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6596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7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D.c不但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还具有分泌功能

9.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和⑥

B.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⑥进行对照

D.图中向光弯曲生长的是③⑤

10.下列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不宜采用的是()

A.灰喜鹊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B.蚜虫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C.蒲公英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11.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直接影响③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1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C.同种生物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D.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不同水层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13.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5000m2的野生草坪进行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方,每个样方4m2,发现5个样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株。

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株数为()

A.15000株B.16250株C.17500株D.70000株

14.如图表示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这个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型,该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数量大约是500只

B.如果此种群是鱼类,捕捞后的数量控制在曲线的b点最合适

C.如果此种群是老鼠,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K值

D.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点在b点,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6年后开始的

15.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某种群中存在着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同种生物个体

B.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

C.生态系统的结构仅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16.下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的兔中,未标记的有60只、标志的有20只。

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

A.15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

17.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较,可能偏小的是()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校园老鼠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老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

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方格内和压线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

D.酵母菌计数时,从静置的酵母菌培养液底部取样统计

18.如图①~④分别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如图18

A.①为小麦与杂草 

B.②为大小两种草履虫

C.③为大豆与根瘤菌 

D.④为细菌与噬菌体 

19.农田弃耕后的演替过程中灌木会逐渐取代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

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2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D.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

21.下列有关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22.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2007年的800余只。

朱鹮的食物中1/3是小鱼,2/3是泥鳅,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B.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若朱鹮增加1.5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37.5kg(干重)

D.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23.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

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获得能量越多

D.生态系统的功能只包括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4.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B.I和Ⅳ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

C.E1主要表示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

D.该图所反映的食物链只有一条

25.如果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株大树上,鸟又以该树上的昆虫为食。

那么树、昆虫和鸟的能量金字塔应是()

如图25

2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A、B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A→B

B.图示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两个种群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

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7.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

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28.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的是()

A.蝙蝠的“回声定位”B.萤火虫发光

C.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D.雄鸟的“求偶炫耀”

29.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子,兔子也同样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

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A.可以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B.可以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

C.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30.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C.从金鸡纳树中提取奎宁用来治疗疟疾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10分)冬春季是流感高发季节,流感的早期症状有咽痛、流涕、发热等。

(1)感冒发热的原因是流感病毒入侵可引起下丘脑中_____________的调控作用,使__________等激素的分泌量增加,机体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从而有利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2)侵入人体内的流感病毒被吞噬细胞吞噬后,暴露出这些病毒特有的抗原分子。

抗原分子的信息经吞噬细胞传递给__________细胞,该细胞一方面产生__________能引起受到某种刺激的B细胞分裂分化为产生抗体的__________细胞,其产生的抗体与病毒上相应的化合物结合,并使病毒凝集或沉淀;

另一方面,该细胞在受到流感病毒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分裂分化为__________细胞来与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______,病毒失去了寄生的基础而被吞噬、消灭。

(3)上述问题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功能,除此之外免疫系统还具有_____和_____功能。

免疫系统正是通过这些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2.(9分)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叫。

在此过程中,机体存在如下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A、D两种激素的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过山车中人头朝下疾驰的刺激下,血液中C和D的含量会_______,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_______,说明C与D在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上存在的关系是相互________(填“协同”或“拮抗”)

(3)A、B、C、D都是作为信号分子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来调控细胞代谢的,它们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__________。

下丘脑通过垂体实现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称为__________,而C对下丘脑、垂体的调节方式则是__________。

33.(10分)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一个生态系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

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

(2)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时,原因是:

(3)该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的变化是。

34.(9分)在环境条件稳定的情况下,对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五年

第八年

第十一年

A种群

5678

4321

78

46

10

B种群

380

3360

4567

6528

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

回答下列问题:

(1)该调查可采用法,A种群与B种群之间存在的关系可能是导致A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在调查期间B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最可能是。

(2)A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以A种群为食物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将,最终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3)对森林中的四个物种食物组成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如下表,请在下面方框内绘制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食物网。

食物组成

物种甲

全部来自植物

物种乙

4/5来自植物,1/5来自甲

物种丙

1/2来自甲,1/2来自乙

物种丁

2/3来自乙,1/3来自丙

(4)该食物网中含有条食物链,若物种乙增加100kg,则至少消耗植物kg。

35.(11分)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与生物之间是以形式进行循环,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A为,B为,C为。

(3)图中D→C过程主要是通过作用实现的,C→D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

(4)碳在生物群落中以的形式传递,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形式储存在地层中。

(5)碳循环的同时一定伴随着。

36.(6分)下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

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百万千焦。

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

请回答:

如图36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所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在大多数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量在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

(3)由图可知,下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

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

②其次是上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

③还有少数能量被利用。

高二生物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答案C

解析有朽木(无机环境)和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3)答案C

解析乙烯可用于果实催熟;

赤霉素能够促进茎的伸长,解除种子休眠状态促进种子萌发;

生长素可诱导产生无子果实和促进茎的伸长等。

(4)答案C

解析人剧烈活动过程中虽会产生乳酸,但人体存在缓冲对可使pH调节在7.35~7.45。

(5)答案B

解析在突触小体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神经递质的释放为胞吐,属于膜泡运输,不属于跨膜运输,穿过0层细胞膜,因此B错误;

神经递质释放于2处,然后扩散于3处与3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的兴奋与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一致膜外为负膜内为正,ACD正确。

(6)答案D

解析轻微天花病人的痘痂中含有少量天花病毒(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

(7)答案B

解析免疫失调包括过敏反应(如过敏性鼻炎)、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8)答案A

解析酸能杀死部分NV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因此A错误;

题中信息NV极易变异,因此人类很难研究相应的疫苗;

从人体有多种抗NV的抗体这句话分析,得出可能是因为NV表面存在多种抗原蛋白;

特异性的效应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BCD正确。

8.答案C

解析如a分泌的生长激素和b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因此B正确;

c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中枢,因此C错误;

下丘脑既属于神经中枢(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又属于内分泌腺(具有分泌功能),因此D正确。

9.答案C

解析若探究植物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因此C错误。

10.答案D

解析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因此D错误。

11.答案D

解析种群密度直接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分析得出①死亡率、②出生率、③性别比例、④年龄组成;

④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变化;

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迁入率和迁出率,因此D错误。

12.答案C

解析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因此A错误;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因此B错误;

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属同一种生物,而群落指各种生物,因此D错误。

13.答案C

14.答案D

解析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点在b点,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3年后开始的,因此D错误。

15.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故C错误。

16.答案D

17.答案B

18.答案A

解析①捕食②竞争③互利共生④寄生,小麦与杂草属于竞争,故A错误。

19.答案D 

20.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高低与生物体型无必然关系,如高营养级的狼与低营养级的牛,故B错误;

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等为自养型,属生产者,故D错误。

(5)答案C

(6)答案B

解析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故B错误。

(7)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给被捕食者,那么对捕食者就不利,故B错误;

能量逐级递减,故C错误;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故D错误。

(8)答案C

解析能量单向流动不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故A错误;

I(生产者)和分解者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故B错误;

食物链中每一个环节代表一个营养级,每一个营养级包含多生物,故D错误。

(9)答案A

解析该题指树、昆虫和鸟的能量金字塔而不是数量金字塔,故选A。

(10)答案C

解析两个种群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故C错误。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D

(14)答案B

解析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为间接价值;

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为直接价值。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10分,每空1分)

(1)体温调节中枢  甲状腺激素(或肾上腺素)

(2)T  淋巴因子  浆  效应T  裂解死亡

(3)防卫  监控  清除

32.(9分,每空1分)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肾上腺素

(2)增加(升高)  增强  协同

(3)受体  灭活  分级调节  (负)反馈调节

33.(10分,每空2分)

(1)“S”型曲线增长型

(2)t1在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可提供的该鱼资源多,且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3)趋于稳定

34.(9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

(1)样方竞争增长型

(2)减少抵抗力

(3)(2分)

(4)5900

35.(11分,每空1分)

(1)C生产者

(2)二氧化碳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3)光合呼吸(4)含碳有机物含碳有机物(5)能量流动

36.(6分,每空1分)

(1)生产者

(2)13.5%10%~20%

(3)①呼吸作用消耗②未被利用③分解者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亭长告余曰:

“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伤心哉!

秦欤汉欤?

将近代欤?

  吾闻夫齐魏徭戍,荆韩召募。

万里奔走,连年暴露。

沙草晨牧,河冰夜渡。

地阔天长,不知归路。

寄身锋刃,腷臆谁愬?

秦汉而还,多事四夷,中州耗斁,无世无之。

古称戎夏,不抗王师。

文教失宣,武臣用奇。

奇兵有异于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

呜呼噫嘻!

  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

主将骄敌,期门受战。

野竖旌旗,川回组练。

法重心骇,威尊命贱。

利镞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

声析江河,势崩雷电。

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

鸷鸟休巢,征马踟蹰。

缯纩无温,堕指裂肤。

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凭陵杀气,以相剪屠。

径截辎重,横攻士卒。

都尉新降,将军复没。

尸踣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

无贵无贱,同为枯骨。

可胜言哉!

鼓衰兮力竭,矢尽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

降矣哉,终身夷狄;

战矣哉,暴骨沙砾。

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

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

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吾闻之:

牧用赵卒,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

汉倾天下,财殚力痡。

任人而已,岂在多乎!

周逐猃狁,北至太原。

既城朔方,全师而还。

饮至策勋,和乐且闲。

穆穆棣棣,君臣之间。

秦起长城,竟海为关。

荼毒生民,万里朱殷。

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徧野,功不补患。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

提携捧负,畏其不寿。

谁无兄弟?

如足如手。

谁无夫妇?

如宾如友。

生也何恩,杀之何咎?

其存其没,家莫闻知。

人或有言,将信将疑。

悁悁心目,寤寐见之。

布奠倾觞,哭望天涯。

天地为愁,草木凄悲。

吊祭不至,精魂无依。

必有凶年,人其流离。

时耶命耶?

从古如斯!

为之奈何?

守在四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