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各年龄段特点及指导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5955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各年龄段特点及指导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幼儿各年龄段特点及指导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幼儿各年龄段特点及指导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幼儿各年龄段特点及指导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幼儿各年龄段特点及指导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各年龄段特点及指导文档格式.docx

《幼儿各年龄段特点及指导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各年龄段特点及指导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各年龄段特点及指导文档格式.docx

★动作的协调性增强

3岁儿童喜欢跑、跳和踏小轮车等大动作,动作开始协调,逐步学会自然地有节奏地行走,但尚无法控制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某—动作。

3岁初期儿童,在没有扶持的情况下上下楼梯,仍需双脚先后踏同—台阶后再前进。

3岁后期,大多数儿童已会双脚交替上下楼梯。

3岁儿童手部小肌肉发展相对较迟缓,但双手协调技能有了较大发展,他们会折纸,会用蜡笔画画,电会使用剪刀有控制地沿线剪直条,动作逐步精细化了。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3岁儿童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腰,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对他们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

此时儿童开始能以认真的态度对侍成人所教之事,并有动手尝试的愿望。

比如,拿到新玩具时,既喜欢操作摆弄,同时也能认真看、听成人讲解,并试着改变玩法。

看到新奇的事物会主动接近,探索其中的奥秘。

★己形成与生活经验有关的概念

3岁儿童行动自如,认知范围扩大,逐步形成了一些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实物概念,但此时儿童的概念很具体,只是特指某项事物,例如猫就是专指自己家中的那只猫。

在操作摆弄物品时,儿童逐渐认识了一些事物的属性,如大小、长短、多少、简单形状等。

会10以内口头数数,但不能做到口手一致。

★认识很大程度依赖于行动

3岁儿童的认识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并且易受外部事物及自己情绪的影响,无意性占优势。

他们的注意很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

由于有意注意水平低下,儿童观察的目的性较差,缺乏顺序性和细致性,不会有意识地识记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强烈情绪的事物才易记住。

3岁儿童的思维大多由行动引起,一般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不会思考好以后再做。

他们的认识具体,只能根据外部特征来认识与区别事物,思维缺乏可逆性与相对性,因此不能理解反话。

★模仿性强

3岁儿童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

喜欢模仿妈妈打电话的样子、烧饭的动作等.还喜欢学问伴的样。

游戏时喜欢与问伴担任同样的角色,因此在游戏中常常出现许多“妈妈”在烧饭,对此.他们感到很满足,并未感到不合理。

★能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与需要

3岁是儿童语音发展的飞跃期,他们基本掌握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但在实际说话时发音还不够准确。

同时他们的词汇虽增加也很快,尤其是实词增长更为迅速。

儿童已能用简单的言语与成人、同伴交往,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还叙述生活中的事,只是在独白时很不流畅.带有很大的情景性。

这时的儿童特别爱听故事,常常缠着父母在空闲时间讲,还喜欢一边听,—边学故事中小动物有趣的动作和叫声。

★产生了美术表现的愿望

3岁左右的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由涂鸦期进入到象征期。

他们产生了美术表现的意愿,会把线条、图形加以简单地组合来表现事物的大致特征,但是他们能表达的图形很少,所以一形多义是儿童作品的主要特征,相似的图形在儿童不同的作品中可能表现为许多物体。

他们作画时.常常边画边用语言来补充画画内容。

这—阶段的儿童在绘画、构造活动中,愿意尝试各种新材料,表达熟悉物休的粗略特征。

一条直线旁边加上两根短线就是“一架飞机”。

他们偏爱鲜艳、饱和的色彩。

★喜欢音乐表现,能唱简单歌曲

3岁儿童喜欢学唱歌,尤其会对那些富有戏剧色彩的、情绪热烈的歌曲产生很大的兴趣,会反复地跟着唱。

他们也会试着用l一2种打击乐器打出不同节奏,虽然节奏并不准确合拍,但是表明他们已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动作进行表达。

这一时期的儿童一般都能唱几首简单歌曲,有的甚至会即兴哼唱一些自己编的旋律和短句,然而自编的歌曲曲调带有很大的模仿性。

★具体教育目标与主要教育内容

1.学习正确洗手、洗脸的方法,学会独立如厕,学用筷子,养成喝水的习惯。

2.对于自己生活密切有关的人产生亲切感,能接受成人的建议和指示。

3.知道必须遵守共同生活中的基本常规,体验与老师、同伴共处的快乐。

4。

会主动招呼熟悉的人。

能礼貌地求助和感谢他人的帮助,在成人启发下能作出安慰、关心、帮助他人的行为。

5.懂得要爱护玩具,学习收拾玩具和日常用品。

6.了解身体的外形结构和五官的功能,学习避开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危险因素。

7.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并学习—此基本运动技能,

8.好奇好问,喜欢操作、摆弄,学习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环境中的物品与现象。

9.了解周围生活中各类不同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能尝试比较,发现其明显的差异。

10.用普通话交流,能用短句表达自己的意。

11.喜欢听故事,看表演,翻阅图书,初步了解其表达的意思。

12喜欢做音乐游戏,能感受音乐节奏、旋律的显著变化,并会随变化变换动作。

13.尝试用多种颜色、材料和工具,运用画、折、搭、剪、贴等方法自由地表现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并作简单想象,体验乐趣。

14.在游戏中愿意用语言、动作、声音等表现所理解的事物和自己喜欢的角色。

★组织与实施的提示

1.正确分析儿童的情绪化行为,认真对待每个儿童的要求,为他们体验独立提供机会,并夸奖他们的成功。

2.为儿童的独自游戏、平行游戏以及同伴的合作游戏创设条件和提供机会。

3.为儿童提供充裕的时间,让他们从事自选活功,鼓励探索,满足其好奇心。

4.在一日活动中帮助儿童形成自然、依次行走的习惯,不宜多组织固定的、整齐划一的队列,统一行动。

5.给儿童机会,以证明和练习其新近发展的自理技能,实现帮助成人做事的愿望。

6教师要用心察觉儿童超越自己能力的活动和行为,即时帮助儿童调节与控制。

7.多与儿童交谈,并要耐心回答儿童的反复提问。

8.有序地安排活动内容和提供多种材料发展幼儿精细动作,

9.支持儿童在美术、构造等活动中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对材料和工具使用的探索过程,并尊重其对作品的夸张和命名的创造行为。

10.用恰当的方式向儿童展现可供模仿的行为、新奇的发现和获得新经验的方法。

11.帮助家长认识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尊重儿童合理的意愿,支持儿童从事感兴趣的活动,避免儿童徒生反抗心理。

12,保持与家长沟通,促使家长认同幼儿园的培养要求和教育策略,尽可能地吸引家长共同参与班级的教育。

称赞才是好方法

有技巧的称赞往往较有技巧的责备来得难些,尤其是对5岁的孩子。

他们通常将大人的话当成金科玉律,顺从的欲望相当强,所以父母的一句话,就能造成很大的影响。

不能只图父母的方便

平时对子女缺少照顾的父亲往往有种观念,总认为称赞孩子是他最起码要做的事。

事实上这种想法是极不负责任的,因为这样会很快让孩子看透父亲想讨他欢心的投机心理。

如果每次在母亲斥责之后,父亲都反过来称赞孩子,这时1、2岁的幼儿也许能发生作用,但是3岁以上的幼儿对这种没有理由的称赞已经懂得怀疑了。

尤其要注意的是,有些家长无故称赞别人的孩子,目的无非是想巴结对方的父母。

因此,提醒各位家长,称赞孩子是好事,但必须要他能了解理由。

5岁儿希望被认可、被赞美的心态很强烈,如果大人毫不负责地胡乱赞美一番,只想讨好幼儿,这将使孩子勉强自己去达成目标而发生预期不到的问题。

若称赞“你是个勇敢的孩子,一定敢一个人待在黑漆漆的房间里睡觉”时,孩子为了勉强自己,虽然无法克服畏惧,也只好以“肚子痛”、“窗户自己会打开”等藉口哑乞求大人帮助。

另一方面,以赞美来达成对孩子的要求,很可能不久就被孩子认破,甚至反而加以利用。

如此孩子会反过来向母亲说:

“妈妈,既然你知道我是乖孩子,那就帮我买个玩具,我一定比以前更乖。

”届时您该怎么办呢?

称赞的时候

虽然如此,但也不必因此而不敢赞美孩子,孩子表现得好就要真心赞美他,尤其是5岁儿,受到赞美能使他找到更高的目标,而且对自己更有信心,因此诚恳的赞美是必要的。

首先要使孩子明白被赞美的理由,使他能从被肯定中确立日后努力的目标。

“啊!

你知道把垃圾从地上捡起来丢在垃圾桶,不但妈妈觉得光荣,连过路的人都会为你做了一件好事而高兴,你真是好孩子!

”像这样具体地说明理由和对他的行动加以支持,比盲目的赞美更重要。

此外,有兄弟姐妹或其他朋友在场时,要注意不要使赞美成为他拥有优越感的原因及使别人受挫感的来源。

赞美与责备一样,最好都能在一对一的情况下进行。

承认、鼓励、成为支持者

许多父母以为管教孩子就是找出他的缺点来责备。

但是责备只能使孩子消极地改掉不良的行为,想要他主动做出理想的行为,则必须加以赞美来引起他的意念,这两种分别使用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对5岁儿的赞美内容不能再用像“你是个好孩子。

”“你真聪明!

”这么简单,而是要花脑筋想出不同的赞美法,例如“这是你替我做的吗?

谢谢你!

”即使只是一点儿小的好事也要加以肯定与承认。

还有,看到孩子努力想做好一件事时,最好及时对他说出一句勉励的话:

“再加油!

你好棒!

好棒!

”或者注视着他、对他重重地点头认可。

幼儿的努力必须有大人承认和支持才能持续下去,尤其是对平时不能顺利表达行动的孩子,当他有努力或善良的行为时,一定要加以勉励。

比如告诉他:

“你是不是觉得那个人很可怜?

妈妈认为你这种同情心是对的。

责怪的原则是:

孩子的行为呈现错误的时候;

但是赞美则是:

只要有感情的动向就要加以承认,这是两者之间的差别。

再者,看见孩子表现良好而给予赞美,是每个人都得到的;

但是孩子想做好却失败时,就很少有大人会去注意他,父母们也不能忽略孩子这种心情才好。

孩子长久的努力有了结果或面对不擅长的事时,大人都应加以鼓励,特别是常被别人忽略的小孩努力做某件事时,大人绝不要忽略了加以赞扬。

切记的是,别拿他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较,完全要以他自己本身的情况来考虑是否该加以赞美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

1、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大班幼儿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成人,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他们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水平明显提高。

这就要求我们在很多地方适当放手让孩子去做,有时为他们创造适当的条件,真正动手做的人应该是孩子。

可以让孩子在家中做一些简单家务等所能及的事情。

2、活动更加有目的、有计划

同中班、小班幼儿在行动过程中进行思考的特点相比,大班幼儿已有可能在行动之前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一个大致的想法,他们的行为少了一些盲目性,多了些目的性和计划性。

但是这种目的性和计划性不是自然发生的、它有赖于成人的引导。

这就要求我们让孩子参与活动计划的制定,并引导他们按照计划进行活动。

一方面可以使幼儿的主动行为始终围绕着活动计划进行活动;

另一方面也可以发展他们制定计划、按照计划行动的习惯和能力。

让孩子参与指定周末出游计划等等。

3、自我控制能力提高

以大脑额叶逐渐发展和神经纤维髓鞘化接近完成为标志,5—6岁幼儿的神经系统比5岁前的幼儿成熟许多。

与此相对应,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提高。

这既表现在他们对动作准确性的控制上,又表现在对他们自己行为的控制上,如规则意识、坚持性的增强等等。

与规则意识提高相通的是,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增强,坚持性普遍提高。

这就要求我们在带孩子活动的时候可以提一些要求,如到一些公共场合要安静,服从一定的纪律等等。

4、好学、好问、喜欢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5—6岁的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思维积极、活跃,愿意学习新东西。

在他们的头脑中有数不清的疑问、问不完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带孩子进行活动的时候活动内容要有适当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不仅顺应了幼儿积极思考的特点,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培养他们勤于思维的习惯。

这就要求我们在解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时不要敷衍了事,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尽可能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5、同伴间互动、合作多了,开始注意向同伴学习

5—6岁的幼儿注意的广度提高了,交往能力也增强了,他们不仅注意自己的活动,而且还注意同伴的活动。

遇到共同的兴趣和目标幼儿之间会有很好的分工、合作、协作等。

他们还会主动向同伴学习,一起讨论问题等等。

这就要求我们多给孩子创造一些同伴交流的机会,如按时送孩子来园,让孩子尽可能多的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们在实实在在地与别人一起共事的过程中学习共同做事,发展交往、协作能力、也为小学的班级式学习做准备。

6、思维中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大班幼儿的思维水平较小、中班幼儿也有了提高,表现为虽然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却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萌芽。

在认识事物方面,他们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

这就要求我们带孩子进行一些比较深入和持久的活动,而不是一会一换。

如在陪孩子游戏时,可以安排一些半天或一天能够完成的内容。

综上所述,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

一方面自我控制能力增强,有一定自我约束能力,能够与同伴之间相互合作、愿意向同伴学习。

这是他们进入小学必须适应的。

另一方面他们仍处于幼儿阶段,思维中具体形象性思维还占主导地位,学习过程需要与具体活动相伴随。

因此,他们的学习过程又必须是活动化的。

活动化的共同学习也就成为了大班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

和孩子说话时的五大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一:

语气肯定、直截了当。

切忌语气委婉、目的不明。

棠棠5岁,很爱画画。

妈妈还在幼儿园里给棠棠报了钢琴班,所以每周一、三、五都有钢琴辅导老师来带他去上30分钟的钢琴课。

一次,江老师来领棠棠的时候,赶上棠棠在专心致志地画画。

江老师对他说:

“棠棠,你能把你的画收起来吗?

老师在等你上钢琴课呢!

”棠棠头也不抬地说:

“不,我还没画完画。

另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听了棠棠的回答后,说道:

“棠棠,把画收起来,钢琴课的时间到了。

”棠棠听后,乖乖地把没画完的画收好,然后高高兴兴地跟江老师去上课了。

显然,使用不同的语气,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疑问句会给儿童选择的机会和空间,儿童通常会作出符合自己意愿的选择。

比如,对于“能不能把画收起来”的问题,棠棠选择回答“不”。

与疑问句相比,陈述句则不给儿童选择的余地,并能让儿童明白他们需要履行的责任,如“把画收起来”。

所以,家长和老师在说话之前,应该明确自己是要询问还是要求。

如果是要求儿童做某件事,最好使用陈述句,如果是询问儿童是否愿意做某件事,才用疑问句。

运用成人间的婉转迂回的方式与儿童交流是不妥的。

注意事项二:

用词具体、形象、通俗,清楚地表达期望与要求。

切忌用词抽象、笼统、华而不实。

有一次,我听到某个老师这样对一群3岁左右的小朋友说:

“每一个小朋友都应该爱护图书。

”但是没过多久,就发生了书被撕破的事件。

当老师责问犯错误的小朋友“为什么不爱护图书”时,小朋友问:

“老师,爱护是什么意思?

很多时候,我们家长和老师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明明才给孩子说得清清楚楚,孩子却“明知故犯”。

在我们气恼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责任可能就在我们自己?

笼统,抽象的用词,如“爱护”,会给年幼儿童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所以,换一种形象、具体的说法是必要的。

可以这样对孩子说:

“我希望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做到不折书,不撕书,不在书上乱写乱画。

注意事项三:

循序渐进、耐心仔细。

切忌“一厢情愿”,高估孩子的记忆容量和接收信息的能力。

在一次半小时的实验课上,一个年轻的实习老师计划教3~5岁的孩子学会播种。

她这样说道:

“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播种。

请每一个小朋友都去水池边拿一个小纸杯,到门口的蓝桶里盛上大半杯黑土,然后到我这里来领一粒种子。

把种子埋进土里,再到水池那儿接一点儿水,最后把纸杯放在水池边的台子上。

”听完实习老师的指导后,有的孩子站起身,但不知道要做什么;

有的孩子仍然坐在地毯上,看着老师;

有的孩子去拿纸杯;

有的孩子去捧了些黑土……

孩子们的这些不同反应并不是实习老师的本意和初衷,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因为研究表明,对不到5岁的儿童来说,一次接收并记住一个以上的指导信息是有困难的。

换句话说,一次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指导信息,只会主观超越儿童有限的记忆范围,影响儿童的理解能力。

所以,要使儿童能够执行并完成某样指定的任务,必须要让他们明白我们要他们做什么。

而要让儿童明白,就必须分层次、按步骤地耐心指导和引导儿童。

可以对儿童说:

“现在每一个小朋友都去水池边拿一个小纸杯。

”等到所有小朋友都拿到纸杯之后,接着说:

“现在,到门口的蓝桶里盛大半杯黑土。

”等他们都盛好黑土后,再接着说:

“现在,每人到老师这里来领一粒种子”……

注意事项四:

直奔主题、简单明了。

切忌话中有话。

3岁的可可经常打人。

一次,他又在打另一个小朋友。

钱老师看见后,就急忙过去制止,并严厉地

对可可说:

“今天老师已经告诉你多少次了,不要打人?

”可可嘟囔着:

“不知道(多少次)。

”钱老师加重了语气:

“5次了!

”说完,却发现可可对钱老师的话并没有所期待的反应,比如说,感到羞愧或内疚。

这样的结果让钱老师很失望。

“我告诉你多少次了”是很多人训斥孩子的口头禅。

但是,我们是否认真想过,年幼的孩子能从这句口头禅中听出什么呢?

我们成年人自然懂得“我告诉你多少次了”这种强调语气的问句,间接地表达了说话者的失望和生气,并不寻求答案。

但是年龄小的儿童却往往不懂得事情的发生频率与严重性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能理解这话中之话。

并且,这样的问句通常把儿童的主意力转移到了对“多少次”的询问上,从而弱化了说话人所想表达的“不要打人”的本意。

因此,当教育对象是幼儿时,我们应该直接了当地说:

“不要……”

注意事项五:

坚持原则,语言积极。

切忌“威逼利诱”。

这天,幼儿园组织春游,爸爸妈妈可以同去,但孩子们都自己背着午餐。

午餐时,4岁的李琪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妈妈赶紧过来看她,问怎么了,李琪说:

“我不喜欢苹果,可是你在我的午餐包里放了苹果。

”说着,她就要把苹果扔掉,她妈妈制止了她,她还是哭着说:

“我不要苹果放在我的午餐包里,我不要。

”妈妈就威胁她说:

“如果你还哭,我们就留你一个人在这儿了。

”话音未了,李琪哭叫得更大声了,其他小朋友都看着她,她妈妈只好换了一个口气,说:

“不要哭了,妈妈帮你把苹果扔掉,行了吧?

”这一招看来管用了,不一会儿,李琪停止了哭泣。

其实,李琪妈妈的这种处理方法,是非常不妥的。

来自家长或老师的威胁,比如说,“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或者“把你送给捡垃圾的”等话,并不能真正、有效地制止儿童正在进行的不当行为,相反,会使儿童因为感到恐惧和害怕,或者产生逆反心理,而加倍地宣泄情感,放肆行为,比如哭闹等。

经常性的威胁甚至会危害儿童的心理健康。

另外,一味妥协又会助长儿童讨价还价的习惯。

李琪妈妈的处理方法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放纵了李琪任性、无理的行为,并且给其他儿童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所以说,家长和老师只有注意自己的言行,有必要地坚持原则,适时合理地约束和制止儿童的不妥行为,耐心地给儿童讲道理,才能规范儿童的行为举止,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李琪的妈妈如果这样做也许更好一些:

把李琪带到另一个地方单独谈话,然后告诉李琪,她的哭闹影响了老师的工作和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对他们是不公平、不礼貌的,所以不应该再哭闹了。

如果李琪继续哭,可以陪着她,但是不理会她的哭闹,让她自己慢慢感觉到哭闹是没有用的,等她停止哭闹后,再给她讲道理:

“你可以不吃苹果,但是你不能把苹果扔掉,因为浪费食物是不对的……”

和孩子说话,重要的是根据孩子的特点,说孩子能听懂的话,并坚持我们要表达的信念。

只有这样,我们要传递的信息,才能最顺畅地到达孩子那里。

Welcome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