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八单元课时备课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77842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八单元课时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五下八单元课时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五下八单元课时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五下八单元课时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五下八单元课时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下八单元课时备课文档格式.docx

《五下八单元课时备课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八单元课时备课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下八单元课时备课文档格式.docx

法指

教师在组织复习之前要了解本班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计算的正确率,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容易混淆,哪些知识出错比较多等,针对本班实际制定出恰当的复习计划。

复习时,一方面注意使学生在掌握各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相关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如复习因数与倍数时,既要巩固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的概念,还可以联系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

同时,也要注意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复习效率,尤其是要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复习方式。

如对于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内容,可以采用判断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对于空间与图形部分可通过具体操作理解图形的特征和变换。

总之,复习既要达到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弥补知识缺漏的目的,又能满足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的进一步需要。

本单元

教材知

识结构

1、因数与倍数

2、分数的意义及加减法

3、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4、空间与图形和统计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因数与倍数

课时安排

1

教材第138页1、2题,第141页1、2题

这部分内容涉及的概念较多,如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这些概念较为抽象而且容易混淆,巩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明确它们之间的异同是复习的重点。

此外,教材还以判断的形式对2、3、5的倍数的特征进行了复习。

这些内容非常重要,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等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复习时力求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数、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熟练地分解质因数,以及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除数、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

学具

准备

这部分内容涉及的概念较多,如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这些概念较为抽象而且容易混淆,巩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明确它们之间的异同是复习的重点。

这些内容非常重要,是

学生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等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复习时力求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

教学设计思路(含教学设计、学法指导)

复习“因数与倍数”时,首先需要让学生巩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因为质数、合数等概念很难脱离因数、倍数的概念来单独认识和理解。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老师可引导学生把这些紧密关联的概念系统整理,让他们在比较和

区别中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设计意图

一、揭题

 

二、复习

三、综合

应用

四、全课总结

 一、揭题:

复习数的整除的有关知识

二、引导再现,形成网络

1、复习因数、倍数、公因数、公倍数。

联系30÷

5=6即30能被5整除,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关系:

30是5的倍数,5是30的因数。

2、除以上这些概念,你还知道哪些?

这些概念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1)学生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三、综合应用

1、填空。

(1)1——20的各数中,()是奇数,()是偶数,()是质数,()是合数。

(2)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数是(),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偶数的数是()。

(3)一个数既是16的倍数,又是16的因数,这个数是()。

让学生先填写,后指名口答,说说想法,进行评点。

2、判断。

(1)、任何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2)一个数的倍数总比它的因数大。

(3)互质的两个数一定都是质数。

(4)18和23没有公因数。

四、复习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说一说,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

2、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9和3828和429和11

3、试做求3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8、24和727、4和5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回忆旧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采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多种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答相关问题。

(可附页)

板书设计

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质数合数偶数奇数

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

除数、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个别学生来说比较难掌握,只能多分析讲解。

而对分解质因数,以及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学生都掌握得很好。

检查

意见

检查人

时间

分数的意义及加法和减法

2

教材第139页6题,第141页6、7、8题

本学期所学习的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比三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分数的简单计算内容更多、难度更大,它不仅包括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还包括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总复习将这三类题目集中编排,旨在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另外,分数加减运算的简便算法在复习时也应加以强调。

(1)进一步理解分数、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正确地约分和通分,能正确地比较分数的大小,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3)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及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重点:

正确地进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及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复习“分数意义和性质”时,教材首先通过教科书第138页第3题的实例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帮助学生弄清用分数表示一个量与表示两个数(或量)的关系有什么不同。

分数的基本性质和约分、通分的知识可结合起来复习,要让学生明确约分、通分虽然都是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但在具体应用上有所不同:

约分是应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

通分是应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

约分、通分是分数计算的重要基础,复习时可让学生进行适当练习,提高熟练程度。

在此基础上,可结合总复习第5题,对分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复习,老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复习“分数加法和减法”时,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和归纳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弄清这些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在完成总复习的第6题之后可请学生用所学的验算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

一、知识

整理

二、基本

练习

三、总结

四、布置

作业

一、知识整理

1、分数的意义整理

(1)提问:

什么是分数?

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2)练习:

说出下列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1/45/61/8千克4/7米

2、分数的基本性质整理。

(1)出示:

1/2=()/85/7=20/()1又30/45=1又()/()()/20=6。

8=9/()

3、提问:

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A、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

B、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C、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怎样计算比较方便?

为什么?

4、学生练习。

5、反馈并方法比较:

用简便方法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后明确:

A、认真分析数字特征,不违反运算顺序和题目愿意:

B、数据位置移动或改变运算顺序时,要特别注意减法的性质。

二、基本练习:

1、口算训练:

2/5+3/51又5/6-1/61/4+2/51.5+2又2/5

6-3又4/92又7/8-0.87511/12+2/37.25+1又3/4

10又1/10+1/101/2-1/31又2/11-05又1/2+4.5

2、小组竞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15+9/101又5/6+2又23/83又5/16-1又9/2010-4又3/5

20又1/6-8.255又1/8+1.3576.25+5又7/103又1/8-1.2

3、继续练习:

课本PP161第22题。

学生练习后,反馈,评价结果与格式是否正确。

4、用简便方法计算:

课本P161第21题。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以旧引新。

亲身体验,获取知识。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一、基本练习

1、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3份数是()。

把4吨平均分成11份,表示这样的2份的数是(),表示这样的3份是()吨。

2、2又5/6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9个这样的单位组成的数是();

3、把7/8的分数单位扩大2倍是(),把它的分数单位缩小2倍是()。

二、比较分数的大小,课本P160第14题。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

四、应用题

某工程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20,第二天修了全长的1/15。

(1)让学生思考,根据上述信息你可以了解到什么?

反馈、整理成:

A、两天共修了不得全长的几分之几?

B、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全长的几分之几?

C、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修全长的几分之几?

D、还剩下几分之几没有修?

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复习分数的意义1、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2、复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3、复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4、复习约分

5、复习通分

6、复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理解分数、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如“1千米的3/4和3千米的1/4是相等的”有些学生理解不通;

还有如看图用分数表示阴影中什么时候用带分数,什么时候用假分数,也有些学生分不清。

学生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的能力比较差,特别在简便计算中有减号要添括号或去括号错误比较多,对学生还要多训练多减要加,少减要补的方法。

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强,有好多学生对比多比少这类题目还分析不清,对思考题的理解更差,在复习中对这方面的内容要加强练习和讲解。

空间与图形

3

教材第139、140页7、8、9、10题,第142、143页9、10、11、12题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中,将体积和表面积对应复习,帮助学生在比较中分清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

为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体积和容积单位,教材在复习时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巩固不同体积、容积单位的表象,并对单位换算进行复习,深化对这些单位的认识。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根据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体积单位的进率。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本册教材“空间与图形”部分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

其中,本学期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的第二学段的内容,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对日常生活中的轴对称、平移、旋转现象有了直观的感知,本学期对图形变换进一步深入学习。

复习时,注意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对图形的旋转有更深入地认识。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中,将体积和表面积对应复习,帮助学生在比较中分清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

一、基本

指导

三、巩固

练习

四、反思

质疑

1、做教材139页第7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2、做教材139页第8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3、做教材140页第9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4、做教材140页第10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复习指导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三、巩固练习

完成143页第11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四、全课总结(略)

五、作业

教材第142、143页第9、10、12题

引入课题。

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知识。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反思质疑,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1、填空:

(1)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不同,表面积是物体的大小,体积是物体所占的大小。

(2)、表面积和体积所用的计量单位不同,计量表面积用单位。

常用的单位有、

、;

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计量物体体积用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2、判断:

(1)、长方体中可以有两个相同的面是正方形。

()

(2)、长方体中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3)、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

(4)、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一定不完全相同。

3、选择正确答案:

(1)、3.05立方米=()

A305立方分米B3050立方分米C30.5立方分米

(2)、4560立方分米=()

A、4.56升B、4560升C、4.56立方米

1、特征及关系:

2、表面积:

怎样求长正方体的表面积?

(说出公式)

3、体积和容积:

(1)、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容积单位:

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时用:

升、毫升。

(3)、体积和容积的计算:

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也能比较熟练地换算。

还复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体积计算公式,以及解答相应的应用题。

从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单位的换算掌握得比较好,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具体应用,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理解、分析能力比较差,造成错误也比较多,对这些学生要加强训练。

复习简单的统计

4

教材第140页第11题,第143、144页第13、14题

“统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

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习众数时,需让学生巩固众数概念及其在统计学上意义的认识,并深入理解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在表示一组数据时的不同之处。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众数的含义,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方格纸

 “统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首先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既可看出每组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还能对两组数据差异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所获得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进行推测。

此外,学生还可以根据统计图提供的大量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促进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巩固

三、课堂

作业

质疑

做教材140页第11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二、巩固练习

三、全课总结(略)

四、作业:

教材第144页第14题的问题。

(1)两个分店销售额最高的是( 

 

(2)一分店从( 

)月到( 

)月销售额增长得最快。

(3)二分店从( 

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加深对统计知识的理解。

培养独立解题的能力。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小明对本班15名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拥有2本的有1人,拥有3本的有2人,拥有4本的有4人,拥有5本的有3人,拥有6本的有5人。

根据以上调查的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明的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统计表

2011年6月人数

人数

平均每人拥有本数

(1)估算一下,这15名同学平均拥有课外读物大约有几本?

你估算的理由是什么?

(2)估算出这15名同学拥有课外读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众数

统计复式折线统计图

综合应用

复习“统计”时,首先可结合练习二十七第13题复习众数,请学生总结众数和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特别要结合实例请学生说一说用哪个数描述两个班的成绩更合适。

通过总复习第11题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引导学生总结该统计图的特点及其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然后让学生分析数据,也可以请学生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