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步骤与方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4726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步骤与方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步骤与方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步骤与方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步骤与方法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步骤与方法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步骤与方法Word下载.docx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步骤与方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步骤与方法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步骤与方法Word下载.docx

其次,读懂诗要注意运用方法

1.借助题目、、注释。

题目是切入点。

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入手,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确定朝代、风格,为后面分析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作铺垫。

注释可以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2.学会从内容上鉴赏诗歌。

古代诗词的

古代,浩如烟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歌,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赞叹。

但就其内容而言,大体可概括为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抒怀诗等。

掌握各类诗的特点极其方法。

(具体鉴于篇幅,不赘述)

3.借助背景

诗歌鉴赏不应忽视对其背景的了解。

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诗人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多方面的内容。

这些方面,对诗人的诗歌创作往往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而,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就应当借此来理解诗歌、把握诗歌。

4.注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

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

5、注意的“逻辑思维”。

古典诗词人们一般能注意到其中的形象思维,并对此加以充分的分析,而忽视了对作品进行必要的逻辑思维的分析理解,从而在某些时候不能全面客观地鉴赏出作品的真正意蕴。

形象思维不能排斥逻辑思维,而且必须以逻辑思维为基础。

6.注意作品中的“典故”运用。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有些时候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就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

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

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形。

点化前人语句。

点化不同于直接引用,而是将前人语句消化后用自己的话写出。

明用历史故事。

在引用历史故事时,明白地指出是何人何事,这是明用

暗用历史故事。

比明用隐蔽,因为没有明白地指出是什么,所以难以一眼看出。

如果知道所用的历史故事,便能读懂诗词;

反之,便要大伤脑筋了。

反用历史故事。

明用和暗用历史故事,都是正用其意,反用历史故事,则是反用其意。

二、鉴赏、评价

1.把握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诗歌的意象

诗歌的意象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一)象征性意象

(二)比喻性意象

(三)描述性意象

(四)通感性意象

2.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一般的短评写作时要注意先“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其他三个方面的鉴赏和评价一般也使用这个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

初学者往往失却重点,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

鉴赏诗人形象的思路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方法一致,一般从其“社会地位”“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

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不宜出现这些字眼,我们在这时借用的是它的方式和思路。

3.鉴赏作品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主要特征有凝练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跃性。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而这几个方面往往是合为一体的。

4.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指诗人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

主要考查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

(1)抒情方法。

抒情方法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另外还有融情于景、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

(2)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1、创作方法赋、比、兴;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3、构思技巧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等。

在这三个方面中,第三方面为其重点。

(3)用典。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

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4)风格

风格是由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总的特色。

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

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来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俗)之说,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

1、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特征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代表的诗人有屈原、李白、李贺、苏轼、龚自珍等。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了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与追求。

代表的诗人有杜甫、辛弃疾、陆游等。

2、许多诗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苏轼、辛弃疾豪放柳永、李清照婉约李煜、刘禹锡隽永

谢朓、谢灵运自然李白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

屈原雄浑悲壮王安石雄健高峻陶渊明淡远闲静

王维恬淡优美王昌龄雄壮豪迈李贺雄浑奇特

曹操豪放磅礴

3、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

(5)修辞

主要掌握高考所要求的八种修辞手法,考查的形式一般是明辨修辞的艺术手法,分析修辞的艺术效果。

5.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第一,思想感情

考查的主要有三点

1、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

2、情感载体杨柳——离别菊花——傲骨圆月——团圆落叶——失意等。

3、抒情方法见前“鉴赏表达技巧部分”

第二,内容主旨

考查的主要有

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等。

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诗歌表现思想内容的形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借景物抒情,一是借人物言志。

律诗、绝句大多是先描写景物,后抒发情怀;

词曲往往是咏物怀古,即借事物、借人物来表明心志。

思想内容也就在抒情言志的诗句里得到集中的体现。

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首先从诗歌的基本内容入手,其次写出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总结、表述

1.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就诗论诗”的心得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

咏物言志(情);

怀古咏史;

即事感怀;

边塞征战;

山水田园;

意象;

意境;

背景;

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诗眼;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直抒胸臆;

虚实相济;

绘形绘声绘色;

动静结合;

化静为动;

炼字;

起承转合;

赋比兴;

夸饰;

用典;

含蓄;

对仗;

韵脚。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

反映……的社会现实;

表现……的情趣;

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

表达……的追求;

流露……的倾向;

发出……的感慨;

袒露……的心迹;

造就……的情致。

2.重温过去的高考题,模仿借鉴正项中的表述

过去的高考题都是选错项的,至少有三个正项,材料很多。

3.区分几个概念,明确答题的内容角度

问“表达方式”,则答叙述、描写(虚实、动静)、议论、抒情、铺陈等;

问“修辞手法”,则答所运用的修辞格;

问“艺术(表达)技巧”,则答想像、联想、衬托(正衬或反衬)、对比、象征、用典、化用、含蓄蕴藉等。

4.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

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

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五、高考常用作答模式    

  

第一种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的整体构思,诗整体的艺术技巧或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来解答。

典型例题(05高考重庆卷)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 

(2)题“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

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这道题考查的就是关于诗整体构思上的技巧前三句叙事抒情,末一句写景,以景结情,寓情于景;

创造意境,含蓄无垠。

备选答案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正衬、反衬)、比兴象征、联想想象、对比对照、正面侧面、虚实动静、白描渲染、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第二种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或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形象)?

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正确解答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摹诗歌图景    

第二部分概括意境特点    

第三部分把握感情    

常见格式这首诗通过___(意象)描写出了___画面,画面有___特点,表现了__的感情。

典型例题(04高考福建卷)朱淑真《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简要分析诗人在三、四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可答三四句通过凉床、月影、梧桐描写出一幅秋夜无眠,诗人独守空房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冷、惆怅的意境氛围,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心境。

   

备选答案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宁谧、朦胧、悠远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黯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诗中常见的情感类型    

伤春悲秋 

思乡怀远 

报国情怀 

离愁别绪    

吊古伤今 

恬淡隐逸 

怀才不遇 

知音难觅 

同情怨愤    

第三种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或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

正确解答应从诗歌的语言风格或特点上来回答。

典型例题(05高考全国卷)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第

(2)题这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可回答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易自然。

质朴自然 

含蓄凝练 

清新淡雅 

绚丽优美    

雄奇奔放 

 

沉郁顿挫 

简洁明快 

诗中有画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思路

鉴赏古诗无需引经据典,无需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鉴赏评价作品本身的特点。

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还要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

鉴赏口诀

1.从题目认识对象,2。

从字面读出感觉,3。

从注释破解难点,4。

从了解背景,5。

从原作找到根据,6.从题干得到启示,7.从首联找到特点,8.从尾句参透主旨,9.从景物把握情感,10.从意境洞察心胸。

一.鉴赏范围词语

(一)题材方面的古诗大致上有五大题材写景抒情诗(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登高》、《登岳阳楼》);

咏物言志(情)诗(如李商隐《锦瑟》、杜甫《春夜喜雨》、贺知章《咏柳》);

怀古咏史诗(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

即事感怀诗(如李煜《虞美人》、柳永《雨霖铃》、李清照《一剪梅》、姜夔《扬州慢》;

边塞征战诗(如王昌龄《出塞》、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有时还可说“山水田园诗”。

(二)评价思想内容方面的抒发……的思想感情 

反映……的社会现实 

表现……的情趣 

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 

表达……的追求 

流露……的倾向 

发出……的感慨 

袒露……的心迹 

造就……的情致

(三)运用答题格式

1.对抒情形象的分析回答身份+性格+思想。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分析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

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干)远望,足见其情之痴绝。

2.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题菊花 

(唐)黄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分析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

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

而统观全诗,诗中的菊花寓意是当时社会上怀才不遇的有志之士的化身。

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3.对所抒发情感的理解和回答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通过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寄托了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

4.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回答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山居秋暝 

(唐)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写秋晚山景,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

5.对关键字的品位回答词语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玉楼春 

(宋)宋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分析“闹”字“闹”字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浓烈气氛和春天那一派盎然春意以及生机勃勃的美妙境界。

6.对表现手法的赏析回答手法+表达作用。

关河令 

(宋)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融情于景。

本词上厥先写薄暮凄清之景,孤独的旅客默立客庭中,长鸣传来,不见雁影,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

下厥的“孤灯”与上片相呼应,孤寂凄苦之情自然流露于词的字里行间。

二.区分几个概念,明确答题的内容角度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三个方面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虚实、动静)、抒情、议论、铺陈等。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比、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化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二)“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

“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

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三)“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

“声”是听觉角度;

“态”分为动态和静态;

“味”是触觉角度。

三.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常用的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技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熟悉常用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表达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结构形式常见的术语有首尾照应、呼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浑然天成、卒章显志,过渡、做铺垫、埋伏笔等。

常见的修辞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起兴、虚实结合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