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的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73498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醇的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醇的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醇的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醇的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醇的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醇的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

《醇的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醇的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醇的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

(1)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2010(山东省)

4.若从溴水中把溴萃取出来,可选用的萃取剂是

A.水 

 

B.无水酒精 

C.四氯化碳 

D.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

B选项考察乙醇的物理性质:

溶解性。

22.(8分)现有下列四种有机物:

①CH3CH2Br 

②CH3CH2OH 

③CH3CHO 

(1)能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填序号,下同),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2)②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考察乙醇的的化学性质:

消去反应。

2008(山东省)

6.下列物质中加入金属钠不产生氢气的是

A.乙醇             B.乙酸

C.水              D.苯

考察乙醇的化学性质:

与金属钠的反应

23.(9分)乳酸是酸奶的成分之一,乳酸可以用化学方法合成,也可以由淀粉通过生物发酵法制备,利用乳酸可以合成多种具有生物兼容性和环保型的高分子材料。

乳酸已成为近年来人们的研究热点之一。

乳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OOH,以下是采用化学方法对乳酸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请根据乳酸的性质和上述信息填写以下空白:

(1) 

写出乳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写出乳酸与浓硫酸共热生成C6H8O4的化学方程式:

(3)(II)的反应类型是 

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2)高考试题:

2009(山东卷)

33.(8分)(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下图中X是一种具有水果香味的合成香料,A是有直链有机物,E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1)H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

B→I的反应类型为    。

(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D、E、H,该试剂是    。

(3)H与J互为同分异构体,J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有乙酸生成,J的结构简式为    。

(4)D和F反应生成X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与羧酸反应酯化反应、催化氧化反应。

(2010山东卷)

33.(8分)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利用从冬青中提取出的有机物A合成抗结肠炎药物Y及其他化学品,合成路线如下图: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1)D不与NaHC溶液反应,D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BC的反应类型是____。

(2)写出A生成B和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A的同分异构体I和J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在浓硫酸的作用下I和J分别生产,鉴别I和J的试剂为_____。

(4)A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K用于合成高分子材料,K可由制得,写出K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的聚合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乙醇分子间脱水(取代反应)

五、学习目标:

1、通过预习交流认识醇与酚的区别,能够列出几种常见的醇的结构、物理性质以及用途。

2、通过教材介绍、表格分析,总结饱和一元醇的物理性质,知道氢键以及影响结果。

3、通过知识回顾,结合分析醇的结构特点掌握醇的化学性质,能够熟练写出醇与烯烃、卤代烃、醛、酯等有机物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4、结合资料介绍和生活实际了解醇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六、教材分析:

(一)教材位置:

本节在有机反应类型及反应规律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了根据一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推测可能与什么样的试剂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生成什么样的物质的思路和意识。

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运用所学规律推测一类物质可能发生的反应,让他们用演绎法学习醇的性质并发展这种思路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处理:

基于醇与酚的区别以及几种常见的醇的性质和饱和一元醇的物理性质的规律学生通过预习能够独立完成,所以此环节教师可以完全放手给学生来完成,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对于醇的化学性质,通过回顾乙醇的化学性质推测醇的化学性质,从断键的角度推测产物,从而总结出醇消去、催化氧化反应的规律。

(三)与人教版教材的比较:

编排的位置:

两个版本都是在介绍了烷烃、烯烃、苯及其同系物、卤代烃的基础上引入的,都是把醇作为烃的衍生物的第一种代表物进行介绍的,呈现的位置基本相同。

知识上的比较:

人教版对于醇的介绍从整体上分析比鲁科版相对简单,具体体现:

1、几种常见醇:

人教版主要介绍了乙二醇和丙三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共性之处,对于甲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没有介绍。

2、饱和一元醇:

两个版本都对饱和一元醇的通式、沸点以及水溶性做了详细的介绍,通过表格数据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但两个版本的切入点不同,鲁科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人教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3、醇的化学性质:

两个版本都介绍了醇与金属钠、浓氢卤酸、消去反应、氧化反应,但知识的呈现方式不同,人教版注重实验的探究作用,对于醇分子间脱水的反应只是在资料卡片上出现,鲁科版则注重从官能团的角度进行分析,从断键上分析规律,帮助学生理解。

结论:

通过两个版本的比较,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重点知识):

1、乙二醇与丙三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2、饱和一元醇的通式、水溶性的规律、沸点的规律

3、醇与金属钠、浓氢卤酸的反应以及醇的消去反应、氧化反应的规律。

七、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内容及前面章节内容的学习中,已经对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有所了解,并且能够从结构上简单区分醇和酚,但是从结构上对性质进行推测方面的能力还不太熟练,尤其对断键位置与反应类型间的关系上不能很熟练区分。

八、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醇的结构推测醇的性质,掌握醇的化学性质

九、教学策略:

课前准备:

(学案导学)

通过导学案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准备,填写课前学案,知道乙二醇、丙三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能够推出饱和一元醇的通式,并根据相关数据分析饱和一元醇的沸点、水溶性的规律;

根据已有知识和教材资料总结醇的化学性质,能够写出乙醇与金属钠、浓氢溴酸的取代反应、乙醇的消去反应、乙醇的氧化反应的方程式。

课堂探究:

(交流、检测、讲解、练习相结合)

通过小组交流之后进行课堂提问或小测的方式检查预习作业,并对重点知识进行强化和补充,对于醇的化学性质从官能团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结构对于有机物性质的重要性,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同时由乙醇的性质引导学生分别探讨1-丙醇或2-丙醇的性质,知识得到提升;

结合对应训练巩固本节知识,体现知识的迁移应用。

十、教学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重点要突出:

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是醇的化学性质,课堂上不要把过多的时间安排在几种醇的介绍以及饱和一元醇的讨论上,这样势必会影响到醇的化学性质的学习,造成前松后紧,重点知识模糊不清。

2、注意课本知识的整合:

课本上是从吸引电子能力的强弱角度入手分析醇的结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分析,可以把此环节变为知识的总结来处理,学生掌握了醇的反应之后,再来看键的极性以及断键就更好理解了。

十一、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展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通过教材介绍、表格分析总结饱和一元醇的物理性质,知道氢键以及影响效果。

4、结合资料介绍和生活实际了解醇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认真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清楚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有目标的指引,使学习有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

交流研讨

组织小组内交流预习内容,完成学习目标的1、2

【投影】学习目标1、2

1、醇、酚的区别;

认识几种常见的醇

2、总结饱和一元醇的通式、物理性质

小组内交流预习作业,订正答案,提出质疑。

充分体现预习的重要性,同时检查作业的效率。

探究醇与酚结构上的相似和不同点

目标评价(预习

评价)

【投影】【目标1评价】醇酚的区别(填序号)

下列物质属于醇类的是 

属于酚类的是

① 

② 

③ 

⑤ 

⑥ 

【目标2评价】饱和一元醇的物理性质

下列每组物质的沸点高低比较不正确的是( 

A.乙二醇高于2-丙醇 

B.丁烷高于丙烷

C.乙醇高于甲醇 

D.乙醇低于丁烷

【学业水平考试试题】2010(山东省)

独立思考并作答

检查学生预习、交流的结果,同时对部分知识进行重点强化。

让学生直接接触考试真题,熟悉知识的考察难易度以及形式,提高学习效率。

点评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情况(1、2)进行表扬,根据大家对第3个问题的回答交流表扬大家的合作探究能力,同时强调饱和一元醇同分异构体的找法与一卤代物相同。

整理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之处。

及时进行反馈,找出自己的不足。

过渡

【投影】学习目标3

3、分析醇的结构特点掌握醇的化学性质

明确下一个学习任务。

组织讨论

二、醇的化学性质

小组结合57页的【交流研讨】及以前的知识基础,以乙醇为例,预测醇能发生哪些类型的反应,反应时生成何种产物。

小组讨论,举出相应的实例,填写58页表格。

初步学会根据结构预测性质。

讲解、提问

通过讨论分析,总结出醇在不同部位断键发生反应的类型:

⑴与金属钠发生取代反应

⑵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⑶消去反应

学生回答,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从断键的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

点拨、自学

羟基中的取代反应:

引导学生从反应进行的条件和反应过程中断键的角度来区分分子内脱水和分子间脱水的联系和区别。

阅读58页【知识支持】:

醚——醇的分子间脱水”

阅读59页【追根寻源】

使学生认识到“反应物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可生成不同的产物”

学生整理

交流

依据刚才的讨论,从三个方面整理醇能发生的反应:

(写出1—丙醇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1、羟基的反应:

2、羟基中氢的反应:

3、氧化反应:

讨论、整理

锻炼自学能力及知识的概括整理能力。

投影订正

教师投影2个学生的答案进行订正

检查投影学生的答案同时订正自己的答案。

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小结

回顾、整理

构建知识网络。

目标评价

【投影】【目标3评价】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右图:

关于乙醇在各自种不同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A.和金属钠反应键①断裂 

B.和氢溴酸反应时键①断裂

C.和浓硫酸共热140℃时键①或键②断裂;

170℃时键②⑤断裂

D.在Cu催化下和O2反应键①③断裂

2.丙烯醇(CH2=CH-CH2OH)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①加成②氧化③燃烧④加聚⑤取代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只有①③④

3、【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节选

(2010山东)22.(8分)现有下列四种有机物:

4、【高考试题】

(2010年山东卷改编)

已知B为甲醇,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BC的反应类型是____。

(2)写出B→D反应的方程式:

完成评价练习题,及时检测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

及时进行目标检测,检测本节课目标达成情况。

课堂总结

在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醇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

从断成键的角度了解醇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我们应该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结构决定性质这样规律。

要求学生整理本节课的内容。

整理本节课的知识。

及时进行知识的整理与总结,提高学习效率。

布置作业

导学案【成功体验】对应练习

【知识链接】

1、氢键

某些分子(如HF、H2O、NH3等)之间,存在一种较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称为“氢键”。

以水分子间的氢键为例,由于氧吸引电子能力较强且原子半径较小,因此氧原子上有很大的电子云密度,而由于H—O键的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氧原子,氢原子接近“裸露”的质子,这种氢核由于体积很小,又不带内层电子,不易被其他原子的电子云所排斥,所以它还与另一个分子中的氧原子中的孤对电子产生相互吸引力。

这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是氢键,如图3-1所示。

图3-1水分子中的氢键示意图

形成氢键的条件是:

要有一个与电负性很强的元素(如F、O、N)以共价键结合的氢原子,同时与氢原子相结合的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必须具有孤对电子。

在常见无机分子中,氢键存在于HF、H2O、NH3之间,其特征是F、O、N均为第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较小,同时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电负性强)。

因此电子云密度大,具有较强的给电子能力,是较强的电子给体。

在有机化合物中,具有羟基(—OH)、氨基(—NH2)、醛基(—CHO)、羧基(—COOH)等官能团的分子之间,也能形成氢键。

因此,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相比,醇具有较高的沸点;

同时,这些有机分子与水分子之间也可以形成氢键,因此含有这些官能团的低碳原子数的有机分子,均具有良好的水溶性。

2、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分析:

乙醇在铜催化下,可被氧气氧化成乙醛。

实验方法如下:

(1)将铜丝卷成螺旋状,在酒精灯氧化焰中灼烧至红热,将铜丝移出酒精灯焰,可观察到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氧化铜。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将表面有黑色氧化铜的铜丝再次灼烧至红热,迅速插入盛有无水乙醇的锥形瓶中,可观察到铜丝迅速恢复红色,说明氧化铜被还原成铜,反应是放热的。

如此反复操作几次,可闻到锥形瓶中的液体有不同于乙醇气味的刺激性气味。

如取少量锥形瓶中的液体,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可观察到有红色沉淀生成,说明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醛。

(3)上述两个反应合并起来就是

可以看出,反应前后铜没有变化,因此铜是催化剂。

【板书设计】:

第二节 

醇和酚(第1课时)

一、 

醇的概述

1、常见的几种醇

2、醇的物理性质

1、结构:

2、性质:

(1)羟基的反应

取代反应:

消去反应:

羟基中氢的反应

与活泼金属反应

与羧酸的反应

(3)醇的氧化

教学反思:

优点:

课堂整体环节设计的比较合理,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学习目标达成的好。

不足之处:

预习作业的效果有待提高。

从课堂检测能够看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习惯都不是非常理想,导致预习效果较低,直接影响课堂学习。

教师应该给以一定的指导,提高作业的效率,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容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