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臣《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5947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宝臣《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张宝臣《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张宝臣《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张宝臣《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张宝臣《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宝臣《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张宝臣《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宝臣《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宝臣《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建议

1.为有利于学生完整、准确、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主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精讲辅导、问题探究、合作互助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力求在教学中启发引导、生动活泼。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既要结合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进行教学,也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自己身边教育工作的问题,总结教育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尽量高标准、严要求,使学生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

3.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要注意科学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培养,加强教学的教育性,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以开阔视野。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具有一定的逻辑知识、推理能力,深厚的语文功底。

三、学时分配

章节

内容

学时

导论

教育学概述

2学时

第一章

教育的本质

6学时

第二章

教育目的

4学时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第六章

课程

第七章

教学

合计

36学时

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导论”的教学

1.教学纲目

一、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二、教育学的理论结构

三、教育学的研究范式

2.教学要求

本部分作为教育科学的入门内容,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教育学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了解当前教育学发展中的重要分支,如实验教育学、实用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式的发展等问题。

3.问题思考

(1)前教育学阶段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教育学形成阶段的特征有哪些?

(3)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4)实用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6)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4.参考书籍

南京师大教育系编: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成有信主编:

《教育学原理》,大象出版社1993年版;

王道俊、王汉澜主编: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郑金洲:

《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二)“第一章教育的本质”的教学

第一章教育的本质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二、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的本质与属性

一、教育的含义

二、教育的本质

三、教育的属性

第三节教育的功能与价值

一、教育的功能

二、教育的价值

通过教学,能够比较几种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认识,了解教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每个阶段教育的重要特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和主要思想主张;

正确理解“教育”的概念及其含义、认识教育的本质与价值问题的多种学说,并对教育功能与价值选择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1)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有哪些说法?

(2)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教育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4)请区别“什么是教育”与“教育是什么”?

(5)教育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6)谈谈你对教育的功能及其选择的认识?

(7)谈谈你对教育的价值及其选择的认识?

4.参考书籍

孟宪承:

《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

吴式颖:

《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约翰·

杜威著,王成绪译:

《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叶澜主编:

《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第二章教育目的”的教学

1.教学纲目

第二章教育目的

第一节教育目的内涵与功能

一、教育目的的内涵

二、教育目的的内容与功能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依据与类型

一、教育目的的依据

二、教育目的的类型

三、教育目的的当代转变

第三节我国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方针的演变

二、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教育目的的实现----素质教育

通过教学,理解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全面发展教育等基本概念,理解教育目的的内容与功能、依据与类型、我国教育方针的演变,能够联系实际认识我国教育目的,能够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问题。

3.问题思考

(1)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有哪些?

(2)简述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观?

(3)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4)当代教育的目的观发生怎样的转变?

(5)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6)应试教育的存在基础是什么?

(7)谈谈你所理解的“素质教育”?

王天一等编:

《外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法]涂尔干:

《教育及其性质与作用》,《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黄葳:

《主体性教育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陈磊:

《素质教育新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的教学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人性与教育

一、人性与教育

二、人的可教性与必教性

第二节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与人的发展

二、环境与人的发展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四、个体实践与人的发展

第三节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一、全面发展学说

二、教育与全面发展

第四节教育与人的个性发展

一、人的个性发展的含义

二、教育与人的个性发展

通过教学,了解人性问题的不同认识及其对教育的影响,懂得人的可教性与必教性的道理,能够辩证地认识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实践等与人发展的关系,掌握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及其指导意义,理解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1)遗传对人发展的影响是怎样的?

(2)环境能决定人的发展吗?

为什么?

(3)为什么说教育能主导人的发展?

(4)马克思关于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5)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教育如何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董奇:

《脑与行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肯]理查德·

利基著,吴汝康等译:

《人类的由来》,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年版;

[英]恩斯特·

卡西尔著,甘阳译:

《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

[俄]O.F博尔诺夫著,李其龙等译:

《教育人类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的教学

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教育与经济

一、经济对教育的影响

二、教育对经济的影响

第二节教育与政治

一、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二、教育对政治的影响

第三节教育与文化

一、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二、教育对文化的影响

第四节教育与科技

一、科技对教育的影响

二、教育对科技的影响

第五节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一、社会系统中的教育

二、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一方面,全面地认识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对教育的制约性影响;

另一方面,科学地认识教育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要素影响的原理与有限性;

并了解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要素的新发展带来的教育影响。

(1)教育对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政治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3)现代科技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哪些挑战?

(4)简述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5)“教育先行”的内涵及其根据是什么?

(6)“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与理论根据是什么?

(7)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颜泽贤,张铁明:

《教育系统论》,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吴季松:

《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版;

[德]雅斯贝尔斯著,周晓亮等译:

《现时代的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袁振国主编:

《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的教学

1.教育纲目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教师

一、教师的内涵

二、教师角色

三、教师的素质

四、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节学生

一、传统学生观

二、学生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理解

二、师生关系的变革

三、师生关系的重建

通过教学,正确理解教师的内涵、角色,认识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其启发意义,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其实现;

认识现代学生的内涵及传统学生观的弊病;

认识现代师生关系的基本内容,思考建设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1)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有哪些?

(2)当前新课改下的教师角色如何定位?

(3)我们应该确立什么样的现代学生观?

(4)现代师生关系的内容有哪些?

(5)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现实途径是什么?

(6)我国当前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是什么?

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有哪些?

叶澜: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版;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

《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阮新伟:

《批判诠释与知识重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孙孔懿:

《教育失误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第六章课程”的教学

第六章课程

第一节课程的本质

一、课程本质的批判性分析

二、课程的本质与特点

第二节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

二、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

三、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

四、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

五、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

六、发展性的课程评价观

第三节课程的结构

一、课程结构的内涵

二、课程结构的特点

三、课程结构的优化

第四节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课程资源的类型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

第五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望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关于课程本质的不同观点,能够掌握课程的本质和特点,能够批判性地分析各种课程的各种理念;

了解课程结构的内涵、特点和组织,能够掌握课程资源的类型和开发策略,并能够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开发课程资源,能够正确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创新,了解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1)谈谈你对课程本质问题的认识

(2)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3)课程资源有哪些类型?

(4)有人认为“课程就是指学科和教材”,你对此如何理解?

(5)课程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6)课程的实施有哪些取向?

(7)新课程改革的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8)你认为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有哪些趋势?

靳玉乐:

《课程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李子建、黄显华著:

《课程:

范式、取向和设计》,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瞿葆奎主编:

《教育学文集·

课程与教材》(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顾明远:

《教育大辞典(第1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

“第七章教学”的教学

第七章教学

第一节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概念

二、教学的地位

三、教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

二、教学过程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的功能

第三节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二、教学原则沿革

三、教学原则体系构建

第四节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发展

二、教学方法的分类

三、教学方法的基本运用方略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教学的概念,理解教学的地位,了解教学的形成与发展;

掌握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了解教学过程的功能;

了解教学原则的沿革和体系的构建,掌握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了解教学方法的发展和分类,掌握教学方法的基本运用方略。

(1)把教学看作一种特殊交往,其优点何在?

(2)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功能?

(3)教师在运用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应注意些什么?

(4)请说明“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一论断的合理性。

(5)谈谈你对教学本质问题的认识。

(6)请你谈谈对“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认识过程”的认识。

(7)你怎样看待教学方法未来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施良方、崔允灏主编:

《教学理论:

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田慧生、李如密:

《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袁振国:

《当代国外教学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乔伊斯:

《教学模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五、教材及学生参考书

使用教材:

柳海民著:

《教育原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教育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年修订本。

必读参考书:

彭绪铭:

《教育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朱德全:

《教育学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选读参考书:

全国十二所师大合编:

《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六、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1.每章都有相应的作业,包括基础知识、材料分析;

学生必须牢记一些基本概念,理解相关内容的理论观点。

2.写1-2篇教育小论文,1500字左右。

七、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期末闭卷考试占50%,作业占40%,课堂情况(包括考勤占10%)

撰稿人:

张宝臣    审稿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