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1958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5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5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5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5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5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5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文档格式.docx

《25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5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文档格式.docx

课时目标

1.会认生字“耻”,会读多音字“识”,会写“耻、诲”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引出课题。

1.诵读经典,引入主题。

课件出示:

(生接读诗文的后半句)

书山有路勤为径,()。

书读百遍,()。

读万卷书,()。

发奋识遍天下字,()。

同学们,这些名言都和读书有关。

我国古代的大文豪苏东坡,对读书也有自己的感受。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指名读,说意思。

师加以引导和评价)

古人喜欢读书,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

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板书:

古人谈读书

2.这一课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了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第二部分的

作者是朱熹。

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两则文言文片段,从中获取营养。

谈话导入,用孩子们熟知的故事引入课文,拉近了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资料:

《论语》: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

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十分重视学习,《论

语》中不止一处讲到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2.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用“/”画出停顿。

3.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出节奏。

注意读好“识”的读音“zhì

”。

4.出示会认字,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5.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

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耻:

“耳”要窄、第二个竖要长、与下提交叉,“止”右竖要长、中间有一短横。

诲:

“母”竖折与横折钩起笔相接、收笔时交叉,一横居中。

6.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教师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引导思考:

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预设:

本文讲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在师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并指导画出朗读的节奏,然后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达到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三、品读释疑,理解大意。

1.引导思考: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大意,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小组内互相交流。

2.小组汇报:

【示例一】出示课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谁来说一说你的理解?

(1)理解词语。

知:

同“智”,智慧。

(2)理解句义:

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这句话里面的最后一个“知”和前面的“知”的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最后一个“知”同“智”,是智慧的意思,前面几个“知”的意思都是知道。

(3)教师指导:

《论语·

为政》:

子曰:

“由!

诲女知之乎!

(4)同学们,你们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们的理解吗?

数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一道思考题,因为这道题比较复杂,而且有些步骤又比较难懂,所以老师讲了两遍,讲完以后老师问我们懂了没有,有很多同学都点头表示明白。

可我还是有几步不明白,可我看见那么多的同学都懂,便想蒙混过去。

当时我忽然想起:

于是又问了老师,老师又认认真真地给我讲了一遍,这下我弄明白了这道题的全过程。

(5)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随机指导朗读)

【示例二】出示课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结合注释理解词语。

敏:

此处指聪敏。

好:

喜好。

以……为耻。

下问:

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公冶长》第五篇: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地汲取营养。

(指导朗读)

【示例三】出示课文: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

记住。

厌:

满足。

教诲。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点拨:

这里的“默”是“默默”的意思,“识”在这里读“zhì

”,是记住的意思。

(3)知识拓展:

述而》: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

它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4)表演读这一句。

3.总结方法学习后面三句。

(1)学生交流理解方法。

主要通过注释、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来理解句子含义。

然后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提示:

注意文言文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读音和常用义不太一样。

这就需要读注释或查阅相关资料。

(2)交流剩下三句话的理解。

示例: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教师适时补充:

没有天生就知晓知识的圣人,像孔子之所以能达到多知多智的境界,也是由

于多听多记、勤奋好学。

孔子之所以这样公开自己的“成功秘诀”,估计是因为当时社会上有一些

流行观点,认为孔子生而知之,是天生而降的圣人,为此,孔子不得不作此回应。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了。

(教师适时点拨:

在本句中,孔子讲到了学习的态度问题。

他觉得真正有志于学的人,应当有

着唯恐学不到、唯恐学不会的紧迫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问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这样)还不如去学习。

(教师点

拨:

这一段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实践的重要性)

4.读出对这三句话的理解,思考:

这则文言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古人读书的?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相机板书)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这部分的内容,并进一步探讨这部分所蕴含的学习上的方法和态度,使学生尽快掌握主要内容的同时,还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拓展:

同学们,《论语》中有关读书学习的句子还有很多。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希望同学们能积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文言名句,在以后的学习中时刻提醒自己,努力学习。

3.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1)自由背诵;

(2)同桌互背;

(3)男女生比赛背;

(4)小组比赛背;

(5)师生合作背;

(6)全班齐背。

4.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几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向别人请教;

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

遇到不懂的问题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诵中加强记忆,达到熟能成诵,落实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