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考试复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5814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测考试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检测考试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检测考试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检测考试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检测考试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检测考试复习文档格式.docx

《检测考试复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测考试复习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检测考试复习文档格式.docx

沥青混合料密度与水密度之比:

C:

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密度:

假设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为零的最大密度;

D:

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

单位体积(包括开、闭口空隙、颗粒表面轮廓线所包围的全部毛体积)压实沥青混合料的干质量。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密度有表干法、蜡封法、体积法测定;

表干法适用于较密实的吸水很少的试件;

蜡封法测定的毛体积密度是压实沥青混合料常温下的干燥质量与蜡封条件下的毛体积的比值,适用于吸水较多而不能采用表干法测定的试件;

体积法测定毛体积密度是压实沥青混合料的干质量与直接用卡尺测量的毛体积的比值,适用于吸水严重至完全透水,不能用表干法和蜡封法测定的试件。

10沥青混合料空隙率:

空隙率过大降水容易进入结构层,使沥青变脆,从而产生裂缝和松散,空隙率过小,面层容易产生车辙和推挤现象,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对其弯拉劲度有很大影响,一般要求密级配混合料施工初始空隙率不大于7%,开放交通最终空隙应大于3%。

10、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制作温度应通过黏度、温度曲线确定,并与施工实际温度相一致,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成型温度在此基础上提高10-20度。

11、确定一个马歇尔试件拌合物用量的计算方法为:

将拌合好的沥青混合料均匀称取一个试件所需用量,当已知混合料的密度时,可根据试件的尺寸乘以1.03得到需要的混合料数量,进行击实试验,成型后用游标卡尺量取试件高度,根据试件高度来调整试件的矿料和沥青用量。

12、沥青混合料的密度试验方法:

表干法:

适用于吸水率不大于2%的各种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密度或毛体积相对密度。

基本步骤:

1、选择适宜的浸水天平或电子秤;

2、除去试件表面的浮粒,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

3、挂上挂蓝,将试件浸入水箱中,称取水中质量(若天平持续变化,不能很快稳定,说明吸水严重,不适用于此法测定),4、从水中取出试样,擦拭表面的水,称取试件的表干质量;

5、计算时间的吸水率=(试件的表干质量-试件的空中质量)/(试件的表干质量-试件水中质量)6、当试件吸水率不大于2%时,试件毛体积密度为:

试件的空中质量/(试件的表干质量-时间的水中质量)*常温水的密度。

B、蜡封法:

适用于吸水率大于2%的沥青混合料或沥青碎石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或毛体积密度。

试验步骤:

1、选择适宜的浸水天平或电子秤;

2、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钻芯取样试件,应用电风扇吹12小时以上,不得用烘干法);

3、将试件置于冰箱中,按规定温度冷却30分钟;

4、将石蜡融化至熔点以上5.5正负0.5度;

5、从冰箱中取出试件立即进入石蜡液中,至全部试件表面被石蜡封住后迅速取出试件,在常温下放置30分钟,称取封蜡试件的空中质量;

6、挂上挂蓝,进入溢流水箱中,将蜡封试件浸入网篮浸水约1分钟,读取水中质量;

13、马歇尔稳定度:

标准尺寸试件在规定温度和加荷速度(50±

5mm/分钟)下,所承受的最大破坏荷载。

14、流值:

达到最大破坏荷载时试件的垂直变形。

15、马歇尔稳定度的试验步骤:

用卡尺量测试件的直径和高度,不符合要求时应作废;

将恒温水槽调节至要求的试验温度,将试件放入恒温水槽中保温30-40分钟,试件应垫起,离容器底不小于5公分。

C;

将马歇尔试验仪的上下压头放入水槽中达到同样的温度,将上下压头从水槽中取出擦拭干净内面,保证上下压头活动自如,将试件取出置于下压头上,盖上上压头,装在加载设备上。

D:

启动加载设备,使试件承受荷载。

荷载到达最大的瞬间,记下流值读数。

(从恒温水槽取出试件至测出最大荷载的时间不应超过30秒)

16、我国规范规定,以60度作为车辙试验的标准温度,加载水平为0.7mpa,试验持续1小时,以动稳定度作为评价指标。

17、车辙试验结果的3种评价方式:

以试验过程中某一加载时段,产生单位永久变形的加载次数,即动稳定度作为评价指标;

以一定的加载次数产生的永久变形作为评价指标;

同时以动稳定度和永久变形作为评价指标。

18、动稳定度:

在规定的温度(60摄氏度)条件下,以一个轮压为0.7mpa的实心橡胶轮胎在其上行走,测量试件在变形稳定时期,每增加1mm变形需行走的次数,单位:

(次/mm)

19、影响沥青与矿料黏附性的因素:

矿料的性质、沥青与矿料的相互作用、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沥青膜厚度。

20、沥青与矿料黏附性试验方法有:

水煮发、水浸法;

水煮法适用于粒径大于13.2mm的粗集料;

水浸法适用于粗集料最大粒径小于或等于13.2m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粗集料与沥青的黏附性应采用水浸法试验。

21、水煮法的试验步骤:

A:

将集料过筛,取形状接近于立方体的集料5个,洗净、烘干;

将试料逐个用细绳系劳,置于烘箱内1小时,并准备沥青试样;

逐个从烘箱内取出加热的矿料用线提起,进入预先加热的沥青中45秒,至颗粒完全被沥青膜裹覆。

将裹覆沥青膜的集料悬挂试验架上,下面垫一张废纸,使多余的沥青流掉,并在室温下冷却15分钟;

E:

将集料逐个提起,浸入盛有煮沸水的大烧杯中央,应使烧杯中的水处于微沸状态,浸煮3分钟;

观察矿料颗粒上沥青膜的剥落程度,并评定其黏附等级,同一试样应平行试验5个集料颗粒。

22、水浸法的试验步骤:

将集料过筛,选取形状规则的集料200克,洗净、烘干,放在干燥器中备用;

准备沥青试样,加热至与矿料的拌合温度,将煮沸过的热水注入恒温水槽中,维持80±

1度的恒温。

用4分法称取集料100克置于搪瓷盘中,连同搪瓷盘一起放入已经升温至沥青拌合温度以上5度的烘箱中持续加热一小时。

按100克集料加入沥青(5.5±

0.2)g的比例称取沥青,放入小型拌合器中,一起放入同一烘箱中加热15分钟。

将搪瓷盘中的集料倒入拌合容器的沥青中,用金属棒均匀拌和1-1.5分钟,使集料完全被沥青膜裹覆。

F:

取裹覆有沥青的集料20个置于玻璃板上摊开并冷却1小时;

G:

将放有集料的玻璃板浸入恒温水槽中,保持30分钟,并将剥离后浮于水面的沥青用纸片捞出,从水中小心取出玻璃板,浸入水槽内的冷水中,仔细观察沥青薄膜的剥落情况。

23、沥青含量的检测:

检测方法:

射线法、离心分离法、回流式抽提仪法、脂肪抽提器法;

射线法适用于测定黏稠石油沥青拌制的热拌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的测定;

离心分离法适用于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施工时沥青用量检测、评定拌合场产品质量、旧路面的沥青用量及旧路面沥青的老化性质。

回流式抽提仪法适用于沥青路面施工的沥青用量测定、可检测旧路面的沥青用量,对煤沥青路面要有原始的测定数据。

脂肪抽提器法适用于热拌热铺沥青用量检测,评定拌合场产品质量、旧路面的沥青用量检测。

2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石料为碱性石料时,宜使用针入度较小的沥青,并采用下列抗剥离措施:

用干燥的磨细消石灰粉或生石灰粉、水泥作为填料的一部分,其用量应为矿料总量的1%-2%;

在沥青中掺加抗剥落剂;

将粗集料用石灰浆处理后使用

25、矿粉在沥青混合料中的作用:

通过沥青和填料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构沥青和沥青胶浆,使混合料中的矿料结合成一体。

26、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包括原材料选择和配合比设计两方面;

对材料侧重于质量达到路用性能要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实际上也包括矿料级配类型和沥青用量的确定。

27、沥青路面综合设计应包括:

综合考虑沥青路面的各种破坏形式及相应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综合考虑,所使用材料性能参数能够在沥青混合料设计中体现,综合考虑抗疲劳能力、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抗滑性。

28、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思路:

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混合料受力变形特性混合料结构特点混合料的结构参数

29、沥青混合料的类型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类型、所处的结构层位、设计厚度综合确定。

30、对矿料级配范围进行调整:

对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多的路段,宜选用粗型密集配沥青混合料并取较高的设计空隙率.。

对冬季温度低,且低温时间长的地区或重载交通较少的路段,宜选用细型密集配沥青混合料,并取较低的设计空隙率。

为保证高温抗车辙能力,同时兼顾低温抗裂性能的需要,配合比设计时宜适当减少公称最大粒径附近的粗集料用量,减少0.6mm以下部分的细粉用量,使中等粒径的集料较多,形成S型级配曲线,并取中等或偏高水平的设计空隙率。

D;

确定各层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应考虑不同层位的功能需要,满足耐久、稳定、密水、抗滑的要求。

E:

根据公路等级和施工设备的控制水平,确定工程的设计级配范围应比规范级配范围窄,其中4.75、2.36通过率上下限的差值宜小于12%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充分考虑施工性能,即混合料易摊铺、压实,避免造成离析。

31、矿料级配中矿料调整原则和调整方法:

根据公路等级和施工设备的控制水平,确定设计级配上下限差值,4.75、2.36mm颗粒的上下限差值宜小于12%。

确定设计级配范围时应特别重视实践经验,通过对条件相当的工程进行调查,证明级配范围的能满足使用需要。

对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寒冷的南方地区或重载路段,应重视抗车辙能力,采用较粗的级配,适当提高矿料间隙率,选用较高的设计空隙率。

对温度寒冷,夏季时间短的北方地区或非重载路段,应保证抗车辙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提高低温抗裂性,采用较细的级配,适当减小矿料间隙率,选用较小的设计空隙率。

高温要求与低温要求相矛盾时,应以提高高温抗车辙能力为主,兼顾低温抗裂性,减少4.75、2.36mm矿料用量的同时,适当增加0.075mm颗粒用量,并取中等或偏高的设计空隙率。

F:

在潮湿或湿润区,考虑抗车辙能力的同时还应重视密水性的要求,宜适当减小空隙率,并保持良好的抗滑性能

对等级高、沥青层较厚时,可采用较粗的级配范围,反之采用较细的级配范围。

对重点考虑抗车辙能力的混合料(空隙率较大),细集料宜采用较多的石屑,而对重点考虑低温抗裂性的混合料(空隙率较小),宜采用较多的天然砂作为细集料。

H:

确定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范围应考虑不同层次的功能要求

(表层:

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滑性)

(中层:

高温抗车辙能力)

(底层:

抗疲劳开裂性、密水性)

I:

对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下粗限,反之为上细限。

32、马歇尔试验:

在油石比大致选定的范围内,以0.5%的间隔的油石比分别进行马歇尔试验。

根据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方法绘图,计算最佳油石比;

按最大密度、最大稳定度、空隙率的中值确定最佳油石比:

按各项指标全部合格的中值确定最佳油石比

由此确定最佳油石比和相应的最佳沥青用量。

33、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弯曲试验最低试验温度为-10度,加载速率为:

50mm/分钟。

34、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的内容:

矿料级配计算、马歇尔试验、高温稳定性检测、水稳定性检验、低温弯曲试验。

35、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

在目标配合比确定后,应利用实际施工设备进行施工配合设计,试验前应根据级配类型选择振动筛筛号,使几个热料仓的材料不至相差太多,最大筛孔应保证使超粒径集料排除,使最大粒径的筛孔通过量符合设计范围要求。

试验时,按目标配合比设计的冷料上料、烘干、筛分,进行矿料级配计算,按此配合比进行马歇尔试验,绘制图形得出最佳油石比。

看结果与目标配合比是否吻合,然后确定最终油石比。

36、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

进行试拌试铺,拌和机按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观察现场施工情况,如不满意,应进行适当调整,试验室应密切配合、现场指挥,现场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高温稳定性及水稳定性验证,只有所有指标全部合格,才能交付使用。

37、随着沥青含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减少、稳定度增加,流值减少、饱和度增加。

石蜡的密度=石蜡的空中质量/石蜡空中质量与水中质量的差值

水泥混凝土

1、集料:

粒径在0.16-5mm之间的集料为细集料;

大于5mm的颗粒成为粗集料。

2、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大于3.7时,拌合物的和易性不易控制,且不易振捣成型;

砂的细度模数小于0.7时,将增加较多的水泥用量,而且强度显著降低,在选择混凝土用砂时,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应同时考虑。

3、钢筋混凝土用海沙时,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0.06%,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时,应经淡水冲洗,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2%

4、混凝土所用粗集料应满足的要求:

颗粒级配及最大粒径应满足要求,使用单级配应采取措施避免混凝土发生离析;

粗集料通过率为100%的最小筛孔尺寸称为最大粒径,在满足最大粒径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选得大些;

强度和坚固性:

混凝土粗骨料起骨架作用,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坚固性,(强度可用石料抗压强度和压碎值表示),当混凝土强度为C60及以上时,应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检验;

有害杂质和针片状含量应符合要求,重要工程所用粗集料应进行碱活性检验,检验判定有潜在的碱硅酸盐反应危害时,则应采用含碱量小于0.6%的低碱水泥或掺如硅粉、矿渣、粉煤灰等掺合料,以抑制碱硅酸盐反应,若集料有潜在的碱碳酸盐反应危害时,则不宜作为混凝土集料。

混凝土拌合及养护用水的质量要求:

不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凝结、不有损于混凝土强度的发展、不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不加快钢筋的腐蚀、不污染混凝土表面。

5、维勃稠度试验:

将拌合物装填到放在维勃稠度仪的圆锥筒中,提起圆锥筒后,将一个透明的圆盘扣在混凝土拌合物上,开启振动台,同时开始计时,当透明圆盘的底部被水泥浆布满的瞬间停止计时,并关闭振动台,这一过程所需的时间作为维勃稠度试验结果。

6、水灰比的大小应根据强度和耐久性合理确定。

单纯加大用水量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应该在保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用调整水泥浆量的办法来调整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

7、砂率:

在水泥浆一定时,砂率过大,集料的总表面积及空隙率都会增大,需要较多的水泥浆填充和包裹集料,使起到润滑作用的水泥浆减少,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少,砂率过小,集料的空隙率显著增加,不能保证粗集料之间有足够的砂浆层,也会降低混凝土的流动性,并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黏聚性和保水性,容易造成离析、流浆等现象。

8、水泥对新拌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主要是水泥的需水量和泌水性,需水量大的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流动性较小,但黏聚性和保水性较好,泌水量大的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保水性差。

9、集料对新拌混凝土和易性影响主要是集料的级配、颗粒形状、表面特征、最大粒径,级配良好的集料拌制的混凝土流动性较大、黏聚性和保水性也较好,集料中针片状颗粒较多时,混凝土流动性较小、易产生离析、表面光滑的集料拌制的混凝土流动性较好、集料最大粒径增大,总表面积减小,混凝土流动性较大。

10、外加剂:

新拌混凝土中加入减水剂,能使流动性大幅度增加,加入引气剂,能增加流动性、改善黏聚性、降低泌水性,加入增稠剂,能增加大流动混凝土的黏聚性,减少泌水。

11、新拌和的混凝土的流动性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原因为:

水泥水化、集料吸收、水分蒸发、水泥浆凝聚结构的形成,都使混凝土中起润滑作用的自由水减少,致使混凝土的流动性变差。

12、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

通过测定贯入阻力的试验方法,测针应距试模边缘至少25mm,测针检测点之间的距离至少为测针直径的两倍。

13、立方体混凝土抗压试块的成型方法:

当坍落度大于25mm且小于70mm时,用标准振动台成型,振动时间约为维勃秒数的2-3倍,一般不超过90秒。

当坍落度大于70mm时,用人工成型,将拌合物大致分两层装入试模。

14、抗压强度试模的加荷速度为:

小于C30,0.3-0.5mpa/s、C30-C60:

0.5-0.8,C60以上0.8-1mpa/s

15、抗弯拉强度试验步骤:

试件取出后,用毛巾覆盖并及时进行试验,保持试件的干湿状态不变,在试件的中部量取其宽度和高度,精确至1mm。

调节两个可移动的支座,将试件安放在支座上,试件成型时的侧面朝上,几何对中后,务必使支座及承压面与垫块的接触面平稳、均匀,否则应垫平。

加荷速度应符合要求(小于C30:

0.02-0.05、C30-C60:

0.05-0.08,大于等于C60:

0.08-0.1)当试件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不得调整试验机油门。

记录最大荷载和试件下边缘断裂的位置。

3个试件如有一个断裂面位于加荷点外侧,则弯拉强度按另外两个试件的结果计算,如果这两个试件的差值不大于15%,按平均值计算,否则结果无效。

如果有两个试件均出现断裂面位于加荷点外侧,则该组结果无效。

断裂位置在试件短边一侧的底面中轴线上量得。

16、水泥的强度和水灰比:

混凝土强度随水灰比的增大而降低,呈曲线关系,随水灰比的减小而增大,呈直线关系。

17、集料的表面状况和集料的最大粒径对混凝土强度也有影响,集料最大粒径愈大,混凝土的强度愈低。

18、在混凝土中掺入高效减水剂和掺合料是制备高强度混凝土必须的技术措施。

19、混凝土的养护条件:

温度和湿度,养护温度高,水泥的初期水化速度快,混凝土的早期强度高,但是早期的快速水化,会导致水化物分布不均匀,在混凝土中形成密度低的薄弱区,影响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湿度适当时,水泥水化进行顺利,混凝土强度能充分发展,如果湿度不够,混凝土会失水干燥,影响水泥水化的正常进行,甚至使水化停止,严重降低混凝土强度,造成混凝土的不密实、抗渗性能差,严重还会形成干缩裂缝,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20、配合比设计中通常考虑允许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来保证处于不利环境条件下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21、混凝土工作性的调整思路:

A:

坍落度满足设计要求,且混凝土的黏聚性和保水性也良好,则基准配合比与初步配合比一致,无需调整;

坍落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但混凝土的黏聚性和保水性较好时,应保证原有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调整水和水泥用量,直至通过试验证实满足要求,这样得到的配合比中砂石用量未改变,水泥、水的用量改变;

流动性能满足要求,黏聚性、保水性却不好,此时,保持原有水、水泥用量,维持砂石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当调整砂率,以改善混凝土的黏聚性和保水性,直到满足要求。

这样得到的配合比,水泥和水的用量可能未变,但砂和石的用量发生了改变。

D;

试拌实测后,发现坍落度不能满足要求,且混凝土的黏聚性、保水性也不好,此时,应在水灰比和砂石总量维持不变的条件下,改变用水量和砂率,直到符合设计要求为止。

22、制作混凝土强度试验试件时,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黏聚性、保水性及拌合物的表观密度,以此结果,作为代表相应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

23、根据试验得出的混凝土强度与其相对应水灰比的关系,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与混凝土配置强度相对应的水灰比,并应按以下原则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用量:

用水量应在基准配合比用水量的基础上,根据制作时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进行调整确定;

水泥用量应以用水量乘以选定出来的灰水比计算确定;

粗集料和细集料,应在基准配合比用量基础上,按选定的水灰比进行调整后确定。

当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的2%时,混凝土配合比维持不变,若超过2%时,应乘以校正系数,即为施工的设计配合比。

24、混凝土的耐久性取决于混凝土的密实程度,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又在于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路基基层与底基层材料

1、细粒土:

颗粒最大粒径小于10mm,其中小于2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

中粒土:

颗粒最大粒径小于30mm,且其中小于20mm的颗粒含量占85%

粗粒土:

最大粒径大于50mm,且其中小于40mm的颗粒含量不小于85%

2、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细粒土不得用作高等级公路基层

3、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水泥稳定土所用的粗粒土、中粒土、细粒土应满足如下要求:

(1)、水泥稳定土用作底基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超过53mm,土的颗粒组成应符合要求、土的均匀系数应大于5、塑性指数不应超过17。

(2)、对于中粒土,土中小于0.6mm的颗粒含量在30%以下,塑性指数可稍大,宜选用均匀系数大于10、塑性指数小于12的土,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宜采用石灰稳定或综合稳定。

(3)、水泥稳定土用作基层时,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集料中不得含有塑性指数的土。

(4)、级配碎石等各种粒状矿渣,均适宜于用水泥稳定;

4、对于高速公路,水泥稳定土所用的粗粒土、中粒土应满足的要求:

(1)、水泥稳定土作底基层,粒径不超过37.5mm,均匀系数大于5、液限不超过40%,塑性指数不应超过17%,用作基层时,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

(2)、水泥稳定粒径均匀的砂时,宜在砂中添加少部分塑性指数小于10的粘性土或石灰土,也可添加部分粉煤灰。

(3)、水泥稳定土中碎石的压碎值:

高速基层:

30%、其他等级基层:

35%、高速底基层:

30%,其他等级底基层:

40%

(4)、有机质含量超过2%的土,必须先用石灰进行处理,闷料一夜后再用水泥稳定;

(5)、硫酸盐含量超过0.25%的土,不应用水泥稳定。

(6)、水泥的初凝时间3小时以上、终凝时间6小时以上,综合稳定土中的石灰应是消石灰粉或生石灰粉;

(7)、塑性指数为15-20的粘性土适宜于石灰稳定;

(8)、用石灰稳定无塑性指数的级配沙砾、级配碎石等,应添加15%左右的粘性土。

(9)、塑性指数在15以上的土更适宜于综合稳定;

(10)、硫酸盐含量超过0.8的土和有机质含量超过10%的土,不宜用石灰稳定;

(11)粉煤灰中的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的总量应大于70%,粉煤灰的烧失量不应超过20%;

粉煤灰的比表面积2500平方厘米/克;

(12)、干、湿粉煤灰都可以用,湿粉煤灰含水量不应超过35%;

(13)、二灰稳定的中粒土、粗粒土为不宜含有塑性指数的土;

(14)二灰稳定土用作基层时,石料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