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2407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Word下载.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Word下载.docx

这是(C)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2实践是(B)

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

B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C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

D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

13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A)

A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双向运动实现的

B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C精神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D主体自身的创造性活动所实现的

14人类世界从根本上说是(D)

A自然界的产物B脱离自在世界而存在

C自在之物D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

15.“信息是与物质、意识并列的第三个更为广泛的概念”,这是(C)

C多元论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16“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A)

A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B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D客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17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

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

这表明(D)

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和可变性

18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人本主义观点的是(A)

A存在先于本质B存在就是被感知

C世界统一于存在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19矛盾问题的精髓是(C)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D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20在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中起主导作用的是(D)

A事物的内部矛盾B事物的特殊矛盾

C事物的主要矛盾D矛盾的主要方面

21中国古代哲学家李贽提出“是非无定质”,这种观点是(D)

A唯物主义的B唯心主义的

C形而上学的D相对主义的

22中国古代哲学提出:

“无独必有对”,“独中又有自对”,这是一种(B)

A矛盾的观点B矛盾对立无限性的观点

C一分为二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

23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形而上学则是(C)

A只承认联系,否认发展

B只承认发展,否认联系

C从否认联系到否认运动、变化和发展

D只承认运动,否认联系和发展

24.计算机网络技术既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又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B)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

D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5“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古人这句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

A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B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C人可以得于长处,也可以失于长处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26“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

战马蹶,骑士绝;

骑士绝,战事折;

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B)

A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事物的本质是由现象展示的

27错觉和假象的区别是(B)

A前者是客观范畴,后者是主观范畴

B前者是主观范畴,后者是客观范畴

C二者都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范畴

D前者是本质的规定,后者不是本质的规定

28.“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

“因果规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当中产生的”。

这种观点是(C)

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B.否认因果区别的诡辩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唯物主义决定论

29.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的有(C)

    A.白天和黑夜的关系B.闪电和雷鸣的关系

    C.阳光和植物的关系D.阴电和阳电的关系

30.或然率是对(C)

    A.可能性在本质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B.可能性和现实性关系的一种说明

    C.可能性在量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D.可能性在实践意义上的说明

31对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D)

A唯物主义承认,唯心主义不承认

B唯心主义承认,唯物主义不承认

C辩证唯物主义承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承认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

32“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B)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33在认识活动的形成中,首要的因素是(B)

A认识的客体B认识的主体

C认识工具和手段D认识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34认识的主体性原则是指(C)

A主观性原则B主体决定客体的原则

C主体的能动性原则D客体依赖主体的原则

35“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是越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这句话指的是(C)

A自由是必然的根据

B没有超时间、超历史的绝对的自由

C包含必然性越大的判断,就越是自由的判断

D必然是自由的限度

36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就(B)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B可以防止科学发展受到阻碍

C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D必然归结为相对主义

37根据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的关系,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B)

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38“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

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这种观点是(B)

A重视认识对实践的作用B重视实践对认识的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39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D)

A自然的既定的关系

B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关系

C纯粹的功利关系

D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创造性的关系

40在真理观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C)

A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B真理的客观性

C真理的辩证法

D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41“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

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C)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42思维方法在本质上就是(C)

A实践方法B科学认识方法

C理性认识方法D纯粹的客观知识

43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D)

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

B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

44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D)

A人类必须依赖自然,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

C人类能够维护生态平衡

D人类能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45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C)

A传统意识B阶级关系

C生产方式D政治制度

46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部分是(B)

A政治法律制度B国家政权

C国家D军队

47社会意识形态是指(C)

A一切思想观点的总和

B一切精神现象的总和

C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思想、观点的总和

D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情感、风俗习惯、情绪的总和

48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别在于(C)

A前者反映社会存在,后者不反映社会存在

B前者只反映社会现象,后者只反映自然现象

C前者反映经济基础,后者不反映经济基础

D前者具有稳定的形式,后者没有稳定的形式

49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范畴是指(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统一

C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

50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C)

A上层建筑中国家政权的性质

B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的性质

C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上层建筑本身是否完善

51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是要指对(A)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

5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D)

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是具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

C各种社会意识之间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53“在历史活动中,英雄人物是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剧中人”,这是(B)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C历史机械观点D历史辩证法观点

5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观点的理论出发点是(B)

A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原理

B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

55在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问题上,宿命论的错误在于(A)

A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

B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夸大人的自觉活动

C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

D承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

56科学技术革命作为社会动力体系中一种动力,它是(D)

A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社会发展的一般动力D历史的有力的杠杆

57人的价值中的基本关系是(A)

A工具和目的的关系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反映和创造的关系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58人生价值之所以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是由于人的存在具有两重性,这两重性是指(B)

A人既具有自然性又具有社会性

B人既是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

C人既存在正当的个人利益又存在自私观念

D人既有社会性又有阶级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系中具有哲学基本问题性质的有(ABCD)

A天人关系B名实关系

C理气关系D形神关系

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BC)

A世界是毫无规律的堆积B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C“理在事先”D道生万物

3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D)

A感觉是与外界隔离的屏障

B事物是组成该事物成分、要素的组合

C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D数学逻辑的概念和命题来源于的理性的创造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这是指在内容上它实现了(AD)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

C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

D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因为(BCD)

A它是“科学之科学”

B它科学地规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

C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

D它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区别是:

(AC)

A前者主张科学精神;

后者主张科学主义

B前者主张科学主义;

后者主张科学精神

C前者主张人文精神;

后者主张人本主义

D前者主张人本主义;

后者主张人文精神

7人类世界在内容上是指(ACD)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

B劳动

C人的对象世界

D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的统一体

8.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是相互作用的,二者相互作用的关系体现了(BCD)

A.精神和物质的关系B.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C.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

 D.限定和超越的关系

9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的关系表现为(ABD)

A人类世界不能脱离自在世界

B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人类世界就是自在世界

D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在实践基础上统一和分化

10“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此诗句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C)

A静中有动,动中有静B动不是静,静也不是动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动就是静,静就是动

11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

这段话说明了(AC)

A时间和空间是在头脑之外的客观存在

B时间和空间是在头脑中存在的观念

C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12下列各项对无限的含义正确理解的是(ACD)

A无限大和无限小B在有限之外

C在有限之中D对有限的超越

13下列哪些见解引导人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BC)

A按图索骥B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C对症下药,量体裁衣D意见支配世界

14“克隆羊”的诞生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大突破,这个“技术的创造物”,引起世界各种媒介的关注。

人可以复制生命——生物工程学的这一重大成果的哲学意义在于(ABC)

A有力地驳斥了“上帝造物”的观点,是对“神创论”的新的挑战

B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观点又一次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C证明了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意识的能动性可以突破物质世界的限定

15科学家发现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ABD)

A不是纯粹的生物学过程

B是社会的产物

C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

D人类意识和个人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

16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上来判断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CD)

A纸上谈兵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实事求是D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7在下一命题中,属于唯物辩证法观点的是(BCD)

A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B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C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

D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18“只有判断和判断才能相互矛盾,事物是不能相互矛盾的,世界本身是不存在什么真正的矛盾。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BC)

A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混为一谈

B用逻辑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普遍性

C割裂了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的内在联系

D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对立起来

19承认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转化的观点是(AD)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一切唯物主义观点

C一切唯心主义观点D某些唯心辩证法观点

20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21“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一论点是指:

(ABCD)

A偶然性对事物发展不是可有可无

B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C历史的必然性是通过历史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的

D历史人物的个人性格对历史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22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ACD)

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C由于温度升高水变蒸气

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进化

2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ABC)

A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B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肯定和否定两种因素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C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环节的统一

D否定是抛弃旧事物

24现代西方哲学中有人主张“绝对否定”,认为任何肯定都是对辩证法的“背叛”;

经过否定,一切对立面都将消灭,剩下的仅仅是“哀落和虚无”。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BC)

A把否定看作全盘抛弃B把否定和肯定绝对对立起来

 C把否定的结果看作发展的消灭D把否定看作联系环节

25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指(ACD)

A在某一具体的、特定关系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

B在任何情况下原因和结果的区分都是不确定的

C在现实世界的普遍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在世界复杂联系中,同一现象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关系中则可能是原因

26在下列观点中,正确表明了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条件的有(ACD)

A在现实世界中一切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都是需要条件的

B在现实世界中一切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都需要人的自觉活动

C在自然界中人干预的自然过程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需要人的自觉活动

D在人类社会一切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都需要人的自觉活动

27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体现在(ABCD)

A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是客观的B实践的中介是客观的

C实践的过程是客观的D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

28.在认识活动中,认识主体的作用表现在(ABC)

A.主体选择和设定客体的结果

B.主体通过认识工具作用于客体,使客体信息被主体所接受

  C.主体对客体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并对客体信息的意义、含义作出解释和概括

D.主体创造客体信息

29认识主体在反映中的创造性表现在(ABC)

A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主体反映的超前性

C主体反映的创新性

D在人的头脑中再现出一个物质世界

30主体认识活动包含有选择、重构等成分,这里的选择和重构是指(ABD)

A与客体相符合的选择、重构

B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创造性的选择、重构

C在主观范围内的选择、重构

D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主体对客体的选择、重构

31下列观点包含有唯物主义认识思想的是(ABD)

A“由行而行则知,由知而知则行”B“闻见之知,乃物交而知”

C“致知,是吾心无所不知”D“缘耳而知声,缘目而知形”

32黑格尔说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不如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的广泛和深刻。

这说明了(BCD)

A认识来源于经验

B在经验的积累中加深认识

C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成正比

D认识的深刻性与知识的积累有密切联系

33关于反映、信息和选择的关系,下列论断正确的是(ABD)

A反映、信息和选择是物质形态普遍具有的属性

B反映是接受、选择、传输信息的过程

C只有人才具有选择和反映信息的能力

D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能动选择、加工信息的高级反映形式

34马克思说: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BC)

A理论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不能代替实践D理论对实践不起作用

35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也就是在哲学上坚持(ABCD)

A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36下列说法属于唯物主义知行观的是(CD)

A知先行后B知行合一

C知行终始不相离D知之不若行知

37.价值是指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益关系,因此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AB)

A.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的价值不同

B.同一主体对客体价值追求不同

C.价值选择是主观随意的不具有客观性

D.价值能否实现是主观确定的

38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就是承认(BCD)

A相对真理不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

B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具有近似的性质,认识有待于深化

C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认识有待于扩展

D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

39“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这句话在真理观上认为(BC)

A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B真理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性

C真理是主观的,没有客观性D真理是发展的,不是凝固的

40真理和价值的关系表现为(ABD)

A真理强调客体尺度,价值强调主体尺度

B真理是一元的,价值是多元的

C凡是有价值的都具有真理性

D真理和价值是统一的

41辩证思维方法“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指(BCD)

A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B在思维中再现具体的过程

C由抽象规定,经过逻辑中介,形成思维具体的过程

D在思维中形成“许多规定的综合”和统一的过程

42一位科学家说:

“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

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痕迹。

”(CD)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D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43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