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0984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存储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存储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存储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存储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存储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存储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存储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存储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存储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1)存储

存储是指IT系统中用来存储数据的部分,具体来讲,就是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通过采取可靠的方式将数据保存到某些介质上并能够保证有效的访问。

总的来讲可以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它是数据临时或长期驻留的物理媒介;

另一方面,它是保证数据有效存取的方式或行为。

存储即将上述两方面结合起来,向用户提供完整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作为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IT基础架构由计算、网络、存储三大核心要素构成。

存储系统是IT系统的核心之一。

首先,存储系统的稳定性将影响整个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存储系统若出现数据丢失或业务中断将对业务系统的连续运营产生重大影响;

再次,存储系统的性能将影响整个IT系统的效率,存储系统的读写速度将决定数据的输入输出效率,从而直接影响业务系统的整体效率;

最后,存储系统的扩展能力将影响整个业务系统的扩展性,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量爆发对存储系统的扩展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2)消费级存储和企业级存储

根据目标用户的不同,存储可分为消费级存储和企业级存储。

消费级存储主要向个人用户提供个人存储设备、移动存储设备或个人云存储服务,比如PC内置的硬盘、移动硬盘和网络存储空间等。

企业级存储主要向企业用户提供存储产品和存储系统解决方案,比如磁盘阵列、全闪存、容灾备份方案等。

企业级存储的系统架构可分为三个层次:

控制层,内部通信层和存储介质层。

其中控制层由控制节点组成,负责与外部应用通信、数据读写、向内部通信层收发数据;

内部通信层负责连接各控制节点和存储介质层的各物理实体;

存储介质层是数据的实际载体,数量众多,位于最底层。

(3)通用型存储和应用型存储

根据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的不同,企业级存储可分为通用型存储和应用型存储两大类。

通用型存储的发展目标是普适兼容所有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从而满足所有存储业务的通常需求。

该类存储以设备原生Block为I/O访问单位,由于Block是所有业务数据访问的基本单位,因此通用型存储能够适配所有业务,一般也称为块存储或磁盘阵列。

伴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提高,通用型存储领域逐步细分出混合阵列、全闪存等产品类型,该类存储的领导品牌包括EMC、IBM、HDS等。

通用型存储按照容量、性能、数据可靠性、业务连续性、架构冗余与恢复能力等关键指标,可以分为高中低端不同级别。

中高端产品一般应用于对数据完整性、数据一致性、实时响应要求严格的业务场景,以各种数据库、数据仓库、高性能计算、私有云平台等为代表。

低端产品一般应用于数据容量要求较大、数据可靠性要求较低、性能要求不高的业务场景,主要是一些部门级应用,比如网盘、文档存储、备份、归档等。

应用型存储的发展目标是为了满足特定应用的特定存储需求,是结合该应用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开发或优化的产品。

应用型存储一般以定制化的软件为核心,以通用服务器或通用磁盘阵列为硬件载体。

为达到特定应用的要求,应用型存储往往需要在性能、成本、业务连续性、数据可靠性等相互制约的要素间重新进行设计组合。

应用型存储一般按照业务应用要求分类,具体包括:

1)专用于数据保护、灾难备份恢复的容灾存储(领导品牌如EMC、IBM、HDS等);

2)专用于视频编辑、生物计算的集群文件存储(领导品牌如EMCIsilon等);

3)专用于VDI等中小规模虚拟化环境的超融合存储(领导品牌如Vmware、Nutanix等);

4)专用于某些应用类型大数据分析的对象存储(比如Google、Facebook等,此存储一般自研自用);

5)专用于公有云海量数据存储的分布式存储(领导品牌如亚马逊、阿里云等);

6)专用于视频监控的NVR/DVR或低端监控存储(领导品牌如海康、大华、宇视等)。

在应用型存储领域,不同业务应用对数据存储的要求差异很大。

一部分在需要配置特定功能的同时,对性能、数据可靠性、业务连续性等指标仍然有较高的要求,比如容灾存储和集群NAS存储,该类存储一般结合通用型存储和应用型存储软件形成解决方案;

另一部分是超海量数据存储,但实时性能要求不高,数据一致性和可靠性要求较低,因此综合来看需要追求较低的存储成本,比如视频监控存储、公有云存储和大数据分析对象存储,该类存储通常结合通用服务器和应用型存储软件形成解决方案,一般属于“软件定义存储”的范畴。

2、存储行业产业链

有数据的地方就有存储,“大存储”行业产业链可大致分为存储芯片/元器件/核心软件、存储整机和解决方案、系统集成与存储服务三个层次。

上游包括通用芯片/元器件(比如CPU、内存、连接器等)、存储专用芯片/元器件(比如HDD、SSD、SAS芯片等)、存储核心软件三类;

中游主要是存储整机和解决方案,包括企业级存储(比如SAN、NAS、多协议等)和消费级存储(比如移动硬盘、闪存盘等);

下游主要是系统集成与存储服务,即将存储产品与其他产品进行集成,以整体系统或服务方式提供给终端用户。

(1)上游:

存储芯片/元器件/核心软件

存储行业的上游主要是半导体制造业、存储介质制造业、数据传输设备制造业与核心软件开发业。

上游厂商生产的产品好像是“钢筋”和“水泥”一样的基础组件,上游行业的发展对本行业的成本和技术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核心元器件如芯片、内存、硬盘等产品的更新换代会直接改变存储产品的硬件结构进而推动整个产品的创新升级,另一方面,主要原材料的供需变化和价格波动会对本行业的生产成本造成影响。

核心软件开发亦相当重要,只有拥有核心软件开发能力,才有可能合理使用各种原材料组合形成优质的存储产品。

软件能力越强,对硬件的掌控和发挥能力则越强。

综合来看,存储上游相关硬件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具有较高的技术成熟度,市场格局稳定,价格竞争充分,整体来看,有利于存储行业的稳定发展。

(2)中游:

存储整机与解决方案

中游的存储整机与解决方案一般指利用上游的芯片/元器件和核心软件,组装成具有数据存储功能的存储系统,即利用“钢筋”和“水泥”盖房子。

从使用场景可以分为消费级/个人存储和企业级/数据中心存储。

消费级/个人存储所涵盖的范围除了个人存储设备外,还包括PC、平板、智能手机以及未来可能爆发的智能终端设备。

DRAM、NANDFlash、硬盘等存储器广泛应用于这些设备,是数据存储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级/数据中心存储主要应用于政府、企事业单位的IT系统和数据中心的构建。

由于存储行业上游核心软硬件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因此中游厂商一般采用两种竞争策略:

一种是采购上游厂商生产的控制器、RAID卡、硬盘、核心软件等进行组装,甚至直接采购整机进行贴牌销售;

另一种是打通上游和中游,自主研发设计核心软件、控制器、接口部件等,再与上游厂商的其他通用部件(比如硬盘、风扇、电源等)进行组装形成整机产品,比如华为和宏杉。

(3)下游:

系统集成与存储服务

由于存储行业终端用户的IT需求往往是综合计算、网络、存储三方面的,但通常情况下行业内厂商专注于存储领域,系统集成能力相对有限,因此需要依靠专业的系统集成商来完成终端产品提供。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下游逐渐出现云存储服务提供商。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概念上延伸发展出来的,云存储服务商不再出售硬件,通过集群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使得网络相连的不同类型存储设备协同工作,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出售给个人或企业,用户仅需根据实际容量及性能需要采购相关服务即可,即将现成的“房子”出租收取“租金”。

目前市场上的云计算公司基本都提供云存储服务,比如Google、AWS、微软、阿里云、腾讯云、XX云等云计算巨头以及专注细分领域的七牛云、乐视云等。

云存储服务商根据差异化的业务类别和数据价值,提供不同等级的云存储服务。

目前公有云的云存储服务主要还是面向个人用户,以及企业用户非重要数据的备份,而对于企业用户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的存储服务还在前期探索阶段,预计未来与中游厂商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存储行业的终端用户广泛分布于所有对数据存储有需求的各行各业,涵盖了国民经济的大部分领域,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巨大,并不会因为个别行业的异常波动而对整体市场需求造成较大的影响。

3、存储行业发展历程

存储行业的发展历程就是技术和需求相互促进的演进史。

为了满足用户的不同应用需求诞生了四大类产品。

从通用型产品和应用型产品的维度,将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存储产品绘制四象限图如下所示:

磁盘阵列是通用型存储的主要形态,其发展经过了直连式存储(DAS)、双控磁盘阵列、多控磁盘阵列、横向扩展的多控磁盘阵列,同时根据不同业务性能要求,采用不同的存储介质,又逐渐细分出混合阵列和全闪存阵列。

网络附加存储(NAS)起源于文件服务器,本质上是文件系统,属于应用型存储,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和不同硬件组合成为存储产品。

由于存储中文件使用的广泛性,NAS从专用系统逐步演变为比较通用的一体化NAS,即SAN/NAS一体化。

面向海量文件应用时,其未来有发展成为专用的分布式或集群NAS的趋势。

内置硬盘的服务器存储属于应用型存储,从最初的应用服务器配套存储到软件定义存储(SDS),再到超融合架构(HCI),越来越呈现出针对特定应用解决方案化的特点。

对象存储属于应用型存储,起源于本世纪初的内容寻址技术,一开始由EMC和亚马逊等少数大型厂家主导,现在逐渐发展出越来越多的开源产品,比如CEPH。

在公有云领域,一般由互联网企业自己根据自身需求特点开发,在私有云领域,对象存储目前一般应用于海量文档的归档保存,从而替代传统的磁带库或光盘库,暂未形成行业规模和领导品牌。

随着大数据分析行业的发展,预计未来有可能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市场。

4、存储行业市场现状

(1)中国存储市场增长强劲

根据IDC的统计,2014-2016年,中国外部存储市场的市场规模注分别为19.81亿美元、22.62亿美元和24.88亿美元,增长率分别为14.2%、14.2%和10.0%,出货容量分别为3,394.8PB、5,752.0PB和8,059.4PB,增长率分别为92.5%、69.4%和40.1%,占据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7.1%、11.1%和9.6%,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大外部存储市场。

根据IDC的预测,2017-2021年,中国外部存储市场的市场规模注可以达到26.97亿美元、29.24亿美元、31.53亿美元、33.74亿美元和36.04亿美元,未来五年平均增长率可以达到7.7%,政府、金融、电信行业将始终占据较大份额,教育和医疗行业将会有较大增长,而电信行业增长有限。

(2)政府行业市场规模和增速较高

从细分行业市场规模来看,2016年中国外部存储市场中,政府、金融、电信行业的市场规模位列前三,分别为655百万美元、356百万美元和299百万美元,增长率分别为13.9%、10.9%和1.3%,占据市场份额分别为29.74%、16.16%和13.56%。

从细分行业市场增速来看,2016年中国外部存储市场中,建筑、传媒、医疗、教育、政府行业的增长较为强劲,增长率分别为56.3%、21.8%、18.2%、15.8%和13.9%,高于行业平均增长率10.5%,市场规模分别为21百万美元、90百万美元、103百万美元、141百万美元和655百万美元。

分行业来看,传媒行业自2015年以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各地广电用户开始接受采用分布式存储系统搭建统一媒体资源库的方案,从而带动了存储厂商在该领域的高速增长;

金融行业在经历了2013-2015年的低速增长后开始加快发展,各大银行的两地三中心建设以及核心系统升级推动了2016年整体金融行业的增长,自2013年以来首次高于市场平均增长率;

此外,政府、教育、医疗也是推动2016年企业级存储发展的重点行业。

(3)北部、东部、南部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分地区来看,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不平衡,2016年中国外部存储市场中,北部、东部、南部的市场份额位列前三,分别为31.4%、22.7%和19.1%,增长率分别为12.1%、10.2%和9.5%,主要由政府和金融行业的采购所推动,其他地区的市场增长率亦表现不俗,西北、西南、中部、东北的增长率分别为12.2%、10.8%、10.1%和3.3%。

(4)中高端市场增速明显

分产品来看,2016年中国外部存储市场中,低端(单价小于1.5万美元)、中端(单价介于1.5万美元和10万美元)、高端(单价高于10万美元)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61.9百万美元、1,039.8百万美元和501.7百万美元,增长率分别为-6.5%、15.5%和30.2%,市场份额分别为30.0%、47.2%和22.8%,中高端市场增速明显。

(5)下半年供需两旺

分季节来看,由于中国存储行业的用户主要集中于政府、军队、公共事业(电力、教育、医疗)、金融、运营商、能源等领域,该类用户的投资审批决策和管理流程都有较强的计划性,因此其采购习惯通常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许多用户在上半年进行预算立项和设备选型,在下半年进行招标、采购和建设,因此国内存储厂商的收入分布呈现出下半年较高的特点。

根据IDC的统计,2014-2016年中国外部存储市场下半年的厂商出货收入占比分别58.85%、56.17%和55.73%。

(6)利润率呈上升趋势但有所减缓,未来倾向于技术创新厂商

存储行业的利润水平除受本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和平均利润率水平的影响之外,还取决于行业内厂商的核心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通常,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新性产品的毛利率较高。

目前,中国存储行业正处于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和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的高速成长期,因此行业的整体利润规模稳步上升。

在利润率水平方面,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仍处于上升趋势,但相对有所减缓,原因在于:

越来越多的IT厂商开始重视并进入到存储领域,而行业内厂商的实力和规模也在逐步壮大,加剧了行业竞争;

与此同时,行业内客户的购买行为也越来越理性化,高性价比的产品受到青睐。

随着行业集中和市场整合的深入,预期中国存储市场的利润将进一步向具有技术和品牌优势、具备产品组合和业务模式创新能力,并能够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领先企业集中。

5、存储行业经营模式

国内存储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主要包括:

(1)存储行业属于典型的人才和知识密集型行业,产品和技术研发构成存储厂商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行业内普遍存在通过外协厂商委托加工的现象,存储厂商主要通过轻资产模式运营。

(2)存储厂商的终端用户主要集中在政府、公用事业、金融、电信等领域,该类用户通常采用招投标的方式采购存储产品。

(3)存储行业通常以渠道销售为主,直签销售为辅,主要原因在于终端用户广泛分布在各细分行业,单个存储厂商内部销售能力相对有限,且终端用户的IT需求往往综合计算、网络、存储,存储厂商需要依靠专业的系统集成商来完成终端产品提供。

(4)存储厂商的经营业绩具有季节波动性,主要原因在于行业的下游客户包括大量的政府、公用事业、金融、电信单位,该类客户大多在上半年对全年的投资和采购进行规划,下半年再进行项目招标、项目验收和项目结算,因此存储厂商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的业务收入显著高于上半年(或其他季度)。

上述经营模式和影响经营模式的关键因素始终保持稳定,预计在未来仍将平稳发展。

6、存储行业进入壁垒

中国存储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和行业格局,加之产品本身的特殊性,对新进入者而言,面临较高的进入壁垒。

(1)技术壁垒

存储系统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来保存用户核心的信息资产和业务数据,因此存储产品必须具备以下特性:

高可靠性,以保证核心数据资产的安全;

高稳定性,以保证提供连续可靠的业务服务;

高兼容性,以适配不同厂商不同规格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高读写速率,以满足大量业务快速应用的需要。

存储厂商的技术和产品要同时实现上述目标,需要通过多年的技术实践和积累,因此对于新进入者而言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具体体现为:

对产品兼容性要求高。

存储行业的国际或行业标准大多只覆盖通信接口和外部管理,对于存储与服务器、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之间的存储格式、冗余保障、故障处理、可靠性及可用性等方面则涉及很少,基本依赖于各个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自行定义,因此存储产品只有具备普适良好的与各种应用环境的交互兼容性才能够应用于各种数据中心,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期内快速积累应对各种类型数据中心复杂环境的兼容能力

对产品可靠性要求高。

重要行业用户对技术成熟度的要求较为苛刻,非常重视产品的可靠性,而产品的可靠性则来源于海量场景部署和长期在线运行的经验积累,新进入者难以在较短时间内以自身技术取得用户信赖,并达到用户对可靠性的高要求

对持续技术创新要求高。

存储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技术和产品的变化日新月异,对新进入者而言,采用跟随策略需要承担较高的技术淘汰风险且难以取得核心竞争优势,进行新技术开发则可能面临短时间内不被用户接纳而需要长时间开发积累过程的尴尬境地

(2)经验壁垒

存储系统的目标是帮助客户构建或优化稳定可靠的存储系统以实现数据的保存和管理,因此,包括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场景匹配、业务应用、技术服务在内的丰富经验尤为重要,相关经验的缺乏会造成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立足存储行业,具体体现在:

对成功项目经验要求高。

考虑到核心数据的绝对安全,用户在选择存储厂商时会特别关注其以往的项目经验、产品表现和服务质量,特别是大型客户在招标时通常会选择具有其所属行业成功案例的存储厂商,对于没有该行业项目经验的厂商往往不予考虑

对用户产品认识要求高。

存储用户在系统升级改造中往往需要进行历史数据的迁移,要求存储厂商对用户新旧产品及相关应用都有所了解,因此用户在选择存储厂商时,对相关经验有着更高的要求

对后续技术服务要求高。

存储用户在重视产品本身的同时亦重视后续技术服务质量,产品在任何时候出现故障都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定位和处理,以避免业务中断和数据丢失。

合理的技服架构、完善的技服流程和优质的技服团队是长期磨合的产物,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期内取得。

(3)人才壁垒

存储行业的技术创新速度较快,存储产品从研发到市场化需要经过系统设计、软件设计、硬件设计、工业设计、兼容性设计、性能设计、功能设计等多个阶段,相关高端人才稀缺。

目前,国内存储领域的高端人才基本集中在国际厂商和少数国内领先厂商中,较高的人力成本使得新进入者难以获得所需人才,无法快速形成自身竞争力并开拓市场。

(4)品牌壁垒

存储行业是依靠技术与质量立足,依托服务和品牌发展的高度专业化行业,行业内的客户通常具有较高的品牌认同感和用户忠诚度,因此,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的厂商容易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目前国内的主流存储厂商都是经过十余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优质的技术服务和持续积累的客户基础才逐步建立起的公司品牌,与大量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互信的合作关系,这是新进入者无法在短期内实现的。

7、存储行业发展趋势

存储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仅需要考虑IT系统、计算、网络、存储介质、数据架构等方面的动态,还需要随时关注终端用户业务需求的变化,上述领域的发展通常会引起存储技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存储的目标是帮助客户构建或优化稳定可靠的存储系统以实现数据的保存和管理,因此,方案设计、方案测试、场景匹配和业务协同等应用技术和基础技术同等重要。

存储产品可以分为通用型产品和应用型产品两大类。

以磁盘阵列为代表的通用型产品正向着多控、全闪存的方向发展,而面向特定领域的应用型产品的主要发展方向则是集群NAS、软件定义存储、超融合架构和对象存储。

(1)通用型产品

①多控存储

多控架构在多年前就已经被EMC、HDS等厂家在高端存储中采用,但是时至今日,多控存储呈现出更多控制器连接和多控架构中端化的新发展趋势。

传统多控存储的内部连接网络基本采用IB、PCI-E和RapidIO协议,这些网络协议存在应用不广泛、发展更新速度慢等不足,从而限制了多控存储的发展,因此传统多控存储的最大控制器数目一般为16个。

随着低延迟、无阻塞、支持RDMA的40/100GB高速以太网的出现,多控存储内部连接网络有了新的选择。

基于这种以太网的多控存储可以扩展更多的控制器,并且具备更低的成本。

目前多控架构已经不再是高端存储的专利,中端存储也大量采用了多控架构,比如IBMV7000支持8控制器扩展,HP3PAR支持4控制器配置,华为S6800V3支持8控制器扩展,宏杉MS3000G2支持16控制器扩展等。

随着多控架构的技术日益成熟、成本逐渐下降,将越来越在中端存储、甚至低端存储中采用。

一般的多控产品的基本单元是双控引擎,由多个双控引擎组成多控系统。

双控引擎出现故障,其双控引擎承载的部分业务将会中断。

为了提升可靠性,部分厂家采用了融合四控缓存和镜像技术的多控高可靠架构,能够在3个控制器同时损坏的情况下保证系统不中断和数据不丢失。

宏杉于2017年发布V4引擎技术,与HDSVSP是全球仅有的两家实现控制器3+1同步的产品。

②全闪存

根据IDC的统计,全球存储行业在2015年推动业务转型的过程中,接近70%的组织已经部署了全闪存,或者将在未来12个月内使用全闪存。

而中国市场相比于国际市场,全闪存的增长更为强劲,2016年中国全闪存阵列的市场规模为81.5百万美元,同比增长37.7%。

根据IDC的预测,2017-2021年,中国全闪存阵列的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23.1百万美元、178.8百万美元、250.5百万美元、342.0百万美元和443.6百万美元,随着各行各业用户对全闪存产品认知的加深,未来五年平均增长率可以达到37.8%。

在闪存介质上,除了PCI-E闪存卡、SATA/SAS接口闪存盘之外,基于NVMe的全新闪存介质已经开始进入市场。

NVMe是专门为闪存类存储设计的协议,相比SATA/SAS而言,性能有数倍的提升,可降低延迟超过50%,并提供更高的IOPS。

基于NVMe的闪存介质将进一步推动全闪存阵列的发展。

随着行业上游半导体工业的发展,闪存硬件的质量将会上升而成本将会下降,全闪存阵列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