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尺子的科学》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0925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尺子的科学》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尺子的科学》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尺子的科学》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尺子的科学》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尺子的科学》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尺子的科学》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1《尺子的科学》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尺子的科学》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尺子的科学》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注:

此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处于“暂定状态”。

此后会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及学习内

容的延伸,进行逐步扩充和细化。

如:

便捷性会扩充为“使用便捷性”“携带便捷性”“维

护便捷性”等更多子级和具体表现因素。

在解决技术与工程类问题的能力上:

学生分析工程需求的能力较初级;

初步具有设

计的意识,但以内心所想或口头简述为主要表达方式;

有动手制作、调试、改进的热情和

意愿,但能力较一般;

评估意识和能力较初级。

学生在之前的相关领域学习中,已经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了较为常见的长度单位(米、

厘米、毫米等),学会了如何利用标准尺来测量物体长度。

在一定程度上,这两点会成为

学生在本次学习中的干扰因素。

因其总会习惯性地想到用标准尺来测量、用厘米等标准单

位来表述测量结果,且往往会下意识地认为,只有这种表述才是唯一正确的,而无法认识

到“物体长度虽固定,但测量标准体系却并非唯一,因此描述和表达结果会因标准体系不

同而不固定”。

这也恰恰是本活动的活动难点所在。

在前一活动《做尺子》中,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是“单位”,认识到在测量物体长度时,

以一个固定长度的物体做单位来尺子,要比搾、庹、步等身体尺更为稳定,已经具备初步

制作简单尺子的设计、动手和评估能力,但较为模糊和散碎,具有较初级的工程思维能力。

在本活动具体实施之前,教师做出相关前测。

受限于时间因素,本次前测采用口头

访谈形式(与前一活动《做尺子》连上,在活动间10分钟内进行)。

该班有50名学生,

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

1:

上节活动所做的自制尺,能否满足自己对物体长度的测量?

2:

用该尺所测的数据,能否完成各组之间的相互比较?

3:

一把好的自制尺,具有哪些优点?

具体前测数据如下:

能测量(46人,占92%);

不确定(3人,占6%);

不能测量(1人,占2%)。

能比较(31人,占62%);

不确定(13人,占26%);

不能比较(6人,占12%)。

能关注一个点(22人,占44%)

能关注二个点(19人,占38%)

能关注三个点(7人,占14%)

能关注四个点(2人,占4%)

数据分析:

(1)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在前一活动《做尺子》中的作品(单位不统一的自制尺),

是认可其功能和实用性的,能够认识到该自制尺能够满足自身个体对测量的需求,这是对

前一活动活动效果的肯定。

(2)大部分学生认为上节活动所制作的自制尺,同样能够满足社会化的交流、比较。

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够意识到,利用单位不统一的自制尺所测得的数据无法进行社会化的

比较交流。

学生以上反馈成为本活动再做“统一标准自制尺”的干扰。

因此在活动执行过

程中,需在扭转这部分学生错误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展开后续活动环节。

(3)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评估作品时关注一到两个因素,其工程思维表现属于该学龄

段的平均水平,小部分学生能在评估时筹划关注更多因素,其工程思维表现较为突出,且

此班该部分学生所占比例,相比教师以往所教班级的平均值要高(教师以往所教班级平均

值为13%,此班为18%。

结合本活动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基于以上众多分析,本活动设计将以如下具体

方法和过程展开实施:

以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为背景,为学生创设“白雪公主该走哪条路更近”这一模拟现实

世界中比较路径长短的活动情境。

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参与测量、交

流、比较等体验活动,助其真实发现问题所在:

前一活动中所做的不同单位的自制尺,无

法满足比较、交流等社会化活动;

在其心中真实产生工程需求:

再做(改进)统一标准的

新尺子。

此问题和需求将成为后续一系列活动环节的驱动力,学生工程思维将在“分析需

求环节”得到发展、在“设计环节”得到展现、在“制作和调试环节”完成自我摸索完善、

在“评估和改进环节”进行相互刺激提升。

此过程是学生工程思维的提升过程,亦是学生

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过程。

3.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使用“不同单位自制尺测量路线长度”的活动,知道测量在面对交流、比较等

社会化需求时,需要统一标准。

2.通过“评估自制尺”活动,能够了解评估可从功能性、便捷性、美观性等不同角度

展开。

3.具有初步设计、制作、评估和改进自制尺的能力,能初步意识到自制尺的优点与不

足往往是同时存在的。

4.通过在分析工程需求环节中发展、在设计环节中展现、在制作调试中完成自我摸索

和完善、在评估改环节中进中相互刺激提升等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工程思维,提升其解

决“技术与工程类问题”的能力。

5.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和科技产品,会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

4.学习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知道测量在面对交流、比较等社会化需求时,需要统一标准。

活动难点:

认识到物体长度虽固定,但描述和表达结果却因标准体系不同而不固定。

(一)评价方式:

活动一:

导入:

回顾之前活动,展示自制尺

教师活动1学生活动1

展示之前活动中的作品,观看、倾听汇报组。

上次活动中,白雪公主向我们求

助,如何确定床边的长度。

同学们在

没有尺子可用的情况下,制作了自制

尺,帮助白雪公主解决了难题,谁愿

意将自己的自制尺展示给大家?

总结:

大家做得真棒,看来你们

制作的测量工具,果然很有用!

活动意图说明:

回顾之前所学,为后续活动内容做铺垫。

活动二:

发现问题,明确工程需求,发展工程思维

教师活动2学生活动2

1.发现问题:

自定单位的尺,无

法完成社会化交流

这次活动,老师再次接到了白雪

公主的求助信:

测量两条路的距离。

思考、交流

师:

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帮助白

雪公主确定哪条路更近?

引导学生测量两条路中的单独一

条。

[预设1]:

学生能意识到用自己

制作的尺子测量距离。

[对策1]:

肯定学生想法:

可以用数据,帮助白雪公主确定哪条路更任务描述

近。

进而引导学生亲自试一试。

[预设2]:

学生无从下手。

测量、观察、交流[对策2]:

教师引导:

在上次活

动中,我们成功制作了一个能够测量

统一。

[对策2]师引导:

数据来自测量

工具,该如何改进测量工具,才能让

所有人测量的数据,具有说服力?

学生:

意识到须统一标准,展开讨论交流。

活动意图说明

聚焦新授话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助其产生“再做(改进)标准统一新尺子”

的强烈内心欲望(即:

工程需求),引导学生理性看待问题,为其“处理和解决问题”

找到突破方向,帮助学生发现工程需求的关键点。

引导学生聚焦到具体实施层面,综

合梳理需求分析的结果,并以此指导后续“作品设计”环节,为学生提供发展工程思

维的平台。

这是学生综合设计“处理和解决问题之方案”的过程,“评价”将在此过

程中起到启发更多思考的作用。

落实活动目标1。

活动三:

处理问题,设计及制作,展现工程思维,完成摸索和完善

教师活动3学生活动3

1.制定班级内的“统一标准”

过渡:

通过之前的学习可发现:

想要解决问题,每个小组都有各自的

分析,但再做一把“测量标准统一”

的尺子是前提。

我们该以哪个同学选择的单

位,作为大家统一使用标准?

[预设1]学生能够达成统一意见。

[对策1]认可学生的共议结果,

并以此为新标准,引导学生再做尺子。

[预设2]学生无法达成统一意见。

学生:

思考、回答、交流,提出自身“统一测

[对策2]首先,追问学生该问题

量标准”的意见。

是否只有唯一答案,引导学生意识到,

标准在制定初期,往往具有一定随机

性。

其次,教师适时介入:

既然大家

争论不休,不妨以老师指定的单位,

作为大家统一使用的标准。

(预计用

时:

3分钟)

教师统一下发新的2B橡

皮,横向使用)。

2.设计及制作统一标准的自制尺

有了大家公认的统一标准,

现在可以开始制作了。

在制作之前,请思考以下几

个问题:

(1)你希望这把尺子具有哪些优

点?

(2)这次再做自制尺,可以继续

使用与前一活动相同的材料(如:

续使用木板做尺);

也可以更换一种不

同的材料(如:

前一活动用木板,本

活动改用透明塑料做尺)。

但无论如何

选择,请想一想为什么,随后分享给

大家。

教师:

小组巡视过程中,对学生

的工程思维表现(如:

作品的功能性、

便捷性、美观性、安全性;

建造过程

小组内讨论、设计自身“再做尺子”的中的统筹协调等)作出适度评价,助

设计方案,待共同确认无误后,按照相应设计

其更好地进行工程思维的摸索提升。

选择材料、完成制作。

完成内化设计和动手制作(即:

工程建造),是执行、处理问题的过程。

此过程中,

学生的工程思维得以在选择材料等设计环节展现,在制作过程中完成工程思维的摸索

和提升,教师的适度评价将成为其提升助力。

与此同时,落实部分活动目标3。

活动四:

解决问题,调试及评估,完成工程思维的相互刺激和提升

教师活动4学生活动3

1.再次测量及交流:

哪条路更近

待各组自制尺制作完成后,教师

引导学生利用该尺再次测量数据并汇

报,观察发现两条路线长度数据的一

致性。

学生通过数据,进行选择,解决之前活动

情景中的驱动任务。

各组测量的数据较为一致,

白雪公主该走哪条路更近?

2.评估自制尺,找到自我改进方

利用统一标准的自制尺,

成功帮助白雪公主解决了难题,很好。

老师观察发现,同学们的自

制尺不但能完成测量和比较的任务,

而且都有值得他人学习之处,请看。

教师将几个具有典型代表的自制

尺展示给全班,为其预留观察、反思

时间。

学生观察、反思、评估、完成自我改进思考

从A同学的自制尺中,你能

找到怎样的优点?

如果还有再次改进

自制尺的机会,你能为他提出哪些改

进意见?

B同学、C同学⋯⋯

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找到活动情境中问题的答案。

帮助学生体验通过“动手做”来解

决问题的成功和乐趣,领悟以工程思维做指导的学习活动,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引导

学生对自制尺进行多因素评估,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自我改进”的思考,此时学生的

工程思维已悄然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刺激和提升。

同时,这是学生

冷静回观“处理和解决问题过程”的过程,是其能够在下一次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基础,

此时学生的评估、评价能力将得到训练和培养。

落实活动目标2和部分活动目标3。

活动五:

利用问题,活动拓展,联系实际生活

教师活动5学生活动5

1.举一反三,推测更大范围

如果想让全校同学帮助白雪

公主解决问题,使其所测量的数据具

有可比性,我们该如何?

学生思考、回答:

须找到一个全

校同学公认的统一标准。

如果想在全区、全市、甚至

全国范围内⋯⋯

学生思考、回答。

针对学生发言,着重引导生

生互评。

2.活动拓展,联系实际生活,了

解国际“米制公约”

(1)过渡:

为了帮助童话故事中

的白雪公主解决难题,我们将自制尺

改进为“统一标准”。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比较两

条路的长短、交流物体长度时,是否

也要遵守“统一标准”这一准则?

举例说明。

生:

举例说明自身对“统一标准”

的认识。

(2)了解我国古代常用长度单

位:

寸、尺等,认识我国现阶段长度

新标准:

国际“米制公约”。

全世界人民,为何要制定这

一统一标准?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预设1]学生能意识到是为了便

于全球性的社会化交流。

[对策1]肯定学生回答。

[预设2]学生无法意识到国际“米

制公约”存在的意义。

[对策2]教师适时引导、启发:

如果全世界各个国家,都使用自己的

测量标准,而不与其他国家统一,一

旦需要与他国进行交流时,会怎样?

发挥该问题的功能性,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检验、巩固学生在面对更大范围时的发现

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既是帮助学生快速重演科学史,又是为学生架设脚手架,助其将“活动情境”所引发

的思考和研究,与实际生活之间建立更多联系;

学以致用,为其更加充分地理解现今

通用的长度单位和标准架设桥梁,提升其解决更多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六:

更小单位的存在意义

教师活动6学生活动6

之前通过对数据的分析,

发现在面对多人交流和比较时,统一

单位的重要性。

其中还反映了一些值

得思考的内容。

为何不少小组的测量结果,

都出现多一些(如:

比15个单位多一

些)、少一些(如:

比8个单位少一些)

的情况?

我们该如何改进尺子,能尽

量避免这种情况?

适时出示活动PPT,通过动画演

示,引导学生思考。

针对学生的讨论

和发言进行适时适度评价(围绕学生

生:

思考、讨论、提出自身解决该问题的改进

是否能发现问题、分析最新需求、提

出新设计,及其是否能意识到更小单

位的功能和优势等问题展开),为其能

够更好地发现新问题、理解此内容做

出服务和支撑。

意见(即:

再改进和再设计)。

引导学生开始关注更小单位的功能和存在意义,这既是为其持续改进尺子和发展工程

思维找到驱动力,又是为其再次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找到新方向,更是助其更进一步认

识到,工具和科技产品会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性。

7.板书设计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再次改进尺子

如果还有机会再次改进尺子,你准备如何设计并制作?

为什么?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重视培养学生解决“技术与工程类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与世相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之一。

本活动设计以“技术

与工程类问题”为载体展开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提升此项能力。

在具体执行层面,努力从

以下两方面进行着手:

(一)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想要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其充分发现问题是基础,更是无法绕开的第一道门

槛。

本活动设计以“帮助学生真实而充分地发现问题所在”为创设活动情境的指导宗旨,

在符合其年龄特点的“童话故事活动情境”驱动下,助其带着浓厚兴趣聚焦到本次学习主

线之上,充分发现“当测量面对社会化交流、比较时须统一标准”这一问题所在,这为他

们随后能够高度参与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重视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尝试探索有效方法和步骤

发现问题是基础,“如何解决问题”接踵而至。

本活动设计引导学生以技术与工程的基本

流程为步骤,以工程思维做指导,助其有效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在培养学生工程思维的

过程中,尝试为学生找到几个基本方法和步骤(在分析中发展、在设计制作中展现和自我

摸索提升、在评估改进中进行相互刺激提升),为有效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做出摸索和尝试。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一如何高效突破本实践活动难点,具有持续研究价值

本实践中的活动难点在于:

认识到物体长度虽固定,但描述和表达结果却因标准体系

不同而不固定。

所以如何在活动中,引领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成为了我在本实践中持续关

注的内容。

(一)活动过程中,学生在此环节的表现如下:

当各小组利用前一实践《做尺子》中所做的“自定义单位自制尺”进行相同任务的测

量、比较和交流时,他们会发现测量结果并不相同(如图1所示)。

当教师追问这样的数

据是否可以帮助判断哪条路的长度更短、距离更近时,绝大多数学生坚持认为可以做出比

较。

待教师再次追问其缘由时,他们给出的主要理由有如下几个方向:

图1

1

2.

122+18+24=6425+5+19=49

3.

12425

方式一:

在导入环节出示几把尺子,待学生观察一会后提问:

“同学们,看到这些作

品,你能提出什么改进意见吗?

学生反应:

大部分学生反应茫然。

在教师反复提醒“各组尺子单位不一样、因此无法

进行相互比较”之后,大部分学生仍然无法清醒意识到“当测量面对社会化交流、比较时,

须统一标准”,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够“似懂非懂”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参与后面活动环

节(设计、制作尺子等),但参与度和学习实效性不高。

实践后,我去追问他们为什么要

改进尺子时,大部分学生难以回答,即便是平时实践堂表现优异的学生,也只能说出“为

了更好用、为了更好看”这样似是而非的答案。

方式二:

在导入环节布置较充分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充分观察、感知的基础上,

发现问题所在,其后再去处理和解决该问题(即:

本活动设计的方式)。

在充分观察和体验之下,学生会很快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从而顺利开展后

续活动环节。

在实践后调查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回答出“若想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长

度交流,应该怎么办”“国际米制公约有什么作用”这样的问题,活动实效性较高。

在这样的活动安排下,一些学生的反应很是有趣,让我记忆犹新:

学生A:

在绿色线路仅有两位学生汇报的情况下(我预计至少调集三组数据),该生

突然一反常态的站起身,不顾实践堂纪律地大声喊道:

“老师,这样做不行,都不一样(指:

各组自制尺的单位),所以没办法比!

学生B:

在各小组利用前一实践所做的“自定义单位尺”进行数据测量时,该生迟迟

没动,当我走到她面前问为何,她迟疑了一会后,才轻声道:

“老师,能不能让我同时测

两条线后,再比较哪条路更近?

我这把尺子是用橡皮做单位的,用了很长时间了,肯定跟

他们的都不一样。

这样尺子怎么能比呢?

(二)对于以上现象,分析如下:

活动中,任何疏漏的出现都只是“结果”,而其根源几乎全部是之前某个环节做得不

够扎实。

从本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截然不同的两种反应中可以发现,他们是否能够保持

较高热情参与到后续活动环节,用自身所思、所做、所学来解决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

的能力和意识,其基础就在于学生能否“真实”地发现该问题的存在(本实践也在一定程

度上证明了一个道理:

观察是发现的解决)。

以“教师单方面布置任务或研究问题、学生

完成”为思路展开活动时,学生往往会碍于师生颜面而不得不硬着头皮“配合”老师,但

实际却是兴趣索然,更不知这些活动活动背后所隐藏的逻辑关系——不明其理,自是不知

其所云。

所以在其最终走出实践堂后,相关活动活动也就很难在他们的内心产生真正的刺

激和触动了。

(三)我的反思和总结:

有人说“发现和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无数倍”。

对于这样的说法和

措辞是否严谨,我无法考证,但其背后所隐含的道理,却在我的活动实践中得到了印证:

想要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其充分发现问题是无法绕开的第一道门槛。

三后续研究方向

在技术与工程领域活动中培养学生工程思维一事,我已持续研究了一段时间。

自身对

相关概念的认知渐渐有所提升,但在“如何做”和“如何评价”这两点上,目前仅是做出

了初步摸索和尝试,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探索有效培养工程思维的方法、准确判断工程思维水平的评价体系,这两点将是我在

今后的技术与工程领域活动中,重点研究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