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16章 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4270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学16章 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变态心理学16章 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变态心理学16章 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变态心理学16章 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变态心理学16章 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16章 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变态心理学16章 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16章 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变态心理学16章 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埃里克森

3.临床访谈包括精神状况检查、无结构访谈和结构化访谈

【简答】

1.《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把心理障碍分为哪10种类别?

(1)器质性精神障碍

(2)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3)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4)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5)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6)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7)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8)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9)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10)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论述】

1.请谈谈你对变态心理多维度整合模型的理解

多维综合模型强调引起变态行为的原因是复杂且令人迷惑的,每个维度,无论是生物的或是心理的,都极大地被其他维度和个体的发展影响着。

它们相互交织,通过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和难以理解的方式造成心理障碍。

为了探究各种心理障碍的病因,必须考虑所有相关领域的交互作用,包括遗传学、行为和认知过程、情感影响、人际关系作用以及发展的因素等

 

第二章心理病理现象

1.属于知觉障碍的是:

视幻觉

2.属于思维逻辑障碍的有:

语词新作

3.属于意识障碍特点的是:

谵妄状态、昏睡、朦胧状态

4.妄想的特点包括:

没有事实依据;

与其教育水平不相符;

病人坚信不移,无法说服

5.感知觉障碍是在精神病人中较为常见的认知障碍,一位病人把房顶的一只猫看成是一只老虎,吓得不敢动,属于:

错觉

1.妄想的特点之一是没有事实依据,病人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T)

2.思维不连贯属于思维联想障碍(F)

3.病人在夸大妄想的支配下,夜以继日地从事一项自认为很有意义其实是很荒谬、无聊的事情,这是情感高涨(F)

4.幻觉和妄想分别属于知觉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T)

5.蜡样屈曲是运动行为障碍的一种(F)

1.幻觉——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

2.妄想——妄想是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致;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纠正。

3.自知力——自知力又称内省力、领悟力,是临床精神病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

1.妄想的特点有:

没有事实依据,与其教育水平不相符,病人坚信不移、无法说服,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

2.精神发育迟滞、痴呆是认知障碍中智能障碍的表现

3.错构的病人与幻觉的病人一样具有错误而歪曲的思维意识,那么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

歪曲的思想是否基于正确的事实上

4.病人在接受痛苦的刺激时仍会体验到愉快的感觉称作:

感觉倒错

5.意志行为障碍包括:

意志增强、意志减弱、意志缺失、意志倒错

1.请简述如何判定某一精神活动是否正常?

1纵向比较:

即与其过去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2横向比较:

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其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

3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在观察精神症状时,不但要观察精神症状是否存在,而且要观察其出现频度、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以及它对精神活动其他方面的影响

2.自知力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如何?

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以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病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

精神症状消失,并认识到所患精神症状是病态的,意味着病人在临床上的痊愈。

【案例】略

第三章神经症

1.“过分担心处于特定情境,如在酒会大厅中,没有可以立即使用的出口”是:

场所恐惧症症状的关键特征之一

2.关于惊恐障碍与恐惧症的说法正确的是:

惊恐障碍不限于特定情境,恐惧症局限与特定的环境

3.小丽正值高三,学业压力很大。

由于数月前在一次模拟考试中失利,她开始畏惧考试,担心自己晕场,担心高考失败。

尽管她在考场上仍能正常发挥,但在生活中,她开始失眠,情绪不稳,易怒;

她的神经总是很紧张,容易兴奋,也容易疲劳。

有时,还伴随全身肌肉的紧张。

这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已经时轻时重地持续两个月了。

你认为小丽面临的是什么问题:

广泛性焦虑

4.惊恐障碍属于:

焦虑障碍

5.强迫症状有:

有意识地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的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

仪式动作可使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受损;

意识到强迫与反强迫的冲突异常性,但无法摆脱

6.关于神经症的特点正确的是:

有一定的人格基础,起病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自知力基本完整、主动求治;

躯体尚无明确的器质性改变或者有病理生理变化;

病人感到痛苦却无能为力

7.小刚每次走到黑暗的地下室时,就会过分地害怕,明知没有必要,但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总是过分担心没有一个即刻能用的出口逃生,因此,他极力回避去黑暗的地下室,小刚可能患有:

场所恐惧症

8.恐惧症包括:

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特定恐惧症

1.强迫症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所以这些强迫想法都来自于病人外部。

2.某人恐惧社交,在众人面前说话时常常结巴、脸红。

平时总是尽量避免一切公共聚会,在无法避免时便会极度担心、焦虑、紧张不安,并伴有运动性不安。

他为此非常苦恼,到医院就诊,本诊断为社交恐惧症及焦虑症(F)

3.马大姐一次午睡时不小心从床上摔了下来,右臂受了些伤,她到附近的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只是擦破了皮,不碍事。

但马大姐就是不相信,坚信自己右臂骨折了,不能动了,马大姐患了疑病症(F)

1.惊恐障碍——惊恐障碍是指个体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紧张,或者预感到有不好事情将要发生,但发作前没有特定的诱发事件,发作之后逐渐消退。

有时出现严重的、经常性的发作。

2.恐惧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

3.广泛性焦虑——广泛性焦虑是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4.强迫观念——强迫观念是持续反复的念头、影像或闯入意识的冲动

5.强迫行为——强迫行为是对强迫观念的反映,包括固定仪式或心理活动。

1.强迫症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

2.恐惧症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1.惊恐障碍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在情绪上,个体被强烈的疑虑、恐惧或人格解体所击溃

在生理上,个体可表现出急性应激反应

在认知上,个体有濒死感和失控感

2.社交恐惧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害怕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

(2)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

3.特定恐惧症分为哪些类型?

动物恐惧症;

自然环境恐怖症;

情境恐怖症;

血、注射和伤口恐怖症;

其他恐怖症如疾病或死亡

1.请论述强迫症可能发病原因的各种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一)心理动力学观点:

认为强迫症是个体有特定的无意识冲突;

强迫观念和伴随的冲动能够维持是因为它们能成功抵抗焦虑

(二)认知行为观点:

认为患强迫症的个体不能将注意轻易地从令人困扰的想法中转移,经常与抑郁伴随发生;

病人发现仪式行为能暂时缓解焦虑,于是会不断重复而得到强化

(三)神经科学观点:

认为脑结构是这一障碍的基础;

强迫症是眶额-边缘-基底节的功能失调所致

2.请阐述导致社交恐惧症的原因

第一,个体有焦虑的生物易感性与(或)社会抑制的生物倾向性

第二,在压力的情境下,个体可能会在社会情境中出现未预期的惊恐发作(虚慌),而后会对在相同或相似的社会情境中再次发作而感到焦虑

第三,个体可能经历了源于真实惊恐的社会创伤,并对相同或相似社会情境感到焦虑(条件化作用)。

创伤性社会经历可以追溯到童年期的早期经历。

第四章癔症及应激相关障碍

1.属于癔症性精神障碍的有:

癔症性漫游;

癔症性遗忘;

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

2.高飞是一次车祸中的幸存者,在车祸后的几个月内,他在睡梦中总是再度回到车祸时的场景,而且很容易惊醒,这种情况可能是PTSD哪组症状的表现:

再体验

3.应激相关障碍包括:

创伤后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

适应障碍

4.请对下列症状作出判断:

(1)人们常说的多重人格障碍,又称:

(2)田某在没有任何器质性损伤的情况下,突然不会走路了,这是:

癔症性运动性障碍的症状

1.癔症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F)

2.癔症性抽搐发作就是日常中所说的癫痫发作(F)

3.转换障碍又叫做多重人格障碍(F)

4.创伤后应激障碍要求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F)

1.癔症性躯体障碍——癔症性躯体障碍是一种把心理压力转换为躯体症状的失常

2.癔症性精神障碍——癔症性精神障碍又称为解离症状,是癔症的两大症状之一,是两个或多个心理过程同时存在或交替进行的,而相互之间却没有关联和影响。

3.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发生在创伤事件之后的严重而持久的精神障碍

1.癔症是以转换症状和解离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

2.癔症性精神障碍包括癔症性遗忘、癔症性漫游、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和癔症性精神病

3.应激相关障碍的表现形式有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

1.在对癔症性躯体障碍作出诊断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有生理功能的丧失;

躯体或神经的原因无法解释症状;

症状与心理因素有关;

病人对症状不感到焦虑;

病人不自愿控制症状

2.癔症性遗忘有哪些特点?

不能记起过去的事;

会丧失对个人身份的记忆;

较少地表现出顺行性遗忘;

常常突然反转

3.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1.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梦境,或因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

2.持续的警觉性提高

3.持续的回避

4.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5.对未来失去信心

6.精神障碍延迟发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且社会功能受损

1.论述癔症性躯体障碍和癔症性精神障碍的异同点

解离症状是指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即癔症性精神症状;

转换症状是指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情,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即癔症性躯体症状

第五章人格障碍

1.人格障碍起源于:

胎儿期

2.情绪高度不稳定,极易产生兴奋和冲动是:

冲动性人格障碍的特点

3.双胞胎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共同患病率的研究解释了该种人格障碍:

遗传原因的病因

4.表演性人格障碍不具有攻击性

1.人格障碍病人在认知、情感、行为等各方面都会有病态表现(T)

2.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病人对于陌生人表现出攻击性,对于家人则不会(F)

3.依赖性人格障碍主要是遗传病因作用(F)

1.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是指个体在一系列活动中表现出长期的反社会行为,包括侵犯行为、无责任感、不考虑后果的危险行为

2.依赖性人格障碍——要求别人替他做大部分的决定

3.分裂样性人格障碍——对他人冷淡、不热情、淡漠;

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

当前许多学者都在试图使用外倾性、一致性、知觉性、情绪稳定性和经验的开放性等五个维度对人格障碍做出有意义的标定

1.如何理解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导致病人形成了一种一贯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了文化背景和大众的一般认知,明显影响了个体的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

2.CCMD-3对人格障碍是如何划分的?

CCMD-3将人格障碍分为8种类型:

偏执性人格障碍;

分裂样人格障碍;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冲动性人格障碍;

表演性人格障碍;

强迫性人格障碍;

焦虑性人格障碍;

依赖性人格障碍

1.请从至少三方面论述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成因

1.遗传因素

2.神经生物因素

3.心理社会因素(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

压力作用)

4.整合的模型

2.在各类人格障碍分类中,男性都倾向于更高的患病率。

对此,如何理解?

结合生活实际分析

第六章心境障碍

1.不会出现心境高涨的心境障碍是:

恶劣心境

2.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但不符合躁狂或抑郁症症状标准,社会功能受损较轻的是:

环性心境障碍

3.心境障碍的常见类型不包括:

情感淡漠

4.略

5.属于躁狂症的具体表现的是:

注意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夸大或自我评价过高;

性欲亢进。

不属于躁狂症的表现是:

联想困难

1.躁狂症病人脑内神经递质5-经色胺过多,而抑郁症病人的5-经色胺缺乏(F)

2.心境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病人都可能出现幻觉和妄想,且常常反复发作(T)

3.双相障碍是发作时既有躁狂症状又有抑郁症状的一种心境障碍(F)

4.心境障碍主要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症状,并不会影响个体的正常思维。

1.心境障碍——心境障碍是指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

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

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2.双相障碍——双相障碍是指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或抑郁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表现或混合性发作的心境障碍。

1.持续性心境障碍主要包括环性心境障碍和恶劣心境两种类型

2.略

1.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以心境低落为主,这种低落与所处环境不符,表现为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性症状。

病情严重者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症标准至少2周

2.躁狂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情绪症状:

自大、非愉快,容易落泪,伴随有强烈的抑郁成分

2.认知症状:

想法非常宏伟,不相信自己能力有限,意识不到后果

3.动机症状:

行为处于疯癫,行为含有干扰的、苛求的专横的因素

4.躯体症状:

性欲亢进、注意力不集中,不需要睡眠,一连串活跃行为后嗜睡

3.如何预防自杀?

1.综合分析心境障碍产生的原因

生物学因素:

基因;

神经递质系统;

激素系统;

脑区

心理学因素:

生活应激因素;

认知理论(贝克的三元认知学说;

习得无助的归因风格)

社会文化因素:

婚姻关系;

性别文化因素;

社会支持

综合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