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9427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2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docWord文档格式.docx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docWord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docWord文档格式.docx

图1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需求岗位分布图

二、专业建设基础

(一)学院基本情况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65年的辽宁仪器仪表中等技术学校,1999年学校开始试办高职教育,同年学院由省机械工业厅划转省教育厅管理。

2002年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升格为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现有浪头、仪表园两个校区,占地面积498亩,建筑总面积12.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800余万元,馆藏图书19.38万册。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243名,专任教师192人,校内兼课教师39人。

其中教授31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人,副教授级职称58人,来自企业的稳定兼职教师120人;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

近三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在辽宁同类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

学院现设有4系3部1个二级学院共八个教学单位,建有10个专业群,38个专业方向;

拥有国家级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省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省级模具制造技术实训基地,省级检测技术实训基地,省级电子商务实训基地;

拥有1个教育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3个辽宁省教育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和4个辽宁省高职教育品牌专业;

拥有14门省级精品课程,获得9项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辽宁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成果奖。

学院办学的社会声誉和认可度逐年提高,先后荣获“辽宁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学雷锋先进集体”、“丹东市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被确立为辽宁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国家机械行业骨干高职院校。

学院在职业教育历程中,始终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办学之路,牢固树立“规模适度、质量第一、打造特色、铸就品牌”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针,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和积淀,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团队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成绩显著,凝炼出“区校企联动发展,产学研结合办学”的特色发展之路。

(二)专业建设基础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学院自动化技术专业群核心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示范专业。

该专业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探索政教产研“多主体”专业建设、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双证书”制度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富有成效,专业建设特色突出,社会声誉好,毕业生综合素质高、深受社会欢迎。

1、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技术服务与技能大赛为载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学校、行业、企业专家联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不断地了解机电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深入分析行业职业能力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并积极探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新途径,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工程技术应用中心技术服务、职业技能大赛集训、校外深层次合作企业实习为人才培养手段,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机电技术应用领域高端技能型人才,成功探索并实践“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2000年开始连续招收高职学生,平均每年招收机电技术应用及相关专业学生人数在300人左右,多年来,我院共为社会培养了3000多名自动化技术及相关专业的紧缺人才。

2、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从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入手,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瞄准市场,面向企业,确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立“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

紧密围绕岗位要求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设置课程体系,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实现了课程理念、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结构、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创新与突破。

以职业能力的提升为重点,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建立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我们依照“资源共享型、合作共建型、深度融合型”三型联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三位一体,“体制层面、课程层面、教学层面”三层并进的“校企合作333模式”,持续深化企业合作。

目前,本专业核心课程从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考核等全部采用校企合作开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1)课程以岗位需求和技术发展为基础进行综合分析与整合,开设综合的应用性课程,以实际企业项目或对象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实际工作情境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

从而突出了技术知识的应用性,使课程突出了职业特色。

(2)大多数专业核心课程采用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中练、练中学”真正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综合应用。

学生适应岗位更快,能力更强,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3)我院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充分调研了解了岗位需求和行业规范标准,各专业均确定了相关职业技能标准要求,将职业技能鉴定内容与教学内容有效衔接,并以实际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作为相关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学生获证率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可达到100%,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达到70%以上。

(4)组建和使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推行现代化教育手段,以实际工程对象为载体,根据实际工作情境,设计教学情境,实现现场教学。

目前,本专业有90%以上的专业课程都采用了电子课件、现场操作、模拟动画、网络课堂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效率和效果明显提高。

本专业现有5门省级精品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全部完成了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

3、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以实际生产岗位、工艺为依据建设实训基地

我们按照人才培养规律,初步形成了“校中厂”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

中心名称

主要实训室

主要功能描述

基础性实训中心

电工、电子、电气控制、PLC编程、单片机编程等

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中实验、实训,用于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对外技术培训

应用性实训中心

PLC应用、单片机仿真、气动综合技术、机器人基础、总线技术、自动化生产线等实训室

专业技术平台课程实训,用于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对外技术培训与鉴定、中高职专业师资培训、技能大赛训练

工程技术应用中心

自动化技术应用中心、光机电技术应用中心

专业技术平台课程实训,用于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对外技术培训与鉴定、中高职专业师资培训、技能大赛训练、对外技术研发服务

生产性实训中心

辽仪机械厂

用于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对外生产加工

将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按照基础性实训中心、应用性实训中心、生产性实训中心、工程技术应用中心模式建设,现已完成基础性实训中心、基本建成应用性实训中心和“自动化技术”“光机电技术”应用中心建设,部分建成了生产性实训中心,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已与辽宁手表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层次合作关系,产学研全方位合作、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校外实习基地。

部分合作紧密的校外实训基地

序号

单位名称

建立时间

1

丹东机床有限公司

2005

2

辽宁曙光汽车集团

3

辽宁手表工业公司

2007

4

丹东大正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2008

5

丹东奥龙射线集团有限公司

2009

6

丹东东方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7

丹东通博电器有限公司

8

大连智云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10

9

STX(大连)集团公司

10

丹东金川机床有限公司

11

辽宁长兴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2011

4、以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为目标,打造“专业技术精、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

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为核心的自动化专业群现有专职教师19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6人(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应专业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占84.2%;

高级职称教师12人,占632.%;

专职实习指导教师6人,全部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兼职教师16人。

拥有一个省级团队,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骨干教师4人。

专业教师具有多年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或与企业合作的工作经验,负责各级科研项目的研发,负责与企业横行联合项目的开发,近三年已完成企业横向联合项目开发10余项,并获得2项国家专利。

(1)专业教师参与对外技术服务

近2年校企合作及自行开发项目一览表

合作公司

项目名称

合作形式

年限

金额(万)

辽宁手表工业公司(丹东市手表工业公司)

摆轮平衡检查仪

专业教师为企业承担精密仪器的研发工作

1.5

游丝摆轮自动分档仪

4.8

游丝摆轮系统特性校验仪

丹东金川机床

有限公司

MBC714钻铣数控加工中心电气系统开发

卧式加工中心电气系统开发

专业教师为企业承担多项精密仪器的研发工作

丹东环欣电子

集中供水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企业工程师与专业教师共同承担研发工作

28

太阳能与谷电互补智能控制供热系统升级

大型石英钟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制作

专业教师独自承担研发工作

6.5万

景观石英钟控制系统设计制造

1.3万

(2)专业教师承担多项科研项目并获得专利

近几年学院项目一览表

课题名称

来源

金额

PLC实训室技术改造

3.9万、国家专利

多功能电子技能实训装置的开发

一等奖、国家专利

双基色LED电子点阵显示屏开发

2006

2万元

PLC控制实训用教学电梯的研制

2004

3.4万

前阳自来水公司投标书制作

投标金额797万元中标

(3)专业教师承担多项教研项目

教研项目一览表

来源

年限

自动控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

2003.09.22

高职两年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建立

2005.01.07

《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的研究与开发

2005.11.15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实践

2008.12.3

机电一体化专业E-Learning课程体系建设——一期工程《生产线自动化技术》课程建设

2009.3.23

《生产线自动化技术》精品课程

2009.12.25

《可编程控制技术与应用》精品课程

5、产学研结合紧密,社会服务成果显著

本专业多年来始终坚持产学研办学,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以兴科中小型企业服务中心为窗口,本专业与企业合作建立了“自动化技术应用中心”、“光机电技术应用中心”。

中心以“专业+企业+科研院所”为基本组织模式,以“专家+工程师(技师)+教师+学生”为成员模式,以“技术服务+产品研发+教学实践”为运营模式,使产学研有机结合,为学院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提供了强大推力。

2008年以来,先后完成了“JB-4CH精编送经测长仪”、“ZRZ-06型钟罩式燃气表自动鉴定仪”、“手表游丝摆轮校正仪”、“大型石英钟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制作”等十几项对外技术服务与科研成果,其中“JB-4CH精编送经测长仪”替代德国进口产品,并获得2010年国家纺织工业学会科技成果三等奖。

6、学生素质过硬,社会声誉好

该专业学生自2007年开始连续三届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

2007年以来,本专业学生获得省级特等奖以上及国家级奖项如下:

2007年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级一等奖一项、省级特等奖二项;

2008年荣获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机器人项目”三等奖、“自动线安装与调试项目”优秀奖;

2009年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项目”一等奖;

2009年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一项、省级特等奖一项;

2009年荣获“亚龙杯”全国高职院校“自动线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二等奖;

2010年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嵌入式项目”三等奖;

2011年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器人项目”一等奖一项和二等奖一项、“光伏发电设备安装调试项目”三等奖;

2011年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级一等奖一项、省级特等奖二项。

三、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核心,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为支撑,辐射带动电子仪器仪表与维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等专业构成的仪器仪表专业集群,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扩展专业辐射带动区域,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实现“校企融合教学、校企一体育人、校企协作发展”的专业建设发展目标,为我省装备制造业、仪器仪表产业培养一批优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全面提升我省装备制造业及仪器仪表行业竞争力。

本专业完成建设任务后,一方面在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外,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设置与改革、师资队伍、校内外实训基地及对外服务能力等方面还能够辐射带动本专业群其他相关专业;

另一方面将极大地提升本专业群对外技术服务的能力,实现融企业岗位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与改造、职业技术培训与鉴定等功能于一体。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坚持走“区校企联动发展,产学研结合办学”的特色发展之路,通过发挥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管委会的协调作用,建立以学校为主体、行业为指导、企业深度参与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机制,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仪器仪表产业链全面对接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构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培训与技能鉴定服务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使机电一体化专业成为支撑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发展的人才基地。

(二)建设思路

建立由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成员、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成员、仪器仪表学会成员、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内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

发挥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管委会的协调作用,在仪器仪表行业专家指导下,同基地内骨干企业专家合作,建立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与仪器仪表产业链相对接的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联合相关企业,建立融教学实践、技能大赛、科研为一体的实训中心;

以对接丹东无损检测设备产业生产为载体,在企业建立教学车间,提高实践教学效能。

以校内技术应用中心和校外教师访问工作站建设为载体,构建高素质双师团队培养平台和社会服务平台,做到教学团队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同步提升。

推进专业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建立数字化专业资源和课程资源,推进自主学习。

以顾客(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为关注焦点,建立由行业、企业等专家、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持续提高高客满意度。

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同中职教育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212人才培养,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

四、专业建设目标

1、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紧紧围绕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发展,同基地管委会实施“区校一体化”建设战略,依据基地对仪器仪表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在仪器仪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招生计划,联合基地内骨干企业,共同实施订单式、工学交替、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区校企联动”的专业建设与发展机制。

以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企业为服务目标,建立由基地管理委员会、企业、专业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依据基地企业人才需求制定招生计划,依据基地企业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制定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

依据基地以及企业发展需求对招生计划、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进行及时修订调整,依据企业生产情况编排教学进程。

促进区、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学校服务企业生产,实现基地、企业、专业共同前进、和谐发展。

项目建设完成后,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核心的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各专业的毕业生高级职业资格取证率达到80%以上;

每年为基地企业提供机电技术方面专业人才400人以上;

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成辽宁省品牌专业。

2、重新构建本专业群课程体系结构,完成一系列应用性理实一体化课程整合

广泛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经验,依据中国国情进行系统化改革,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开发与建设模式。

按照工学结合系统化的基本思想,构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开发课程资源。

通过项目建设,实现:

----课程开发模式通过同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学会、企业等专家合作,依据仪器仪表产业特点,完成适应仪器仪表行业发展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并形成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建设引进仪器仪表行业、企业标准,建设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标准。

----精品课程建设围绕服务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同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门。

----教材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完成专业核心课程配套教材建设,均采用过程导向的项目式结构并配有相应的项目工作页,实现教材内容结构与组织形式上体现工作过程导向,在教材内容上上与国家职业标准相吻合。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在专业群合作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校企合作重构课程体系,吸收企业全面参与的课程体系改革建设工作,开发特色鲜明的受学生欢迎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效地植入企业文化的元素,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本专业建设完成后,将完成以机电一体化为核心的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全部应用性核心课程理实一体的开发工作,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部分在企业中开展的生产性实践教学环节根据企业生产实际采取阶段式教学安排,使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形成较完整职业性的实训能力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基础技能培养、专业技能培养、职业技能培养、职业技能提升、职业技能强化等阶段建设本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

本专业实训基地主要包括基础性实训中心、应用性实训中心、生产性实训中心和两个工程技术应用中心(“光机电工程技术应用中心”与“自动化工程技术应用中心”)。

建设任务完成后,校内实训基地将成为更加突显职业性的“校中厂”,可以满足自动化专业群1200人专业教学需要,并可承担企业人员培训1000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300人。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

紧紧依托制造行业,结合区域特点,本着互助、互惠的双赢原则,在现有基础上再建立合作型“厂中校”2家。

建立融合型“厂中校”1家。

满足专业群学生的专业教学需要,并成为“双师型”教师实践技能培训、技术创新的基地。

4、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推进产学研结合办学进程,通过与企业共同建设“光机电技术应用中心”、在企业建立教师访问工作站等措施,为专业教师建立产学研服务平台,着力打造“教学能力、生产实践能力、技术服务能力”三能合一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引进基地内企业的工程师、技师和能工巧匠,增大兼职教师比例,优化教学团队结构。

立足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加强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师资队伍培养工作。

建设任务完成后,本专业将建成一支专兼结合、数量适中、结构合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队伍。

2013年,本专业群专任教师达到25人,高素质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兼职教师20人,其中实训指导教师全部达到双师素质标准;

本专业教学团队力争建成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

培养专业领军型带头人1名,并成为省级高职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3人,引进骨干教师1人,使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更加合理。

5、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

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采取“资源+平台+管理”的一体化模式。

资源建设是基础,平台建设是手段,管理是保障。

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将达到以下目标:

----共享性教学与学习资源数据库

完成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虚拟或仿真实训项目的开发与设计。

结合专业所面向的仪器仪表行业就业岗位,给出典型岗位的任职资格与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等。

----共享性教学与学习资源平台建设

平台建设包括三部分:

共享性教学与学习资源管理、学习平台和管理平台建设。

其中,共享资源建设与管理部分主要完成各类共享资源库的设计、生成以及通过网络平台显示,有后台和前台两部分软件组成。

学习平台主要针对各类用户将资源以可浏览、交互、编辑等方式提供给用户,各种标准应当是可阅读的文档,课程可以以网络课程,用户通过学习平台软件完成自主学习。

管理平台主要负责对各类用户进行管理,分配用户权限,设置其可使用的资源,对于学习者,可以记录其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使学习者通过学习平台的学习,能够和在学校的学习、企业的培训相互融通。

6、较完备的社会服务能力

本专业建设完成后,依托“光机电工程技术应用中心”与“自动化工程技术应用中心”可以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搭建起校企合作开展科研的平台,预计平均每年可完成对外技术服务项目3项以上;

利用应用性实训中心和生产性实训中心可以面向企业开展员工职业技术培训与鉴定,具备年培训与鉴定1000人次,面向中高职开展相关专业师资培训200人次的培训能力;

面向中高职院校开展专业师资培训、为中高职院校提供相关专业的实训设备开发服务。

7、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与评价机制

由企业人员参与建立并完善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质量管理、监控与评价的组织机构,实现科学运行管理。

构建科学合理并有效运行的质量保障和监控组织,构成学院层面、系部层面、专业层面立体管理组织;

制定教学质量标准,从教学管理、教学运行全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以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为关注焦点,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实现从学生入学到就业全过程质量评价;

引入第三方评价;

实施行之有效的持续改进机制,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