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汇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5733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7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词汇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古代汉语词汇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古代汉语词汇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古代汉语词汇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古代汉语词汇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词汇学Word下载.docx

《古代汉语词汇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词汇学Word下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汉语词汇学Word下载.docx

“侠客不怕死,怕死事不成。

醜①形容词,相貌难看。

《西门豹治邺》:

“呼河伯妇来,视其好醜”②名词,类。

《尔雅·

释鸟》:

“凫,雁醜。

刀:

①本义是一种兵器。

《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

“于安平之世而刀剑不离于身。

”②小船。

《诗·

卫风·

河广》: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后来又专造一个“舠”表小船。

吴均《赠王桂阳》:

“行衣侵晓露,征舠犯夜湍。

夫:

①成年男子。

贾谊《论积贮疏》: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假借为②指示代词“那”。

《战国策·

齐策四》:

“乃歌乎长铗归来者也。

句末语气词,《论语·

子罕》:

“逝者如斯夫!

”表感叹语气。

耐:

①从而(颊毛)从寸(表法度)。

剃除胡须,古代一种轻刑。

《后汉书·

陈宠传》:

“今律令死刑六百二十,耐罪千六百九十八。

”②通“能”。

《论衡·

率性》:

“所以耐取火者,摩拭之所致也。

异字同词:

同一个词可以采用不同的书写形式。

如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繁简字。

“期”,表示“周”义,期年、期月,也可用“朞”。

记录“背叛”义可用“叛”,有时也可用“畔”。

“娶妻”这个意义,可用“取”,也可用“娶”。

表“抵押”的“质”,可用“質”,也可用“质”。

从上面的分析可见,古代汉语中字和词是有区别的。

学习古代汉语词汇学,是以词为单位而不是字。

注意:

古代的注释书、字书、韵书所说的“字”实际上指的是词,如“虚字”、“连绵字”实际是虚词、连绵词。

而说“词”“辞”时则专指虚词。

=表音符号(联绵词的组成部分)

=语素

不成词语素

单音词

成词语素

=词

第二节单音词和复音词

一、古汉语单音词占优势

所谓单音词,是指一个音节代表一个词,在书面语言里是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词。

单音词在古代汉语中占优势,特别是在先秦汉语里这一点尤其明显。

据统计,《诗经》中单音词占90.3%,《左传》89%,《史记》、《尔雅》占用80%。

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一般词汇中,复音词却占了80%左右。

古代汉语中单音词不仅数量多,而且使用频率远比复音词高。

古汉语词汇主要由单音词构成,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

(一)汉字的特点

汉语词汇是以单音节的方块汉字作为表达意义的符号,而汉字又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具有极大的独立性,这为单音词的产生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可以说,古汉语单音词占主导地位,是古汉语词汇与作为表意符号的汉字的单音节、表意性、独立性等特点相适应的必然结果。

(二)书写条件

我们知道,上古时代的书写条件是相当困难的。

在纸张发明以前,古人是怎样书写的呢?

最初是把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些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就是那个时代的“书籍”。

稍后,古人发明了简札,把字刻在竹简和木札上(至发明笔墨后,才改用笔墨书写),再串联起来成为“书”。

这样的书写条件,当然就要求文字越简单越好。

因此,古人在写文章时,总是力求用最少的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单音词正好适应了这种需要,因而在古汉语词汇中所占的比例就非常大。

(三)书面语与口语分离

古人写的文章是当时的书面语,书面语主要是供人看的,与口语差别较大。

我们很难想象,古人说的话就跟他们写的文章一样简略。

比较合乎情理的结论应该是:

古代书面语与口语是分离的。

古汉语书面语虽然以口语为基础,但却有许多与口语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固定下来,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突出。

口语则成为另外一种语言形式,它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发展紧密相关。

当然口语的发展也不断地影响着书面语的发展,但始终未能像现代汉语一样与书面语逐渐合流。

书面语作为古代汉语的正宗,一代一代流传下来,而口语反而长期被人们忽略。

虽然偶尔有一两部作品记录了口语,但与书面语比较起来,那就微不足道了。

我们所讲的古代汉语,实际上只是古代汉语书面语,并不包括口语。

古汉语书面语与口语有许多差别,如语言风格、表达方式等,但主要差别在于词型,书面语以单音词为主,口语以复音词为主。

因此,书面语与口语的分离是造成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的重要原因。

了解了单音词在古代汉语词汇中占优势这一点,我们就知道,一般来说,古书中一个字就是一个词。

难怪古人往往是字词不分。

我们在阅读古书时,注意不要以今天的双音词去误解古代由两个单音词组成的词组或其他结构。

(正由于单音词占优势,一个字就是一个词,难怪古人会字词不分)

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晏子春秋·

内篇·

杂说下》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长恨歌》

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

《汉书·

霍光传》

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

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易经·

丰卦》

且赵与诸侯阴谋久矣。

《韩非子·

存韩》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

告子上》

故心不可以不知道,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可非道。

《荀子·

解蔽》

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学记》

老师费财,亦无益也。

《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

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

王制》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周易·

革卦》

墨子者,显学也。

其身体则可;

其言多而不辩,何也?

外左上》

故圣人以身体之。

《淮南子·

汜论》

璧有瑕,请指示王。

廉蔺列传》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战国策·

齐策》

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商君书·

更法》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诗·

齐风·

东方未明》

当然,现代汉语的复音词,有一部分是从古代汉语继承下来的。

古代两个经常连用的单音词,有的很早就成为一个复音词,表示一个完整的概念。

如“地方”,在古代就成为一个复音词,表示“领域”“区域面积”的意思,《管子·

地势》:

“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地方甚大。

”“当时”在古代作为一个复音词使用,其意义和现代的“当时”相同,《孙子·

作战》:

“虽当时有用兵之术,不能防其后患。

”同样两个字,在古书中有时是一个复音词,有时是两个连用的单音词,两者意义不同,要注意根据上下文分辨清楚。

二、复音词

复音词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

古代汉语中,单音词占主要优势,但单音词增长到一定数量就会造成过多的同音词和多义词,影响交际。

因此单音词必须向复音词发展。

同时,单音词构成能力强,演变为复音词也就有了可能。

事实上,在两汉时期,复音词就逐渐多了起来,有的词在先秦时是单音词,《左传·

隐公元年》:

“于是缮甲兵,具卒乘”。

僖公四年》:

“君梦齐姜。

”在汉代就变为双音词。

《史记·

郑世家》:

“段至京,缮治甲兵。

”《史记·

晋世家》:

“君梦见齐姜。

”唐宋以来,新词的产生就以双音词为主了。

关于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原因,学术界有争论:

1980年6月出版的王力《汉语史稿》中册:

“汉语复音化有两个主要的因素:

第一是语音的简化;

第二是外语的吸收。

黄志强、杨剑桥《论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90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指出:

上古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复辅音声母(中古不同声母的汉字在谐声时代能够使用同一声符,如“各(k-):

洛(l-)”、“剥(p-)、录(l-)”˙kl、˙pl。

上古有相当一批阴声韵字也具有辅音韵尾-b、-d等。

因此由于具有大量的复辅音声母和辅音韵尾,所以上古汉语的音节结构比较复杂。

从西周、春秋一直到东汉乃至魏晋,是汉语语音大为简化的时期,复辅音声母逐渐丧失殆尽,具有辅音韵尾的阴声韵字也脱落韵尾。

语音的剧烈变化,必然影响交际,要求运用其他手段补偿。

但是语音的简化只是词汇复音化的最重要的外部原因。

汉语词汇复音化的重要的内在原因是词汇系统本身的急剧发展,首先是词汇量的迅猛增长。

西周、春秋时期社会日新月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词汇必须极大地丰富起来。

而一种语言的声韵系统再复杂,音节的数量毕竟有限,在词汇量激增的情况下,继续维持词汇的单音节体系显然是不可能的,汉语词汇向双音节、多音节的方向发展已是势在必行。

荀子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指出:

“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

”这是对当时汉语词汇复音化趋势的深刻描写。

汉代以后的训诂家不再象《尔雅》那样主要以单音词训释单音词,而是经常采用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训释单音词,也是一个极好的证明。

其次,词汇系统本身的急剧发展还表现在词义的发展上。

词义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多义词的产生。

过多的单音多义词的存在势必影响交际。

汉语双音词比单音词表义精确、明晰。

一个单音词有多个词义,一旦进入复音词中其意义也就单一了。

因此为了明确表义,也促使汉语词汇的双音化。

苏新春《汉语双音词化的根据和动因》(91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

皮鸿鸣《汉语词汇双音化演变的性质和意义》(92年1期《古汉语研究》)

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杨琳《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等都谈到词汇双音化的原因。

由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的过程中,有的单音词一方面从古到今一直作为能独立运用的单音词出现,而另一方面它们又作为复音词中合成词的一个语素出现;

有的还可以作为单纯词的一个音节出现。

古代汉语复音词的类别:

(一)单纯词(单纯复音词)

只由一个语素组成的复音词。

组成单纯复音词的每一个字只代表一个音节,而不表示任何意义,只有两个(或多个)音节合起来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意义。

1、联绵词

两个字合起来成为一个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这种词叫连绵词。

有的书又称为“联绵字”、“连语”、“骈(并列、对偶)语”、“骈字”。

王国维说它是“合二字而成一语,其实犹一字也。

联绵词可分为:

①双声连绵词

古声母相同或相近而意义单纯的联绵词。

今太子肤色靡曼。

枚乘《七发》

靡曼皓齿。

《吕氏春秋·

本色》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又如:

参差、栗烈、蜘蹰、流离、倜傥、恍惚、邂逅、鸳鸯、憔悴、唐突、踌躇、踊跃、浩瀚。

②叠韵连绵词

古韵母相同或相近而意义单纯的联绵词。

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孟·

梁上》

孔子蚤作,负手曳杖,逍摇于门。

檀弓上》

《释文》:

“逍摇本又作逍遥”逍遥,“宵”部。

又如:

绸缪(、侏儒(朱儒)、扶疏(踈)、窈窕、逶迤、逡巡、差池、望羊、崔嵬、仓皇、徘徊、荒唐、朦胧、婆娑、须臾、芍药。

③双声迭韵连绵词

古声、韵相同或相近而意义单纯的连绵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周南·

关雎》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缱绻从公,无通外内。

昭25年》

优游尔休矣。

《诗经·

大雅·

卷阿》

间关(婉转)、绵蛮(小鸟的样子)、蔽芾

④非双声叠韵

古音无任何关系而意义单纯的连绵词。

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

象曰:

“郁陶思君尔。

”《孟子·

万章上》

今也每食无余,于嗟乎,不承权舆。

秦风·

权舆》

又如;

科斗(蝌斗)、滂沱、颠沛、狼藉、芙蓉、葡萄、扶摇等。

学习连绵词时应注意:

①绝大多数联绵词是双声叠韵,但并非双声叠韵的复音词都是联绵词。

双声:

亲戚、将军叠韵:

刚强、人伦

上四词都可以拆开,各以其语素义进入该词。

②判断联绵词的声韵必须以上古音为准。

蟋蟀,今非双声,但古音同为“心”母字

芣苢,今非叠韵,但上古音同为“之”部字。

③联绵词的每个字与所表示的意义无关,因此不能拆开分析。

联绵词的两个音节有的本来都没有意义,联缀在一起,才成为一个语素,表示一种意义,如“葡萄”、“徘徊”等;

有的分开来虽然可以作为两个独立的单音词,各有意义,但当它们联缀在一起组成联绵词时,就只代表两个没有意义的音节,成了一个新词,表示一种新的意义,如“依稀”、“从容”等。

因此,联绵词虽然有两个音节,但实际上是只有一个语素的单纯词,是不能把两个字拆开来加以分析和理解的。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庄子·

秋水》

“望洋”若理解为“望着海洋”,似乎也通,但这个词在它书中又作“望羊”、“望阳”、“盳(盲的异体字)羊”。

如果拆开理解,则五花八门。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洋”在宋以后才有“海洋”义,在先秦没有称海为洋的说法。

由于有人将“望洋”理解为“望着海洋”,于是产生了成语“望洋兴叹”。

“望洋”“阳”部,叠韵连绵词,仰视貌。

旋,改变。

面目,态度。

若,海神名。

抬起头对海神若叹息说。

将连绵词拆开分析的情况古已有之

犹豫:

“餘”母双声,拿不定主意。

《颜氏家训·

书证》:

“《尸子》曰:

‘五尺犬为犹。

’《说文》云‘陇西谓犬子为犹。

’吾以为人将犬行,犬好豫(超越)在人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此乃豫之所以为未定也。

故谓不决为犹豫。

书证》:

“狐之为兽,又多猜疑,故听河冰无流水声,然后敢渡,今俗云狐疑虎卜,则其义也。

关雎》“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郑笺:

“卧而不周曰辗。

”朱熹《诗集传》:

“辗者转之半,转者辗之周。

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项羽本纪》

张守节《史记正义》:

“言人马俱惊,开张易旧处,乃至数里。

”“开张易旧处”不可解。

其实“辟易”是叠韵,“锡”部,义即“倒退”。

何为首鼠两端?

魏其武安侯列传》

裴駰《史记集解》:

“首鼠,一前一却也。

”老鼠的头时伸时缩。

其实,“首鼠”又作“首施”“首摄”,皆“清”母双声,指进退不定,迟疑不决,瞻前顾后。

近人朱起凤因不解“首鼠”“首施”,招人笑话,发愤写成《辞通》

①联绵词只求语音相同或相近,不求字形相同,故写法比较自由。

匍匐,又作蒲服、匍伏、蒲伏、扶服、扶伏。

如: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邶·

谷风》

《诗》云:

“凡民有丧,扶服救之。

”《礼记·

檀弓下》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秦策》

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史记·

苏秦列传》

例中“匍匐”、“扶服”“匍伏”“蒲服”虽然字形不一致,但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都是描摹伏地而行的样子。

犹豫,又作:

犹与、犹预、犹夷、犹予、由豫、由夷、由与、优与、容与、游移。

逶迤:

又作:

委蛇、委佗、委它、委维、倭他、威夷、威迟、郁夷等三十余种写法。

联绵词写法自由,但不是乱写,随便说了算。

除从语音上判断外,还要取古书作旁证。

2、叠音词

重叠两个相同的单音节字所组成的有了新义的单纯词。

旧称“重言词”“重言形况字”“叠字”。

叠音词大多是描写景物或状态的形容词以及摹拟声音的象声词。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王风·

黍离》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氓》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小雅·

伐木》

启呱呱而泣。

《书·

皋陶谟》

叠音词的意义比较灵活,往往一个相同形式的叠音词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

老冉冉其将至兮。

《楚辞·

离骚》

冉冉孤竹生。

《古诗十九首·

冉冉孤竹生》

第一个“冉冉”,渐进貌。

第二个“冉冉”指柔弱下垂貌。

仓庚喈喈。

出车》

鸡鸣喈喈。

郑风·

风雨》

鼓钟喈喈。

鼓钟》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

思齐》

(毛传“肃肃,敬也”)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召南·

小星》

(毛传“肃肃,疾貌。

”)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鸿雁》

(毛传“肃肃,羽声也。

”)

叠音词与词的重叠不同,它们不属于同一范畴。

叠音词的意义与组成它的单字的意义无关;

而词的叠用却和原来的单字意义有关。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邶风·

燕燕》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古诗十九首》

(二)合成词(合成复音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组成的复音词。

包括派生式和复合式。

派生式由词根和词缀合成。

复合式由词根和词根合成。

派生式合成词也叫附加式合成词。

加前缀的:

有、老、阿、第

“有”产生于周代,常用于国名、朝代名、部族名等名词前。

在夏多罪,天命殛之。

汤誓》

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

《五蠹》

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论语·

为政》

“老”产生于唐代,“阿”产生于汉代,“第”产生于汉代。

加后缀的有:

然、如、若、而、尔、焉、乎等。

加在形容词、副词后,表示“……的样子”这些词尾在先秦典籍中出现较多。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勃然兴之矣。

色勃如也,足躩如也。

乡党》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夫子莞尔而笑曰:

“割鸡焉用牛刀?

”《论语·

阳货》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子罕》

突而弁兮。

甫田》

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庄子·

逍遥游》

另外,《诗经》中语助词(词嵌,补凑音节)言、于、曰、爰、薄、聿等不视为词缀。

“有、其、言、于、薄”,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认为是词头,周法高《中国古代语法.构词编》也认为是词头(他称为“前附语”)。

而白兆麟《衬音助词再论》(91.2《中国语文》)认为是“衬音助词”,作用是增足音节,调谐节奏,舒缓语气。

潘允中《汉语语法史概要》也不赞成词头之说,称其为“词嵌”,作用是补足音节。

言私其豵,献豣于公。

豳风·

七月》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夭》

我东曰归,我心西归。

东山》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魏风·

硕鼠》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聿来胥宇。

绵》

古代汉语合成词组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跟句法关系基本一致。

偏正式:

农夫、公子、黄昏、黔首、百姓、庶人。

联合式:

对义联合:

父母、往来、安危、宇宙、春秋、寒暑、干戈、稼穑

近义联合:

钟鼓、琴瑟、爪牙、光明、庖厨、休息

述宾式:

将军、执事、得罪、屏风、当路。

述补式:

扑灭、削弱、感动

主谓式:

自然、政治、自杀、屋漏(屋的西北角开有天窗,日光由此射入,故称屋的西北角为屋漏。

)、肢解。

几种构成方式中,以偏正式、联合式居多。

在古代汉语中特别是先秦,复合式合成词还处于临时组合阶段,还不十分稳定,表现在:

①语素和语序不太稳定,只能根据上下文判断

仓库:

邯郸之仓库实。

《国语·

晋语九》

市无赤米,而囷鹿空虚。

吴语》

今天下之府库不盈,囷仓空虚。

初见秦》

仓廪实而知礼节。

《管子·

牧民》

甲兵:

其民殷众,以多甲兵。

又非惧吾兵甲之强也。

(同上)

兵革大强。

秦一》

②有时分用,有时合用。

这类词语素往往有两面性,既可以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同时仍然可以各自保持独立性,作为单音词独立使用。

因此在由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的过程中,单音词和复音词并存。

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

秦二》

地削兵弱。

秦五》

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左·

宣二年》

居处恭,执事敬。

子路》

两个单音词长期使用,暂时组合成复合词后,还是有反复,还处于临时组合阶段,直到它在指物上或概念上表现出稳定性、单一性,能产生新义与偏义时,其复合词的性质就比较牢固了。

因此,在阅读古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偏义复词

由两个单音近义或反义语素所组成的复音词,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代表了整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

这种复音词称为“偏义复词”,古人称“复词偏义”或“连类而及”。

多人不能无生得失。

刺客列传》

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

(被废后)《后汉书·

何进传》

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梁下》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也。

《论积贮疏》

大夫不得造车马。

玉藻》

“车马”与《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车牛”一致,定语在中心语后,即“马车”,“牛车”。

非偏义复词。

十人,车牛一两,见牛者一人。

偏义复词与语言学家所称“连及”这种修辞手法有关。

偏义复词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显示出它的偏义特点,如果把它单独提出来,很难确认它是偏义的。

有人认为:

严格地说,偏义复词并不科学,因为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单音词并没有象现代汉语中有些词那样已固定成一个表偏义的双音词,(如窗户,不指户。

兄弟,好歹,忘记等。

)而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中一个语素不起作用,由另一个语素代替两个语素的意义,显示出其偏义性,但有的则仍是两个单音词。

魏公子列传》: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刺客列传》:

“燕太子丹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②两个单音词组合后,产生了新义或转义,那么其双音词的性质也已确立,不要再看作单音词。

诸侯祭社稷。

执干戈以卫社稷。

檀弓》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无常。

苏武传》

“春秋”本表“季节”,组合成复音词后表“年龄”、“时令”的新义。

布帛寻常,庸人不释。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有些词由两个对义单音词组合以后,产生了新义,也就成了双音词。

首尾-长短斤两-重量

旦暮-早晚尊卑-等级、秩序

古今同形词语的辨析:

①词义上:

如果两个单音词语连在一起得不到一个完整的概念或意思重复或语意矛盾,那么就可能与现代汉语形式或意义不同。

窦宪椒房之亲。

第五伦传》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归去来兮辞》

以上结构形式不同。

有的结构形式古今一致,但语意有别。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

君有楚命,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

襄八年》

②语法形式上看:

一个词进入句子,就要受到别的成分的制约,通过语法分析,可以辨析。

日中则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