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排水小型污水处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建筑排水小型污水处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排水小型污水处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细菌生命活动特性有四个方面:
1.营养需要:
其生长繁殖需要碳、氢、氮、磷等成分和能量,所以要摄食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盐类;
2.呼吸作用:
细菌氧化各种有机物质,并从中获取能量。
氧化过程绝大部分为去氢氧化,即把有机物中的氢脱去而放出适当的能量。
此时,必须有相应的受氢体来接受脱出的氢,反应才能最终完成。
如果以游离的氧分子O2作为受氢体,反应在有氧条件下才能进行,这种反应称为有氧氧化;
如果是以分子氧以外的化合物作为受氢体,反应在缺氧或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则称为无氧氧化;
3.温度:
大部分细菌生长适宜的温度在20℃~40℃之间,在限值内温度提高10℃,生长速率可提高一倍;
4.酸碱度:
大多数细菌适宜于pH值范围在6~8,而pH值4~10也能生存。
微生物的这些特性应在确定工艺流程和工程设计中给以充分保证。
在工程运行中如出现不正常时,也应从这些特性方面去检查、补充和完善。
细菌靠胞外聚合物细纤维互相同织形成菌胶团,并进一步絮换形成絮体称为活性污泥,当菌胶团附着在填料表面形成密度较大的粘膜,称为生物膜,所以活性污泥与生物膜的基本形态仍是菌胶团。
鉴于细菌的这些特性,不同水质的污水要求设计者应创造不同的边界条件以适应细菌特性达到最佳有机物去除效率。
工程上,选择工艺流程和工艺设备时,首先应确认污水的水质。
有些厂家样本在提供参数时,一般只有COD或BOD参数值,然后根据设计处理量Q(m3/d)就可以把从住宅小区、矿山、石油化工、宾馆。
工厂、学校、饭店等行业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到一级或中水排放,给人一种万能污水处理设备的假象。
其实,各种污水形成的COD、BOD、SS构成内容相去甚远,除以上参数外。
设计者更重视的因素有污水的可生化性(BOD/COD)值,有害物质的浓度、pH值等,这些重要参数对选择处理工艺和反应器的类型起着决定性作用。
如回避这些因素,只用流量或BOD来套用设备,将会带来很大隐患。
在有些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出现过调节沉淀池,调节酸化池等综合功能的地型。
设计者出于小型化、一池多用的良好愿望,创造了这些池型。
但是每一个工艺模块都是在特定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功效。
调节池的功能在于调节水量和均匀水质。
因此,调节池的液面水位是波动很大的,水深也是不断变化的,也就是说沉降时间是不断变化的。
为了均匀水质,作为调节池设计时希望把不同时刻的进水互相碰头混参,因此池内的流态最好是完全混合型流态。
因此可以认为调节池的功能和流态与静置沉淀理论相驳。
酸化理论是利用调正合适的水力停留时间及水的上向流速使厌氧甲烷菌难以繁殖,使反应控制在水解酸化阶段,进行水解产酸菌迅速分解有机物的过程。
酸化工艺要求上流式流态从下向上穿透污泥层完成对有机物的网捕、吸附、生物絮凝、生物降解、澄清污水等综合反应。
这个过程需要配水均匀;
上向流态;
衡定的反应时间等等,显然水位波动很大的调节池与之不易相容。
所以,如果保证各处理工艺真正发挥原有功能,采用诸如调节沉淀池、调节酸化池要在内部结构上大作文章,否则应脱开分建为好。
在氧化池的设计中,很多人很看重水力停留时间(HRT),并把这一因素作为工艺计算比选的重要标尺。
在实际设计中,一般氧化池控制性参数应为有机物负荷(污泥负荷或容积负荷)和去除效率,前者反映出氧化工艺的数量值,即每公斤活性污泥每天去除BOD5的数量值(kg)或每立方米曝气池容积每天去除BOD5的数量值(kg),后者反映氧化池对有机物去除的程度和出水质量。
只要控制了氧化池降解有机物的数量和质量,氧化池的选型就确定了。
同样,不同工艺的比选也应主要用有机物去除的数量和质量两个参数来衡量。
对于小型污水处理受场地、空间等限制,多选用负荷较高的生物膜法工艺,以接触氧化法为多。
该工艺的生物膜为大量丝状菌交织而成,成立体状在池中均怖,试验表明其氧化能力比活性活泥法高1.81倍。
设计时应保证填料下怖气,促使生物膜表面代谢物质浓度变化快,浓度梯度大,加快了传质速度。
氧的吸收率一般与水深成正比,即氧吸收率随水深而提高。
一般曝气池水深应在3.5m以上较为合理。
目前市售设备,由于运输限制,水深均在2.7m以下,对去除负荷和空气氧的利用有负面影响,采用时应进行计算复核才可。
关于活性污泥法工艺,目前有多种方式,如普通活性污泥法、SBR法(间歇周期活性污泥法)、CASS(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加速曝气法、延时曝气曝气法等等,这些方法的活性污泥负荷均在0.15~0.5KgBOD5/Kg污泥·
d,曝气方法有鼓风暖气和机械曝气。
由于负荷较低,占地面积较大,选用时应充份考虑环境条件是否适用。
生物膜法有塔滤、生物转盘、接触氧化法等。
前两种方法一般自然通风充氧,冬季时大量冷空气卷吸入水中会降低污水温度、影响去除效果,多数用于有取暖的房间内。
由于供氧有限,污泥负荷也较低,占地面积增大,一次投资很高。
接触氧化法属于淹没式生物滤池。
人工鼓风曝气鼓风机出风温度>60℃,对水有加温作用,因此受室外气温影响较小,因而负荷较高,(对于生活污水容积负荷可达7KgBOD5·
d,工业污水可达2~3KgBOD5/m3·
d)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工艺。
采用时应注意工艺流态和伟气方法。
有些设计者在推流式曝气池中加填料,这只是对活性活泥法的一种工艺补充与标准接触氧化法在负荷和出水质量上是有本质区别的。
污水最终达标排放,污水的澄清处理是关键。
经验表明,出水中含有大量细小悬浮物,1克悬浮物相当于0.24克左右的COD,对出水达标影响甚大。
对于小型污水处理,一般澄清处理均采用沉淀——过滤。
沉淀装置受场地限制,多数采用竖流式沉淀池,也有采用斜管(板)沉淀池。
过滤装置采用砂滤较多,也有采用聚苯乙烯球、涤纶纤维球等快速过滤装置。
由于生化出水中仍含有机污染物及溶解氧,因此出水采用斜管(板)沉淀时,在夏天易在管(板)表面形成生物膜,影响沉淀效果,严重时出现管(板)堵塞,厌氧污泥团上浮,出水水质变坏。
因此,对于小型污水处理不提倡二次沉淀采用斜管(板)沉淀池。
过滤工艺目前多出现砂层表面产生板结或滤层堵塞,使实际反冲洗强度和时间远远大于设计参数。
这同样是由于氧化池出水中的残存的微生物、可降解的有机物质和溶解氧综合生化反应所致。
由于一般设计流程均采用滤后消毒,使上述生化反应在沉淀过滤中继续进行。
为使澄清工艺正常运行,建议来用滤前消毒工艺。
青岛啤酒废水生化处理后中水处理工艺采用滤前消毒杀菌已运行15年,未发生过滤装置堵塞问题。
当采用活性炭过滤时,建议炭层增加微量曝气形成生物炭工艺,曝气强度为水量的5%左右,可以延长活性炭的再生周期。
小型污水处理除中水处理可回用外,基本上不产生经济效益,既使中水处理由于目前自来水价定位不合理,也使之经济效益较差而得不到推广。
为了使之存在具有较强的生命力,除了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外,设计遵循简单适用、运行可靠、达标稳定、节约能耗、投资经济的原则是极为重要的。
设计中应根据不同排水水质、水量和环境条件从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到技经分析进行多方案比选,避免生搬硬套,使建筑排水小型污水处理在不断完善、不断求新中更加健康地发展。
浅析氧化沟污泥膨胀的控制方法
一、概述
氧化沟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具有管理方便,流程简单,处理水质良好及工艺稳定可靠等优点,因此近几年来得到迅速发展,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所采用。
但是与其他活性污泥法工艺类似,也同样存在一直困扰人们的最大难题---污泥膨胀现象。
本文根据郎郭市东污水处理厂污泥膨胀现象的发生和解决的实际过程,总结了采用加药控制和工艺调整控制两种方法的经验,以供氧化沟有类似问题的其他污水处理厂参考。
二、污泥膨胀的原因分析
污泥膨胀存在原因很多,至少与近30种不同的丝状菌和一系列的环境与操作因素(温度、PH值、营养物、负荷、DO、泥龄等)有关,所以因根据实际情况,找出污泥膨胀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改变环境条件,才能有效控制污泥膨胀。
98年8月,那郭污水厂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氧化沟污泥膨胀现象,沟中活性污泥SVI值由60猛增至280,镜检发现丝状菌大量繁殖(主要为诺卡式菌),氧化沟表面上有大量多脂状褐色泡沫,污泥絮体非常松散。
通过对膨胀前的进水水量、水质、污泥负荷、PH值、泥龄、溶解氧、污泥浓度等运行数据进行分析(见表1),认为由于雨季进水量增大,在一周的时间内氧化沟污泥负荷持续为0.1kgBOD/KgMLSS.d左右(设计值为0.m5kgBOD/kgMLSS-d)是导致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
三、污泥膨胀的控制
根据目前氧化沟污泥膨胀的现状,采用了临时控制措施和工艺运行调整控制措施两种方案,具体实施如下:
1、投加絮凝剂-Ca(OH)2法
由于污泥过度膨胀,沉淀区污泥易随出水流失,因此必须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临时措施包括杀菌和助沉法,在二级出水设有加知肖毒装置的处理厂,可利用现成的消毒设备投氯来抑制丝状菌过度繁殖,从而控制污泥膨胀。
但对于无消毒设备的污水厂,如再投资设备并不现实;
另一方面由于加氯可无选择性地杀死各种微生物,投氯过程要求非常严格,稍有不慎就会严重破坏微生物生存环镜和影响出水水质:
单独采用絮凝剂则费用很高。
因此郎郭污水厂决定采用投加本厂生产的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酷胶和价格低廉的Ca(OH)2相结合控制氧化沟的污泥膨胀,并进行试验和分析。
表1
项目
月份
进水量m3/d(单沟〕
BOD进mg/l
MIvssg/l
DOmg/l
泥龄d
污泥负荷kgBOD/KgMLSS.d
SIVmg/l
98.7.10
31000
130
3.4
2.1
25
0.059
75
98.7.20
33000
124
3.2
1.8
27
0.063
68
98.7.26
42000
131
3.3
1.5
24
0.083
118
98.8.3
44000
153
1.3
26
0.105
280
(1) 试验装置与方法
试验装置采用1000m1量筒作为曝气反应器,曝气装置为双速(高速和低速)气泵,反应周期为曝气3小时,沉淀1小时后将上清液湾出,充水后进入下一个周期,并同时对SV30出水水质、镜检等进行观察。
试验在进水水质、运行模式、运行周期等外界条件上尽量模仿实际生产,以便在生产中应用,由于条件所限,试验时将实际生产的连续进水排水改为周期性进水与排水,曝气方式由转刷表面曝气改为曝气头深度曝气,试验期间不排泥。
上清液由1000ml烧杯贮存,用采样瓶从分配井取进水按周期给曝气反应器充水,曝气装置为双速(高速和低速)气泵。
曝气结束后,应先将曝气头取出,以防影响沉淀后浑水,曝气周期与实际生产一致,为反应弛,沉淀1h后将上清液海出,充水后进入下一个周期,并同时对SV30出水水质、镜检等进行观察。
试验过程为向盛有水样的曝气反应器内分别技加不同量的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酷胶)和Ca(OH)2,考虑到Ca(OH)2对各种微生物的影响,应先加絮凝剂,后加石灰。
并同时做空白照。
(2) 试验结果
表2列出了加不同量絮凝剂和Ca(OH)2后相应每个水样的活性污泥指标的变化及处理水质情况。
表2
注:
I上述数据为观察数周期后的稳定值;
II所计算SVI值忽略新增污泥;
III原水样SV"
为98%,SW值为213。
(3)、讨论与结果
a、从上表1号空白样和原水样相比,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污泥膨胀程度不仅没有继续恶化,而且污泥指数(SVI)值还略有些降低,这可能与试验采用了类似SBR工艺(间歇进水、间歇排水)有关,该样品通过镜检观察,丝状菌与其它微生物总体变化不大,菌胶团仍然较少且小而分散。
b、4号、5号样未加Ca(OH)2,只用絮凝剂来控制污泥膨胀,但絮凝剂用量相对较少,在试验过程中观察到,在进行曝气反应的第一个周期,污泥沉降比(SV30)降低较多,从而污泥指数(SVI)值也大幅度降低,但经2-4个周期(时间长短与絮凝剂用量有关)后,污泥沉降比(SV到)又逐渐上升而恢复到接近原水样状态,SW值也相应升高,并且数周期稳定后的4号和5号水样的SV30到与SVI值基本相当,与絮凝剂用量大小基本无关,这是由于随着曝气与搅拌及微生物等作用,加入水样中的高分子絮凝剂分子链断裂而逐渐失去作用,包括丝状菌在内的微生物又恢复到接近初始状态,这可通过镜检观察到,因此SVI值仍相对较高,这说明只加一定量的絮凝剂,只能起到暂缓污泥膨胀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泥膨胀问题。
c、7号水样采取的控制措施是投加絮凝剂与Ca(OHh相结合的办法,一次性加入2.0%。
的阳离子聚丙烯酷胶1ml与0.15gCa(OH)2,进行曝气反应,一个周期后,由于一次性Ca(OH)2用量太大,沉淀后上清液浑浊,由于微生物生存环境严重破坏,因此通过镜检观察到丝状菌及其它微生物几乎灭绝,并且活性污泥结构也破坏严重,菌胶团极分散而细碎,该样品作废。
d、由于上述7号水样原因,3号、6号、8号水样分别采取了将Ca(OH)2在不同运行周期分次加入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污泥沉降比(sv30及污泥指数(SVI)都有大幅度降低,污泥膨胀得到了有效控制。
这是由于一方面加入的絮凝剂改善了污泥结构,另一方面由于所加入的Ca(OH)2不仅可增加活性污泥絮体比重,改善沉降性能,而且由于所加Ca(OHb可调节环境的PH值,从而改善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作为相对比表面积较大的丝状菌在这种状态下首先受到抑制与伤害,而其它微生物被包裹在由于絮凝剂的加入并由丝状菌作骨架形成的较大的菌胶团中,相对伤害较小,从而控制了由于丝状菌过度繁殖而造成的污泥膨胀。
通过微生物镜检观察到水样中
丝状菌数量明显减少,菌胶团数量较多较大,活性污泥状况向良好方向转化。
e、由于试验过程元排泥,如果采取絮凝剂加Ca(OH)2控制污泥膨胀的同时,增加排泥量,缩短泥龄,效果会更理想,并可从根本上解决污泥膨胀问题。
这可从后来的生产试验中得到印证。
2、缩短活性污泥龄法
上述试验结束后,我们模仿小试在氧化沟上做了生产性试验,污泥膨胀得到了临时控制。
为根本上解决污泥膨胀问题,在工艺运行上进行了调整。
因为诺卡式菌的世代周期为12天左右,采取增加排泥量将氧化沟污泥龄由设计的26天缩短到10天左右,经过ω余天的时间,中间沟污泥指数(SVI)降到了80以下,边沟也降到了100左右(中间沟SIV降低程度相对边沟幅度大主要是因我厂氧化沟剩余污泥通过中间沟排放,中间沟污泥排放及时,相对泥龄短所致),活性污泥菌胶团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污泥膨胀得到了控制,并且氧化沟表面大量棕褐色泡沫也随之消失。
四、结论
1、投加适量絮凝剂及Ca(OH)2可有效地控制氧化沟的W类污泥膨胀,且Ca(OH)2成本低,投加简单,但Ca(OHb应分次投加,且一次投加量不易过大,以免严重破坏微生物生存与生长环境,从而导致水质恶化。
2、对于以诺卡式菌为主的丝状菌大量繁殖引发的氧化沟污泥膨胀,采取增加排泥,缩短泥龄至丝状菌世代周期以下,可从根本上解决污泥膨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