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重点知识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7698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重点知识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现代汉语重点知识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现代汉语重点知识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现代汉语重点知识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现代汉语重点知识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重点知识汇总.docx

《现代汉语重点知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重点知识汇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汉语重点知识汇总.docx

现代汉语重点知识汇总

现代汉语

第一章绪论

一、现代汉语

1、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及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的解释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七大方言

北方(北京话)、吴(苏州话)、湘(长沙话)、赣(南昌话)、客家(广东梅县话)、闽(福州话)、粤(广州话)

三、现代汉语的特点

1、语音方面:

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具体表现如下:

(1)没有复辅音

(2)在音节中元音占优势

(3)有区别意义的声调

(4)音节总数有限,简短而明确

2、词汇方面

(1)⒈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2)广泛运用复合法构成新词

(3)双音节词占优势

3、语法方面:

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这就使现代汉语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

(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2)语法(词法、句法)结构具有一致性

(3)词具有多功能性:

某一类词往往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

(4)词语组合受语义、语境的制约

(5)量词、语气词十分丰富:

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往往不同,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

第二章语音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四要素)

1、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

声调主要由音高构成,声调的高低能区别意义

2、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波的振幅。

普通话里的轻声及音强有关。

3、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

音长在重音、轻声和语调中有一定作用。

4、音色又叫音质,就是声音的特色,是不同的声音能够互相区别的最基本的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

二、语音单位:

音素、音节、声母、韵母、声调、音位

1、音素

(1)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普通话中的“他tā”和“踢tī”都各是一个音节,两者声母相同,声调相同,但是ɑ、i不同,即韵母不同,发音就不一样,ɑ、i再不能往下分了,它们就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就是音素。

音节就是由音素构成的。

普通话的一个音节,最少的由一个音素构成,如“啊ɑ”;最多的由四个音素构成,如“状zhuɑnɡ”就包括zhuɑnɡ四个音素。

(2)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

A、辅音:

发音时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又叫子音。

普通话中有22个辅音:

bpmfdtnlkɡhjqxzhchshrzcsnɡ

B、元音:

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又叫母音。

普通话中有10个元音:

ɑoeêiuüer–i(前)-i(后)

C、元音及辅音的区别

a、有无阻碍:

元音发音时,气流在咽头、口腔不受阻碍;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时要受到某部位的阻碍。

这是元音和辅音的最主要区别

b、紧张状态:

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辅音发音时,构成阻碍的部位比较紧张,其他部位比较松弛

c、气流强弱:

元音发音时,气流较弱;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

d、响度大小:

元音发音时,声带要颤动,发出的声音比较响亮;辅音发音时,有的声带颤动,这样的辅音叫浊音,声音响亮,如m、n、l、r;有的辅音声带不颤动,声音不响亮,如b、t、z、c,这样的叫做清音

2、音节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儿化了的两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3、声母、韵母、声调

(1)一个音节分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

(2)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的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一个音节如果不以辅音开头,则称为“零声母”

(3)韵母指声母后面的部分

(4)声调指的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普通话有四种基本声调: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4、音位

音位是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根据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

六、声母(21个)(声母的不同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同决定的)

1、声母的发音部位:

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

按此,分为七类:

(1)双唇音:

b,p,m是由上唇及下唇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2)唇齿音:

f是由上齿及下唇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3)舌尖前音:

z,c,s又叫平舌音,是由舌尖及上齿背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4)舌尖中音:

d,t,n,l是由舌尖及上齿龈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5)舌尖后音:

zh,ch,sh,r又叫翘舌音,是由舌尖及硬腭前部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6)舌面音:

j,q,x是由舌面前部及硬腭前部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7)舌根音(舌面后音):

g,k,h是由舌根及软腭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2、声母的发音方法:

气流破除发音阻碍的方法

(1)根据成阻或除阻的方式不同。

按此,可以五类:

A、塞音(暴破音):

b、p、d、t、g、k发音时,发音部位完全闭塞,构成阻碍,气流冲破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

B、擦音:

f,h,x,sh,r,s发音时,发音部位接近,留有一条窄缝,气流由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C、塞擦音:

z、c、zh、ch、j、q发音时,发音部位先是完全闭塞,然后气流把阻塞部位冲开一条窄缝,再由窄缝中挤出,磨擦成声。

D、边音:

l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声带振动,气流从舌头的两边通过

E、鼻音:

m、n发音时,口腔中的发音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下降,声带振动,气流从鼻腔通过

(2)根据声带是否振动:

分清、浊两类

A、清音:

b、p、d、t、g、k、z、c、zh、ch、j、q、f、s、sh、x、h发音时声带不颤动

B、浊音:

m、n、l、r发音时声带颤动

(3)根据气流的强弱:

分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类

A、送气音:

p、t、k、q、c、ch

B、不送气音:

b、d、g、j、z、zh

注:

只有是塞音、塞擦音时,才考虑送不送气。

七、韵母(39个)

1、普通话韵母的主要成分是元音。

韵母的结构可以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

(1)韵头—是主要元音前面的元音,又叫介音。

由i、u、ü充当,发音总是轻而短,只表示韵母的起点。

如ia、ua、üe、iao、uan中的i、u、ü

(2)韵腹—是韵母中的主要元音。

充当韵腹的主要元音口腔开度最大、声音最响亮。

韵腹是韵母的主要构成部分,由a、o、e、ê、i、u、ü、-i(前)、-i(后)、er充当

(3)韵尾—是韵腹后面的音素,又叫尾音。

由i、u或鼻辅音n、ng充当

(4)韵母中只有一个元音时,这个元音就是韵腹;有2个或3个元音时,开口度最大、声音最响亮的元音是韵腹。

韵腹前面的元音是韵头,后面的元音或辅音是韵尾。

韵腹是韵母的主要成分,一个韵母可以没有韵头或韵尾,但是不可以没有韵腹

2、根据韵母的组成成分,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鼻音韵母三类

(1)单元音韵母:

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适中不变得元音叫单元音。

单元音韵母共有10个,即:

A、舌面元音(a、o、e、ê、i、u、ü)

B、舌尖元音(-i、-i)

C、卷舌元音(er)

① ɑ[A]  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

② o[о]  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③ e[γ]  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④ ê[ε]  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⑤ i  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⑥ u  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⑦ ü[y]  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⑧ er[]  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

⑨ –i(前)  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⑩ –i(后)  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

(2)复元音韵母:

共有13个,即:

A、前响复合韵母:

ai、ei、ao、ou;

B、后响复合韵母:

ia、ie、ua、uo、üe;

C、中响复合韵母:

iao、iou、uai、uei

(3)鼻音韵母:

共有16个鼻音韵母,即:

A、舌尖中鼻音韵母8个:

an、ian、uan(u加点)、uan、en、in、uen、un(u加点)

B、舌根鼻音韵母8个:

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

3、所谓四呼就是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口形分类

(1)开口呼:

韵母不是i、u、ü或不以i、u、ü起头的韵母属开口呼

(2)齐齿呼:

i或以i起头的韵母属齐齿呼

(3)合口呼:

u或以u起头的韵母属合口呼

(4)撮口呼:

ü或以ü起头的韵母属撮口呼

注:

Ong[ug]放在合口呼,iong[yg]放在撮口呼,是按它的实际读音排列的

八、声调

1、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主要是由音高变化构成。

汉语声调可以从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来分析。

2、调值即声调的实际读法,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

是每个音节都具有音高变化形式。

调值采用“五度标记法”,是用五度数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高度的一种方法

注:

在答题时,要注意题的问法:

调值用五度标记法标注;声调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表示

3、普通话的声调有四个调值:

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

九、音节的结构

1.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来拼写(四个国际音标或六个拼音字母)如,窗

2.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

每个音节总要有元音,元音符号可以多至三个,并且连续出现,分别充当韵头、韵腹和韵尾(如“教、游”)

3.音节可以没有辅音(如“俄”),辅音只在音节前头或末尾出现(如“窗”),在音节末尾出现的辅音只限于n和ng。

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音节。

4.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或韵尾。

十三、音变

1、变调:

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及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作变调

(1)上声的变调

单念或在词语的末尾的时候,上声字调值不变

A、上声+上声=阳平+上声(两个上声字相连,前一个上声字变读阳平)

B、上声+非上声=半上(21)+非上声

C、上声+轻声(非上声)=半上+轻声

D、上声+轻声(上声)=阳平/半上+轻声

(2)去声的变调

去声(非重读)+去声=53+去声,去声字作为语流中的后字,也常常读53

(3)“一、不”的变调

A、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以及“一”在序数中,声调不变,读原调

B、在去声前读阳平

C、在非去声前,“一”变51,“不”仍读去声

D、嵌在相同的动词的中间或肯定否定连用时,读轻声

(4)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A、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儿化时,第二个音节不论本调是什么往往读成55调值。

(好好儿的)

B、单音节形容词的叠音后缀,不管原来是什么声调的字,也都要念成55调值。

(沉甸甸)

C、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第二个音节变成轻声第三、四个音节都读成55调值。

(干干净净)

2、轻声:

所谓轻声,并不时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即在一定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

(1)声调主要决定于音高,而轻声的形成取决于音强和音长

(2)轻声的作用:

有些轻声有区别意义和区分词性的作用。

3、儿化:

指的是后缀“儿”及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

普通话韵母除了ê、er之外都可以儿化

儿化的作用:

区别词义(头——头儿眼——眼儿),区分词性(忙——忙儿偷——偷儿),表示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猫儿老头儿小淘气儿)

十四、音位

1、定义:

音位是指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

2、归纳音位的方法:

通常是把一些音放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来进行替换比较,看它们是否能够区别意义,凡属能够区别意义的音,就分别归纳成不同的音位,否则就是同一个音位了

(1)从辅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做“辅音音位”

(2)从元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