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市政府工作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0734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襄樊市政府工作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襄樊市政府工作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襄樊市政府工作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襄樊市政府工作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襄樊市政府工作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襄樊市政府工作报告文档格式.docx

《襄樊市政府工作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襄樊市政府工作报告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襄樊市政府工作报告文档格式.docx

产销过亿元的企业达到56家,其中6家企业突破10亿元;

老河口农副产品加工园成为全省首个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新建高产农田27.7万亩,恢复改善灌溉农田50万亩,新建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8个、农业科技创新基地11个、万亩粮棉油优质高产示范片49个、规模养殖场62个、养殖小区221个。

粮食总产量达到433.25万吨,比上年增产20.13万吨。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家电和汽车下乡等一系列促进消费政策全面落实,城乡消费持续升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0.5亿元,同比增长21.1%。

市区万达广场、东风合运物流中心等一批现代商贸物流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出口形势逐步好转,完成出口额3.29亿美元,降幅由2月份的34.9%收窄至12.2%。

旅游活市战略正式确立,完成旅游项目投资3.3亿元,是上年的1.1倍;

谷城县被评为“湖北旅游强县”,尧治河等8个村成为“湖北旅游名村”;

全市接待游客997.2万人次,同比增长21.17%。

区域经济强劲增长。

14个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3.7亿元,同比增长81.6%。

深圳工业园一期基础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襄城经济开发区、航空航天工业园、三环襄轴工业园、力天鞋业工业园、光彩工业园等一批特色园区建设快速推进。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86.2亿元,同比增长42.6%;

其中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52亿元,同比增长26.5%。

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省考核的7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分别达到16.2%、73.6%、51.4%和28.3%;

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到56.6%、57.4%、43.1%和46%,分别比上年提高3.1、6.7、7.7和1.9个百分点;

襄阳、谷城、枣阳、宜城、老河口等5个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

(二)投资规模明显扩大,项目支撑进一步加强

项目建设卓有成效。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4.8亿元,同比增长53.8%。

新开工项目1822个,同比增加574个;

120个投资过亿元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2亿元,33个竣工投产。

完成工业投资305.8亿元,同比增长67.4%,东风A08轻型客车、龙蟒集团磷酸盐等59个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建设快速推进,际华3542家纺、葛洲坝水泥等25个项目建成投产,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2台机组并网发电,工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全市新增招商注册项目607个,总投资689亿元;

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8个,总投资538亿元,中航集团、新兴铸管集团、三环集团、同济堂医药公司等10个企业项目投资均在20亿元以上。

全市在建招商项目608个,总投资681亿元;

投产项目340个,完成投资138亿元。

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取得新成效,三环集团重组襄轴、兵装集团华中药业重组湖北制药进展顺利。

对外交往和利用外资取得积极成效,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5家,直接利用外资2.5亿美元,同比增长48.1%。

与此同时,争取国家和省投资项目666个,无偿资金13.42亿元。

全民创业投资形势喜人,新增个体私营经济组织8742个,注册资本18.2亿元。

(三)经济质量不断提高,发展方式转变加快

经济效益不断改善。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8.6亿元,同比增长35.3%;

实现利税116.8亿元,其中利润6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6%和60%。

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58.1%。

在政策性减税额度较大的情况下,全市财政总收入仍完成95.13亿元,同比增长15.4%;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7.02亿元,同比增长23.2%;

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2.7%。

财力增加有力保障了工资发放、民生和社会建设等公共支出,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

新兴产业蓬勃兴起。

以东风天翼纯电动客车、高新青山和宇清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扎实起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公交示范线路获得省政府批准运营;

一批航空航天、节能环保和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可望形成新的产业支撑。

与此同时,企业和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相继实施30个产学研合作项目、80个国家和省科技计划项目,13家企业列入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新增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检验检测中心,新增36家高新技术企业、1个国家级和14个省级创新型企业,谷城县和宜城市分别成为国家级和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我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

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4.7亿元,同比增长33.8%。

节能环保措施加强。

关闭5家小造纸厂、4家小印染厂和3家小水泥厂,20个节能技改项目获得国家财政支持,我市被列为全国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

建成1个市区污水处理厂和3个县级城市污水处理厂,启动了市区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焚烧发电工程。

预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化学需氧量下降2.53%,二氧化硫减排提前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汉江干流水质保持在Ⅰ-Ⅲ类之间。

在完成林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加强生态建设,人工造林22.84万亩,新增自然保护区面积约6万公顷。

(四)发展平台明显优化,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

市区内环线西段、北段建成通车,汉江三桥正抓紧建设,东外环线正式开工,学院路、机场路等一批城市路网改造和21个防汛排涝设施工程竣工,鱼梁洲河道疏浚和护堤建设完工并新增土地7600亩。

新开通市区公交线路3条51公里。

县级城市建设加快,南漳县城凤凰大道建设、老河口市滨江大道改造、保康县城综合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区域交通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改造国(省)道干线和县乡公路200多公里,麻竹高速襄樊段等6条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和207国道市区段等11条国(省)道干线改扩建项目列入国家和省规划;

襄樊至武汉高速铁路动车及航线相继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航班进一步加密,襄樊机场周航班量达到32个,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3.7万人次。

要素支撑力度加强。

争取金融机构贷款授信额598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千亿元和500亿元大关,贷款比年初净增144.7亿元,是上年的2.5倍,有力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

引进金融机构实现新突破,中信银行襄樊分行正式开业,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筹建襄樊分行的前期准备工作顺利进行。

市建投公司、商业银行以及14家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实力明显增强。

企业上市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回天胶业和台基股份股票成功登陆创业板。

与此同时,千方百计保障土地、电力等重要生产要素供给,申报建设用地计划2.47万亩,比上年增加1.1万亩;

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6.7%和4.9%。

“隆中人才计划”深入实施,成功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

“阳光新政”取得新成效。

在深化工业项目审批改革的同时,全面推进建设类、便民类和非工业类事项审批改革,审批程序得到简化,审批时限明显缩短,行政规费大幅减免,市行政服务中心受理行政审批事项承诺期内办结率达100%。

深入开展“群众评科长”、“千家企业评机关”和“能力建设年”活动,严肃查处214起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案件,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

同时,按照中央和省部署,全面启动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

(五)民生建设继续加强,社会事业发展加快

市政府年初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部完成。

就业工作力度加大。

培训城乡劳力10.4万人;

组织外地企业和本地新建、扩产企业提供就业岗位3万个,开发公益性岗位3267个,新增自主创业主体7100个、回归创业企业902个,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7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8%以内;

新增转移农村劳力10.13万人,14.56万名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社会保险覆盖面扩大,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愿保尽保,村主职干部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和残疾人社会保险制度初步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社会救助力度加大,30万城乡困难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住房保障加强,住房公积金归集和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

改造农村危房1649户,新建城市廉租房3881套,改造棚户区3.52万平方米,向2.3万余户困难家庭发放了住房租赁补贴。

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440元和13409元,同比分别增长11.5%和9.1%。

居民消费价格下降1.3%。

南水北调移民安置工作全面启动,向大中型水库原迁移民发放直补6943万元。

公共事业实现新发展。

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初中毕业生升学比例达到88%,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52%以上。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成效,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住宿费全部免除;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得到确保;

市区24所薄弱学校设施改造基本完成;

筹资1.7亿元,资助困难学生20余万人次。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54个基层卫生服务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村卫生室和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100%;

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疫病防控扎实有效。

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深入落实,出生政策符合率达到92.3%,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正常。

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管加强。

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和机制进一步完善,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160余起。

气象、地震、地质等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工作进一步加强。

消防、非煤矿山、道路交通、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整治工作持续深入,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我市安全生产事故指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以内,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权益。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全市形成了片线面结合、市县镇联动的新农村建设新格局,9个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工作全面启动,152个村达到示范村庄整治标准,襄南新农村示范区建设经验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

保康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加快,解决了52.47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农村沼气用户4.2万个,新建通村水泥(油)路2500多公里,村通客车率达97.5%,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六)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

法治襄樊建设进一步深化。

市政府始终坚持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促进了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严格实施依法行政目标考核,着力化解行政争议,规范行政处罚机关处罚自由裁量权,各级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

信访维稳工作扎实有效。

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强力整治社会治安,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我市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信访维稳工作的做法得到中央领导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我市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市”。

襄樊供电公司等3个单位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市审计局等4个单位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五山镇等5个镇、村成为“全国文明村镇”,樊城区成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建成了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50个农家书屋和13个城市社区流动图书站,新建了90个村和20个城市社区的健身设施,完成了1500个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以庆祝建国60周年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

“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驻樊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国有资产监管、统计、人防、老龄以及其它各项政府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情况下保持良好态势,主要是得益于中央和省一系列保增长措施的全面落实,得益于我市生产总值四年翻番战略的确立和实施,得益于全市风清气正、团结干事的政治环境,得益于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

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驻市单位,向驻樊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襄樊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尽管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困扰我市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仍然较多,主要是:

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尚未完全消除,部分行业、部分企业仍未完全走出困境;

支撑发展的大项目不多,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

经济结构不优,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仍然不够,新农村建设水平与广大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民生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制约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有效破除,部分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思想解放不够、开放意识不强、行政服务不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2010年政府工作目标和任务

2010年既是“十一五”规划结账年,也是实施生产总值四年翻番规划的关键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十分有利。

从宏观环境看:

世界经济开始复苏,我国经济全面复苏,尤其是汽车、纺织、电力、化工医药、建材冶金等行业日趋回暖,为我市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需求支撑。

中央决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节能环保、中小企业、居民消费和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加大信贷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中小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这些政策措施蕴含着重大发展机遇。

中央采取有力措施扩大内需,尤其是继续实施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有利于我市汽车工业加速发展;

增加涉农补贴规模,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有利于我市加快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措施加强,湖北实施“两圈一带”和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战略,为我市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带来了重大契机。

从我市发展态势看:

近几年实施的“三个百亿工程”成效显著,一大批项目竣工投产,经济步入加速发展的上升通道,跨越式发展支撑有力;

同时,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心同德抓发展,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广泛共识和一致行动。

这些都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十一届市委十次全会总体部署,紧紧围绕生产总值四年翻番宏伟目标,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双千双百工程”,强化招商和项目建设,加快扩张经济规模,提升壮大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加强民生和社会建设,努力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建设更加开放繁荣、更加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大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上述思路,按照四年翻番的要求,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直接利用外资和出口额分别增长15%和12%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7%;

约束性目标是: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达到91%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控制在5.71万吨和7.83万吨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扩大投资规模,强力拉动跨越式发展

坚持以大投资拉动大发展的举措不动摇,确保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0亿元,实现两年翻一番的目标。

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扩大产业投资。

加快推进133个投资过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34个投资过10亿元的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当年完成亿元以上项目投资320亿元。

大力推进东风A08轻型客车等66个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力争当年投资100亿元;

大力推进万达广场等11个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力争当年投资34亿元;

大力推进开发区设施等43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争当年投资162亿元;

大力推进农村安全饮水等13个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项目建设,力争当年投资24亿元以上。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加快实施汉江综合开发,为投资大扩张、产业大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依法严格保护耕地、促进集约节约用地的同时,加强土地储备和供应,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强化招商引资举措,着力引进重大投资。

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巩固和发展与国内外发达城市和商会的友好合作关系,着力培育和扩大招商资源。

优化招商政策,形成比较优势,增强招商竞争力。

整合市县招商力量,抽调一批优秀干部,培训和选聘一批专业人才,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招商队伍,提高招商工作水平。

完善市场主体招商激励机制,鼓励国内外资本开发工业园区,自主开展招商引资;

支持龙头企业利用配套市场,引进上下游企业,延伸产业链,做大产业集群;

抓住国企重组加速的机遇,争取中央和省属企业加大在我市的投资力度;

抓住国家促进结构调整的机遇,争取行业龙头企业换代升级项目布局襄樊。

力争每个县市区引进1个投资过10亿元、2个投资过5亿元的大项目,全市新增注册招商项目投资600亿元以上。

加强资本市场建设,争取扩大金融投资。

进一步优化金融信用环境。

支持金融机构在优化结构、防范风险的同时,扩大信贷规模,力争贷款余额达到700亿元左右。

争取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襄樊分行早日开业运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兴办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支持农村信用社加快改组为农村合作银行,引导银行业多元化发展。

争取上级金融机构选派干部到我市挂职,促进银政企合作。

鼓励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提升担保机构担保能力,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积极争取国家创业投资基金参股,促进我市创投公司做大做强,大力引进新的创业资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争取证监会受理我市2-3家企业上市申请,在进军新三板市场上取得进展。

支持骨干企业利用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着力实施“双千双百工程”,加速工业扩张升级

把实施“双千双百工程”作为产业发展的总抓手,加快培育千亿级产业、百亿级企业、千亿级高新区和百亿级开发区。

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加速扩张工业规模。

举全市之力推进汽车产业加速迈向千亿级目标,力争今年产值突破900亿元。

大力支持东风汽车股份公司实施三年内实现产销30万辆整车和30万台发动机的发展规划,支持风神襄樊公司15万辆中高档轿车扩能项目建设,支持神龙公司襄樊工厂尽快形成67万台发动机和45万台变速箱的产销能力,支持东风德纳车桥公司实施产销过百亿元发展规划;

加快建设东风公司、江山重工和湖北福田专用车项目,尽快形成产业规模;

促进零部件企业积极跟进龙头企业,加快发展配套产业集群。

着眼于培育千亿级产业,突破性发展食品工业,重点抓好襄樊烟厂、蓝带啤酒、东汇食品等11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建设,力争食品工业产值突破400亿元。

加快发展轻纺工业,重点推进际华3542汉麻面料开发、力天制鞋等12个投资过亿元的骨干产业项目建设。

壮大装备制造和化工医药产业,支持新兴重工、金鹰轨道、新火炬、三环襄轴等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扩大产能;

大力推进同济堂药业、华中药业、湖北制药、湖北天药和隆中药业的生物医药项目建设,促进龙蟒集团、兴发集团、楚磷公司、泽东公司磷化工项目尽快投产。

力争建材冶金行业跨入百亿产业行列,重点抓好美亚达彩涂铝板、中部三农环保秸秆板等12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建设。

大力实施企业成长工程,制定并实施产销过10亿元、50亿元和百亿元企业培育计划,促进中小企业加速成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0户。

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力争再创一批国内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

突破性发展新兴产业,加速推进产业升级。

加快建设东风旅行车、高新青山、襄樊宇清、天舟科技、江苏新日、骆驼蓄电池等骨干企业的电动车产业项目,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加快建设大唐电力新集电站、雅口电站、杨家峡电站、凯迪电力生物质能源等新能源项目,支持安能生物质热电公司发展,力争在发展LED照明、风电装备和光伏产业上实现突破,着力打造全省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加快建设中航集团、航天科技集团、5713工厂、航奥伺服科技公司等企业的重点项目,突破性发展航空航天产业,着力打造中部地区新兴的航空航天产业基地。

加快建设一批节能环保产业项目,尽快形成产业规模,着力打造全省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支持以大力、万洲、追日、国网绝缘子为龙头的电力设备行业抢抓国家智能电网建设机遇,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智能电网产业基地。

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建立健全以创业孵化、研究开发、公共技术服务、投融资、专利交易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为重点的创新服务平台,着力扶持和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产业联盟建设,壮大新兴产业发展主体。

支持军工企业发挥人才、技术和资本优势,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力实施“隆中人才计划”,支持企业建立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产业基地,加强高新区专家院士服务中心建设,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和专业技术人才,强化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

突破性发展开发区,加速推进产业集聚。

以建设千亿级高新区为目标,加快建设襄轴工业园、东湖高新工业园和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特种汽车产业园和乘用车零部件产业园;

配套建设汽车工业园综合服务区、武商大型综合超市和车城湖公园,实施园中村改造,拓展发展空间,提升高新区综合服务和产业集聚功能;

力争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国家级高新区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850亿元。

采取有效政策措施,集中各种经济要素,加快推进省级开发区建设和发展。

启动深圳工业园基础设施二期工程建设,加大项目引进和建设力度,力争新增注册项目40个以上,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20个左右,投产项目20个以上。

完成航空航天工业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