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7413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掌握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方法。

3.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掌握在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4.了解我国区域地理学研究的成就,学会用比较法和综合法分析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

【重点难点】

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法指导】

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知识链接】

区域

概念

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特点

具有一定的,一定的面积、形状、边界

界限:

具有明确界线:

如_________等(人为规定的)

不具有明确界线:

如__________等(自然区域)

区域差异

不同区域由于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方向等也存在差异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区域差异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土壤条件

矿产资源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早期

人们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耕作业落后

中期

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成为鱼米之乡

晚期

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耕地被河网切割破碎,农业生产规模小,不利于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粮棉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下降

【学习过程】

探究点一 区域的内涵和特点

甘肃省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

1.甘肃省降水的分布规律有什么特点?

干湿区划分的指标是什么?

甘肃省内分为几个干湿区?

 

2.同一干湿区内部和不同干湿区之间降水有什么特点?

干湿区的边界是明确的,还是过渡的?

 

3.从干湿区的划分,归纳区域的内涵和特征。

 

探究点二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阅读教材图1.1“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和图1.2“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回答以下问题。

1.两图中哪些要素可反映两地的气候差异?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可通过哪些现象反映出来?

 

2.两图所示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松嫩平原地区,地理环境有何差异?

对两地的区域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请列表对比说明。

 

探究点三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

1.假若图示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在阶段Ⅰ时期,该地区具有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2.该地区从Ⅱ到Ⅲ阶段,自然社会经济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该阶段哪些因素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图示地区从Ⅲ到Ⅳ阶段,农业结构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该阶段社会经济部门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基础达标】

1.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的边界都是确定的

B.区域虽有大小之分,但其级别相同

C.相同级别的区域其特征一致

D.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面积、形状和边界

(2012·永安期中检测)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聚落景观和人类活动也有差异,据此回答2~3题。

2.关于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与对应形成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受宗教思想的影响

B.从北到南,房屋进深、高度和坡度都逐渐增大——便于雨水的排泄和屋内通风纳凉

C.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北方地区地价和建筑材料价格高

D.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北方地区地广人稀

3.受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最明显的人类活动是(  )

A.农业        B.工业

C.金融贸易D.服务业

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不一样,因此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很大。

据此回答4~5题。

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性因素转变为现在的有利因素的是(  )

A.稠密的水系B.黏重的土壤

C.便利的交通D.平坦的地形

5.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

6.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地区位于北纬________附近,地处我国________________的中部,长江的________。

(2)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优势,简述该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越条件是什么?

(3)图示范围内有我国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商品粮生产基地____________,但近几年作为粮棉生产基地在全国的地位已有所下降,试分析其原因。

【课后训练】

一、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C.区域可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

(2012·马鞍山期中检测)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着基础性的深远影响。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但两地气候具有明显的差异,并对农业生产产生显著影响。

据此回答3~5题。

3.两地气候要素和数值差异最为显著的是(  )

A.降水和干湿状况 B.季节变化C.气温和热量D.气压和盛行风向

4.两地气候差异显著的原因是(  )

A.气压带和风带B.纬度位置C.距海远近D.沿岸洋流性质

5.由于降水量不同,两地农业生产有显著差异,表现为(  )

A.长江三角洲一年两熟,松嫩平原一年一熟

B.长江三角洲商品率低,松嫩平原商品率高

C.长江三角洲机械化水平低,松嫩平原机械化水平高

D.长江三角洲以水田为主,松嫩平原以旱地为主

(2012·苏州期中检测)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回答6~8题。

6.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

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 B.甲区域降水较少

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D.甲区域高温多雨

7.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  )

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8.丁省与丙省相比(  )

A.劳动力资源丰富B.陆地交通便捷

C.第一产业的比重小D.第三产业的比重小

(2012·抚顺模拟)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9~10题。

9.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低平,水汽易进入

B.地势较高,受地形抬升作用

C.地势较高,位于东南季风迎风坡

D.锋面遇地形阻挡,在此停滞

10.与东北平原相比,该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降水少,气候干旱    B.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D.机械化水平高

有些学者认为,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下图,回答11~12题。

1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的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12.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A—B—CB.B—C—AC.C—A—BD.B—A—C

二、综合题

13.(2012·江西九校联考)2012年1月16日新疆晨报消息 新疆喀什经济特区已签投资协议183.3亿,今后的喀什将会被打造成中国西部的“深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8分)

材料1: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

15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

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多个国家接壤,有6个一类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区位优势明显。

喀什地区蕴藏有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63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国前列,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

材料2:

“喀什所在地区简图”(左下图)和“深圳所在地区简图”(右下图)。

(1)据图说明喀什所在地区和深圳所在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的异同。

 

(2)比较喀什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农业及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完成下表。

喀什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

特色农业

 

基塘农业

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2)试比较说明深圳和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

 

14.(2012·临沂模拟)在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自然地理条件(格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甲图是“我国不同时期自然地理条件对农业产值的贡献率示意图(B表示贡献率大小)”。

材料2:

乙图是“自然条件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示意图(B表示贡献率大小)”。

(1)我国自然条件对农业产值的贡献大小明显存在东西和南北空间上的差异。

请分别叙述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

(2)我国不同时期自然地理条件的变化引起了农业产值的变化。

在空间差异上,自然条件的变化引起农业产值增长最明显的地区是________;在时间上,从1979~2002年我国的自然条件中,________(填影响因素)引起了农业产值的波动变化。

(3)乙图中M地区是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最大的地区,请分析其主要的区位优势。

【参考答案】

[知识链接]

地理差异区位特征地理环境减少机械化

[学习过程]

探究点一:

1.降水的分布规律:

甘肃省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其东南部年降水量可达800毫米以上,而西北部的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

以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为依据,将甘肃省自东南向西北划分为4个干湿地区。

2.同一干湿区内部,降水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不同干湿区之间,降水特征具有差异性。

例如,甘肃省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那么湿润区内部降水量在800mm以上,这个特定的性质是其他三个区都不具备的。

干湿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其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3.理解区域的内涵

(1)区域是地表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和边界。

其中,有的边界是明确的,如国界、省界;有的则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自然带边界、语言文化边界。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是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2)把握区域的特征

①层次性。

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如:

②差异性。

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

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越简单,区域内同一性越大,区域间差异性越小。

③整体性。

是形成区域同一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