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自考真题整理知识产权法真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0302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自考真题整理知识产权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历年自考真题整理知识产权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历年自考真题整理知识产权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历年自考真题整理知识产权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历年自考真题整理知识产权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年自考真题整理知识产权法真题文档格式.docx

《历年自考真题整理知识产权法真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自考真题整理知识产权法真题文档格式.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年自考真题整理知识产权法真题文档格式.docx

A.战国时期法家的法律思想B.西方资产阶级的法治原则

C.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想D.中国传统的纲常名教

25.“一秉于礼”法律主张的提出者是(A)

A.曾国藩B.孙中山C.章太炎D.魏源

26.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发表的、并为变法提供思想理论根据的著作是(B)

A.《请定立宪开国会折》B.《孔子改制考》C.《上清帝第六书》D.《上清帝第五书》

27.梁启超变法思想中所推崇的国家政体是(D)

A.人民民主B.民主共和C.君主专制D.君主立宪

28.参与起草《大清新刑律》的日本法学家是(C)

A.志田钾太郎B.小河滋次郎C.冈田朝太郎D.松冈义正

29.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最早明确提出于(C)

A.《建国大纲》B.《建国方略》C.《民报》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0.“中华民国”一词的发明者和解释者是(B)

A.孙中山B.章太炎C.梁启超D.黄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人物中,公开反对公布成文法的有(AC)

A.叔向B.子产C.孔子D.赵鞅E.邓析

32.下列能够反映墨家“天志”思想的说法是(ABCDE)

A.顺天之意,得天之赏B.反天之意,得天之罚

C.天子有善,天能赏之D.天子有过,天能罚之E.人无长幼贵贱,皆天之臣也

33.朱熹“严刑”主张的具体内容有(ABE)

A.恢复肉刑B.限制赎刑C.推行社仓D.以口数占田E.严惩奸凶

34.集中反映洪秀全法律思想的著作有(ABC)

A<

原道觉世训>

B<

原道救世歌>

C<

原道醒世训>

D<

劝世良言>

E<

太平天国起义记>

35.下列对《大清现行刑律》特点描述正确的有(BC)

A.采用罪刑法定主义B.删除了凌迟、枭首等酷刑

C.取消了六律总目D.采用缓刑制度E.分总则、分则两编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周公制礼37.竹刑38.以法为教,以吏为师39.《唐律疏议》40.恢廓民权,限制元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41.简述西周“明德慎罚”思想的主要内容。

42.简述张居正的法律思想。

43.简述龚自珍“更法改图”的法律思想。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4.论述荀子的“有治人,无治法”的法律思想。

45.试论沈家本的资产阶级法治主义的内容。

1.商朝的刑法总称是(C)

A.禹刑B.吕刑C.汤刑D.五刑

2.“恭行天罚”的思想本质是(A)

A.神权法B.自然法C.制定法D.习惯法

3.周公提出“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观点,表明他主张(B)

A.族诛连坐B.罪上一身C.尊尊亲亲D.以德配天

4.管仲“国之四维”的思想本质在于强调礼义的(D)

A.教化作用B.宗教作用C.社交作用D.强制作用

5.认为礼是“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的先秦思想家是(A)

A.子产B.叔向C.慎到D.商鞅

6.晋代杜预所言“不受君命而私造刑法”的先秦人物是(A)

A.邓析B.公孙侨C.申不害D.管仲

7.孔子“无讼”的法律思想,不仅将断狱作为制裁手段,还将之当成(C)

A.刑罚手段B.禁制手段C.教育手段D.惩罚手段

8.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人性论根据是(B)

A.性善论B.性恶论C.双性论D.无性论

9.先秦法家兴起以前,同儒家相对峙的最大学派是(D)

A.名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10.下列思想家中,把“道”视为天地万物的本源和主宰的是(C)

A.孔子B.孟子C.庄子D.孙子

1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性法规的作者是(A)

A.李悝B.子产C.邓析D.商鞅

12.商鞅的“变法论”可以归结为(B)

A.“法者,国之权衡”B.“不法古,不修今”C.“抱法处势则治”D.“重刑连其罪,则民不敢试”

13.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C)

A.商鞅B.李斯C.韩非D.申不害

14.汉代将谶纬神学与儒家经典结合起来的著作是(D)

A.《新书》B.《论衡》C.《新序》D.《白虎通义》

15.下列与“刑不上大夫”说法最为接近的是(A)

A.“廉耻节礼以治君子”B.“治国以礼义为先”

C.“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D.“振举纪纲,一遵正法”

16.西汉初期治国的主导思想是(B)

A.儒家学说B.黄老学说

C.墨家学说D.法家学说

17.下列说法中,与王充“寒温非政治所为”观点针锋相对的是(C)

A.德主刑辅B.以人为本C.天命天罚D.无为而治

18.中国古代的律学原从属于(D)

A.医宗B.律宗

C.法学D.儒学

19.与晋代刘颂“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主张较为接近的是(B)

A.援引比附B.罪刑法定

C.引经决狱D.德主刑辅

20.“存留养亲”制度主要体现的是(A)

A.儒家孝养承祀思想B.墨家兼爱非攻思想

C.道家清静无为思想D.法家严刑重罚思想

21.集中体现隋文帝杨坚“以轻代重”立法思想的法律文本是(C)

A.《永徽律》B.《泰始律》

C.《开皇律》D.《九章律》

22.唐代思想家柳宗元认为法律起源于(D)

A.礼B.乐

C.兵D.势

23.朱熹在法律上主张刑罚应该(B)

A.以宽为本B.以严为本

C.大肆赦宥D.以私去公

24.明清之际,提出“严以治吏”、“宽以养民”的启蒙思想家是(D)

A.黄宗羲B.张居正

C.顾炎武D.王夫之

25.“治法在人”法律主张的提出者是(D)

A.王安石B.王夫之

C.张居正D.魏源

26.洪仁玕“凡一切制度考文,无不革故鼎新”的主张出自(A)

A.《英杰归真》B.《立法制喧谕》

C.《诛妖檄文》D.《原道觉世训》

27.曾国藩总结子产、诸葛亮等人的治国经验,提出的法律主张是(B)

A.一秉于礼B.严刑以致义安

C.国家以法制为先D.礼让为国

28.戊戌变法时期,将“变法”视作“天下之公理”的思想家是(A)

A.梁启超B.康有为

C.谭嗣同D.严复

29.沈家本确定清末修律的基本原则是(B)

A.罪刑法定B.参考古今,博稽中外

C.冲决封建网罗D.收回领事裁判权

30.孙中山“五权宪法”的精华是(C)

A.间接民权B.民生主义

C.直接民权D.民族独立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属于先秦宗法等级制的内容或产物的有(ABC)

A.嫡长继承制B.王位世袭制

C.世卿世禄制D.九品中正制

E.君主立宪制

32.西汉初年,为恢复社会秩序,鼓励生产,采取的措施有(ABCD)

A.“以有功劳行田宅”B.“复从军吏卒”

C.招抚流亡D.解放奴婢

E.存留养亲

33.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因素包括(ABCD)

A.儒家思想B.阴阳五行家思想

C.法家思想D.天命神权思想

E.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34.反映黄宗羲法律思想的文章主要有(ABC)

A.《原君》B.《原法》

C.《原臣》D.《原道》

E.《宋论》

35.下列能够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派法律思想民主性的有(BCE)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学习西方的分权学说和法治原则

C.宣传和提倡“自由、平等、博爱”D.要求收回治外法权

E.建立保障人民主权和民主自由的新法制

36.“无为而治”

37.“立天子以为天下”

38.《春秋》决狱

39.“以礼率律”

40.《资政新篇》

41.简述孔子的礼治论思想。

42.简述范仲淹“君臣共理天下”的法律思想。

43.简述章太炎“抑强辅微”的刑法主张。

44.试评述先秦儒法两家思想的对立与得失。

45.试评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立法指导思想。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西周礼治最重要的原则是( D )

A.男女有别

B.长长

C.德主刑辅

D.亲亲尊尊

2.提出“为民制产”经济立法思想的先秦思想家是( A )

A.孟子

B.墨子

C.管子

D.荀子

3.战国时期主张“术治”的思想家是( C )

A.商鞅

B.申不害

C.韩非

D.李悝

4.中国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始自( C )

A.制竹刑

B.诛邓析

C.修旧法

D.铸刑书

5.崇尚无为,提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先秦思想家是( B )

A.老子

B.庄子

C.荀子

D.慎到

6.主张毁弃一切文化典籍,取缔所有学术派别,定法家学说于一尊的思想家是( C )

A.慎到

B.李悝

D.董仲舒

7.在法家兴起以前,与儒家相对峙的最大学派是(B  )

A.道家

B.墨家

C.阴阳家

D.杂家

8.与荀子“性恶论”相对的理论是(D  )

A.老庄的无为论

B.慎到的势治论

C.墨子的兼爱论

D.孟子的性善论

9.“事皆决于法”,反映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坚持( A )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法家的势治思想

C.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

D.儒家的人治思想

10.西汉董仲舒“德主刑辅”的主张,所赖以引申的理论是( C )

A.天人合一

B.天气

C.人情

D.国法

11.被誉为“汉代孔子”的著名思想家是( A )

A.董仲舒

B.王充

C.仲长统

D.贾谊

12.东汉对“天刑”论提出激烈批判的思想家是( C )

A.刘秀

B.刘安

C.王充

D.郑玄

13.西晋律学家张斐认为法律的基本精神是(D  )

A.刑

B.理

C.实

D.礼

14.《唐律疏议》的根本精神在于( D )

A.崇尚轻刑

B.良贱异法

C.崇尚重刑

D.礼法结合

15.主张“理大罪,赦小过”的唐代思想家是( A )

A.白居易

B.王安石

C.范仲淹

D.李世民

16.提出“以公理而灭私情”说的思想家是( A )

A.丘濬

B.顾炎武

C.黄宗羲

D.张居正

17.把儒家经典哲理化,使儒家思想真正牢固地获得了独尊地位的思想家是( D )

A.王安石

B.朱熹

C.张居正

18.反映王夫之“趋时更新”法律思想的著作是( B )

A.《明夷待访录》

B.《读通鉴论》

C.《大学衍义补》

D.《四书章句集注》

19.中国近代史上,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人物属于(B  )

A.资产阶级革命派

B.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

C.太平天国领袖

D.资产阶级改良派

20.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的大同世界即是“公羊三世”里的( C )

A.升平世

B.据乱世

C.太平世

D.小康世

21.戊戌维新派政治改革的直接目标是实行( C )

A.君主专制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地方分治

22.张之洞《劝学篇》的思想核心是( D )

A.一秉于礼

B.趋时更新

C.因势变法

D.中体西用

23.太平天国时期,提出“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命题的是( D )

A.杨秀清

B.洪仁玕

C.李秀成

D.洪秀全

24.太平天国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纲领之作是(B  )

A.《立法制喧谕》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英杰归真》

25.戊戌变法前,康有为将变法的重点着眼于建立( A )

A.立法机构

B.司法机构

C.行政机构

D.宪法机构

26.梁启超认为法律起源于人的( B )

A.良知和良心

B.良知和契约

C.心情和态度

D.良法和契约

27.清末主张“平恕”为审断之本的思想家是( A )

A.沈家本

B.张之洞

C.李鸿章

D.梁启超

28.在礼法之争中,为支持法理派的主张,杨度撰写了( A )

A.《论国家主义与家族主义的区别》

B.《书劳提学新刑律草案说帖后》

C.《法学盛衰说》

D.《删除律例内重法折》

29.章太炎反对代议政体的法律思想集中体现于( A )

A.《代议然否论》

B.《五朝法律索引》

C.《排满评议》

D.《非黄》

30.孙中山“五权宪法”所发展的西方政治学说是( C )

A.五权分立

B.权能分治

C.三权分立

D.天赋人权

31.下列不属于荀子法律思想的是( ACE )

A.暴君放伐

B.明分使群

C.民贵君轻

D.有治人,无治法

E.有治法,然后有治人

32.下列先秦思想家的法律思想中含有“黄老”成分的有(ABCE  )

D.墨子

E.陆贾

33.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把人的性分为(ABD)

A.圣人之性

B.中民之性

C.贤人之性

D.斗筲之性

E.君子之性

34.下列内容,属于魏源思想主张的有( BE )

A.君主立宪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太平之世不立刑

D.不拘一格降人才

E.民主议政,广开言路

35.反映孙中山法律思想的主要著作有(ABC  )

A.《三民主义》

B.《建国方略》

C.《建国大纲》

D.《革命军》

E.《论立法权》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天志:

“天志”是墨翟实现其“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而提出的表现形式。

“天”有赏善罚恶的意志,“天志”规范制约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天志”是法律的来源,“天志”是最好的法律,“天志”的核心是“兼相爱,交相利”。

墨翟推崇“天志”的目的在于强调法律的公正和平等。

37.无为而治“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

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

他们人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

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

“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使民众无知无欲”。

38.杜预:

杜预,字元凯,西晋军事家、政治家,学者,精通经学。

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畿,魏尚书仆射;

父亲恕,幽州刺史。

从小博学多通,有立功、立言的志向。

杜预不有生知,用之则习,振长策而攻取,兼儒风而转战。

39.严刑以致乂安:

曾国藩主张用严刑峻法镇压农民的反抗斗争。

曾国藩进而论证对人民群众实行重刑镇压的必要性。

曾国藩还主张用“严刑重责”来强迫人民交粮纳税。

40.罢黜百家:

这是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主张。

即以儒家思想统治其他各家,使儒家的仁义礼乐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41.简述孔子有关“以礼治国”的主张。

答:

孔子礼治论的内容主要有:

1.剥削阶级享受特权是“天下之通义”;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

3.礼乐兴,刑罚中;

④礼之用,和为贵。

42.简述丘濬法律思想中关于司法的基本观点。

丘濬重视法律的作用,维护法律尊严的思想在司法问题上的反映就是慎刑恤狱,刑罚适中。

主张观点内容:

1.原情定罪;

2.注重证据;

3.限制赎刑;

4.控制复仇;

慎行赦宥。

43.简述谭嗣同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性观点。

《仁学》是谭嗣同的名著。

书中提出了“冲决一切封建网罗”的激进口号。

在这一口号下,他吸取和运用西方的进化论、天赋人论,以及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重民轻君思想,深刻揭露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暴虐,并从正面宣传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这标志着他从扬“中学”到扬“西学”的转变,从反对变法维新到积极参与变法维新。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4.试述先秦儒、法两家法律思想之异同。

法家“法治”与儒家“礼治”的对立:

法治是法家的基本观点,礼治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二者在内容、形成、性质以及理论基础方面,既有联系又存在明显的对立。

1.此对立是两种制度的对立。

礼是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实行的一整套等级制度和习惯,儒家以礼为核心形成了家庭宗法为核心的法律观。

而法主要是按照政治权力有从属关系实行的一整套等级制度和规定,法家以法为核心形成了君主专制的法律观。

2.此对立表现了两种统治方法的对立。

法治是针对礼治和德治提出的。

儒家主张以德服人,轻视法律的强制作用。

法家主张以力服人,认为法治是最有效的治国方法。

3.两者的对立还表现在对君主作用的不同看法上。

儒家把治理国家的希望放在统治者的个人道德上。

法家则认为,有了好的法令,一般能力的中主或才能低下的庸主也能治理好国家。

45.试论述孙中山对西方宪政学说的创新和发展。

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

孙中山五权宪法学说既“承续了西方民主政体中合理方面,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模式中有效部分;

既是对中外政治制度批判吸收,又是对中外宪政学说和基本模。

它是在中国历史条件下形成一种既超出西方民主政治理论,又带有鲜明中国特色宪政理论。

五权宪法学说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法律思想上重大发展。

当然,五权宪法学说也含有许多欠科学,甚至自相冲突方面。

然而,瑕不掩瑜,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它积极意义。

孙中山对中西方政治文化所采取这种实事求是态度以及在理论探索中所体现出来这种精神和勇气,都是非常可贵,很值得我们在今天改革开放时期加以认真地学习和借鉴。

三、名词解释题

36、“道法自然”:

是指《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顺应自然,遵照自然法则办事。

“道”是宇宙万物的主体。

除人定法以外,还有一种来源于自然的自然法,它广大无私,“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它永恒存在,“天长地久”。

37、定分止争:

所谓“定分”,就是确定事物的权利名分,其实质是要求把封建私有制和等级制用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

商鞅认为,没有法以前,人人争夺,毫无限制,于是造成了混乱的局面。

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定分”,权利名分定了,就可以止争,法就是“定分止争”的工具。

这是法家对法的作用的论述,即法律具有确认和保护财产私有等级地位的作用,是法的等级性的表现。

38、原心论罪:

是指在审理案件时,主要根据犯罪者的动机来酌定刑罚。

只要有动机,不管是否已经做出了行为,都要加以惩罚。

“原心论罪”实际上是一种动机论,看重行为者的动机而不是效果。

凡是符合《春秋》之义者就是“志善”,即使犯法,也不定罪;

反之,如果违反《春秋》的精神就是“志恶”,即使犯罪未成,也要定罪。

这对司法实践的指导有一定的弊端,它容易导致执法者主观定罪,徇情枉法。

39、“国家以法制为先”:

洪仁玕借鉴中外历史经验,将“立法制”作为治国之本,洪仁玕认为整顿法制,为“万不容缓之急务”,治国应“以法制为先”。

主张“方法当”、“立法善”。

一切制度应革故鼎新,因时制宜,“度势行法”。

洪仁玕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提出了二十八条改革措施(①政治方面。

他要求“权归于一”,加强中央的领导,王侯不得各自为政;

②经济方面。

发展交通,发展金融事业,发展工矿业,邮政事业既可公办,也可私办。

③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方面。

主张发展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设学堂,办报纸,开医院奖励慈善事业,办育婴堂、养老院。

④对外关系方面。

国与国之间自由通,平等往来。

),试图在农民革命的基础上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40、《新学伪经考》:

把西汉末年刘歆的著作及当时社会崇奉的《左传》等古文经典视为“伪经”,湮没了孔子的“改制之圣法”。

旨在破除士大夫对传统经学教条的迷信,为变法维新扫除思想障碍。

四、简答题

41、简述荀子的重法论。

P61

荀子在“隆礼”的同时,也强调重法,其根据还是“性恶论”。

在先秦儒家中,荀子是较重视法的,他对法作了多方面的论述。

(1)法以礼为本。

荀子生当乱世,认识到以法治国的重要,但他认为法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