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水蒸气文档格式.docx
《水和水蒸气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和水蒸气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感受、体验物态变化的可逆性。
(二)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
浅碟子1只、半碟清水、记号笔1支,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杯子1只、1小杯热水。
(三)教科书说明
第一部分:
水到哪里去了
下雨后,地面上会有一些水洼(积水)。
天晴了,水洼里的水便很快又干掉了。
水洼里的水到哪儿去了呢?
学生们可能会说,水渗到土里去了。
所有的水都渗到土里去了吗?
如果没有全部渗到土里,那还有一部分水到哪儿去了呢?
本课从这里引出探究的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
放在杯中的水,如果上面不加盖子,水会减少;
一个放有水的盘子,时间长了,会干掉。
“水会干的”,三年级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感性认识。
教科书这部分,让学生们再做一次观察:
往浅碟子里倒人少许水,用笔做好水面标记。
然后把装水的碟子放在阳光下。
过几分钟,观察碟子里水量的变化。
几分钟后,碟子里的水肯定会减少些。
我们就启发学生思考:
水既没流出去,也没有渗人碟子中,它怎么会减少了呢?
教科书在这里用漫画的方式,向学生说明了水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人到空气中去了。
同时用文字告诉学生,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做蒸发。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水洼里的水是怎样干掉的”做出自己的解释,并希望用图画的方式把所作的解释(想法)呈现出来。
第二部分:
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
水会蒸发变成水蒸气。
喜欢思考的学生可能马上想到,那水在什么条件下会蒸发成水蒸气?
什么情况下蒸发得更快些?
产生了这些问题后,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作出推测。
学生们在生活中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空气越干燥,水越容易蒸发”“有风吹,水蒸发得快”……由此可想到,水蒸发的快慢可能与空气和温度有关。
在思考和推测的基础上,我们聚焦探究的问题:
水蒸发得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有关吗?
给水加热是否能加快水的蒸发?
接着就让学生们做一个对比实验:
取两只相同的不锈钢长柄汤勺,都加人勺水,把其中一只搁在桌面上,用书本垫起勺柄,使勺口呈水平摆放(使水不会流出);
另一勺水则放在蜡烛火焰上加热。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放在蜡烛火焰上加热的水里不多时就会不断地冒出气泡,水上方空气中有许多白汽。
过几分钟后,钢勺里的水就干了。
而另外一只不加热钢勺里的水量减少的不多。
由此证明加热可以加快水的蒸发。
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水蒸发的快慢与水吸收热的多少是有关系的,水在受热的情况下蒸发会加快。
第三部分:
空气中的水
在阳光照射下,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因而空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水蒸气。
如果不断地蒸发,大海里的水不是要越来越少了?
空气中容得下那么多水蒸气吗?
学生们可能会有这样的担心或疑问。
当然,也可能马上会有学生想到,天上经常要下雨的,江里、河里、海里的水又会多起来的。
那天上的雨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可能有些学生已经听说或从其他书籍中了解到雨是由水蒸气变成的水滴。
水蒸气会重新变成水吗?
接下来让学生们做一项观察活动:
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人一些热水,然后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杯子。
观察发生的现象。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们会观察到,罩着的大玻璃杯内壁上有许多小水珠。
教科书随即对这一现象作了解释:
从水里出来的热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
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至此,学生已经明白:
空气中充满了大量的水蒸气;
水蒸气遇到冷会重新凝结成小水滴。
然后,教科书又重新提出了上节课的问题一装满冰块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相信,到这时,学生应该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了:
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盛冰的玻璃杯冷却下来,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
(四)教学建议
1.本课第一部分观察水在阳光下自然蒸发的活动,盛水的器皿最好选用浅碟子(教科书插图中的盛水器具是培养皿),因为浅碟子的上口外斜,敞开的面积大,一方面是水容易蒸发,另一方面,水位的变化也比较明显,容易观察。
2.进行给钢勺里的水加热的实验时,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用火安全,还要注意避免烫伤身体一不要用皮肤直接接触加热过的钢勺;
远离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汽。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课前准备小组:
教学过程
一、水到哪里去了(上课之前,看到后面这么多的听课老师,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有什么想说的,用水写在你的课桌上)
1、师:
下雨之后我们常常都能看到地面上有些积水。
天晴了,这些积水就会很快干掉的,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
(听过几节课,有的采用水写字,字慢慢消失,提问,谁跑哪里去了?
)(看看你们刚才写的话还在吗?
)
2、学生推测。
(预设:
可能到泥土里去了;
可能被太阳晒干了,(水跑到空气中去了)也许学生会说水蒸发了,那教师也可以问一句:
如果验证你的说法呢?
)学生猜测并举例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师:
这些水去哪了呢?
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探究一下吧,如何做呢?
(学生思考后汇报)(预设:
浅碟子中加好水,然后不盖盖子,看看水会不会减少等类似的方法。
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可能水的变化不大,所以刚开始先要在水面做一个标志,然后把浅碟子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水面的变化。
)(这一环节,由于课堂操作时间有限,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有2个设计:
一个是让学生在课前利用进行操作;
而是教师课件演示几天来鱼缸中水的变化)
3、学生实验观察
有什么发现吗?
浅碟子中的水减少一部分;
碟子外没有水漏出来。
)(鱼缸中的一直在减少。
这些水跑哪里去了呢?
科学上,我们把这种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水既没有流出去,也没有渗入碟子中,它怎么会减少了呢?
水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去了。
指导学生看书P54看漫画和文字。
蒸发
板书:
水(液态)水蒸气(气态)
4、师:
是你是白天才会蒸发?
生:
不是,晚上也会。
白天晚上都会。
桌子上的烧杯谁蒸发吗?
会。
你是怎么看出他在蒸发?
动手实验:
将一小滴水滴在手上,看是否能发现蒸发?
不能。
说明水蒸气是看不到的。
那水蒸气还有什么特点呢?
无色无味,摸不到
是气体。
我们这间教室有没有水蒸气?
有。
为什么会有呢?
水蒸气会流动的。
谁能来说说水蒸气的特点?
二、空气中的水
水会蒸发,在阳光照射下,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因而空气中有很多看不见的水蒸气,那么如果不断的蒸发,河流和海里的水岂不是越来越少了啊,最终会没有,是这样的吗?
那是怎么回事呢?
天上经常要下雨的,河流和海里的水又会多起来的)
也就是说你们认为水蒸发到空气中之后又会通过下雨变成水,是这样吗?
你能证明一下吗?
学生讨论后汇报
(预设方法:
可以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入一些热水。
然后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杯子。
教师投影演示。
预设:
上面罩住的杯子的杯壁上有很多的小水滴。
你能解释吗?
学生回答可能有些困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书并讲解。
从水里出来的热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
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板书:
凝结
现在你能解释上节课的问题了吗?
装满冰块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水蒸气(气态)水(液态)
三、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课后探究)
我们已经知道了水能够蒸发变成水蒸气,那你们有什么新的想了解的吗?
什么时候水会蒸发;
怎么样水才能蒸发的快点;
蒸发后的水有什么用„„)
对于其中的两个:
水在什么条件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
什么情况下蒸发的更快些?
你有什么想法吗?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预设:
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
空气越干燥,水越容易蒸发;
有风吹,水蒸发得越快。
我们今天先来研究其中的一个,水蒸发得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有关吗?
可以怎么研究呢?
小组讨论一下(可适当参考P55)。
取两只相同的不锈钢长柄汤勺,都加入勺水,把其中的一只搁在桌面上,用书本垫起勺柄,使勺口呈水平摆放(使水不会流出);
另一勺水则放在蜡烛(或者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
1、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还要注意避免烫伤身体——不要用皮肤直接接触加热过的勺子;
2、远离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气。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观察到什么现象吗?
放在蜡烛上加热的水里过一会儿就会不断地冒出气泡,水上方空气中有很多白汽。
过几分钟后,勺子中的水就干了。
而另外一只不加热勺子里的水量减少的不多。
从我们看到的现象里你有什么发现吗?
加热可以加快水的蒸发。
小结:
水蒸发的快慢与水吸收热的多少是有关系的,水在受热的情况下蒸发会加快。
四、拓展
我们对水研究了整整一个单元,你能课外总结一下吗?
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
作业或活动设计:
1、洗了头发后,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头发快点干起来,用你想到的办法去试一试。
2、开水壶xx的现象。
板书设计:
6、水和水蒸气
蒸发:
遇冷
凝结:
《水和水蒸气》这是一节探究性较强的课,从晋江市到泉州市的科学观摩课上,都有多位老师进行教学,自己也尝试进行备课,比较听过的多位老师的课堂,设计方案,这节课包含水到哪里去了、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空气中的水三个部分,在备课后,我观看了邵锋星老师在浙江省2009科学课堂评比上的教学,对比之后,有一下几点感受:
1.在课堂的导入上,老师们都会结合课前认识,邵老师采用的是在小黑板上用水写上对于老师的欢迎词,这样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也为新课导入做好铺垫。
在听过的诸位老师,他们采用的方法:
复习上节课的知识“水”并用水写;
学生自己在桌子上写水字。
2.课堂导入,让学生看一看小黑板上的字发生什么变化引入新课的学习,并让孩子们从生活中寻找类似的现象,联系生活,体现“科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进而出示家里小鱼缸在
1、3、
7、10、15水位的变化(这个部分多位老师也有类似的设计),达到认识水的蒸发现象。
针对这个设计,我们是否尝试学生的课前操作,让学生有更直观认识,并培养学生在平时的科学观察意识,或许是由于借班上课的缘故,老师们一般采用的都是PPT展示。
3.对于水蒸气,孩子们既陌生又熟悉,邵老师通过引导孩子们熟悉水蒸气的特征:
气体、到处都有、看不见的特征,并通过小实验进去观察,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4.在认识凝结现象,邵老师采取与大多数老师不同的设计,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进行观察,水沸腾蒸发时的现象,这个部分是孩子们通过对水的蒸发和凝结的认识后再认识。
5.本节课的第二个内容加热会加快水的蒸发吗?
采用的是学生的课后探究。
纵观本节课,对于自己的设计较为生硬,更多的是总结听过的几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筛选,每一节课,每一位老师或者是一个教研组都付出极大的心血,向我们展示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在于创新出让学生更易接受的教学,在这上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