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3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9906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方体的认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长方体的认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长方体的认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长方体的认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长方体的认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方体的认3Word文档格式.docx

《长方体的认3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体的认3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方体的认3Word文档格式.docx

(2)长方体的棱的特征。

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出:

(投影显示)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长方体的顶点的特征。

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并提问:

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8个)

5、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6、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个面)

讲:

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

指导学生画

长方体的图形。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出示P29例题2,昨天让同学们用学具做了一个长方体的框架。

在做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汇报两个问题:

(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怎样分?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2、揭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

(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

(长、宽、高)

3、动手做,完成P29做一做。

四、巩固练习:

完成P31练习五T1。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有12条棱长方体有8个顶点有6个面

个人加减:

 

课后反思:

《正方体的认识》导案

2013年2月28日

教材30~31页练习题2~8)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和比较,弄清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观念。

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的特征及长、正方体的异同点。

探究总结比较

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

3月16日

一、复习并引出课题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请大家拿出上节课做好的长方体,边观察边填写下表

形体

顶点

面的形状

面积

棱长

长方体

以上是长方体的特征及有关知识,(拿出一个正方体)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征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并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反馈预习

1、汇报正方体的特征。

昨天让同学们已经观察了一下正方体,现在汇报一下你发现正方体有生命特征:

正方体

(1)观察并回答:

①它们的形状都是什么体?

(正方体)

②正方体还有一个名称你知道吗?

(立方体)

(2)用填空的形式小结。

正方体是由()个()的正方形围成的()图形。

正方体也有()条棱,它们的长度()。

正方体也有()个顶点。

2、反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

(1)教师:

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讨论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请小组代表完成下表:

6

12

8

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每组互相平行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都是正方形

都相等

(2)提问:

从比较中可以看出,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结论:

长方体的所有特征,正方体都具备,可以说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用图表示。

三、巩固练习:

完成P31练习五T2~8。

1、练习五的第2题:

只要全班口头回答就可以了。

2、练习五的第3题:

每一个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汇报就可以了。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

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导案

教材33~34页例题1及P36,1~3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

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

1、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总结分析

学生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剪刀一把。

3月17日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2、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3、反馈汇报。

(1)通过预习,我们已经观察了一个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的形状。

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预习的两个问题:

观察一下展开的形状中那几个面的面积是相同的?

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下面这个纸盒的表面积要怎么求呢?

前后两个面:

长0.7m宽0.4m,面积是0.7×

0.4=0.28m

左右两个面:

长0.5m宽0.4m,面积是0.5×

0.4=0.2m

这个包装箱的表面积是:

0.7×

0.5×

2+0.7×

0.4×

2+0.5×

2

=0.35×

2+0.28×

2+0.2×

=0.7+0.56+0.4

=1.66m

或者:

(0.7×

0.5+0.7×

0.4+0.5×

0.4)×

=(0.35+0.28+0.2)×

=0.83×

=1.66m

答:

至少要用1.66m硬纸板。

(3)比较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课堂小结

你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了吗?

=长×

宽×

2+长×

高×

2+宽×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

宽+长×

高+宽×

高)×

四、巩固练习

完成P34“做一做。

”学生独立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没有底面”是什么意思?

讲评时要求学生说一说为什么“0.75×

0.5”没有乘2?

五、课堂练习:

完成P36练习六T1~3。

六、课堂总结:

七、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导案

2013年3月1日

教材35~36页

1、根据正方体特征,理解并掌握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3月28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2、看图并回答。

(1)前面和后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

怎样求?

(2)5cm和3cm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哪个面的面积?

(3)要求左面和右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

(4)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

二、探求新知:

1、反馈预习的P35例题2。

通过你的预习,现在你试着分析你发现的题目中已知条件和问题。

①要求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实际是求什么?

②正方体的6个面有什么特征?

③怎样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1.2×

=1.44×

=8.64(dm)

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要用8.64dm包装纸。

2、练习:

完成P35“做一做”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鱼缸有什么特征?

学生解答

5

=9×

=45(dm)

3、表面积计算中的实际问题:

(1)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所以在求表面积时,要联系实际生活。

如:

油箱、罐头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是5个面,而水管、烟窗等都是4个面。

(2)判断:

下面各种计算应该考虑几个面

①制作一个无盖的铁皮水桶

②粉刷教室四面墙壁和顶棚

③给长方体罐头盒的4壁贴上一圈商标纸

④给会客厅的大立柱刷油漆

⑤给水池抹水泥

三、课堂作业:

完成P36练习T4~6。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堂作业:

1、一个正方体木箱,棱长5dm,在它的表面涂漆,涂漆的面积是多少?

如果每平方分米用油漆8克,涂这个木箱要用油漆多少克?

2、用一根长72cm的铁丝做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框架,然后在它的表面糊纸,至少要用多少纸?

3、一个长方形的抽屉,它的长宽高分别是50cm、40cm、32cm,做3个这样的抽屉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木板?

六、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

棱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导案

2013年3月1日

教材38~40的“做一做”及P44练习七1~3

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这是学生学习几何体体积的开始,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在他的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经验,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

1、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建立体积的概念。

2、初步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量的特征,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体积的单位。

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理解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比较观察

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两个,大小石头各一块,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各一个。

3月29日

一、复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和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知识。

二、探索研究

1、故事引入:

出示主题图:

乌鸦喝水的故事。

乌鸦喀什为什么喝不到水?

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

最后喝到水了吗?

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实验:

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

为什么?

(第一杯的水不能倒入第二杯,因为鹅卵石占据了一部分空间。

3、比较观察:

电视机、影碟机、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

4、体积概念的引入: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

体积)

二、体积单位的认识: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2、 

出示两个长方体:

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

3、 

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一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立方米(m

)、立方厘米(cm

)。

4、认识:

1立方米、1立方分数、1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

我们规定: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

①让学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并量出它的棱长。

②看看我们身边的什么的体积大约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

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

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分米。

(约一个粉笔盒的大小)

1立方米:

出示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让同学们上来看一下1立方米的体积的大小。

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米?

5、再次感觉体积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

实际比划大小

6、练习:

(1)完成P40“做一做”T1。

说一说分别是用来计量什么的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2)完成P40“做一做”T2。

让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根据是什么?

进而使学生深化对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的意思的理解。

完成P44的第1~3题。

四、课后小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立方厘米(cm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导案

教材40~42例题1、2

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人事,这是学生学习几何体体积的开始,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新授在他的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体积和容积但味道经验,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感悟到物体战友空间。

1、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分析归纳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24块。

4月1日

1、()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3、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

我们已经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那么怎样计算任意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并反馈预习:

1、 

汇报预习结果

(1)取出24块的立方块。

提出要求:

用24块的立方块,把这些小立方块拼成一个长方体,把每次拼成的情况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小木块的数量

长方体的体积

24

1

3

(2)说明:

学生摆长方体的样式非常多,这里只列举几种。

观察:

从这展表,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长×

高的积。

(3)长方体的体积=长×

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

V=abh

2、出示P42例题1。

例1:

一个长方体,长7cm,宽4cm,高3cm,它的体积是多少?

大家自己会计算吗?

(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V=abh=7×

3=84()

它的体积是84。

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请大家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呢?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

如果用字母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用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那么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

V=。

表示3个a相乘,可以写成,读作a的立方,所以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

4、 

出示P42例2:

一个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dm,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课堂实践

1、完成P45练习七第5~7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长方体的体积=长×

用字母表示V=abh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导案

2013年3月2日

教材43~45

1、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并会灵活地应用公式进行体积计算。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灵活地应用公式进行体积计算。

讲授分析概括

4月2日

一、创设情境

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2、填空。

(1)长、正方体的体积大小是由确定的。

(2)长方体的体积=。

(3)正方体的体积=。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

通过预习你观察到到了什么?

生:

图中画阴影部分的那一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底面。

师强调:

这个面是由摆放的方式决定的。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面积。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2)怎样求长方体的底面积?

长方体的底面积=长×

宽,即S=ab怎样求正方体的底面积?

(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

棱长,即S=)

(3)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统一

思考:

我们能不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统一成一个公式呢?

高=底面积×

棱长=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用字母表示:

V=sh

练习:

完成P43“做一做”第2题。

讲解:

“横截面”通过实物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他的实际意义,懂得一个物体平放,立体图形的左面和右面就叫做横截面,如果竖起来,横截面就成了底面。

所以

完成P45题8。

四、练习拓展:

1、计算:

4cm

9cm

8cm

12cm

2、一根长方体木料,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0.15,长2m。

5根这样的木料体积一共是多少?

新课标第一网

3、有100块底面积是42,高6cm的立方体石块。

这些石块的体积一共是多少?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的和是48cm,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五、课堂总结:

用字母表示V=sh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导案

2013年3月11日

教材46~48页

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的。

在教学上让学生通过计算,探索发现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使学生会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分析概括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

4月3日

一、复习引入

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改写:

1km=()m1m=()dm=()cm

1=()1=()

二、探求新知,反馈预习:

1、教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

1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教具。

①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

②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

③想一想:

1立方分米是多少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被平均分成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边长是1厘米,照这样的边长切成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每一层可以切出10×

10=100个小正方体,10层可以切出100×

10=1000个小正方体。

即1立方分米里面含有100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分米

=

10厘米

体积

1立方分米

1000立方厘米

小组汇报结论: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那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立方分米吗?

2、汇报预习时你发现:

体积单位与面积单位及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单位名称

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

米、分米、厘米

十进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百进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千进

3、通过你昨天的预习和刚才的再次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