀疑,有些教师对考核的程序、实施过程以及结果不满意。

如某校每个月都进行“十大教学能手”评选,评选标准涉及各个方面,抽象而缺乏具体,结果没有被评到的并不认可被评上的,被评上的也不敢认为自已教学水平属于最优秀的,这对学校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1.3.2忽视形成性评价,对教师工作的过程导向性不强

从所调查的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校长评价教师过分偏重总结性评价,而严重忽视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有存在的必要性,但容易导致校长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如果过分偏重这种评价就会把被评对象的主要精力吸引到结果上,导致只在结果上下功夫,而在过程中取巧的行为。

”现实中的确有许多校长对一些能使所教的学生考得高分的教师给予高度评价,把他们通过“题海战术”获得高分的手段视为勤奋。

因为形成性评价要求校长深入调查,仔细研究。

而绝大多数校长整天事务缠身,难以做到这点。

1.3.3过分依赖量化手段,管理上的僵化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大多数校长认为,定性考核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往往带有随意性和片面性,结论模糊,缺少客观性、公正性和说服力,未完全发挥出考核评价应有的作用;

量化考核客观性强,规范整齐,指标明确,容易操作,便于评价,易于管理。

现实中也有很多学校实行量化管理,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但是有些农村中小学校长没有认识到规范和量化的不足之处,也没有认识到教师劳动是对学生身心施加影响的一种精神活动的特点和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忽视了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把整齐划一作为管理的最佳境界,并且考核评价项目多如牛毛,不注意发挥教师的个性创造性,实际上是追求形式主义。

有些学校将学校工作都实行量化管理,比如,有个学校的教师的师德量化考核,其内容包括:

师德理论学习、文件贯彻执行、遵守规章制度、思想行为表现、人际关系处理等。

很多不易量化的内容也硬性量化,在考核评价上以量的绝对数为准,以数量定等级评优劣,在某种程度上捆住了教师的手脚,束缚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

出现这种情况反映了农村中小学校长对规范和量化管理的片面认识以及管理上的机械和僵化思想。

1.3.4考核评价方法多变,教师无所适从

调查中发现,许多学校考核评价方法很不稳定。

考核评价是运用定量方法还是定性方法?

是采用领导评价,还是教师互相评价,或是采用学生评价?

在这些问题上很多农村中小学缺乏比较稳定的考核评价制度,不必说换了领导会改变政策,就是连任的校长在运用什么考核方法时随意性也很大,这学期用定性评价,下学期用定量考核,领导、教师、学生评价交替使用,反复无常,变幻莫测,令教师无所适从,无法把握努力方向,对学校的教师管理工作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

1.4教师素质培养,形式多样但收效不大

1.4.1思想道德建设方面

农村中小学校长都很重视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大多数校长认为教师管理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师德管理。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也认为学校重视或比较重视师德管理。

在“您学校很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您学校经常进行师德培训”两题上,489名农村教师的平均得分分别是3.52和3.46。

答题结果如表2:

调查题目

学校重视教师

思想政治工作

15.9%

48.2%

25.6%

8.5%

1.8%

学校经常进行

师德培训

28.2%

35.9%

35%

0%

0.9%

1.4.2业务素质方面

相对于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农村中小学校长对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的重视程度稍差。

有些校长仍未认识到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

有位校长就这样说:

“我们农村学校经济条件差,教师不安心工作。

我们首先考虑的是教师的稳定,至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这需要教师自己去努力。

”尽管也有很多校长认为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非常重要,但是力不从心。

“过去我们也十分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那时,收费受到的控制不是非常严格,学校还可以腾出一些经费鼓励教师开展教研或教科研活动,有时还能够用公费派遣骨干教师到一些重点学校与一些优秀教师结对,学习回来后带动全校教师共同提高,效果不错。

现在,收费控制这么严格,教师的福利都没有了,哪里还有经费用于派出学习?

只能在校内上上公开课,这样没有什么效果。

”一位校长如是说。

学校把教师上公开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只作为例行公事,教师进行这些活动也是为了应付常规检查。

调查中发现大致存在这样的现象:

越是贫困的地方,学校教研活动越不正常,教师上课随意性很强,学校的教学常规检查也流于形式,有时甚至连形式都没有。

教师的业务素质原地踏步,甚至走下坡路。

农村中小学的经费比较紧缺,难以承担教师的校外培训进修费用,如忽视了校内培训提高,势必难以实现教师素质的大幅度提高。

1.4.3其它方面

对教师素质的其他方面,如教师的心理素质、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的管理,在访谈中提到这些问题时,有些农村中小学校长认为应该多多关心教师的身体健康情况,但是大多数校长对这些内容说不出所以然来,或者觉得没有必要把这些作为重要的教师管理内容,当然,也没有采取任何相关的管理措施。

可以看出,农村中小学校长对教师的心理素质、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的管理非常忽视。

1.5教师激励,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的激励方法

教师激励,就是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教师管理方面的任务很多,但最根本的是教师积极性问题。

”然而,农村中小学校长在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的意识上还是比较淡薄的。

很多校长并不总是有意识地考虑如何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只是偶尔地有意识考虑。

在访谈中,很多校长在回答“教师管理主要有哪些内容”以及“比较重要的是哪些方面”等问题时,从未提到教师激励措施。

同时,农村中小学校长掌握的激励理论太少,很多校长根本就没有去学习或有意识地去学习激励理论,甚至还有些校长从来没有听说过激励理论。

他们用简单的经验管理模式管理学校,不善于运用管理理论指导管理实践,缺乏激励管理意识,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的激励方法。

二、茂南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2.1社会原因,学校、家庭和社会难以有效配合

2.1.1生源萎缩,学生质量下降

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信息闭塞,人口素质不高,观念落后,是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存在众多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现在的大多数农村,尤其是贫困农村,一些中青年农民为了谋求生计,背井离乡,到城镇出卖劳动力,家里只剩下老幼病残。

这也许是加快城镇化步伐的一个必然过程,但随着有些进城者相继在城镇安家落户,其子女也随之进城,直接导致了农村学校生源减少,学校规模缩小。

如在某镇,前几年小学毕业生的人数每年稳定在二千二百人左右,这两年,每年已经缩减到一千三百,现在全镇五年级在校的学生人数已经不到一千。

究其原因,与实行计划生育有一定的关系,但更主要的是稍有能力的家长,都想办法让子女进城读书了。

目前不少农村小学由每级两个班到一个班,现在每级是十几个人甚至几个人。

这些学校面临兼并。

就算兼并,也要面对很多问题。

2.1.2农村社会尊重和关心教师不够

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天秤向财富倾斜,经济地位决定了社会地位。

在农村,知识水平不高的打工人员收入超过教师成为普遍现象。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难于富教师”,道出了农村小学教师的尴尬境地。

收入的相对低廉,影响教师地位的提高。

在调查中不少教师提到对许多学生特别是差生的家长进行家访或电访,家长的态度不是很好的问题。

甚至有时批评学生几句,学生回去跟家长说起,家长也是护着学生,打电话给老师说不要批评自己的子女。

有个老师谈到最近发生的一件事:

学校规定学生不能穿拖鞋回校,有个学生穿回学校,老师按规定让他解在办公室,学生打电话给家长一说,家长立即来学校要老师向他子女赔礼道歉,说伤害了这个学生的自尊心。

往往教师与学生出现争执,家长介入,学校也很难维护纪律及执行纪律规定的教师。

曾几何时,学校和教师变成了“弱势群体”,这难道真的对教育有利吗?

面对这些家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难于配合,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往往这些学生无故缺席或犯错误,教师由于职责所限,只是打电话机械式的通知家长了事。

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家长对教育不够重视。

2.1.3农村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调查中笔者也访问了一部分中小学生,学生普遍谈到:

家长平时很少会过问学生的学习。

现在中小学校节假日一般不补课,有条件的市区学校的学生,忙于上各种辅导班或请老师上门辅导。

而农村的学生,放假时很少能自觉学习的,不少学生长时间看电视、上网及玩游戏,家长也放任自流。

更有甚者,有些农村赌风极盛,人手不够时,家长还会叫学生也参与。

在调查中,笔者还看到,有些二三年级的小学生放学后闲坐在学校旁边的小卖部抽香烟或水烟,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可不少,问起他们,有些在家也是这样,家长也很少会管。

平时农村学校要开个家长会,就算老师亲自打电话去邀请家长,到会的也不多。

粤西地区做年例讲排场的风气也很盛,有些高中老师提到,打电话给家长催促交学费时,这些家长竟说等做过年例剩下钱再交!

现在农村高中学生辍学率较高,已经实行免费的小学和初中,也有不少学生中途辍学的。

来自家长的落后的教育观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2.1.4留守儿童较多,心理问题严重,教师工作负担重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把他们留在原住地接受教育成长,所以他们大多与其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父母的亲友一起生活。

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保护环境,长期得不到父母直接的教育关爱,引发了严重的监护缺失、教育滞后、心理病态发展、道德滑坡、身体发育和安全等问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

由于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

所以感情比较冷漠,有些性格也变得比较孤辟、偏激,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

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限。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娱乐场所也逐渐增多,特别是网吧在农村的日益普及,使得留守儿童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而农村地区对网吧的管理也难以做到那么严格,据笔者走访调查及暗中观察的结果,乡镇网吧中的客源90%是那些在学校读书的中小学生,其中留守儿童占了多数。

这些学生为了凑足上网的钱,有时还会敲诈一些低年级的学弟学妹,由此也会引出一系列的教育问题。

在农村中小学,不少班中的留守儿童人数过半,其中大部分是平时表现较差的,作为教师,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2.2主管部门方面的原因,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缺乏足够关心

2.2.1农村中学的学校管理缺乏自主权和灵活性。

农村中学受地方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绝对领导,上级部门对学校的人事权、财政权和教育教学权的集中,导致了学校管理自主权的缺失,使得校长负责制在农村中学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2.2各种检查、评估泛滥,效果差强人意

众所周知,来自学校内外、教育内外的检查、评估乃至监督,对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顺利实施,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对学校管理的规范和提升,肯定会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保障和促进作用。

但是,近年来在加强对学校检查和评估的过程中,林林总总而又政出多门的检查、评估比,显现出“多”、“繁”、“滥”、“假”、等特征,使学校管理者及教师员工不堪重负。

2.2.3教育教学资源两极分化日益严重

我国曾经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建设重点学校,这也是出于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正是因为这样,才导致了学校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

近年来,国家取消了重点学校制度,加大了对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

但是,重点学校本身长期积累的名牌效应依然存在,人们形成的固有观念很难改变,这些学校依旧能够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源和优秀学生,加剧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甚至造成了同一区域内学校之间两极分化的局面。

2.3教师方面的原因,难以形成良好的氛围

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差,生活比较艰苦,很多教师难以安心工作而流动,师资配备难以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

教育行政部门为了补充农村的教师数量,常常鼓励或定向分配一些师范生或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这些毕业生的户籍大多不在学校所在地,定向合同期一满又纷纷外调。

然后又用同样的方式补充。

如此频繁的教师流动使农村教师队伍非常不稳定。

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配备不齐,学校规模小导致农村学校的教科研活动难以正常开展。

加上农村中小学的生源质量普遍较差,农村的学生家长因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及文化水平不高而对孩子的期望值比较低,学生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许多教师认为即使非常努力也难以取得惊人的成绩,于是在学校工作得过且过。

因而制约了教师队伍的优化和学校良好文化氛围的形成。

2.4校长自身原因,管理效率不高

农村中小学校长自身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是教师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很多校长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为了个别班级或个别学生而忽视学生整体;

有些校长没有认识到教师劳动的特点和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忽视了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不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积极性的调动,甚至对自己学校的教师缺乏自信。

这些思想观念对农村学校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教育思想观念必然影响教育管理方式,同时或许是由于教育经费问题,有些校长大多数时间忙于跑“外交”,忙于事务,对学校内部的工作和对教师的管理难以全力顾及,对教师工作现状缺乏认真的调查研究,没有及时总结教育管理经验,也没有深入学习教育管理理论,管理效率不高。

三、茂南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策略分析

3.1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而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对照科学发展观,联系我市近几年来推进教育发展的实践,不难看出,只有不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才是实现教育整体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务必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义,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务必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务必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务必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统筹城乡教育的硬件设施和师资配置,统筹城乡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统筹城乡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3.2各级政府切实关心农村教师,正视实际问题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规定的对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津贴、补贴政策。

对农村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子女入学等方面予以照顾。

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

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务,应有在乡村中小学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

乡村中小学中、高级职务岗位按照学校规模和全省中、高级教师职务的平均比例设置。

建立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

妥善安排到农村任教的城镇教师的工作和生活。

3.3强化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能

3.3.1端正办学思想,强化学校管理的效能理念

农村中小学校长要端正办学思想,要善于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善于获取并分析有关信息,充分认识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满信心,积极主动地构建教师管理的战略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校长对教师未来的发展目标明确,信心十足,必定对学校的每一个教师产生深刻的影响,能促使整个教师集体形成统一的信念并汇聚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风和良好的校风,也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氛围。

3.3.2提升学校管理者素质

由于学校管理的层次性特点,使得校长和教师都具有管理他人,被他人管理和自我管理三种状态。

学校教师既是学校管理的客体,又是学校管理的主体。

他们一方面要接受学校领导的指挥、指导,另一方面又要自主地去完成自己工作领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校长和教师共同活动,相互影响,表现为强烈的双边依赖作用。

教师在管理中具有被管理者的角色身份,但教师们有较强的自主性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