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复习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5155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11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文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古文复习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古文复习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古文复习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古文复习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文复习Word格式.docx

《古文复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文复习Word格式.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文复习Word格式.docx

(4)温故而知新(表承接);

(5)学而时习之(表承接);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承接);

(7)敏而好学(表并列);

(8)默而识之(表修饰)

七、词类活用

1、不耻下问(以……为耻,意动用法)

2、温故而知新(“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知识,新领悟形容词作名词)

3、学而时习之(按时,时常,常常,名词作状语)

八、特殊句式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宾语前置句,即:

“孔文子以何谓之‘文’也?

”译为:

孔文子[死后]凭什么被称做“文”呢?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省略句,即:

“可以[之]为师矣”译为:

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固定句式,不亦……乎?

古代表委婉反问的句式译为:

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

九、重点问题

1、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思想修养的例句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各从不同的侧面表明学习的正确方法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各从不同的侧面表明学习的正确态度

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我有我师焉——可用于思想修养

2、下面这句话与文中哪句话意思接近?

请写出来,并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人不知而不愠启示做人应该宽容

十、课文翻译

(一)孔子说:

“学了知识并经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

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

别人不了解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二)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点做老师了”

(三)孔子说: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四)子贡问孔子说:

“孔文子(死后)凭什么被称做‘文’呢?

”孔子说:

“聪敏而且爱好学习,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因此被称做‘文’”

(五)孔子说:

“默默地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我有哪—样呢?

(六)孔子说:

“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也一定有我的老师;

选取他们的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2.《论语》十则

1、《论语》,先秦诸子散文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它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共称“”

2、孔子,名,字,时期的、家,家的创始人,核心思想是“”被尊称为“”

二、字音

三省()吾身不成人之恶()贫与贱是人之所恶()

从吾所好()沂()雩()喟()恕()

1、见贤思齐:

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欲:

想做的事;

勿:

不要;

施:

强加

3、成人之美:

成全别人的好事;

帮助别人实现愿望

4、任重道远:

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任:

负担;

道:

路途

“莫”通,意思

五、一词多义

1、是:

(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2)小人反是()

2、恶:

(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不成人之恶()

3、道:

(1)任重而道远();

(2)不以其道得之()

4、行:

(1)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2)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5、而:

(2)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富而可求也();

(4)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5)咏而归()

6、之:

(1)君子成人之美();

(2)不以其道得之();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7、为:

(1)为人谋而不忠乎();

(2)吾亦为之();

(3)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六、词类活用

1、成人之美(形作名,意思)2、成人之恶(形作名,意思)

3、冠者五六人(名词用作动词,意思)4、风乎舞雩(名词用作动词,意思)

5、传不习乎(动作名,意思)6、见贤思齐(形作名,意思)

七、翻译全文,解释重点字

(一)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二)子曰:

“见贤思齐()焉”

(三)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四)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五)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七)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八)子曰: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九)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十)点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八、理解性默写(用原文回答)

2、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达的观点相似的句子:

3、提倡做人要将心比心、宽以待人的句子:

4、对读书人的要求:

5、如何辨别“君子”和“小人”:

6、如何才能成为“君子”:

7、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相同观点的句子:

8、孔子的为官之道:

9、体现孔子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句子:

10、体现孔子安贫乐道的句子:

九、课文翻译

(一)曾子说:

“我每天三次反省我自己——为别人谋划不诚心诚意吗?

与朋友交往不诚实吗?

(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去复习吗?

“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三)子贡问道:

“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遵行的准则吗?

”孔子说:

“是‘恕’吧!

自己不想承受的,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四)曾子说:

“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富裕和做官是人们追求的,可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取得的,就不应该占有贫穷和低贱是人们厌恶的,讲仁义之道反而受穷而卑微,也不应抛弃仁义之道”

(六)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个君子孔子说:

“先行动,有关行动的话以后再发表”

(七)孔子说:

“君子应该成就别人的美德,不应该促成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相反”

(八)孔子说:

“富裕如果能够追求得到,即使是低微的官职,我也尽力而为如果不能追求得到,我就从事爱好的事业”

(九)孔子在齐地听到了《韶乐》,三个月吃肉都吃不出肉味,感叹道:

“没有想到对音乐的欣赏竟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啊”

(十)(曾点)说:

“到了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做好了(穿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孔夫子叹了口气说:

“我赞赏曾点说的啊!

3.《世说新语》二则

1、《世说新语》,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36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其中的故事以短小精悍为主,写法上直叙其事,是六朝志人小说代表作

2、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

歆(xīn)辄(zhé

)尊君在不(fǒu)

三、实词

1、日中(正午)2、下车引之(牵引,拉)3、相委而去(相,偏指友人)

1、尊君在不?

(通否)2、宁可以急相弃邪?

(通耶,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1、本所以疑,正为此耳(古义:

……的原因;

因果关系连词)

2、与人期行(古义:

约定;

日期)

3、相委而去(古义:

丢下,抛弃;

委托)

4、元方入门不顾(古义:

回头看;

照顾)

5、过中不至,相丘舍去(去:

古义:

离开;

到)

1、舍:

(1)王欲舍所携人(扔掉,抛弃);

(2)屋舍俨然(房舍);

(3)同舍生皆披绮绣(客舍,客店)

2、时:

(1)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2)学而时习之(按时,时常)

3、顾:

(1)元方入门而不顾(回头看);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4、是: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动词,表示肯定判断);

(2)是以谓之“文”也(此,这样)

5、以:

(1)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根据);

(2)宁可以急相弃邪(因为);

(3)是以谓之“文”也(因为);

(4)可以为师(凭借这一点);

(5)或以钱币丐之(用)

七、词性活用

歆辄难之(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感到为难)

八、句子翻译

1、幸向宽,何为不可?

译:

(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

2、宁可以急相弃邪?

难道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

1、《〈世说新语〉二则》中的《期行》与《乘船》虽然都讲到了“诚信”问题,但侧重点动有所不同:

《期行》侧重于要守信明礼;

《乘船》侧重于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2、《乘船》中华歆和王朗的做法有何不同?

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

华歆的做法是犹豫不决,不愿接受他的请求;

王朗则轻诺寡信,只为自己

华歆的品行优于王朗尽管开始他对别人的要求感到为难而犹豫不决,但这是他处事谨慎的表现而一旦答应了别人,他就一诺千金,不因情势危急而弃人不顾,他是一个重诺重信之人而王朗尽管开始有救人帮人之心,但一旦自身难保,便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他是一个对自己说的话不负责任、轻诺寡信的人

3、《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

你认为文中的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对父亲的朋友不守信用,还出言不逊,“无信”“无礼”“在先,我们不能对七岁的小孩求全责备

不对父亲的朋友“下车引之”已经是悔过了,应该原谅他(言之成理即可)

元方是个聪明伶利,明白事理,能言善辩,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的孩子

4、关于诚信的句言警句: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2)天有云方雨,人无信不立

(3)言必信,行必果(4)许人一物,千金不移(5)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期行》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他们约定在正午动身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家吗?

”陈元方回答说:

“等您很长时间而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客人便生气地说:

“真不是人啊!

和人家约定同行,却丢下人家走了”陈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了您没到,这就是不守信用;

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不讲礼貌”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前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径直走进家门,连头也没回

《乘船》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对华歆)说:

“(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

”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

“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

”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根据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品质)好坏

4.伤仲永

1、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山水田园诗《元日》、《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理趣诗《登飞来峰》、《梅花》

2、本文题目中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为……感到惋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伤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pān)(yè

)(yì

)泯然众人矣(mǐn)

不能称前时之闻(chè

n)世隶耕(lì

三、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邑人(通“攀”,牵,引)

四、古今异义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

文采和道理;

文章内容、语句方面的条理)

2、稍稍宾客其父(古义:

纷纷;

稍微)

3、泯然众人矣(古义:

普通人,一般人;

大家,许多人)

1、自: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

(2)并自为其名(自己);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自己);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

(5)公道自在人心(自然)

2、闻:

(1)余闻之也久(听说);

(2)不能称前时之闻(传闻)

3、并:

(1)并自为其名(连词,并且);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副词,全,都)

4、然:

(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这里代“以钱币乞之”的做法);

(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名:

(1)并自为其名(名词,名字);

(2)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

(3)有仙则名(形容词,著名,出名);

(4)名之者谁?

(动词,命名,起名)

6、就: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动词,完成);

(2)蒙乃始就学(动词,从事,做);

(3)还来就菊花(动词,靠近,欣赏)

7、之:

(1)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2)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3)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4)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8、于:

(1)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2)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3)何有于我哉(对于,介词);

(4)皆以美于徐公(比,介词);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于,介词)

1、父异焉(对……[感到]诧异形容词意动用法)

2、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形容词意动用法)

3、宾客其父(宾客:

把……当作宾客,或“以宾客之礼对待……”,名词意动用法)

4、利其然(认为……有利可图,名词意动用法)

5、伤仲永(为……感到惋惜,形容词用作动词)

6、日扳仲永环谒邑人(每天,名词作状语)

七、特殊句式

1、不使学(省略句,即“不使[之]学”译为:

不让他学习)

2、令作诗(省略句,即“令[其]作诗”译为:

让他作诗)

3、还自扬州(省略句,即“[我]自扬州还”译为:

[我]从扬州回乡)

八、重点问题

1、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详略又是如何安排?

第一阶段:

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

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

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课文采用“闻”、“见”、“闻”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详写第一阶段,突出方仲永幼年聪慧,天资非凡,是可塑之才,有发展潜力,为后面的写他的退化作下铺垫,突出“伤”的前提,写其父贪利之举,点明“伤”的原因;

略写后两个片断即仲永才能衰退的过程,引人深思,点明“伤”的内容这样处理,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见闻交织,真实可信,有说服力;

详略有序,内容集中,主旨突出)

3、概括本文的中心: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从幼年时的天资过人,后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的实例,说明人的天资与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和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4、文章叙事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先扬后抑的写法先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既令人对他的不幸结局感到警醒、惋惜,又表现了对“不使学”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态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5、理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的语言特色

这一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方仲永才能衰退、天资尽丧的原因一个“利”字,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的性格;

“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

“不使学”更是一语中的,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暗示仲永“混然于众”的必然结果这些词语用得既传神又贴切,寥寥数语便收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6、我们可以从方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

课文讲到了天赋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天资聪慧对成材有重要作用,但不是关键;

天生愚拙,可以从后天的教育中得到弥补,同样也可以成材

金溪县百姓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仲永出生五年了,从来不认识(纸、笔、墨、砚)这些书写工具,(一天)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他父亲对此感到很奇怪,从邻居家借了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立意,全乡的读书人竞相传看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都很惊奇,纷纷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来求仲永题诗他父亲觉得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父亲一起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得已经)不能符合以前的名声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家,又到了舅舅家,问他们仲永的情况,他们说:

“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5.木兰诗

1、《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中的一首叙事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

2、乐府:

古代一种诗体原是古代朝廷中管理音乐的机构,负责采集民间的诗歌,后来把乐府采集的诗歌也叫做乐府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机杼(zhù

)可汗(kè

n)鞍鞯(jiān)辔头(pè

i)燕山(yān)戎机(ró

ng)

朔气(shuò

)金柝(tuò

)阿姊(zǐ)著我旧时裳(zhuó

三、理解性默写

1、南北朝北方乐府《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写面对可汗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写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的悲壮、严酷气氛,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性格

6、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的诗句: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7、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8、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有诗云: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10、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1、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揣摩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2、《木兰诗》中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3、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话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四、成语

扑朔迷离:

比喻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五、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通“贴”,贴上,粘贴)2、出门看火伴(通“伙”,伙伴)

3、著我旧时裳(通“着”,穿)

六、古今异义

1、卷卷有爷名(古义:

指父亲;

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2、双兔傍地走(古义:

跑;

行走)

3、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

只,副词;

转折连词)

4、出郭相扶将(古义:

外城;

姓氏)

5、赏赐百千强(古义:

有余;

强壮,强大)

七、一词多义

1、市:

(1)西市买鞍鞯(集市,市场);

(2)愿为市鞍马(名词用作动词,买)

2、帖:

(1)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上,粘贴);

(2)昨夜见军帖(名词,文告)

3、策:

(1)策勋十二转(登记);

(2)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3)执策而临之(马鞭)

4、户:

(1)木兰当户织(门);

(2)当户理红妆(窗)

5、安:

(1)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哪);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

6、为:

(1)愿为市鞍马(替);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作为);

(3)或异二者之为(心情);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是)

八、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1、愿为市鞍马(省略句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译为: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2、问女何所思?

(倒装句“何所思”是“所思何”的倒装宾语前置译为: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十、修辞手法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对偶)2、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借代)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夸张)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对偶)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顶真)6、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偶,互文)

7、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反问)

8、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互文)

十一、重点问题

1、全诗按照时间顺序可分为五部分,各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1—2段):

替父从军第二部分(第3段):

征途思亲

第三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战第四部分(第5段):

获胜辞官

第五部分(第6段):

归家团聚

2、这首诗是如何安排详略的?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详写的内容突出了木兰深明大义、不慕名利、爱国也爱亲人的品质,与“木兰是女郎”的形象相吻合,突出本诗中心

3、品味叠词的表达效果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3)但闻黄河流水鸣啾啾(4)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些叠词使诗句具有节奏感,还加强了声音的质感,体现了民歌质朴的风格

4、归纳诗歌主题:

通过记叙木兰代父从军、荣归故里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国爱家的巾帼英雄形象,赞颂了木兰勤劳善良、深明大义、勇敢机智、纯朴孝顺、坚忍不拔和不贪图利禄的精神

6.三峡

1、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2、本文选自《水经注》《水经注》是一部记载地理的专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