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资源的现状与利用保护研究模板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4831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蝴蝶资源的现状与利用保护研究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蝴蝶资源的现状与利用保护研究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蝴蝶资源的现状与利用保护研究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蝴蝶资源的现状与利用保护研究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蝴蝶资源的现状与利用保护研究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蝴蝶资源的现状与利用保护研究模板文档格式.docx

《蝴蝶资源的现状与利用保护研究模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蝴蝶资源的现状与利用保护研究模板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蝴蝶资源的现状与利用保护研究模板文档格式.docx

蝴蝶生物多样性资源有着重要的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还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对人类和大自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导致生物栖息地退化和碎片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大气、土壤及水体污染日益加剧,这都对生物多样性带来了灾难性影响,蝴蝶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威胁,保护蝴蝶资源势在必行。

“凡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要从根本上保护蝴蝶资源,只有深入分析蝴蝶生物多样性资源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威胁,制订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蝴蝶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措施,才能实现对蝴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蝴蝶资源的概况

1.1基本类型

在分类学上,蝴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锤角亚目(Rhopalocera)的昆虫。

全球鳞翅目昆虫约20万种,蝶类仅占其十分之一[1]。

国内外昆虫学家对蝴蝶研究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他们将全球蝴蝶分为2-4总科、5-17科不等。

关于蝴蝶的分类,早在1735年瑞典博物学家林奈(Linne,1707-1778)就进行了研究,他把各种蝴蝶统统归于一属,称“凤蝶属Papilio”。

1758年林奈创立了“二名法”的生物命名法,即一个种的学名由两部分组成,前一个词为该生物的属名,后一个词为该生物的种名,二者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学名[2]。

《世界蝴蝶邮票》一书将世界蝴蝶分为2总科:

弄蝶总科和凤蝶总科及17科:

弄蝶科、大弄蝶科、缰蝶科、凤蝶科、绢蝶科、粉蝶科、眼蝶科、环蝶科、斑蝶科、蛱蝶科、绡蝶科、闪蝶科、袖蝶科、珍蝶科、喙蝶科、蚬蝶科、灰蝶科[3]。

其中有5个科只产于美洲[4]。

我国有12个科,33亚科,434属,2153种[5]。

1.2分布区域

全世界现有17000多种,隶属于1855属,大多数分布在南北美洲的热带丛林地区,尤以南美的亚马逊河流域最为丰富,种群数量最多[6]。

我国宝岛台湾省被喻为蝴蝶王国,有410种蝴蝶,其中特有种达50种以上。

云南省产蝶种数已知700余种,其中特有种达900余种[7]。

2蝴蝶资源的价值

2.1旅游资源

蝴蝶资源美学价值无可替代。

蝴蝶体态窈窕,婀娜多姿,飞舞在百花丛中,蝶花相映,点缀着青山绿水,赋予大自然以生机,美化人们的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成为美的化身。

蝴蝶以其身美、形美、色美,更能引起人们的赞赏。

因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7]。

正因为如此,不少国家纷纷建立蝴蝶园。

在保护蝴蝶资源的同时,供游人观赏。

如马来西亚的蝴蝶繁殖场和英国伦敦的育蝶场,不仅成功地繁育了大批珍稀蝴蝶品种,而且每年都吸引许多游客前去观光。

云南大理的蝴蝶泉、台湾的蝴蝶谷、南美的蝴蝶丛林等,都已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6]。

2.2经济价值

我国悠久而丰厚的蝴蝶文化根基,孕育了广阔的蝴蝶产品消费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为蝴蝶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也为蝴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找到了新的切入点。

目前,我国的蝴蝶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市场化。

国内各种蝴蝶工艺美术品开发制作已经形成了一个极具市场开发前景的产业;

蝴蝶主题生态园的兴起,在城市和风景区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带动了蝴蝶养殖、加工和销售产业链的发展[8]。

据悉,江西省开发成功的蝴蝶工艺品系列,以其“新、奇、特、真”的特色,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国际市场上,各种蝴蝶标本呈畅销趋势。

目前,台湾的蝴蝶贸易年收入已达2000-3000万美元。

全世界的蝴蝶标本年成交额高达1亿美元[6]。

2.3生态价值

蝴蝶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

蝴蝶和周围生态环境协同进化,成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4]。

蝴蝶对生境结构和植物组成的变化很敏感,对生境恶化做出反应的速度比其寄主植物做出的反应快3-30倍,从而被选为生境质量变化的指示生物[9-10]。

蝴蝶作为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一环,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成为其他物种未来衰落的先兆。

单就人类而言,蝴蝶承载着为植物和农作物授粉的任务,如果包括蝴蝶在内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减少,必然引起植物和粮食作物的减产,对于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和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11]。

2.4药用价值

蝴蝶幼虫和成虫入药,在我国有悠久历史。

如金凤蝶,玉带凤蝶,碧凤蝶等的干燥幼虫入药,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菜粉蝶,橙黄豆粉蝶等的干燥成虫入药,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11]。

药物学家通过分析蝴蝶的化学成分,发现稻褐眼蝶、无纹淡黄蝶、黄带枯叶蝶等含有抗癌活J性物质,为研制新药奠定了基础[6]。

2.5科学研究

在近代科学研究中,蝴蝶已经对航空航天科学的发展立过奇功。

人造地球卫星在离地球赤道30公里的轨道上运行时,约在65-70%的时间内受到太阳的强烈辐射,使卫星的体温达到100-200℃;

而当卫星按轨道运行到地球的阴影区时,体表温度又会骤然下降到零下100-200℃,在这样的极端温度环境里,卫星内的仪器显然无法工作。

航天专家从蝴蝶翅上的鳞片排列中得到启发,研制成一种巧妙而灵敏的光镜,成功地解决了卫星在运行过程中的体温相对恒定问题[6]。

蝴蝶也可以作为一种太空实验生物昆虫,带入太空进行实验研究,如美国帝王斑蝶在太空试飞试验等。

2.6仿生材料

人类对蝴蝶的研究已200余年的历史,近代科学研究上,蝴蝶是遗传、进化,生物地理、医药学、美学及仿生学研究的好材料。

科学家们根据仿生学原理,将蝴蝶丰富的色彩,应用到色彩设计上,工艺美术家运用蝴蝶色彩,设计出美观新颖的工艺品,纺织设计师通过“蝴蝶色彩的研究”,采用特殊闪光色调,设计出姑娘们喜爱的闪光布[7]。

蝴蝶翅膀高度防伪,鳞片光泽具有防伪的特性,如果应用于钞票制造和信用卡的防伪标志,可使它们更难被盗版。

2.7邮票题材

蝴蝶是重要的邮票题材。

蝴蝶邮票首次露面在1891年,当时夏威夷发行了1枚有女王头像的邮票,头上蝴蝶发饰非常醒目。

沙捞越在1950年发行了翠叶红颈凤蝶Trogonopterabrookiana单色雕版邮票,则为蝴蝶登场揭开了序幕[12]。

近几十年,以蝴蝶为题材的纪念邮票甚为丰富。

1980年为纪念第16届国际昆虫学大会,日本发行了1枚日本虎凤蝶邮票;

1988年为纪念第18届国际昆虫学大会,加拿大发行了1套4枚蝴蝶邮票。

我国于1963年4-7月发行了1套20枚的蝴蝶邮票,其中1枚是金斑喙凤蝶。

后来该蝶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0年2月25日发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蝶(一级)》特种邮票第2次出现了金斑喙凤蝶[13]。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共发行蝴蝶邮票1100余种。

中国邮电部于1963年4月5日发行的一套蝴蝶邮票,包括云南丽蚊蝶、金斑味凤蝶、萤光翼风蝶、西藏豆粉蝶、祁连红绢蝶、峨眉毛弄蝶等计20枚,画面精美,优雅动人;

方寸纸上,气象万千,成为集邮爱好者珍藏的精品[6]。

2.8工艺品和装饰品

利用蝴蝶作为装饰品历史悠久,经发掘得悉,早在唐代帝王贵族的墓葬中就有蝶纹装饰的铜镜。

用蝴蝶美仑美幻的粉翅剪贴制作的山水、人物、花木和鸟兽,是一种浸透了大自然气息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6]。

台湾省用蝶翅加工的装饰品、工艺品闻名于世。

还可以用塑料薄膜、有机玻璃将蝴蝶粘封起来制成台布、雨伞、发卡、茶杯垫、手提包、书笺等。

蝴蝶工艺品还有装饰用镜框、作为室内装潢、蝴蝶标本头饰等[7]。

2.9食用价值

与其他可食性昆虫一样,大多数蝴蝶的幼虫和蛹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维生素A。

蝴蝶蛹可作为一种良好的功能性食品,我国茂兰保护区常见的金凤蝶、花椒凤蝶、玉带凤蝶等大型蝶类,其蛹经油炸加工后颜色鲜艳,味美可口[14]。

日常生活中,墨西哥人喜欢吃弄蝶的幼虫,日本人食用凤蝶的幼虫,而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上,人们则吃烘烤的蝴蝶幼虫[15]。

2.10传授花粉

蝴蝶成虫大多采花吸蜜,可起一定的虫媒授粉作用,对人类有益。

因而古人即把“蜂媒蝶使”并提[7]。

3蝴蝶资源的威胁因素

蝴蝶的种群数量正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目前蝶类多样性的威胁因子主要有生物因素、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包括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农药喷洒、人为捕捉等,次要威胁因子有寄主植物破坏、放牧、旅游开发、城市化和气候变暖等人为因子,还包括低温、洪水等自然因子和天敌危害、蝴蝶自身因素等生物因子。

这些因子对蝴蝶威胁巨大,不仅降低蝴蝶种群数量,可能导致某些蝶种灭绝。

3.1生物因素

3.1.1自身因素

蝴蝶不仅受外界因素影响,也受到自身先天生物学弱点的影响,导致种群生存状况艰难,种群数量受到威胁。

蝴蝶产卵量、世代周期的长短、对极端气候条件的耐受性、对寄主的选择性、对杀虫药物的抗性、对天敌侵袭的自我保护能力、迁移扩散能力等综合形成蝶类种群的生存繁衍能力[16]。

3.1.2天敌

在自然界中,蝴蝶的种群发展受到诸多天敌制约,这些天敌危害发生在蝴蝶的各个虫态。

蝴蝶天敌种类繁多,可分为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

寄生性天敌主要是寄生性昆虫,以及昆虫病原微生物;

捕食性天敌主要有捕食性昆虫和其他动物[17]。

裳凤蝶污斑亚种卵期有小型蚂蚁取食,危害率约2%,幼虫期寄生蜂的寄生率约3%,1—3龄幼虫发现多种游猎型蜘蛛捕食,危害率约4%,因未进行生命表的系统观察,而实际天敌对裳凤蝶的危害要高出上述数据很多[18]。

在甘肃省文县野外,嘉翠蛱蝶(EuthaliakardamaMoore)卵和幼虫由于裸露在棕叶背面,易被天敌取食,个体损失量较大[19]。

在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东南部边缘的碧峰沟,生长在杂草灌木丛中的长尾麝凤蝶(ByasaimpediensRothschild)幼虫,则易被蜘蛛、蠼螋、猎蝽等天敌捕食,死亡率高达76.9%[20]。

3.2人为因素

3.2.1环境污染

蝴蝶对环境的变化特别敏感,任何污染对蝴蝶都可能是致命的,当其栖息地环境或寄主植物受到污染后,以此为生的蝴蝶便受到威胁,大气污染将引起植物生理、生化性质和组成成分发生变化,自然会对植食性昆虫(包括蝴蝶)的生存质量和数量产生影响[21]。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对生物多样性构成较大威胁。

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可通过昆虫(含蝴蝶)的表皮呼吸和摄食等途径进入虫体,从而对其生长发育产生影响[22]。

3.2.2栖息地破坏

3.2.2.1天然林锐减

众多研究表明,不同生境类型中蝴蝶种类和数量与生境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生境越复杂,蝶类物种越多,人工林蝶类多样性普遍较低。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诸多地方将大面积原始植被改造成植被单一、生物多样性贫乏的人工经济林。

植物群落结构单一,环境质量相对较差,蝴蝶的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均为最低,而优势度指数最高[23-24]。

3.2.2.2栖息地破碎化

生境破碎化是指大块连续分布的自然生境被其他非适宜生境分隔成许多面积较小生境板块的过程,其将导致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进而改变斑块生境中生物多样性、种间关系、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25]。

生态环境的丧失和破碎化对蝶类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稀有蝴蝶种群的生存与繁衍的影响是致命的[26]。

人类经济发展和过度地开发自然资源是威胁金斑喙凤蝶生存因素。

人类活动强度干扰金斑喙凤蝶的生存环境,使它们的分布碎片化,基因难以交流[27]。

3.2.3农药

中国农业上通常通过喷洒各种化学农药控制害虫、清除杂草。

除草杀虫的同时,农药对蝴蝶及部分蝴蝶寄主、蜜源植物也造成了严重损害。

研究表明,0.0025%施用浓度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即可导致金凤蝶(PapiliomachaonLinnaeus)、玉带凤蝶(P.polytesLinnaeus)、碧凤蝶(P.bianorCramer)和金斑蝶(DanauschrysippusLinnaeus)等5龄幼虫100%死亡。

药剂配制为溴氰菊脂与柴油比例为0.25:

10,能使绝大部分箭环蝶(StichophthalmahowquaWestwood)幼虫掉落在地上,慢慢死亡,致死率达95%以上[28]。

3.2.4人为捕捉

随着蝴蝶观赏、标本制作、喜庆放飞等关于蝴蝶的利用越来越广泛,利用规模也越来越大,使得养殖蝴蝶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长蝴蝶市场需求,众多蝴蝶商人铤而走险,在野外大量地捕捉蝴蝶甚至是国家保护蝶种,无节制的大规模捕捉导致野外蝴蝶数量迅速下滑[29]。

3.2.5寄主植物破坏

蝴蝶的寄主植物比较单一,幼虫取食植物范围较窄,因此当一种或少数几种的寄主植物被破坏后,一些蝴蝶往往由于无法适应新的环境,缺少食物,生存受到严重影响。

中华虎凤蝶的已知寄主植物仅为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细辛属(AsarumL.)植物[30]。

在陕西太白山人为采挖细辛(A.sieboldiiMiq.)活动非常严重,有90%至95%的野生细辛已经被挖光[31];

即使在整个中华虎凤蝶分布区,作为药材的杜衡和细辛需求量很大且较稳定,长期以来作为传统中药材被采集利用[32],中华虎凤蝶幼虫常因食物不足死。

3.2.6放牧

放牧危害蝴蝶主要通过以下2个途径:

一是直接损害附着在植物、地面等的蝴蝶幼虫、卵和蛹;

二是破坏蝶类的生境,以及生长在其中的蝴蝶蜜源植物和寄主植物。

在昆明市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内,存在较多放养羊群的现象。

羊群取食的草本植物中多是蝴蝶的蜜源植物和寄主植物,使得蝴蝶的生存受到威胁[33]。

3.2.7旅游开发

近年来,部分地区政府及居民为追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较好的自然区域,如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旅游开发。

旅游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给蝴蝶的生长、繁殖等活动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蝶类有10科58属82种,较为丰富,但是相较其他保护区或山地,其种类相对较少,这可能与该地区因旅游开发受到较大的人为干扰有关[34]。

20世纪90年代,湖南舜皇山旅游开发使得丰富的蝴蝶资源逐渐被外界发现,众多特有珍稀种类濒临灭绝[35]。

随着阿勒泰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多种昆虫包括蝴蝶资源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面临被破坏的危险[36]。

3.2.8城市化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硬地增加,绿地面积减少,城市绿地多数呈斑块化分布,蝴蝶幼虫寄主植物和成虫蜜源植物少,加上空气污染严重,人为干扰,导致蝴蝶种类和数量也相应减少。

城市自然生境的碎片化,压缩蝴蝶生存空间的同时,也弱化了蝴蝶成虫的飞翔能力[37]。

蝴蝶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沿城市化梯度变化显著,城市化水平越高,蝴蝶多样性指数越低[38]。

3.2.9气候变暖

蝴蝶属于变温动物,温度可以影响蝴蝶行为。

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气候变暖将直接导致蝴蝶种群被动迁移而难以适应新环境。

蝴蝶类群的物候期、与寄主和蜜源植物协同关系以及飞行行为的变化甚至将引起成虫形态特征的变化[39]。

另外,随着大气CO2浓度含量增加,提高了寄主植物C/N比,对蝴蝶幼虫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导致幼虫生长发育缓慢[40]。

其具体表现为:

蝴蝶类群物候期提前、蝴蝶形态特征的变化、蝴蝶向高纬度、高海拔迁移、种群灭绝风险增加、物种多样性降低[41-42]。

3.3自然因素

3.3.1低温

温度对蝴蝶的生长速度、发育历期、繁殖世代、滞育时段、成活率等都产生较大影响,而低温主要通过4种途径影响蝴蝶种群发展。

(1)任何蝴蝶发育都是从某一特定温度开始的,其开始发育的温度就称为发育起点温度。

只有在发育起点温度以上的温度对蝴蝶发育才是有效的,低于该温度则无法正常生长;

(2)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蝴蝶卵孵化、幼虫生长、蛹羽化速度也随之加快,低温将减慢蝴蝶生长速度;

(3)低温是蝴蝶滞育的诱导因素;

(4)低温可导致蝴蝶死亡。

研究显示,菜粉蝶蛹的发育起点温度最低为14.5℃,卵的发育起点温度最高为8.4℃[43]。

3.3.2其他自然灾害

除低温对蝴蝶影响外,中国近几年频发的自然灾害也加剧了自然因素对蝴蝶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洪水通过毁坏蝴蝶栖息地、破坏寄主植物以及直接冲走蝴蝶卵、幼虫和蛹对蝶类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17]。

4蝴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4.1蝴蝶资源的利用

4.1.1加强基础研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蝴蝶资源保护和利用不是两个完全对立的方面,它们相互促进。

蝴蝶生物多样性保护一方面是为了可持续利用,而蝴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会更好地促进蝴蝶资源保护,使蝴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最大化[4]。

4.1.2开拓市场,发展蝶类工艺品产业

对蝴蝶进行深加工,可以提升附加价值。

①制作蝴蝶工艺标本。

制作好的蝴蝶标本既可供应蝴蝶爱好者收藏,也可为教学、科研提供第一手资料。

②制作蝶翅画。

蝶翅画,作为中国独有画种,画材取于蝴蝶之翅,全手工剪贴而成。

③制作蝴蝶装饰品。

蝴蝶装饰品是大自然的杰作和人类手工艺术的美妙结合[13]。

4.1.3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开展特色旅游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蝴蝶生态公园对国内外游客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对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云南的大理蝴蝶泉公园、西双版纳三岔河蝴蝶公园、美国伦敦育蝶房、新加坡蝴蝶园、马来西亚蝴蝶园、海南亚龙湾蝴蝶谷生态公园等[44]。

4.2蝴蝶资源的保护

4.2.1保护和恢复蝴蝶生境

生境的减少退化与破碎化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重要的威胁。

全面保护蝴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境,使其免遭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是保存蝴蝶生物多样性,保证蝴蝶生物多样性资源永续利用的关键所在。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尽量减少和控制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增加有效核心区的生境面积,在害虫发生的林区尽量采用除化学药剂外的其它防治方法,减少森林大气和土壤的污染,才会有利于保护区物种多样性的稳定和生态环境的健康持续发展[12]。

目前,保护蝴蝶生境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

第一,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贵的蝴蝶资源以及蝴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45]。

珍稀蝶类生存的主要威胁来自人类对其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肆意捕捉和不正当的贸易.因此,保护蝶类的生态环境和栖息地,是最为有效的措施。

对那些属于珍稀或濒临灭绝的蝶种,要及早规划,设立保护区,对栖息生境、寄主植物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实施原地保护,促进种群的繁荣。

对于一些濒危的特产蝶种,还应进行迁地保护,或开展人工繁育研究,以保存特有的遗传基因,挽救蝴蝶物种[6]。

第二,采取人工措施,改善和恢复蝴蝶栖息的生态环境。

加强园林绿化、植树、种花以及种草等办法,为蝴蝶提供更多、更新、更好的栖息之地[46]。

第三,封山育林,促进生态环境恢复。

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山区,实行定期封山,禁止人为破坏活动。

通过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植物群落自然演替,恢复森林植被,恢复蝴蝶原有栖息环境[4]。

4.2.2控制蝴蝶天敌

一个地区以保护蝴蝶生物多样性为主时,利用一些手段去适度控制蝴蝶天敌是保护蝴蝶生物多样性资源的有效措施。

蝴蝶的卵期和幼虫期很容易被天敌寄生,这类天敌主要是寄生蜂类、寄蝇、病原微生物,这些天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蝴蝶种群的发展。

人为驱赶捕食蝴蝶幼虫的鸟类天敌;

利用农药和乐果乳油分阶段防治寄蝇[47],使蝶卵不受侵害,从而达到保护蝴蝶资源的目的。

4.2.3保护好珍稀蝶类及特有种

那些属于珍稀或濒临灭绝的蝶种,要尽早规划,设立珍稀蝶种自然保护区,对其栖息生境、寄主和蜜源以及有利其生存的其它生物,要采取严格保护措施。

在立法基础上,对偷采滥捕者要给予法律追究。

蝴蝶资源日趋商业北的今天,要防止国外有人以旅游者身分偷采或雇人高价收买珍稀、濒危蝴蝶,甚至使一些未经研究的新种外流[6]。

4.2.4加强蝴蝶科学研究

对蝴蝶生物学进行基础研究是保护蝴蝶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前提。

首先,深入调查蝴蝶生物多样性的本底资源,建立重点保护名录。

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编目是了解物种多样性现状包括受威胁状况及特有程度等最有效的途径[48]。

只有充分了解蝴蝶生物多样性资源及其生存状况后,才能更好地实施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49],很多自然保护区如安徽天堂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进行了蝴蝶资源调查[50]。

其次,应该开展蝴蝶各项基础研究,如蝴蝶保护生物学研究、主要蝴蝶栖息地及生态学研究、蝴蝶生理生化研究、蝴蝶的全虫态基础生物学研究[51]。

蝴蝶的全虫态研究是人工饲养蝴蝶的前提。

就世界范围而言,绝大多数蝴蝶,特别是许多珍稀蝴蝶的全虫态研究还是一片空白。

珍奇蝶类发生数量少,在研究掌握其生物学、生态学的基础上,进行人工室内保护性饲养,避开野外的不良环境条件;

研究其人工饲料和大量饲养技术。

4.2.5加大政府保护力度

经过社会各界多年的努力,蝴蝶生物多样性资源破坏得到一定的缓解,蝴蝶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这些蝴蝶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强调绝对保护,即针对蝴蝶生物多样性资源采取保护措施,保护工作必须依赖于政府、国际保护组织提供资金,没有这些支持,保护工作就很难开展[4]。

4.2.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蝴蝶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多是森林植被保护较好的贫困山区。

这些地区交通、通信不方便,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盗伐森林、乱捕乱猎等各种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但却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这些破坏活动。

但近年来,林业基础性建设地位得到提升,资金投入增加,管理加强,林区基础建设不断完善[52]。

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后,能有效防止类似破坏行为,防止蝴蝶资源被破坏。

同时,良好的基础设施能很好地预防森林火灾,避免因火灾将导致森林生态系统中蝴蝶个体、种群和群落产生毁灭性打击。

另一方面,良好的基础建设也有利于蝴蝶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促进当地社区经济发展。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