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网络设备配置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6175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6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通信网络设备配置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移动通信网络设备配置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移动通信网络设备配置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移动通信网络设备配置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移动通信网络设备配置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移动通信网络设备配置设计文档格式.docx

《移动通信网络设备配置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通信网络设备配置设计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移动通信网络设备配置设计文档格式.docx

长沙学院课程设计鉴定表

姓名

刘坤

学号

201102525

专业

通信工程

班级

2班

设计题目

指导教师

刘光灿、陈威兵、冯璐、张刚林、黄飞江、王路露、李玮、李广柱、陶松

指导教师意见:

评定成绩:

教师签名:

日期:

答辩小组意见:

     答辩小组长签名:

     日期:

    

教研室意见:

最终评定等级:

     教研室主任签名:

说明

课程设计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

目录

1、概述5

2、实训任务5

2.1设计内容5

2.2要求5

3、实训基本原理5

3.13GPP核心网原理5

3.2MSCServer系统结构6

3.3ZXWNMGW系统结构8

3.4电路域呼叫流程9

3.5FDDLTE原理及关键技术9

4、实训设计10

4.1TD-SCDMA无线侧数据配置10

4.1.1TD-SCDMA无线侧数据配置步骤10

4.1.2TD-SCDMA无线侧数据配置结果11

4.2电路域MGW网元配置11

4.2.1电路域MGW网元配置步骤11

4.2.2电路域MGW网元配置结果11

4.3电路域MSCS网元配置11

4.3.1电路域MGW网元配置步骤11

4.3.2电路域MGW网元配置结果12

4.4FDD-LTE仿真软件实验12

4.4.1FDD-LTE仿真软件实验步骤12

4.4.2FDD-LTE仿真软件实验结果:

13

4.5长沙学院E-NODEB配置14

4.5.1长沙学院E-NODEB配置步骤15

4.5.2长沙学院E-NODEB配置18

5、实训心得20

6、参考文献20

1、概述

WCDMA、CDMA2000与TD-SCDMA都属于宽带CDMA技术,宽带CDMA进一步拓展了标准的CDMA概念,在一个相对更宽的频带上扩展信号,从而减少由多径和衰减带来的传播问题,具有更大的容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使用不同的带宽,具有较强的抗衰落能力与抗干扰能力,支持多路同步通话或数据传输,且兼容现有设备,WCDMA、CDMA2000与TD-SCDMA都能在静止状态下提供2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但三者的一些典型技术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性能上也有所不同。

虽然3G在全球范围内还处于刚开始大规模部署阶段,但国际上对下一代通信技术(4G)的研发早已争先恐后地展开了。

目前,业界公认的移动无线技术演进路径主要有三条:

一是WCDMA和TD-SCDMA,均从HSPA演进至HSPA+,进而到LTE;

二是CDMA2000沿着EV-DORev.0/Rev.A/Rev.B,最终到UMB;

三是802.16m的WiMAX路线。

作为4G移动无线技术演进标准之一的LTE(长期演进技术)在未来的技术标准竞争中发展还是很大的,移动在4G方面是领先于联通和电信的。

此次仿真软件的使用使我们更了解各网络的操作配置与维护。

通过本实验,了解并熟知实际工程中设备安装选择的常用机框及主设备各板卡的安装位置。

2、实训任务

2.1设计内容

TD-SCDMA无线侧操作与维护,TD-SCDMA核心网CS域操作与维护,WCDMA、CDMA2000仿真软件操作,TD-LTE网络操作与维护

2.2要求

能够正确设计移动通信网络设备各项配置参数,能正确操作移动网络设备

3、实训基本原理

3.13GPP核心网原理

3GPP网络在向全IP演进的过程中是逐步演进的,首先实现电路域的IP化,然后再逐步实现WCDMA全网络的IP化。

R4电路域:

引入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的思想,将R99MSC分为MGW和MSCServer

R4分组域:

与R99分组域相比没有任何变化

信令网关SGW在基于TDM的窄带SS7信令网络与基于IP的宽带信令网络之间,完成MTP3用户的传输层信令协议栈的双向转换(SIGTRANM3UA/SCTP/IP<

=>

SS7MTP3/2/1)。

MSCServer功能:

继承R99MSC的所有电路域控制面功能,承载面的交换功能由MGW以多种承载方式实现;

对外提供纯粹的信令接口;

集成R99VLR功能,以处理移动用户业务及CAMEL相关数据;

对电路域基本业务及补充业务涉及的MGW中承载终端及媒体流的控制,是通过3G扩展的H.248协议来实现的;

与其他MSCserver间通过BICC信令实现承载无关的局间呼叫控制;

支持MGW及自身的登记及故障恢复操作,并可要求MGW主动上报其终端特性

GMSCSERVER功能介绍:

由GMSC的呼叫控制和移动控制组成,只完成GMSC的信令处理功能。

具有查询位置信息的功能。

如MS被呼时,网络如不能查询该用户所属的HLR,则需要通过GMSCserver查询,然后将呼叫转接到目前登记的MSCserver中。

通过H.248协议控制MGW中媒体通道的接续。

支持BICC与TUP/ISUP的协议互通。

SGW在物理实现上可与(G)MSCserver或MGW合一

MGW功能介绍:

是R4核心网承载面的网关设备,位于CS核心网通往无线接入网(UTRAN/BSS)及传统固定网(PSTN/ISDN)的边界处;

是Iu、PSTN/PLMN接口的承载通道,以及分组网媒体流(如RTP流)的终结点;

MGW不负责任何移动用户相关的业务逻辑处理。

而是通过H.248信令,接受来自(G)MSCserver的控制命令;

MGW可以支持媒体转换、承载控制及业务交换等功能,如GSM/3GPP各类语音编解码器、回音消除器、IWF、接入网与核心网侧终端媒体流的交换,会议桥、放音收号资源等;

支持电路域业务在多种传输媒介(基于AAL2/ATM,TDM,或基于RTP/UDP/IP)上的实现,提供必要的承载控制。

系统版本

核心网电路域

核心网分组域

GSM

/GPRS

1)采用TDM技术组网

1)采用IP技术组网,

2)GSN之间采用GTP协议

3GPP 

R99 

1)和GSM核心网相同

2)AMR编码,并将编解码器从无线侧移到核心网络侧.

1)和GPRS核心网基本相同

R4

1)呼叫控制和承载完全分离

2)IP/ATM/TDM多种组网方式

3)基于IP/ATM组网时可采用TrFO节省传输资源

1)和R99核心网分组域完全相同

R5

1)对电路域不作要求,和R99或R4电路域相同

1)在分组域上叠加了IP多媒体子系统IMS

2)呼叫控制CSCF和媒体网关控制MGCF进一步分离

3.2MSCServer系统结构

图1、电路域网络结构

ZXWNMSCS可实现的功能实体:

实体

功能

MSCServer

提供UTRAN/BSS的接入,包括电路域的呼叫接续、号码翻译、路由选择、移动性管理、鉴权和加密

VLR

保存用户当前状态、存储用户部分数据

GMSCServer

充当移动和固定网络互通的关口局,完成GMSC的控制功能

SSP

智能业务交换点,实现CAMEL业务的呼叫控制和业务交换功能

TMSCServer

TMSC的控制部分,用于汇接省际呼叫控制信令

计费单元

存储CS域产生的计费话单并形成标准话单,同时提供到计费中心的FTAM/FTP接口,送到计费中心

ZXWNMSC-S具备的接口:

RNS-MSCS/VLR之间的接口(Iu-CS接口):

实现接入RNS功能,Iu-CS控制面接口,基于ATM或者IP接口

MSCS-MGW之间的接口(Mc接口):

实现呼叫业务MGW承载资源的申请、释放、改变等

MSCS-MSCS之间的接口(Nc接口、MAP接口):

Nc接口实现出局呼叫业务中呼叫参数协商,承载资源的控制功能;

MAP接口重定位和用户ID等功能

MSCS/VLR-HLR之间的接口(MAP接口):

实现位置更新,用户数据插入,补充业务处理,MT呼叫路由等功能,该接口基于窄带No.7信令接口

MSCS/VLR/SSP-SCP接口(CAP接口、MAPI接口):

实现智能业务接入、控制等功能,同时实现补充业务调用通知、移动性管理通知功能。

该接口基于窄带No.7信令

SW/GMSCS-SC接口:

实现MS的MO-SMS提交,MT-SMS投递功能。

该接口基于TCP/IP,为内部接口

对于MSCServer系统,主要分成三类单元:

接口单元:

包括SPB、APBE、IPI,主要实现系统对外的各种接口,同时完成L2的协议处理。

接口单元一般分为L1物理接口和与之相关的L2协议处理

处理单元:

包括操作维护主处理模块OMP、信令处理模块SMP、业务处理模块SMP,其功能是完成上层协议的处理

交换单元:

包括UIM,其功能是将接口单元和处理单元连接在一起,同时实现多个机框之间的互连

3.3ZXWNMGW系统结构

硬件系统描述:

机框类型

一级交换框

40/80 

Gbps核心交换子系统,为产品系统内、外部各功能实体提供必要的消息传递信道;

完成定时、信令、语音、数据业务等在内的多种数据的交互;

提供相应的QoS功能

电路交换框

实现64k~256k容量的电路交换网络的平滑扩容

控制框

MGW的控制核心,完成对整个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资源框

提供MGW的对外接口,完成各种方式的接入处理,并完成各相关底层协议的处理

另外,提供各种资源处理模块,完成无线协议处理

系统工作原理:

ZXWNMGW可根据网络规划,配置为端局VMGW、关口局GMGW或两者功能合一的MGW。

信令处理以及控制部分包括:

SPB(处理窄带信令二层及以下部分);

APBE(处理宽带信令二层及以下部分,与Iu-CS用户面共用);

信令SMP以及业务SMP。

T网分为两级,一级T网单独配置一框(BCSN),由64K/128K/256K交换容量单板和光接口板TFI构成,二级T网位于资源框(此处指BUSN)中的UIM单板上。

当系统需要配置一级T网时,则不配二级T网;

小容量成局不配置一级T网时,二级T网可实现框内交换。

媒体面包交换部分也分为两级,一级单独配置一框(BPSN),称一级分组交换网,二级由UIM中的24+2媒体面以太网交换构成,通过千兆以太网与一级分组交换网连接,资源框内部的包交换可以由二级交换网自主完成,框间的包交换需通过一级分组交换网完成。

控制面的连接:

各单板控制面以太网与UIM上24+2控制面交换相连,经UIM交换后连至CHUB板。

3.4电路域呼叫流程

移动呼叫业务流程:

1)基本的呼叫信令过程;

2)始呼;

3)终呼;

4)呼叫承载建立过程(网关呼叫信令流程和RAB指配);

5)Iu侧承载建立过程;

6)Nb侧承载建立过程;

7)呼叫释放;

8)用户发起;

9)网络发起

短消息业务流程:

1)点对点的短消息

2)移动台发起

3)移动台终止

4)Alert流程

图2、移动台发起短消息业务流程

3.5FDDLTE原理及关键技术

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是3G的演进,通常被称作3.9G,包括TDD、FDD

两种双工模式。

FDD(频分双工)是该技术支援的两种双工模式之一,应用FDD(频分双工)式的LTE

即为FDD-LTE。

由于无线技术的差异、使用频段的不同以及各个厂家的利益等因素,FDD-LTE的标准

化与产业发展都领先于TDD-LTE。

FDD-LTE已成为当前世界上采用的国家及地区最广泛的,终端种类

最丰富的一种4G标准。

2013全球共有285个运营商在超过93个国家部署FDD4G网络。

FDD模式的特点是在分离(上下行频率间隔190MHz)的两个对称频率信道上,系统进行接收和传

送,用保证频段来分离接收和传送信道。

FDD模式的优点是采用包交换等技术,可突破二代发展的

瓶颈,实现高速数据业务,并可提高频谱利用率,增加系统容量。

但FDD必须采用成对的频率,即

在每2x5MHz的带宽内提供第三代业务。

该方式在支持对称业务时,能充分利用上下行的频谱,但在

非对称的分组交换(互联网)工作时,频谱利用率则大大降低(由于低上行负载,造成频谱利用率降低

约40%),在这点上,TDD模式有着FDD无法比拟的优势。

4、实训设计

4.1TD-SCDMA无线侧数据配置

4.1.1TD-SCDMA无线侧数据配置步骤

配置无线侧的数据为进入第一个WIN2003操作系统,打开无线侧服务端。

在视图中选中“配置管理”进入配置管理界面。

1)创建子网:

用户标识没有固定要求,命名规范一般配置为:

[地名]+[]+[机房名]+[]+[RNCX],如长沙学院TD机房RNC6.子网标识与RNC管理网元标识一一对应,根据数据规划进行配置设定。

2)创建RNC管理网元:

管理网元标识即RNCID,对接数据,依据规划进行配置,当前网管此参数值与子网标识一一对应。

网元IP:

前台ROMB单板OMP的IP地址。

用户标识没有固定要求。

软件版本;

当前OMCR网管版本信息。

3)创建RNC全局资源:

RNC标识自动生成,用户标识没有明确要求,自主配置。

移动国家码460、移动网络码7.SNTP服务器IP地址为本机129.0网段地址,局号6。

4)创建机架:

配置ROMB单板,UIMC单板,配置RCB单板,配置CLKG,配置CHUB,配置GUIM,配置DTB,配置APBI,配置GIPI,配置APBE,配置RUB,修改全局资源。

5)统一分配IPUDPIP地址:

点击设备配置,在下拉框里选择统一分配IPUDPIP地址。

6)ATM通信端口配置:

在局向配置里先选择配置ATM通信端口配置,然后再IP路径组配置。

7)IUCS局向配置:

基本信息配置,传输路径信息配置,ATM配置信息配置。

8)IUPS局向配置:

ATM配置信息-IPOA信息,宽带信令链路信息。

9)IUB局向配置:

基本信息配置,传输路径组配置,IP配置信息,NBAP链路信息配置。

10)创建NODEB

11)创建站点

12)创建服务小区:

本地小区标识51,与NODEB对应。

13)登陆CCS2000排队

14)传送数据

15)观测结果

4.1.2TD-SCDMA无线侧数据配置结果

数据整表同步并存盘成功后,观察用于测试的手机是否有信号,并且能否打通,若能够打通则说明配置无误;

没打通则说明配置有问题,得重新检查一遍。

4.2电路域MGW网元配置

4.2.1电路域MGW网元配置步骤

打开CS网管客户端,进入视图菜单,选择命令终端

1)创建交换局:

交换局编号:

2(与OMP地址最后一位相同)

2)设置全局概貌:

全局概貌只要是设置本局是大T或小T网,若是最简局,选择小T。

3)创建机框,单板:

配置BUSN为主空框(1架2框),配置OMP单板,配置GUIM单板,配置SIPI单板,配置MRB单板,配置DTB单板,配置SPB单板,配置VTCD单板,配置APBE单板,配置IWFB单板。

4)局信息配置:

配置本局信令点,本局配置,邻结局配置,ATM局向配置,AAL2通道配置。

5)协议配置:

ATM交换配置,ATM接口,ATMPVC配置。

6)N7信令配置:

MTP数据配置

7)SIGTRAN配置:

SCTP配置,ASP配置,AS配置M3UA静态路由配置,SIO定位AS配置。

8)H248配置:

MGW基本信息配置,MGC基本信息配置。

9)业务配置:

VTCD分担处理RTP/RTCP配置

10)语音相关配置:

设备配置-语音相关配置-MGW音资源配置-批量新增MGW音资源-全选

11)音板上业务键配置

12)数据上传:

数据配置完成,上传数据验证正确性,上传数据前上加入CCS2000的TD队列。

4.2.2电路域MGW网元配置结果

数据传送完成后,若手机有信号,并且能够相互打通,则说明配置正确。

4.3电路域MSCS网元配置

4.3.1电路域MGW网元配置步骤

打开CS网管客户端,进入视图菜单,选择命令终端,点ROOT,在网元操作项中新增交换局。

交换局与OMP地址最后一位相同,这里为1。

2)创建机框,单板:

选择视图菜单中的日常维护,配置BCTC主控框,配置OMP板,配置UIMC板,配置SIPI板,配置SPB板,配置CLKG板。

3)资源管理配置:

打开“资源管理”窗口,在“视图”---资源管理。

选择视图菜单中的命令终端进行配置,配置本局信令点,本局配置,MSCS本局移动配置,邻接局配置,RNC局向配置。

5)拓扑配置;

语音编解码模块配置,拓扑节点配置,无线节点和MGW拓扑关系统配置。

6)SIGTRAN配置:

1SCTP配置,ASP配置,AS配置,M3UA静态路由配置,SIO定位AS配置。

7)H248配置;

MGW静态数据模板配置,MGW静态数据配置

8)SCCP数据配置:

GT翻译选择子配置,GT翻译数据配置

9)号码分板配置:

呼叫号码分析

10)接入配置:

位置区

11)业务配置:

VLR配置

12)语音配置:

按默认配置,点执行

13)负荷分担配置

14)Iu-A-Flex

4.3.2电路域MGW网元配置结果

数据配置完成后,上传数据验证正确性,上传数据前需要加入CCS2000的TD队列,传送数据完成,电话打通说明学生配置正确。

4.4FDD-LTE仿真软件实验

4.4.1FDD-LTE仿真软件实验步骤

硬件设备安装实验:

1)机框的安装及设备板卡安装

2)连接BBU电源模块

3)BBU传输线连接

4)DEBUG线连接

5)RRU设备安装及电源连接

6)RRU天线馈线及传输线的连接

拓扑的连接及参数配置:

1)连接核心网及基站拓扑

2)网管参数配置及连接

3)配置代理参数

4)创建子网及父节点

5)配置BBU、RRU设备的机架及相关参数

6)传输资源及全局端口配置

7)IP参数及静态路由配置

8)SCTP及OMCB的配置

9)基站资源配置

10)基站配置的导入、下载及激活

基站信号及业务的验证:

验证基站配置,返回虚拟OMC桌面,点击终端,选择对应天线。

1)连接完BBU电源模块后,观察电源指示灯,如图,则为正确。

2)正确的安装RRU并完成RRU电源线的连接,连接完成后,进入RRU,点击右方箭头,观察电源指示灯(正确则如下图)

3)正确的连接RRU馈线及BBU与RRU之间的传输线,连接完成后观察指示灯(正确如图)

4)验证结果

4.5长沙学院E-NODEB配置

进入2003-2操作系统。

数据配置前,首先打开网管服务器

4.5.1长沙学院E-NODEB配置步骤

1)创建子网

2)创建网元

元IP地址,即基站和外部通信的ENodeB地址(若在实验室适用Debug口直连1号槽位的CC话,直接配置为192.254.1.16。

根据前台BBU机架类型选择8300。

3)申请互斥权限

4)运营商配置

5)添加BBU侧设备

添加BBU设备:

点击网元,选中修改区,双击“设备”后,会在右边显示出机架图。

根据前台实际置情况添加CCC(即CC16)板,以及其他单板。

6)配置RRU

7)BPL光口设备配置

8)光纤配置

9)配置天线物理实体对象

10)射频线配置

11)IR天线组对象配置

12)配置时钟设备

13)物理层端口配置

14)以太网链路层配置

15)IP层配置

16)带宽配置

17)SCTP配置

18)业务与DSCP映射配置

19)静态路由配置

20)OMCB通道配置

21)创建LTE网络

22)基带资源配置

23)配置服务小区

4.5.2长沙学院E-NODEB配置

数据配置完毕,上传数据验证正确性。

上传数据要加入CCS2000队列

进度显示到100%,整表同步成功,稍后基站重启,待基站运行正常后,数据终端有信号,可做

数据业务时,说明配置正确。

5、实训心得

在本次实训中,学会了TD-SCDMA无线侧操作与维护,TD-SCDMA核心网CS域操作与维护,WCDMA、CDMA2000仿真软件操作,TD-LTE网络操作与维护。

进一步了解了TD-SCDMA、WCDMA、CDMA三大制式的区别与联系。

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TD-LTE网络,认识其优缺点。

在本次实训之中最为繁琐且复杂的就是网元的配置,以后还是应该多多练习并且认真学习。

在本次实训之后,对整个大学的知识再次进行了一次自我整合以及再次复习,受益颇多。

6、参考文献

[1]彭木根等.TD_SCDMA移动通信系统[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李立华等.TD_SCDMA无线网络技术[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李校林.胡楠等.TD-LTE网络优化中信令分析的应用研究[J]-广东通信技术2011.31

(1).

[4]杜庆波,罗文茂.3G技术与基站工程[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5]刘思杨.LIUSi-yangLTE网络优化技术[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1

(1)

[6]李世鹤.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7]刘光灿,陈威兵,冯璐.移动通信系统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