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基础知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6653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蓄电池基础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蓄电池基础知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蓄电池基础知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蓄电池基础知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蓄电池基础知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蓄电池基础知识Word下载.docx

《蓄电池基础知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蓄电池基础知识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蓄电池基础知识Word下载.docx

虽然我至今为此懊恼不已,但也因此下定决心对蓄电池的相关知识详细了解一番。

问题一:

蓄电池是做什么用的?

 

蓄电池对于经常开车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大多数的车型只要打开发动机舱盖,都能直接看到其位置所在,个别车型的蓄电池也会被安放在后备厢内。

其主要作用是在车辆启动时为起动机提供所需电力并在发动机供电不足或者未启动时为车内用电器如音响系统、照明系统等提供电源,而当发动机开始正常供电之后,蓄电池则会收集并储存电能,以备日后使用。

问题二:

蓄电池参数怎样看?

 

当我们购买或观察蓄电池时,总能看到很多参数,而这些参数代表着电池的性能与规格。

与我们日常用车相关的参数主要有三个,第一是容量,其单位为Ah(安时),1Ah就代表1安电流1小时的放电量。

该数值越高,代表了电池的容量越大,储存电能的能力越强。

第二个是电压,单位为V(伏特)。

代表了蓄电池的工作电压,通常车用蓄电池电压(冷车电压)为12V。

第三个是电流,单位为A(安),其主要与启动性能有关,这个参数的标注不同电池不尽相同。

有些电池直接标注了特定温度下的冷启动电流CCA值,如430CCA,就是特指该电瓶在特定温度(通常为-18℃)时的冷启动电流约为430A。

问题三:

蓄电池有几种?

通常来讲,我们平时常用的蓄电池主要分为普通蓄电池、干荷蓄电池和免维护蓄电池三种。

其中普通蓄电池及干荷蓄电池我们统称为非免维护蓄电池,因此我们亦可将其简单地分成非免维护和免维护两种。

而区分这两种蓄电池的方法也非常简单,如果您的蓄电池上表面有蒸馏水加注孔,那么您所用的就是非免维护蓄电池,而免维护蓄电池则没有这一设计。

在非免维护蓄电池上通常会有液面高度指示,如刻度线等,当低于警示位置时,就要补充蒸馏水以保证蓄电池正常工作。

从使用角度来讲,免维护蓄电池更为便捷,但价格也相对较高。

问题四:

蓄电池内部什么样?

介绍完了蓄电池的分类,想必您已经对自己的爱车用的何种蓄电池有了初步了解,那么蓄电池为何能为车辆供电,这些电能又来自哪里呢?

要明白这些,就要先从其构造说起。

我们平时车上常用的蓄电池被称为铅酸蓄电池。

从成分上讲,其主要由铅、铅的氧化物及硫酸的水溶液构成,其中铅和铅的氧化物为蓄电池储能部件的主要原料,负责储存电池中的电能,而硫酸的水溶液则为电池的电解液,主要是为电池充放电提供媒介。

从电池结构来看,常用的铅酸蓄电池主要可分为正极板、负极板、隔板、汇流排、壳体、电解液、接线桩等组成部分。

其中正、负极板主要由铅构成,负责储存蓄电池中的电能,对于同一电池来说,正负极板的数量决定了电池容量的大小,极板数量越多,电池容量也就越大。

隔板由绝缘多孔材料构成,主要是为了防止正负极短路,并有助于防止极板表面活性物质的掉落及吸附贮存一定量的电解液。

电解液是蓄电池正负极之间活性物质转移的媒介,是蓄电池充放电的环境基础。

汇流排的作用是将各个极板组串联在一起,相当于蓄电池的内部导线。

接线桩则是与车身电路进行连接的部件,相当于电源插口。

壳体的作用自不必说,主要负责存放电池组件及电解液。

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主要是依靠自身内部的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这一过程相对复杂,且与我们日常用车并无太大关联,所以不必多做详细的原理叙述,这里只是简单地说明一下充放电过程中,电池会出现何种现象。

当蓄电池进行放电时,电解液中的硫酸会不断减少,而水分会逐渐增多;

充电过程正好相反,电解液中的水分会不断减少,硫酸则会不断增多。

在充电末期,水分会分解为氢、氧气体析出,使得电池中的水会越来越少,这也就是为何非免维护蓄电池需要不时添加蒸馏水的原因。

问题五:

所有车对蓄电池的要求都一样吗?

除了在结构上蓄电池有不同类别的划分以外,不同车型在对蓄电池的使用要求上也会有所差异。

比如带有启停功能的车型,当启停系统频繁工作时,会使蓄电池的电量快速下降,电池就会时常处于深度放电状态,尤其是在拥堵路段更为明显,所以带有启停功能的车型要求蓄电池具有强大的深度放电能力。

目前,对于此类电池而言,AGM超细玻璃纤维隔板(后文简称AGM)是主要应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这种隔板相较于传统蓄电池隔板而言,具有耐酸性更强、吸液率更高,电阻更小等特点,可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深度放电性能好,因此我们常见的带有启停功能的车型上基本都会使用带有AGM隔板的蓄电池。

比如,据瓦尔塔电池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一辆车原厂配备的该品牌电池标签上标注有AGM超细纤维隔板技术字样,那么这辆车肯定具备启停功能。

问题六:

不同蓄电池制造工艺上有区别吗?

当然,在蓄电池技术领域不止是隔板技术在发展,蓄电池的主要储能部件——极板也在不断衍变,尤其是储能能力相对较强的正极板,更是被视作工艺提高的主要对象。

极板作为蓄电池的核心部件,不但决定了电池的容量大小,还关乎着整个电池的寿命长短。

目前市场销售的蓄电池极板从制造工艺上主要可分为铸造极板、拉网极板及倍伏锐极板三类(倍伏锐PowerFrame®

极板目前为瓦尔塔电池的专利技术),这三种极板的主要区别在于制造方法上有所差异,而这种差异也导致了蓄电池的最终寿命有所不同。

问题七:

蓄电池是如何生产的?

那么,蓄电池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

事实上,蓄电池的制造过程并不漫长,简单来说可分为四大步骤。

首先由正、负极板生产线将正负极板分别加工完成并运送至封装线。

随后在封装线上正、负极板间将加入隔板并进行封装,工业上称之为封装极群。

第三步,将封装好的极群数个为一组装入蓄电池壳体中,并焊接汇流排使各个极群间连接导通。

最后由机械对蓄电池进行加盖、密封并加入电解液。

经此四大步骤,蓄电池便完成了全部的制造过程,待检测合格后即可包装并上市销售。

总结:

汽车能否正常启动,与蓄电池的功能是否完好密不可分。

现代蓄电池随着技术及工艺的发展进步,已经在寿命及使用便利性上有了大幅提高。

随着启停技术及未来电动车型的逐渐普及,蓄电池势必还将继续不断衍变,但就目前市场而言,普通车主最为关心的事情仍是能否稳定可靠地将车辆发动,所以无论是采用何种技术的蓄电池,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肯定是永远排在第一位的。

前瞻--锂电池性能将有巨大的提升

续航里程已成为电动车发展及推广的瓶颈之一,众汽车厂商以及相关配套商在此领域的投入更是不遗余力,除了不同类型电池的尝试外,在控制系统的改进也成为一个突破点。

日前,日产汽车公司以及旗下全资子公司——日产分析与研究中心宣布了他们通过对锂电池阴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子活动进行观察,从而在电池的性能方面取得了更进一步的研究成果,随即,新的电池技术将使得容量、寿命都能有质的改善。

在现有的电池技术理念中,尽可能地在电池的反应材料中多储存些锂,这样,反应材料才可产生更多的电子,从而使电池的容量更高,同时,电池寿命也会更长。

不过,要想将这种材料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性能,在研发阶段需要对电池内部的电子活动进行精确监测,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通过观察电子从锂电池阴极材料的特定元素中被释放的过程,有助于帮助科学家了解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电子来源,这项研究给未来的的电池技术发展拓展了空间。

新的观察和分析方式是由日产分析与研究中心、东京大学、大阪府立大学以及京都大学合作进行的研究成果,几家机构在技术资源方面互通有无,例如他们在分析电池内部电子活动中用到了X射线吸收光谱(一种分析原子内部结构和电子状态的方法),由于传统的技术无法观察电解反应中实际参与的电子,所以,在此环节做了技术层面的融合,通过利用L吸收限的X射线吸收光谱能够观察到直接参与电解反应的电子,再结合地球模拟器(由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日本原子能研究所、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共同研发的超级计算机,这台计算机是为预测和解析整个地球的大气循环、地壳变动等为目的进行开发)的计算处理,便可精确分析出电子运动的数量。

依靠新的分析技术研发出的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比传统电池有了150%的提升,这也就意味着在锂电池的技术领域,日产又往前迈了一大步,而电动车的续航里程自然也将有大幅度提升。

电池技术是电动车发展的关键,日产通过联合高校机构对锂电池内部的电子活动情况进行监测研究,以此更好的了解电池内部的活动特性,采用这种分析技术研究出的锂电池相比现有产品在电池容量方面能有150%的提升。

以日产聆风为例,未来如果新电池技术投入使用,聆风的续航里程很有可能会接近500公里(2014款聆风的续航里程约200公里),新的电池分析技术不仅会进一步推进日产在电动车领域的发展,对于整个电动车行业也会是个刺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