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第十章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0000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第十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第十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第十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第十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第十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第十章Word文档格式.docx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第十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第十章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第十章Word文档格式.docx

(1)引导案例:

有一次上哲学课,老师问大家:

你究竟为什么而活?

你的生命意义是什么?

同学们的回答有:

为了明天生活得更好!

生命的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得让自己的生活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让生命放出光芒!

我想生命的意义也许是当你将要死的时候能够对自己说:

“我没有什么遗憾,我可以安心快乐地去了。

生命本来没有意义,是上天的召唤。

为了活着而活着,有吃,有穿,有住,有生命。

为了活得好些,吃住好,享乐好,心理满足好。

每个人对生命的看法都不同,而我认为人活着是为了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是为了自己而活着,并不是为了别人。

我们是为了心中的期待而活着。

为爱我们的人而活着,为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而活着,为看见自己最灿烂的笑容而活着。

我的人生目标非常清晰,活着就是为了拥有一段真挚的爱情。

活着是为了追求,是为了拼搏,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为了诠释生命。

为了寻找我的山林小木屋以及陪伴我一生的另一半而存在。

为了活着而活着!

生命的意义就是将生命继续传递下去。

教师:

带领同学分小组讨论案例中的问题“你究竟为什么而活?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维克多·

弗兰克尔认为发现生命意义的途径如下。

(2)创造和工作

创造和工作会给人带来价值感,也是成就感的获得途径。

(3)经验

经由体验某个事件和人物,如工作的本质或文化、爱情等来发现生命的意义。

(4)经历苦难

人如果发现痛苦是有意义的时候便不再会感到痛苦了,通过认识人生的悲剧性和处理困境,促使人深思,寻找自我,最终发现人生的意义,达到自我超越。

课堂活动:

人生倒计时

想象现在你得了一种疾病,目前没有药能够医治你的病,医生告诉你你的生命只剩下一个月,你会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做什么?

请将你要做的事情写下来。

现在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新研制出来一种药,可以延长你的生命时间,医生说你还可以活半年。

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半年时间,你会做什么?

又要宣布一个好消息,新研制出来的药效果很好,可以将你的生命延长到两年,你会在这剩下的两年的时间里做些什么?

请写下来。

5分钟后,将大家分为5~6人一组,分享在生命剩下一个月、半年和两年的时候,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人在觉得自己有大把时间的时候,通常会不惜时,也经常会为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而烦恼,而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反而更能够了解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在整个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帮助同学探索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4.生命意义的绽放

放不下的是什么?

杨洋是佳琪的高中同学,在佳琪的眼里,杨洋一直是一个幸福的小女人,她和比自己大4岁的师兄朱力在恋爱,佳琪也知道这段恋爱对杨洋很重要。

朱力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杨洋经常和佳琪谈到朱力对自己的影响:

是他让杨洋懂得了爱,看到人性中善良的一面,让自己开始重新信任别人,同时也让杨洋觉得学习和生活都很有动力,总之,在杨洋的眼中朱力简直就是一切。

可是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朱力毕业之后去了美国。

刚开始的时候杨洋也在准备和憧憬去美国和朱力一起奋斗,可是当朱力去了美国半年后一切都变了,以前每天都打电话,现在一个星期都没有一个电话,朱力总是说自己很忙。

最后朱力和杨洋摊牌了:

现在确实很忙,无暇恋爱,同时也对他们的恋爱看不到未来,于是提出分手。

这对杨洋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打击,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如此信任的一个人,居然会这样伤害自己。

失恋2个月了,杨洋每天都以泪洗面,她不相信这是真的,一想到失去朱力就很伤心很难过,对她失去的这些,她都是如此的不舍。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杨洋的这段经历和现状,你会给他怎样的建议?

杨洋只看到了自己的失去,却忘记了曾经的获得。

如果杨洋能去感激朱力曾经给她的生命带来的精彩和改变,那么她也能够更容易地放下过去。

(2)感恩

《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

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

《牛津字典》对此给出的定义是:

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回馈他人。

5.如何面对死亡

(1)如何面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

适度引发人的死亡焦虑,让死亡焦虑成为引导人去思考生命意义的起点。

反思一下自己,在焦虑和恐惧的背后是什么?

焦虑和恐惧这两种情绪给我们传递的信息是什么?

焦虑情绪传递的信息——生命是重要的,生命只有一次,有时候生命是脆弱的,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和保护生命。

恐惧情绪传递的信息——死亡是可怕的,死亡是不可逆的,它也在提醒我们,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没有重启的机会,要好好保护和对待它。

(2)丧失与哀伤

人在面临丧失的时候,通常会经历以下五个过程:

①否认:

否认事情的事实,不愿意承认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②愤怒:

可能针对别人,也可能针对自己,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我的身上,为什么是我?

③讨价还价:

通过讨价还价,去改变失落无助的状态

④抑郁和消沉:

可能会感到愧疚,无力,无助和悲痛,有人还会消沉或者自暴自弃

⑤接受:

开始意识到生活必须要继续下去,开始接受失去亲人的事实,人开始获取帮助,向前看,走出哀伤,面对事实,变得更坚强,接受生活。

在人的一生中,总是要面对死亡,至亲的逝去,好友的离开,最后包括自己。

我们要如何面对死亡呢?

在面对死亡时,要思考些什么呢?

也许有人说我不用想这么多,死亡离我和身边的人远着呢,但这确实是每个人都避不开的话题,也是每个人都不能完全把控的过程。

请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当我们的挚爱亲人患了危及生命的病时,谁有权利决定他是否应该治疗,应该进行怎样的治疗?

对当亊人隐瞒病情,是否是不尊重他的权利?

2.病患生命末期,无论怎样都要让当亊人活下去,是不是一定正确的?

这种选择的背后,个人的驱力是什么?

社会文化又产生着怎样的影响?

将学生分成5-8人的小组深入讨论以上的两个问题,然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班级分享讨论的结果,可以任选一题分享。

(二)S29:

大学生心理危机概述

1.案例引入:

危险还是机遇?

杨菲是佳琪的同班同学。

杨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女孩子,成绩排名第一,又是学习委员,对班级活动非常热心,各方面都很优秀。

就是这么个优秀的女孩子找了他们班上成绩最差的男生王斌做男朋友。

王斌的成绩几乎排名倒数第一,平时总是翘课,成天在宿舍玩网游。

就连张帅也纳闷,杨菲怎么喜欢上了他。

有一次,佳琪同宿舍的同学说接到杨菲的电话,说她现在心情很不好,想离开学校。

后来从梅姐姐那儿才得知原来杨菲前阵子竞选班长落选,昨天男友又提出分手,在双重打击下,觉得实在是没面子,实在没法在学校待下去。

一方面自己心情特别难受,另一方面又怕同学们会嘲笑她——居然被这么差劲的一个人抛弃了,她也不敢对别人说她分手了。

于是她想到了离校出走,在出走前给同学打了个电话。

教师引导:

邀请同学思考自己身边是否发生过类似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应对?

进而引入本节探讨的内容:

究竟什么是心理危机?

大学生心理危机有哪些特点?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机制是什么?

2.危机和心理危机概述

(1)危机(crisis)

在心理学范畴,危机通常指人类个体或群体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

(2)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定义为“存在具有重大影响的心理事件,主要指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和供给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是负面的”。

从汉语“危机”一词来看,其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危”,代表威胁或者危险;

另一方面是“机”,代表机遇。

所以在遭遇心理危机时,不仅要看到“危险”,也要看到改变的“机遇”。

带领学生重新回顾杨菲的案例,杨菲遭受到双重打击,一方面选班干落选,另一方面男友又提出与自己分手,这些事件的改变对杨菲来说都是很负面的,她的理解就是对自己的否定,所以可能会引发心理危机,这主要是“危险”的一方面。

但另一方面,如果杨菲能够接受这个“挑战”,并没有因为班干落选和男友提出分手而否定自己,而是不断去提升和改进自己,对杨菲来说这个“危险”其实就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和自我成长的机会,这是一个新的机遇。

人只有在不断地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才能完善自我。

3.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

(1)连续性

指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并非是一个点,而是一条连续的线,往往与之前的许多问题相关。

(2)复杂性

不管是产生原因还是表现方式都不是单一的。

(3)破坏性

不管是自杀、杀人、伤人还是离校出走,其引发的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担心、伤痛都是非常大的。

(4)扩展阅读

扩展阅读: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阶段

1.前危机阶段

危机还未发生的阶段,有可能酝酿危机。

在这个阶段如果可以及时求助、及时解决问题,那么危机就有可能被化解。

2.潜在危机阶段

问题已经出现,但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有可能进一步恶化,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机的阶段。

如果发现有同学处于这个阶段,最好的方式是寻求专业的帮助。

3.发生中的危机阶段

发生中的危机阶段即危机正在发生的阶段,比如学生走上楼顶正准备往下跳,将自己关在宿舍中不出来,扬言要自杀,或者突发精神异常等。

这个时候需要找专业人员进行干预。

4.危机后阶段

危机后阶段即危机已经发生之后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对当事人和相关人或者周围人进行干预,主要是心理疏导和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给同学简单讲述一些危机阶段识别方式,并向同学推荐校内外的专业求助资源,强调如果发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4.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机制

(1)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过程

心理危机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并非单一因素导致。

从通常情况来看,心理危机的产生是应激源因素和个体易感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心理危机产生机制

图心理危机产生举例

(2)引发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应激源因素

①学习压力和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

②一些长期的、慢性的身体疾病,或者突发的严重身体疾病。

③情感问题,如失恋的打击、三角恋的纠纷等。

④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典型的像抑郁症、焦虑症等。

⑤就业形势的严峻,未进行生涯规划。

⑥人际关系问题,如被孤立、和别人发生冲突等。

⑦家庭问题,如丧亲、家庭经济条件突发改变等。

⑧自我相关的问题,如自卑、存在危机等。

(3)引发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个体易感性因素

①认知方式。

习惯把失败归结为自己的原因,而把成功归因为运气,这类人就比较容易产生心理危机。

还有的人习惯负性思维模式也易感心理危机。

②应对方式。

相比较而言,回避问题和独自解决问题的人易感心理危机。

③社会支持系统。

个体如果没有一个质量较高的社会支持系统,就容易陷入危机。

④人格特质。

人格包含气质和性格两个部分。

⑤其他:

过往经历、适应能力和生理条件等,如过去是否有过严重的精神创伤,身体是否残疾等。

(三)S30: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1.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

(1)培养积极认知

认知对于人在应对危机事件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消极认知:

我做什么都没有用,在这里太痛苦了,我还不如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

积极认知:

我要努力生存,就算环境再恶劣,我也要生存下去,这种日子总会结束的。

(2)建立良好的应对方式

通常情况下人的应对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型:

这类人在面对应激事件或环境时,常能采取“解决问题”和“求助”等成熟的应对方式,而较少使用“退避”“自责”和“幻想”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成熟稳定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

②退避—自责,不成熟型:

这类人在生活中常以“退避”“自责”和“幻想”等应对方式应对困难和挫折,而较少使用“解决问题”和“求助”这类积极的应对方式,表现出一种退缩的人格特点,其情绪和行为均缺乏稳定性。

③合理化,混合型:

“合理化”应对方式既与“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应对因子呈正相关,也与“退避”“幻想”等不成熟应对因子呈正相关,反映出这类人的应对行为集成熟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于一体,在应对行为上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和两面性的人格特点。

(3)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就是要构建一个来自他人关心和支持的系统。

尤其是遇到心理危机之后,建议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独自解决。

2.当自己遭遇心理危机时

当自己遭遇心理危机时,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助,求助主要分两个部分:

.

(1)寻求专业帮助

当人遭遇心理危机后,往往会出现一些应激的症状,如失眠、情绪低落、胃口不好等,通常情况下这些应激反应都会在一周左右减少或者消失。

如果这些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并且严重影响到了生活和学习,那就说明需要寻求专业帮助了,比如找心理咨询师或者精神科医生。

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的症状时,也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2)寻求社会支持

当大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遭遇一些危机事件,如家庭重大变故、身体疾病、失恋等,要寻找必要的社会支持,如学校和老师、同学等。

集众人的力量帮助自己走出心理危机。

3.当身边的人遭遇心理危机时

(1)发现心理危机:

识别他人自杀的信号

自杀理念系统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不可爱:

我不值得活着;

②无助:

我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③耐受痛苦能力差:

我再也受不了这种痛苦了;

④认为累赘他人:

我走了大家会过得更好。

人在自杀前会发出一些信号,只要用心观察,其实并不难发现,这些信号包括:

①言语线索——直接和间接的表达

直接的言语线索:

“我不想活下去了。

“我想自杀。

“我真希望我死了。

“如果不……我就自杀。

间接的言语线索:

“活着没有意思。

“我的问题根本解决不了。

“死了比活着好。

“没有我大家会更好。

“我再也无法忍受了。

“很快我的所有问题都结束了。

“现在没有人能帮我。

“我感到没有希望。

②情感线索——感受

最核心的感受是绝望,其他的孤独、愤怒、内疚、难过、无望、无价值感、无助都是可能产生心理危机的感受。

③行为线索——行动

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疏远家人和朋友,在学校表现出退缩和逃避。

食欲减退。

分发财物,道别。

酒精或者药物滥用。

不计后果的行为。

极端的行为改变。

冲动性。

自我伤害。

严重抑郁后突然的平静。

④情境线索——伴随丧失感的压力事件

突然被所爱的人拒绝,不情愿的分手等。

失去重要的目标或梦想,如考研失败、找工作失败、作弊被开除等。

感到被所爱的人背叛。

所爱的人去世。

得了绝症。

与重要他人的近期冲突。

突然失去自由,比如犯罪被捕。

失去经济保障或者面临其他重大经济问题。

⑤生理线索——身体情况的改变

对什么事情都缺乏兴趣。

睡眠障碍:

失眠、多梦、早醒等。

食欲/体重改变/减少。

身体健康问题:

心悸、头痛等。

性欲改变/减退。

(2)危机进行时:

心理危机的应对

案例:

这天佳琪正在和张帅压马路,突然接到杨洋的一条短信,短信内容是:

“我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如果离开,一切痛苦都会结束!

”看到这条短信,把佳琪吓坏了,她立马打电话给杨洋,电话那头听到杨洋在哭泣:

“佳琪,我实在是太痛苦了,他说分手就分手了,都这么久了,我还是很痛苦,我还是走不出来。

“杨洋,你在哪儿?

我能感到你很痛苦,我过来陪你聊聊。

“没用,真的,所有的努力都没用,他不会回来的。

“我知道你现在很无奈,杨洋,告诉我你在哪里?

我过来陪你。

“我在南门外面的过街天桥,你知道吗?

我随时都可以从这儿跳下去。

“杨洋,我知道你很痛苦,你现在能从天桥上走下来吗?

走到南门,我马上就过来陪你。

“佳琪,你知道吗?

我真的好痛苦,好想结束这种痛苦。

“杨洋,我知道你很痛苦,我知道你不想这样。

你先听我说,现在从天桥上下来,走到南门,我正往南门方向走,等我到了再详细聊。

“好吧,我等你。

”杨洋还在哭泣。

佳琪很担心杨洋,拉着张帅就往南门走,边走边问张帅该怎么办、是不是要告诉老师。

张帅觉得应该通知老师,佳琪立马打电话给自己的班主任梅姐姐。

梅姐姐听到之后让佳琪立刻到南门,安抚杨洋的情绪,保证她的安全。

梅姐姐马上联系杨洋的班主任处理接下来的事情。

邀请学生讨论佳琪和张帅面对杨洋的危机情况做了些什么?

如何看待他们的做法,换成你会怎么做?

①当你发现别人正处于危机时

第一步:

保证安全。

了解对方此刻在哪里,在做什么,是否安全。

如果对方不安全,比如在窗台上、在天桥上,一定要将对方引导到安全的地方,比如从窗台上下来,从天桥上走下来。

用正向和具体的言语指导对方如何做,比如:

“你现在能从天桥上走下来吗?

”不要说:

“你不要在天桥上,这样危险。

第二步:

给予支持。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倾听对方,承认对方的想法和感受,不反驳对方,比如:

”而不是否认对方的感受和劝说:

“你不应该这样想,你为他这样痛苦不值得。

”另外,在这个阶段表达对对方的关心也是给予支持的一种形式。

第三步:

寻求外界帮助。

遇到有危机情况发生时,不要害怕求助。

有的同学可能会担心被老师知道,给别人带来麻烦,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这个时候求助于外界是最好的选择,告诉老师有助于大家一起想办法帮助处在危机中的同学解决问题。

②如何面对发生过心理危机的同学

最重要的是真诚表达关心,真诚地对对方表示关心;

还可以给予支持,支持可以是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各种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同情心泛滥和劝说。

(3)危机事件影响群体的自我照顾

(1)接纳自己的感受。

对于危机事件现场的目击人,或者与危机当事人的社会交往较多的人,都会有较为强烈的情绪体验,如震惊、不敢相信、悲痛、失眠和噩梦等,甚至有可能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些症状等。

因此,我们要尊重和接纳受到事件冲击而表现出来的一些情绪、举动。

(2)注重情绪疏导。

过去的一切都无法改变。

允许自己表达、宣泄由于事件诱发的各种情绪,情绪得到充分疏导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性思考,比如接受逝者已逝的事实。

如果自己处理不了,还可以求助于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

(3)相互支持。

如果受危机事件的影响是同一个群体,比如同宿舍的室友、同学,可以和大家建立起相互支持的联盟,比如共同缅怀逝去的同学,在面对悲恸时相互给予支持,互相照顾彼此的生活等。

4.可以求助的专业资源

北京危机干预中心:

800-810-1117,(010)82951332

上海市心理援助公益热线:

021-12320-5

北京协和启迪心理治疗/咨询中心救助热线:

(010)65132928

南京生命求助热线:

(025)86528082

杭州心理研究与干预中心救助热线:

(0571)85029595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危机干预中心救助热线:

(027)85844666/51826188

深圳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0755)25629459

广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热线:

(020)83182110

天津市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022)96051199

四川省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线:

(028)87577510/87528604

湖南省《法制周报》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

(0731)4839110

重庆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

(023)66644499

青岛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自杀干预热线:

(0532)85659516

石家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0311)6799116

北京1980阳光部落心理治疗/咨询热线:

(010)680011980

5.思考题

思考题:

生命的顽强与脆弱——汶川大地震中的生命奇迹

一般情况下,在地震发生后,被压在废墟下人的生还极限为72个小时,这是国际公认的“黄金救援”时间,然而生命的极限却一再被改写。

每一个活下来的生命,都给了我们感动与惊喜,同时也是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5月18日9时,四川彭州市龙门山镇两名被困长达139小时的遇险老人——何年华、何立详,被济南军区驻豫某机步旅官兵成功救出。

……

5月19日20时,安县一位名叫彭国华的37岁矿工,在被困170个小时后获救。

整个救援过程约18个小时。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的医务人员抬了10个半小时,终于把伤员从山上抬到山下。

5月20日18时45分,成都空军某训练团在四川彭州市龙门山九峰村营厂沟成功营救出被困196个小时的60岁妇女王有群。

5月21日14时30分,两名被困216小时的受灾群众被驻汉空军某部官兵成功救出。

其中一名叫崔昌慧的38岁女性为巴蜀电力的职工,身上多处骨折,生命垂危,经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医疗专家的紧急施救脱离危险。

请思考:

支撑他们坚持下来的是什么?

看到这些生命的顽强,有什么感触?

将学生分为5-8人小组讨论分享上面的问题,并思考这些故事给他们的启发,是否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领悟?

讨论后每个组派1名分享小组的感悟。

每章小结

1.生命泛指有机物和水构成的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

人的生命由三个因素构成,即形体、心理(精神)和社会性。

2.生命的产生是一个极小概率的事件,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奇迹。

3.懂得感恩让人的生命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感谢他人有两个步骤:

第一步寻找你喜欢的行为,第二步让对方知道他的行为使你愉快和感激。

4.生命教育的目的不是帮助人减轻死亡焦虑,而是适度引发人的死亡焦虑,让死亡焦虑成为引导人去思考生命意义的起点。

焦虑和恐惧情绪都在提醒我们生命是重要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和爱护生命。

5.人面临丧失通常会经历:

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和消沉,接受五个阶段。

6.心理危机是指存在具有重大影响的心理事件,主要指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和供给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是负面的。

危机包括“危险”和“机遇”两个方面,要懂得如何在危机中学习成长。

7.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有连续性、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