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朗读第六自然段。
六、拓展思考
黄河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正像一个人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
请大家谈谈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经历能体现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七、小结
根据板书来梳理本课的重点内容,理清主旨。
八、作业布置
1、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描写校园一角,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50字左右)
2、摘录文中最打动你的语句,并写出你的感受。
3、阅读梁衡的《壶口瀑布记》,并写下你的读后感。
(二选一)
板书设计:
雨季
壶口瀑布其声、其势、其景、其感黄河中华民族精神
枯季
百折不挠多角度象征自强不息
勇往直前
2.《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教学目标:
1.
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从而热爱自然,善待自然。
2.
学习引申和联想的方法,理解作者由大自然而引发的想象,进而展开联想,读出自己的见解。
1.作者笔下的“大自然”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大自然”是否一致?
2.作者如此迷恋大自然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如此迷恋大自然的原因是什么?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到过哪些哪些地方?
有哪些美丽的自然风光让你难忘呢?
大自然是美丽的,今天我们来看看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笔下的大自然是怎样的一个自然。
二.
作者简介
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让•雅克•卢梭)(1712.6.28——1778.7.2)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百科全书》的撰稿人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伊丝》、《忏悔录》等。
卢梭名言:
•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
成功的秘诀,在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
散步促进我的思想。
我的身体必须不断运动,脑筋才会开动起来。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在我们中间,谁最能容忍生活中的幸福和忧患,我认为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
在近代法国启蒙运动中,卢梭是最特殊的一个思想家。
在高倡科学精神、推崇理性至上的时代大潮中,他高举“回归自然”的大旗,对当时的文明社会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从而完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启蒙。
由于他的思想涵盖了哲学、政治、伦理、宗教、教育、文学等诸多方面,因此作为其思想的逻辑起点的“自然”观具有丰富的内涵。
三、听课文朗读,理清思路
第1段:
作者交代一天的行踪,并展示眼前的大自然。
第2段:
作者置身大自然中的丰富想象。
第3段:
作者对自然界所有生命的思考。
四、探究文本,理解情感
1.研读第一部分文本——生活层面
(1)请你找出作者那一天的行踪。
清早
看日出
上午
做杂事
中午
忙用膳
到树林中去
(2)作者交代一天行踪的用意何在?
作者交代这些内容是急于想表达对逃离世俗、走向大自然的愿望,他希望自己融入大自然,和大自然毫无阻隔地交流,成为自己的主宰。
(3)大自然在作者眼前展开了怎样的一幅图景?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大自然的永远清新的华丽的图景。
金色
燃料木
紫红
欧石南
宏伟
树木
纤丽
灌木
纷繁
花草
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研读第二部分文本——生活层面
面对大自然的美景,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作者想象中的大自然乐园是怎样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安排了居民
亲切的社会
黄金的世纪
这是没有任何奴役和统治印记的,没有舆论、偏见和所有虚假的感情的社会,是作者经历过的并留下甜美记忆的情景和他的心灵世界还在憧憬的情境,是作者神往的人类真正快乐、美好的生活。
作者神往甜美而纯洁的人类真正的快乐
当这种快乐远离人类时,他会非常伤感。
——对自然、自由快乐的生活向往的另一种表现。
3.研读第三部分文本——精神层面
作者的思想从低处上升转向何处?
作者的心灵飞向何处?
自然界的生命、事物普遍的体系、主宰一切的上帝、无限的心灵世界……
作者的心灵迷失在大千世界中,思维停止了,冥想停止了,哲学停止了,哲学的推理也停止了,任由想象自由驰骋,心灵向着无限的自由飞奔,全身心沉湎于一种出神入化的佳境,完全融合在对自然、生命等的无线体验中。
五、延伸拓展
1.卢梭的“自然状态观”
他把自然与文明尖锐地对立起来,并为人类返回自然大声疾呼。
他认为,在自然的怀抱里,人可以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自然人性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复归。
2.在大自然面前,作者让自己的想象自由驰骋,传达出了最率真而自在的情感,你在大自然面前会产生哪些想象与联想呢?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
预习《人生三步骤》。
3.
课外阅读卢梭的相关书籍,进一步理解卢梭的思想。
板书设计:
人生三步骤
3.《藏羚羊跪拜》
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对表现心里的作用。
2、感受藏羚羊的母爱,老猎人的慈善情怀,学会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感悟藏羚羊跪拜中蕴涵的深刻情感,揣摩老猎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感受伟大而深沉的母爱、慈善的情怀,学会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一.导入新课:
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老猎人无视藏羚羊的跪拜,猎杀了一只怀孕的藏羚羊,在真相面前,老猎人埋掉了自己的杈子枪。
)
俗话说得好,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有灵性的。
作为高原精灵的藏羚羊哪些惊人的举动让你的心头为之一颤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藏羚羊跪拜》。
二、品析课文:
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思考故事中藏羚羊的哪些举动深深打动了你?
出示:
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企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从它眼里流了出来。
(1)、这就是文中藏羚羊跪拜的具体表现,有多少同学曾被这个镜头深深感动了,请举一下手。
(2)、指名读,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3)、放声齐读一边
(4)、细品动词
读着读着,藏羚羊的哪些动作让你的心灵为之一颤,用声音表现出来。
藏羚羊想通过这一连串的动作向老人诉说什么?
小结:
是的藏羚羊作出如此虔诚的举动,就是想留住孩子的命呀!
他用眼神来央求、用跪拜来哀求、用长泪来乞求就是希望猎人能给他的孩子留条命。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超越动物本性的一跪!
更可敬的是当中枪倒地后,它仍然是跪卧的姿势,它牵挂的仍是他的孩子。
藏羚羊这生死之跪,跪出的是什么呀?
(对,跪出的是深沉而伟大的母爱)藏羚羊这样虔诚的跪拜,苦苦的哀求却没有打动老猎人的心,老猎人真的是十恶不赦吗?
2、文中哪句话说明了猎人的性格特点?
老猎人用杀生得来的大部分钱财,救济去往拉萨的朝拜者.他曾经杀生无数,对高原动物冷血无情,而今天他却被这只跪拜的藏羚羊彻底改变了{
3、揣摩老猎人的内心,走近老猎人
结合你的预习,小组交流在整起猎杀这只怀孕的藏羚羊过程中,老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
惊喜
B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惊讶、
C、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动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
犹豫
D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忐忑不安
是的,夜晚,上灯了,他感到不安,因为白天藏羚羊跪拜的画面出现在他眼前
夜深了,他感到十分的不安,藏羚羊跪拜的画面又出现在他眼前
凌晨了,他感到极度的不安,藏羚羊跪拜的画面再一次清晰地在他眼前呈现
整整一个晚上,他就是这样辗转难眠,双手一直颤抖着,直到第二天
E、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惊讶后悔,老猎人悔不当初,眼前再次出现了
那位伟大的母亲,他对自己说;
4、猎人的情感变化已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出示灯片)最终打动猎人的不仅仅是藏羚羊的跪拜,而是——(出示句子:
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齐读
2、像藏羚羊跪拜这样感人的画面,在我们生活中也时常上演。
出示幻灯片:
这藏羚羊的跪拜是在乞求放孩子一条生路,那当一个孩子病重正在医院抢救室抢救的时候,外面等候的母亲的内心肯定焦急万分。
她的跪拜是()
全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再读:
三、拓展延伸:
藏羚羊长跪不起,悲惨倒地的画面深深地烙在老猎人的心中,给了猎人强烈的震撼,于是他把那支陪伴他几十年的猎枪深深地掩埋了,从此消失在茫茫的藏北草原上,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想象一下她会做什么?
那一天与他而言真的是有福气的一天。
因为从此以后他的身上只有慈善,不再有血腥和杀戮。
与其他高原精灵而言更是有福气的一天。
在1990年时,这里曾生活着100多万只藏羚羊,1995年藏羚羊的数量却下降到7.5万只。
那些藏羚羊以这样的方式留在了他们最爱的草原上,同样留在这里的还有许多的环保勇士,(出示图片)老师也希望藏羚羊这一跪,能跪出偷猎者的良知,停止杀戮,这一跪能跪出更多的野生动物保护者,还藏羚羊一个美好的家园。
4、小结:
5、布置作业:
课后思考与练习第五题。
藏羚羊跪拜留住孩子神圣母爱
埋掉猎枪慈善情怀
尊重生命关爱自然
《沙田山居》
1、把握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情达意的技巧。
2、理解作者笔下的神妙的山水之美和淡淡的乡愁。
揣摩、分析文章优美的语言。
体会作者含蓄的情感、传神的文字,充分理解作者的乡愁情结。
教具准备:
多媒体白板
教学手段:
探究法、讨论法、阅读分析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1、有位台湾诗人曾写过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乡愁》,表达了其对祖国大陆的深情,大家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
(余光中)。
那么有没同学能背出这首诗呢?
(点评朗读,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淡淡的哀愁,所以朗读诗要注意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
)
乡愁
余光中(台湾)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大陆/在那头
我们知道余光中先生首先是作为诗人而闻名的,后来才写散文,他把散文与诗比作自己的左右手,刚刚我们了解了余光中先生的“右手”,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左手”——《沙田山居》,一起来体会他的“左手”有什么特点及其所蕴涵怎样的感情。
2、余光中: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原籍福建永春人。
台湾当代作家、学者。
著有《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听听那冷雨》等。
主要成就体现在诗歌和散文的创作中。
“乡愁”是他作品的一大主题。
3、文题背景:
余光中于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的教授。
文章是他“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黄昏”十八个月之后写成的。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站在阳台上看山景”为线索;
全文描写的对象是作者在香港九龙半岛沙田的一处居住环境,主要写了围着我的山和围着山的海。
2、思考:
文章那些段落主要是写景,写了什么景?
概括一下
课文第二、三、四、五、六段主要写景;
第二段:
海天相应;
第三段:
山中风光;
第四段:
山势远眺;
第五段:
雾中山色;
第六段:
风中奇观。
三、探究研讨
1、朗读课文第二段,探究下列问题。
(1)划出段中比喻句、拟人句,体会其妙处。
(2)“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淼的南海……”中的“困”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3)找出有叠韵词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2、默读课文第三段,思考下列问题。
(1)“问余何事栖碧山,……,是松风代山答了。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什么感情?
(2)“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
”想想作者为什么把山比作高僧,有什么意味?
3、文章结尾处的诗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文章以一首诗收尾,照应开头,使含蓄在整篇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明朗化,令读者回味全文,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
4、作者在课文第三段写到沙田山居的风景如此美丽,作者也自称是个“山人”,但在文中结尾却说“我亦桓景,即使王粲,也不能下楼去”,表达前后是否矛盾?
不矛盾,面对“人为骚音”诗人做不得山人,忘不了尘世,割不断故国之情,摆脱不了魂牵梦绕得乡愁,用三个典故表明下楼去为祖国统一出力。
山景好愿做山人,但好景虽美而乡愁难遣。
5、全文不着一字乡愁,却多处是乡愁,请在文中找出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组讨论)
四、小结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以“站在阳台看山景”为线索,细腻描绘了居家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突出“好景虽美而乡愁难遣”的主题。
文中作者对山水的光影、声音、态势、烟云的传神描绘,让我们回味良久。
文章深厚的文化内涵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及祖国文化的热爱,从中可以体会作者心中深深的乡愁。
五、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余光中的诗《北望》,体会诗人割不断的故国之情。
北望
一抬头就照面苍苍的山色
咫尺大陆的烟云
一缕半缕总有意缭在
暮暮北望的阳台
那几盆海棠和仙人掌上
栏干三面压人眉睫是青山
碧螺黛迤逦的边愁欲连环
迭嶂之后是重峦,一层淡似一层
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
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
而历史,炊黄梁也无非一梦
多少浪子歌哭在江湖
最后总是向昆仑的荒古
落下鸿蒙一丸老太阳
炼不完,一炉赤霞与紫霭
月,是盘古的瘦耳冷冷
在天安门小小的喧哗之外
俯向古神州无边的宁静
夜深,香港黯了千灯
阳台一角便伸入北斗
风中奇观
雾中山色
山势远眺
板书:
海天相应
山中风光
站在阳台看山景
4.《人生三步骤》
1、说出人生三步骤中每一步骤的内容;
2、用简练的语言解释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形成对物质享受与人生价值、精神追求三者关系的明确认识。
一、导入新课:
(1)介绍比尔·
盖茨,让我们一起了解比尔·
盖茨的快乐认识?
1、你快乐吗?
说出三个使你快乐的理由。
2、你认识他吗?
微软公司主席兼首席软件架构师;
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软件和商业计算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范围内的领导者;
截至2004年8月,微软公司创立者兼总裁比尔•盖茨的总资产增加到480亿美元,而第11次成功蝉联400富豪榜第一位置
3、他会以什么为快乐呢?
据报道,比尔·
盖茨现在依然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
迄今为止,盖茨和妻子已经为国际健康事业捐赠了超过250亿美元。
比尔·
盖茨向外界公开了遗嘱,其中宣布将把全部财产的98%留给自己创办的比尔及梅琳达·
盖茨基金会。
(2)周恩来
在周恩来去世后第二天,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说:
“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
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
”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人,更是彻底的“无产者”,他是后人永远学习的崇高榜样。
周恩来的人生以什么为快乐?
他毕生追求的是什么呢?
二、作者介绍:
钱穆(1895-1990)。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
江苏省无锡人。
字宾四。
有专著八十种以上。
他强调中国历史的独特而长久的传统,被公认为现代中国三大史学派别之一传统史学的代表,影响颇大,尤以研究学术思想和文化史驰名中外,被誉为儒学大师。
《人生三步骤》是钱穆先生1980年11月于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之讲演辞。
收录于论文集:
《人生十论》1999年,东大图书公司。
三、整体感知,了解人生三步骤的内容。
1、学生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
学生再次快速浏览全文,文中找出人生三步骤的内容,及基本观点的句子。
四、品味理解人生三步骤:
第一阶段:
生命的安乐!
问题:
生活的层次中,作者所举事例意在说明什么观点?
分析:
第一步骤应为生活。
作者认为:
衣食住行,不论多少,不分优劣,不分豪华简陋,不分古人今人,它的意义与价值是来维持和保养我们人的生命存在的。
衣食住行——维持生命的存在与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
讨论:
我们的衣、颜渊的食、诸葛亮的住、孔子的行……有什么同与不同?
安乐在哪里?
第二阶段:
精神的安乐!
行为和事业层次包含哪两方面的内容?
作者更强调哪一方面?
说说具体内涵。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专为吃饭,专为穿衣,专为住房子,专为行路的。
我们应该除了衣食住行以外,另有我们人生的行为。
我们这种行为是什么呢?
举中国古人所讲,则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才算是我们的行为。
是人生之主体所在。
而在修身齐家中,所该做能做的,是要做一个有所不为的人。
我们一个人只要肯有所不为,不肯讲我不要讲的话,不
肯做我不要做的事,不论他是大总统、大统帅、大企业家、大富大贵者,不论他是农民、工人、一贫贱者,在行为上讲来,都是平等的。
做人的精神是平等的。
如文天详在元朝监狱里,他就有所不为。
你要叫他这样,他绝不这样。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是他的行为,不是他的生活。
盖茨为什么要捐掉大部分的财产用于慈善事业,并且一如既往地工作?
第三阶段:
灵魂的安乐!
作者为什么说德行圆满是人生的最终归宿?
分析:
第三步骤就是我们的人生的归宿。
人生要有开始,可是也要有个归宿。
中国人讲人生的归宿在人性。
我们人有生命,当然就有性。
人和动物不同处,在人的天性高过其他动物,不容易知道。
不仅别人不知道,你自己或许亦不知道,但总之人的行为要合乎自己的天性。
我们如果能圆满我的天性,完成我的天性,自会得到安乐两字做我们人生最后的归宿。
这样做,我心里才安,才会感到快乐。
我请问诸位,我们的人生除了安与乐还有第三个要求吗?
我们吃要吃得安,穿要穿得安,安是我们人生第一个重要的字。
安了就能乐。
我们看社会上大富大贵的人,或许他不安不乐,极贫极贱的,或许他反而安乐。
我们若能达到与天、与上帝、与大自然合一,就可以死而无憾了。
周恩来总理去世,联合国为他降半旗,他的的快乐与安宁在哪里?
物质享受和精神完善的关系?
五、主题:
做人首先讲的是保持生命的延续,这是物质文明;
其次要讲行为与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希望能做到“有所不为”,这是人文精神;
最后讲的就是德行,圆满发展德行是做人之要义,那才算是找到人生的真正归宿了。
总结:
一个人的一生除了物质和财富外,还有更值得追求的东西,诸如品性正直、人格高尚、心地善良、精神愉悦等。
六、拓展练习:
如何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追求?
我所认为人生最好的状态是:
富贵不淫,贫贱不屈,不取不义之财,做个好人,当个良民,过上不错的物质生活,获得安乐的境遇,就很不错了。
学生发言谈自己对人生追求的体会。
七、小结:
根据板书梳理知识点。
八、布置作业:
思考与练习第二题。
4.人生三步骤
生活——生存(物质文明)
行为与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文精神)
归宿——德性
5.《淡之美》
1、感悟文中不同方面的“淡之美”,了解作者其人和为人处世
2、掌握本文从具体到抽象逐层深入分析的特点
3、领悟“淡之美”的哲理,帮助学生提升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
领悟“淡之美”中蕴含的哲理
如何帮助学生提升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
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
多媒体
白板
提问:
喜欢看美女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是正值青春的你们呢?
那就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去看看当下娱乐圈非常走红的一位艺人吧!
二、讲授新课:
(一)熟悉课文:
1.熟读课文。
2.讨论明确学案答案。
A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惊鸿一瞥()嫩蕊()熨帖()濒临()
所向披靡()赘语()禅偈()水光潋滟()
不虞之隙()惬意()裨益()酽黑如漆()
B解释下面的成语。
1.惊鸿一瞥:
2.一览无余:
3.所向披靡:
4.欲壑难填:
5.欺世盗名
C根据课文内容,用概括的语言填写下表。
事例
浓之意
淡之美
作者的总结
化妆
“浓妆”“艳抹”这四个字本身就已经多少带有一丝贬意。
少女的淡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给人一种纯净的感觉。
淡比之浓,更接近天然,更容易被人接受。
景色
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不自然的浓丽景色,未必会感兴趣。
像淡淡的水墨画一样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绘画
中国工笔画一览无余,西方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