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第05期黄金知识点系列06做知法守法的人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3349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政治第05期黄金知识点系列06做知法守法的人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政治第05期黄金知识点系列06做知法守法的人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政治第05期黄金知识点系列06做知法守法的人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政治第05期黄金知识点系列06做知法守法的人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政治第05期黄金知识点系列06做知法守法的人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政治第05期黄金知识点系列06做知法守法的人Word下载.docx

《中考政治第05期黄金知识点系列06做知法守法的人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政治第05期黄金知识点系列06做知法守法的人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政治第05期黄金知识点系列06做知法守法的人Word下载.docx

①学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②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③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

7、我们为什么不能违反法律?

(1)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不违法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则,尤其不能违反法律。

P91

(2)任何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P93

8、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什么?

不违法。

9、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

含义: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分类:

(1)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2)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3)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危害性较小,因此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

10、什么是刑法?

刑法有什么作用?

P94

(1)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2)我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11.犯罪必受惩罚

(1)犯罪的基本特征 

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12.我国刑罚的种类 

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附加刑的使用特点:

既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使用,又可独立适用。

13、犯罪的危害:

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14、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的做法:

(1)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守法的人;

(2)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有道德的人;

(3)谨慎交友,防微杜渐,

(4)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预防违法犯罪。

15、不良行为发展为违法犯罪的启示:

无数事实说明,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因此,我们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自律;

加强道德修养,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拒绝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

二、中考考点梳理

1、法律有哪些显著的特征?

与道德、纪律相比,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我国法律的本质(性质)是什么?

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和体现。

3、我国法律在生活中有何作用?

(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4、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

表格归纳:

违法行为

含义

类型

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违法情节轻微)

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法的行为)

犯罪(严重的违法行为)

5、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

6、、什么是犯罪?

犯罪具有哪三个基本特征?

(1)概念: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2)犯罪的基本特征

第一,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第二,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第三,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罚的当

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7、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一般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较小,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

犯罪的情节严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

(2)联系: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陷入犯罪的泥沼。

8、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

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就不会作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沼。

遵守法律,也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9、未成年人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1)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

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P99

(2)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10、对不良行为的矫治方法(建议/出谋划策)

(1)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正确对待家庭、学校的教育,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的习气,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2)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要给予更多的关怀。

(3)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教育引导。

(4)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为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名师点睛☆典例分类

类型一、法律

【例1】【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金华卷)政治】因个人信息被泄露,不少人都有过被传销、诈骗电话骚扰的经历。

为此,新刑法修正案增加了违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最高可判刑7年的内容,这体现了

A.公民享有知识产权B.我国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

C.公民享有政治权利D.国家对保护公民隐私负有全责

【答案】B

考点:

法律的作用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法律的作用,这部分知识除了识记以外,要学会正确运用,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举一反三】

1.【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张掖卷)政治】“CCTV2015年度法治人物”李竹奎,积极组织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把干部的政策法律理论学习和形展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相结合,提高了干部的法制观念。

李竹奎的事迹启示我们青少年应该

①树立法制观念,做懂法的人

②维护法律尊严,做守法的人

③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做护法的人

④宣传法律知识,做普法的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法治建设

2.(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吉林卷)政治)对漫画理解错误的是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立法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

C.我国正在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D.国家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立法保障

对法律的认识

3.(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贵港卷)政治)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其中规定个人不能发起募捐,承诺捐款不兑现或被起诉.《慈善法》的颁布和实施()

①避免了骗捐行为的发生

②对于捐赠,企业和个人要量力而行、谨慎表态

③限制了个人向社会求助的自由

④只要以个人名义发起募捐,都属于违法行为.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

从题文中慈善法规定的内容,可以看出以个人名义发起募捐的做法是违法的,对于募捐我们要谨慎,量力而行,其中①④观点错误,正确答案选C

类型二、一般违法与犯罪

【例2】【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政治】如图,有1处错误,错误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也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所以对于这部分知识要熟练掌握。

1.(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定西卷)政治)自2016年4月1日开始至5月10日,甘肃省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为期40天的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查严惩“酒驾”等11种行为,以下对“酒驾”说法正确的是()

A.“酒驾”是犯罪行为

B.“酒驾”只要没有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就不应追究责任

C.“酒驾”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酒驾”只是一种不良行为

违法犯罪

2.(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安顺卷)政治)法律课堂上,小妹所在的学习小组进行了案例研究.

案例再现

2015年5月1日,李某因酒后驾驶机动车被交警拦截,经检测,其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为65毫克

法律连接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一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注:

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小于80毫克为饮酒后

驾车;

大于或等于80毫克,为醉酒驾车.

对此案例,同学们各抒己见,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小萍:

“他的行为应受到刑事处罚.”

B.小忠:

“他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C.小莉:

“他会被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罚款.”

D.小金:

“他的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

【答案】A

3.(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贵港卷)政治)2015年11月1日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规定:

“网络造谣”、“制造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要负刑事责任.这说明了()

①网民要提高判断能力,拒绝从众

②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违法同样受到处罚

③制造传播虚假信息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④网民要珍惜信息时代的话语权,不信谣不传谣.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课时作业☆能力提升

1.近两年来,娱乐圈风起云涌,明星涉毒案事件频发,房祖名、柯震东也因涉毒被警方抓获。

柯震东因吸食毒品被处以行政拘留15天。

房祖名因犯容留他人吸毒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罚金2000元。

对两人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A.两人都受到刑罚处罚

B.两人都是违反了刑法

C.任何违反社会规则的人都将受到法律严惩

D后者比前者的社会危害性更大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违法犯罪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根据教材知识,吸毒是一般违法,贩毒和容留他人吸毒是犯罪,一般违法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大,其中ABC观点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D。

2.“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他谁触电;

法律是个保护神,惩罚犯罪保护好人。

”这句话体现了法律()

①规范人们的行为②保护公民的一切利益

③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④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法律

3.12月5日,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下,中国司法、外交等部门密切协作,在美方配合下,成功规劝潜逃美国13年之久的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黄玉荣回国投案自首。

这表明

A.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劝导力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B.法律是体现全体公民的意志和利益

C.中美两国在反腐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

D.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制裁

材料中的犯罪嫌疑人能投案自首,得益于中美两国的反腐合作,C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

A说法错误,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B说法错误,我国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D错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只有犯罪行为才受到刑罚制裁。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加强国际合作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一条明确规定: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大气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①我国法律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

②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法律能解决人民的所有问题

④我国法律是工人们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我国法律是社会主义类型的法律,其本质是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故观点①说法错误;

本题是四选三的选项,所以凡是含①的答案均是错误的,所以本题选择B。

我国法律的本质。

5.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张某在他人纠集下,抢走某工地石料125吨,价值人民币1750元。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手段强行劫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抢劫罪。

鉴于被告人张某在犯罪时系未成年人,应依法对其减轻处罚。

据此,判决被告人张某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罚金人民币2000元。

(1)概括说明法院判处张某犯罪的理由。

(2)根据对张某的判处结果,推测一下张某所处的年龄段。

(3)从法院对张某的判处结果中,你懂得了什么?

(4)写出张某受到的刑罚及对应的刑罚类别。

(5)我们应该从张某的事件中吸取什么教训?

【答案】

(1)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3)犯罪应受刑事处罚;

法院对未成年人进行了特殊的保护——司法保护;

达到一定年龄的未成年人犯罪,也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4)有期徒刑——主刑;

罚金——附加刑

(5)增强法律意识;

远离(拒绝)犯罪;

做事多考虑行为后果。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题目要求,不要叙述案例中的经过,根据材料可知,张某以暴力手段强行劫取他人财物,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据此作答。

(2)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提炼关键语句,“鉴于被告人张某在犯罪时系未成年人,应依法对其减轻处罚”,可见张某是未成年人,“判决被告人张某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罚金人民币2000元。

”应该在16岁之上,所以张某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3)本题关键是找准角度,从法不可违的角度来说,犯罪必须受到处罚,从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鉴于被告人张某在犯罪时系未成年人,应依法对其减轻处罚。

”体现的是司法保护,还可以从张某受到处罚的角度,围绕达到一定年龄的未成年人犯罪,也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来回答。

(4)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材料中“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罚金人民币2000元。

”其中有期徒刑是主刑,罚金是附加刑,据此作答。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材料,围绕增强法制观念,远离违法犯罪等方面阐述。

本题考查法不可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