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人生如舞台 第10课 哈姆莱特选场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人生如舞台 第10课 哈姆莱特选场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人生如舞台 第10课 哈姆莱特选场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伟大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64—1616),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少年时代在当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学学校”学习,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但因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
20岁后到伦敦,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成为剧院股东;
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
1597年重返家乡购置房产,度过人生最后时光。
1616年不幸去世。
作品:
悲剧:
《哈姆莱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四大悲剧)等。
喜剧:
《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四大喜剧)等。
悲喜剧(正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历史剧:
《亨利四世》等。
十四行诗:
《爱人的怨诉》等。
二、背景回放
《哈姆莱特》写于1601年。
这时正是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末年,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都尖锐起来。
农村的圈地运动在加速进行,失去土地的农民四处流浪,城市平民的生活也不断恶化。
同时,资产阶级、新贵族深感专制王朝已成为他们经济发展的障碍,特别是女王把许多重要商品的专卖特权无限制地赏给亲信贵族,更加严重地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资产阶级、新贵族同王室之间的暂时联盟开始瓦解。
资产阶级、新贵族同王室之间的斗争开始公开化,政治的腐败和繁重的剥削引起城乡广大人民的不满。
随着对现实认识的加深,莎士比亚深感到现实的发展和人文主义理想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在这种情况下,悲剧《哈姆莱特》诞生了。
三、相关知识
翻译家朱生豪
朱生豪(1912—1944),浙江嘉兴人,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诗人。
1936年春着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
为便于中国读者阅读,打破了英国牛津版按写作年代编排的次序,而分为喜剧、悲剧、历史剧、杂剧四类编排,自成体系。
朱生豪翻译态度严肃认真,以“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为其宗旨。
译笔流畅,文词华丽。
他所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是迄今我国莎士比亚作品的最完整的、质量较好的译本。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紊乱(wěn)
(2)迷惘(wǎnɡ)
(3)痴呆(chīdāi)(4)吝惜(lì
n)
(5)虔敬(qiá
n)(6)踌躇(chó
uchú
)
(7)鞭挞(tà
)(8)祈祷(qí
(9)忏悔(chà
n)(10)罪孽(niè
(11)匍匐(pú
fú
)(12)嫁奁(liá
(13)诽谤(fěibà
nɡ)(14)吮吸(shǔn)
(15)延宕(dà
nɡ)(16)恍惚(huǎnɡhū)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抹
(2)横
2.语境辨析法
(3)中国铁路,曾经给国人带来无数创(chuà
ng)新的惊喜,却同时给国人带来了巨大的创(chuāng)伤与惊怵。
(4)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狠刹“干部走读”之风固然意义重大,但也要正确看待“走读现象”,禁(jì
n)止“走读”不能浮于形式,禁(jīn)得住人,还要留得住心。
二、写准字形
(1)
(2)
(3)
(4)
(5)
(6)
三、用准词语
(一)明确词义
(1)神魂颠倒:
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
多形容对某一事物入了迷。
(2)涂脂抹粉:
涂胭脂,抹香粉。
指妇女打扮。
也比喻对丑恶事物进行粉饰。
(3)求之不得:
想找都找不到(多用于意外地得到时)。
(4)甜言蜜语:
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的好听的话。
(5)烟视媚行:
微张着眼睛慢慢地走。
原形容新婚妇女举止安详,后指女子行为轻佻放荡。
(6)当机立断:
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辨析正误]
一天晚上,他在家里看电视,电视里有位农村老太太被一涂脂抹粉、花枝招展的“巫婆”糊弄得烟视媚行,几天内就被骗去三千多元钱。
辨析:
“涂脂抹粉”,涂胭脂,抹香粉。
也比喻对丑恶的事物进行粉饰。
语境中该词作定语,用来修饰“巫婆”这一人物,该词语使用正确。
“烟视媚行”指女子行为轻佻放荡,用在这里显然不当,应为“神魂颠倒”,即弄得人失去了正常的思维。
(二)易混辨析
1.吝惜vs吝啬
填一填
或许,在互联网普及的年代,我们早已习惯了吝惜自己的文笔,但相比于用键盘敲打出来的文字,亲手一笔一画书写的,更能让人读出那份真挚的感情。
大方些,别那么吝啬。
辨一辨
吝惜:
动词,着重于舍不得拿出来使用,过分爱惜的心情,除财物外,还引申用于生命、时间、笔墨等。
吝啬:
形容词,着重于应该用而不用,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
2.果然vs居然
贝利将“黑手”伸向了巴西的主要竞争对手阿根廷和法国,这招果然恶毒,位列南美区预选赛第一位的阿根廷小组赛即遭淘汰,而卫冕冠军法国队坐拥意甲、英超和法甲三大联赛的最佳射手居然一球不进,就被淘汰出局。
果然:
①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②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居然:
副词,表示出乎意料;
竟然。
《哈姆莱特(选场)》讲述的是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课文节选的是国王和波洛涅斯利用计谋试探哈姆莱特是否真的疯癫的情节。
作品通过哈姆莱特的独白体现了他置身于矛盾斗争中难以采取行动的痛苦心境,也揭露了以国王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与阴险。
一、阅读课文开头至“波洛涅斯 我听见他来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们不能用迂回婉转的方法,探出他为什么这样神魂颠倒,……安静的生活吗?
”国王这段对白,体现了他什么心理?
答:
参考答案:
体现了国王杀兄篡权之后,面对哈姆莱特的疯狂表现出怀疑和极度不安的心理。
2.从这几段对白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后在剧中是一个什么形象?
结合她的对白加以分析。
(1)“你们有没有劝诱他找些什么消遣?
”一句话体现出王后的无知,无形中孤立了哈姆莱特,说明她并不了解自己儿子的心理。
(2)“我愿意服从您的意旨”“但愿”“更愿”等词语,体现了王后在新王面前的顺从,无形中变成了新国王的帮凶。
她为寻找儿子疯痴的原因寄希望于奥菲利娅,为此充满希望却又饱含担忧。
二、阅读课文“哈姆莱特 生存还是毁灭”至“变作今朝的泥土”,回答下面的问题。
3.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说的“你贞洁吗”“你美丽吗”等语言表达了哈姆莱特怎样的情感?
这是内心清醒的哈姆莱特面对被人利用的奥菲利娅的质问,一方面表现对奥菲利娅的喜爱之情,一方面表现对对方不知内情而上当的现实的愤怒之情。
4.哈姆莱特为什么一再叫奥菲利娅进尼姑庵?
因为如果她是贞洁的,那么进尼姑庵她就可以保住清白;
如果她是伪装的,进尼姑庵可以避免生一群罪人出来。
表面上是在诅咒奥菲利娅,实际上是在诅咒污浊可怕的社会。
他劝奥菲利娅进尼姑庵,在外人看来显然是疯了,可他此时的心却在滴血!
5.“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
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陨落了!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构成排比。
借奥菲利娅之口对哈姆莱特的人品、学识、人格进行了赞美。
令人信服地说明了哈姆莱特为什么赢得了美丽少女奥菲利娅的深深爱恋。
从侧面描写中表明哈姆莱特是一个高贵而伟大的人。
6.戏剧冲突是戏剧的要素之一,常常可以分为外在冲突和内在冲突。
(1)在这场戏中,主要外在冲突是否表现为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的冲突?
为什么?
(2)冲突双方力量对比上有什么特点?
(3)在这种情况下,哈姆莱特坚持个人复仇。
结合时代背景,这反映出他思想上有什么特点?
(1)不是。
因为哈姆莱特的直接复仇对象是国王。
他与国王之间的矛盾冲突应为主要冲突。
奥菲利娅因不明真相,并以为哈姆莱特真的疯了,而无法与哈姆莱特沟通,矛盾仍从属于哈姆莱特与国王之间的矛盾,因为她是被人利用。
(2)差距悬殊:
强大(强大到一个封建集团),弱小(弱小到一个人)。
(3)有个人英雄主义的特点,强调个人力量的伟大,表现了对人的自我极大的肯定。
这是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1.情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哈姆莱特》一剧,情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是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从包罗万象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围绕哈姆莱特复仇这一中心事件,作品所展示的人物关系,为随之而来的戏剧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伴随人物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人们看到:
哈姆莱特和克罗迪斯名为叔侄,实为仇人;
哈姆莱特和乔特鲁德虽是母子,但有着改嫁杀父仇人的隔阂;
克罗迪斯和乔特鲁德原为叔嫂后为夫妇。
在剧中出现的哈姆莱特的家庭势必分崩离析,这是由人物关系必然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与此同时,在宫廷之内谄媚阿谀克罗迪斯的朝臣中,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之流也都是哈姆莱特的朋友。
伴随丰富参差的人物关系,作品中出现了多条线索相交的情节。
哈姆莱特的复仇过程和这条情节线索的发展是戏剧的主体,同时穿插了亲情、爱情、友情的多条线索,在露台、城堡、家庭、墓地、原野、宫廷等广阔的场景中展示了丰富的社会生活画面。
2.丰富而形象的语言
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极为丰富。
《哈姆莱特》一剧中,除对话外,独白和旁白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戏剧舞台空间对人物心理和人物关系的表现力。
同时根据人物刻画的需要,大量使用了成语、典故、格言、警句、双关语以及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人物的身份与处境、学识与教养的不同,使人物性格表现更加鲜明、生动。
剧中多处段落用无韵诗体写成,同时又包含有韵的格律诗和民间歌谣,使得戏剧语言丰富多彩、变化多样、情感鲜明。
在诸种文学体裁中,戏剧属于叙事范畴,诗歌被认为是“情感的集中体现”。
《哈姆莱特》一剧中,情感流溢于人物心理和性格的表现,也激荡于作为“性格的发展史”的情节之中。
在这种意义上,这是充溢诗意的戏剧,也是以戏剧形式出现的诗。
如何巧妙运用比喻,让作文锦上添花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人们说话、写文章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写作中,比喻能起到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之功效,极受写作者的青睐。
莎士比亚的语言总是因人物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富有各自的特点,也随着人物性格的变化而丰富多彩,如哲学的议论、抒情的独白、粗犷诙谐的对话等,尤其是比喻、隐喻等形象化语言的运用,让人物性格化,栩栩如生。
如剧中哈姆莱特的语言:
直率,善用比喻,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
那么,写作怎样才能“妙喻生花”呢?
1.比喻的事物必须是常见的、浅显易懂的
运用比喻是为了让人容易理解,容易想象,应该用具体的作比,去描写抽象的;
用大家熟知的作比,去描写大家所不熟知的;
用浅显的作比,去描写比较深奥的道理。
如果喻体不是大家熟知的事物,就达不到比喻的目的。
如:
相信自己是一种信念,它不是繁花,如梦似锦;
却如青松,雪压不倒。
正因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才会坚持到底,自信永远。
听取意见是一种气度,它不是高天,辽阔无际;
却如大海,容纳百川。
正因有了这样的气度,我们才会集思广益,从善如流。
(《自信诚可贵,纳言价也高》)
2.运用比喻要抓住比喻事物和被比喻事物的特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从形象考虑。
“两个绅士坐立不安,好像热锅上的蚂蚁。
(2)从颜色考虑。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3)从环境描写考虑。
“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由十三根铁链组成的。
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
(4)从声音考虑。
“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5)从人物的肖像、动作等方面考虑。
“一个是弟弟,脑门上留着短发,就像扣了个茶壶盖”。
又如:
“一个大同学刚从竿上滑下来,一个小同学纵身一跃,用力抓住竹竿,像敏捷的猴子,迅速地爬了上去。
3.比喻要新颖、独特,不落俗套
(1)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涩地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2)春风像一支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3)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请运用比喻的手法写一个人物片段。
200字左右。
示例:
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
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
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丝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
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惶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的思绪。
母亲是困难时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助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
母亲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当你干渴病痛时,只消一滴,滚滚的生命汪洋就会在心中蔓延。
母亲是荒寂中的一朵鲜花,当你落寞惆怅时,看一眼满目生辉,闻一下香沁心脾,心灵得到恬适。
母亲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你不辨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
母亲是航行中的一道港湾,当你颠簸受伤时,头枕她的臂膊,舔舔伤口,补充精力,再次高高扬帆……
母亲是……母亲是世上最芳香、最伟大、最温暖、最美好、最强大、最光明的同义词。
考点对接
如何概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哈姆莱特(选场)》选文简短,众多人物形象个性突出、鲜明,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
学会分析概括文中的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我们鉴赏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重点,也是我们阅读现代文时着重掌握的内容,是高考阅读中解答人物形象类题目的必备能力之一。
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对人物形象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小说阅读中,为此,我们重点讲解小说阅读中的人物形象特点的把握。
在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中,人物形象是最主要的要素。
阅读小说时,只有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也就成了阅读鉴赏小说的关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战 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
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
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
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
”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
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
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
”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
“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
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
“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
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
祝你做个好梦。
”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
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
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
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
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
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
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
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
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
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
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
我一再许诺为她保密,直到战争结束。
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
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
他是她的一切。
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
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
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
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
“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
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
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
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
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
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
可是她不允许。
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
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
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
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
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
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
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
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
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
”她说,“你好像很焦急。
是吗?
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特点。
分析人物形象时先用关键词点出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结合文本分析。
从“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
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能看出她大方热情、机智幽默。
从“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和“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
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能看出她关心母亲,思念儿子。
从她婉言谢绝“我”提议“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的要求,“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能看出她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真诚待“我”。
从在战争中仍然坚持读书,能看出她乐观向上,热爱生活。
答案:
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
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
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特点的解题技巧
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1)人物描写的方法:
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2)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①外貌、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
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③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④细节描写:
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等,有时起渲染气氛的作用。
社会环境主要是渲染时代特征。
另外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也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因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4.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5.从分析小说的主题入手,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小说的主题往往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活动体现出来的,因此通过分析小说的主题,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可以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静谧的夏夜,遗忘了清风、鸣蝉的咏叹调。
天穹是完美落下的帷幕,翠竹也为之鼓掌;
舞台上,只剩下月亮恬静的脸,无声地散发着光芒。
开始在休止符之前。
血色的华尔兹,会场用镏金的陶瓷砌成一湾不起波澜的湖水。
毵毵的是银色丝绸长帘,狂风中,我们无法看清对方的脸。
不同于一本畅销小说,《哈姆莱特》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
而名著之所以为名著,那是因为它有着一颗不朽的灵魂,不同于那些身披精美寿衣,没有生命的躯体。
它书写了一个人的痛苦,也不仅仅是一个人的。
一个人的忧伤
《哈姆莱特》是那华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