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岳麓版高一必修2练习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0344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岳麓版高一必修2练习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岳麓版高一必修2练习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岳麓版高一必修2练习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岳麓版高一必修2练习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岳麓版高一必修2练习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岳麓版高一必修2练习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

《历史岳麓版高一必修2练习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岳麓版高一必修2练习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岳麓版高一必修2练习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

①农业精耕细作 ②农业技术先进 ③农民辛勤劳作 ④水利设施的完善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农民辛勤劳作”“水利设施的完善”这两点表述本身没有问题,但无法通过题干所提供的两幅图片得出,故排除含③④的B、C、D三项,选A项。

4.化繁为简是图示法教学的一大特点。

下列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是(  )

A.分封制B.个体农耕

C.集体劳作D.自然经济

早期农业生产出现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工具简陋,不得不集体劳作,C项正确。

C

5.下列对春秋时期齐、鲁等国税制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这些改革明确宣布废除井田制

②推行改革的目的在于增加国家收入

③在客观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④最有代表性的改革是商鞅变法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③D.①②③④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明确废除井田制。

春秋时期的税制改革目的在于增加国家收入,但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故②③正确。

6.《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  )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材料中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说明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

7.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以下

24

17.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材料中占有20~130亩土地者占总户数的74.1%,说明多数人都能靠自己的土地生存,反映了当时敦煌地区自耕农经济盛行,故A正确;

由材料可知,占有土地300亩以上的大土地所有者仅占总户数的1.4%,B项错误;

由材料信息“20~130”“74.1%”可知,拥有小块土地者占多数,排除C项;

材料中没有关于农业生产效率的信息,排除D项。

8.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材料信息反映了喝茶习俗在北方由被嘲笑到普遍流行的变化情况,这是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的结果,C项正确。

9.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

在古代两千多年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  )

A.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自然经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

C.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D.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丝绸、陶瓷、茶叶分别对应中国的丝织业、制瓷业、制茶业三个手工业部门,故选择A项。

10.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

”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A、B、D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来。

11.有一部讲述某处商帮商人情感世界的黄梅戏电影,其中有下面一段歌词:

“我是一只雁,南来北往任遨游;

我是一朵云,飞来飞去遍九州……浪迹商海暂分手,我心永远系徽州,系徽州!

”如果让你给这部电影选个名字,那么下列最恰当的应是(  )

A.《晋商情缘》B.《浙商情缘》

C.《徽商情缘》D.《苏商情缘》

根据材料中“黄梅戏”“徽州”等信息,可判断是徽商。

12.宋仁宗景祐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

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

材料说明(  )

A.政府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了

C.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

材料反映了政府放宽了对市的管理,“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说明城市的职能由政治职能向经济职能转变。

13.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戴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

这主要是因为(  )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

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大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农业生产,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D

14.明清时期山西外出经商者众多,达到“挟轻资牵车四方者,则十室九空”的地步,但是依旧“壮者服贾,老者归田”。

这主要说明(  )

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重商主义观念盛行

C.重农抑商观念影响深远

D.社会逐利风气不断增长

从题干可以看出,经商现象虽然非常普遍,但依旧是“壮者服贾,老者归田”,所以反映出的是重农抑商思想的深远影响,故选C项。

明清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仍是自然经济,A项错误;

明清时期强化重农抑商政策,B项错误;

材料没有提及逐利之风,D项错误。

15.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由“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可知是指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故选B项。

16.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

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方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的呼织”“计日受值”

D.贵重金属货币的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明清时期世界发展的趋势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故选C项。

17.下表中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清代北洋贸易三大区域沿海贸易税收统计表

项目

康熙

后期

雍正

年间

乾隆

中期

嘉庆、

道光年间

山东船税

786两

0.8万~

0.9万两

10793两

2万~

3万两

天津关税、

海税

较少

1万~

2万两

5万~

6万两

8万~

10万两

山海关关税

3万~

4万两

10万~

11万两

合计

数千至

1万两

5万两

9万~

20万~

24万两

A.古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B.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C.清代“海禁”政策的松弛

D.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从表格信息看,清朝康熙后期至嘉庆、道光年间,山东船税,天津关税、海税以及山海关关税税收均呈增长趋势,这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实际上是清代“海禁”政策松弛的结果,故选C项。

18.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  )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②延续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 ③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①②④D.①③④

汉唐时期,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而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故③应排除,即排除A、B、D三项。

故选C项。

19.《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yù

,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

①自然经济解体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C.③④D.①④

材料大意:

山东半岛最东部的登州府家庭棉纺织业相当普遍,生产的布料除自给外还卖到乡里的集市上,再由布贩转运卖到城市去,因此②③正确。

①不符合史实,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B。

20.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材料中明后期低级官员和普通人家使用玉制器皿的社会现象表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玉制器皿不再是上层社会的专属,故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2分)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如果不懂得小农经济,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中国历史。

小农经济在古代诗作中有充分的反映。

例如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

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并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这一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3)明清时期,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种变异具体指哪一现象?

这一现象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向?

(1)问需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昼出耘田夜绩麻”来分析经济状况,从技术、水利、政策等角度分析原因。

(2)问要通过解读材料信息归纳出商帮形成这一现象。

第(3)问需结合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这一现象予以解答。

(1)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精耕细作、修建水利工程、统治阶级重视等。

(2)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商帮。

(3)现象: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趋向:

向工业文明演进。

2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听得那响处,却是打铁的在那里打铁。

间壁一家门上写着“父子客店”。

智深走到铁匠铺门前看时,见三个人打铁。

智深便问道:

“兀那待诏(铁匠),有好钢铁么?

”……那待诏住了手,道:

“师父,请坐。

要打什么生活?

”智深道:

“洒家要打条禅杖,一口戒刀。

不知有上等好铁么?

”待诏道:

“小人这里正有些好铁,不知师父要打多少重的禅杖、戒刀?

但凭分付。

“洒家只要打一条一百斤重的。

”……待诏道:

“师父,肥了,不好看,又不中使。

依着小人,好生打一条六十二斤的水磨禅杖与师父。

使不动时,休怪小人。

戒刀已说了,不用分付。

小人自用十分好铁打造在此。

“两件家生要几两银子?

“不讨价,实要五两银子。

——《水浒传》

材料二 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唯有不法之徒,不谙工作,为主家所弃,遂怀妒忌之心,倡为帮行名色,挟众叫歇,勒加银,使机户停职,机匠废业。

致机户何君衡等呈请勒石永禁……各匠常例酒资,纱机每只常例,给发机匠酒资一钱,二月朔日给付四分,三月朔日给付三分,清明给付三分,三次分给,共足一钱之数。

缎机每只常例,亦给付机匠酒资一钱,六月朔日给付四分,七月朔日给付三分,中秋给付三分,三次分给,共足一钱之数。

至于工价,按件而计,视货物之高下、人工之巧拙为增减,铺匠相安。

——苏州府长洲县永禁机匠叫歇碑

(1)由材料一可知当时的手工业作坊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苏州城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6分)

(3)在明朝中后期就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不能成长壮大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经济?

(1)特点:

规模较小;

按消费者的要求加工产品;

集生产与销售于一体。

(2)特点:

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劳动生产关系;

出现了分工明确、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3)原因: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是以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而古代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且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中国的商品经济很难动摇传统的封建经济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

23.(12分)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有着千丝方缕的联系,古人用诗歌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用诗歌吟咏王朝兴替、世事变迁。

材料一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

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

李白《估客乐》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独自笙歌彻晓闻。

王建《夜看扬州市》

材料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张籍《野老歌》

材料三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

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王安石《商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诗所记录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

(3)从材料三中,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

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

(1)唐朝时,商业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益而远离家乡;

海上贸易发达;

出现了不受时限的喧闹夜市,酒店和娱乐业兴旺。

(2)赋税负担沉重,贫富分化加剧;

农民陷入困境,纷纷逃入山区,垦山为田;

富商财富汇集,生活奢靡。

(3)信息:

商业发展深入农村,出现草市;

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

政策:

重农抑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