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1616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

《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

北京国电水利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中铁十四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2.工程概况及特点:

2.1.工程概况:

开工日期:

2009年6月1日

竣工日期:

2009年8月15日

2.2.工程简述及特点:

本风电场一期工程的装机容量为100.5MW,拟安装67台FL77-1500型风力发电机,单机容量1500kW,出口电压为0.69kV。

风机接线为一机一变。

箱式变的高压侧采用并联接线方式。

67台发电机变压器组共分7组,采用7回35kV线路接入升压站35kV母线。

2.2.1线路路径概述

根据风机的位置以最优组合方式将线路分为7回35KV集电线路,7回线路均接入220KV升压变电站。

其进线方向为220KV升压变电站的西南方向。

该7回35KV集电线路总长度:

67.011公里,其中架空线路56.301公里,直埋电缆长度10.710公里。

本线路从塔AB到塔ABT为双回路同杆架设,其他线路均为单回路。

2.3.工程特点:

本工程线路走向规划严格、要求高,且地形复杂,线路起伏较大,设计线路转角多,施工比较困难。

2.4.杆塔基础部分:

35kV集电线路采用角钢塔和钢管塔混合设计,角钢塔基础采用阶梯形开挖基础,钢管塔采用阶梯形开挖基础。

现场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强度C20,基础垫层及保护帽混凝土强度C10,钢材材质选用Q345及Q235,特殊规定图纸强度除外。

为防止商品砼供不应求现象,现场需提前做好C20砼现浇配合比准备,并备好充足砂石料及水泥。

本线路设计杆塔数量角钢塔184基,钢管塔20基,共204基。

3.线路复测、分坑:

3.1.参加本工程线路复测、分坑、划线、验线施工的测量工应由经过专业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的持证人员担任,测量使用最小读数为1”的经纬仪进行操作。

测量使用的设备仪器具必须经过计量验定。

3.2.本工程测量使用的仪器及量具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误差超过标准时应加以校正,仪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3mm,水平度盘气泡偏离值不应大于1格。

3.3.分坑测量前必须复核设计勘测是钉立的杆塔位中心桩的位置,当有下列情况时应查明原因予以纠正:

3.3.1方向桩的偏差大于l′。

3.3.2以设计勘察钉立的两个相邻直线桩为基准,其横线路方向偏差大于50mm。

3.3.3采用经纬视距法复测距离时,顺线路方向两相邻杆塔中心线间的距离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大于设计档距的1%。

3.3.4转角桩的转角值,用方向法复测时对设计的偏差不大于1′30″。

3.4.施工测量时应对下列几种地形标高进行重点复核:

3.4.1地形变化较大,导线对地距离有可能不够的地形凸起点的标高。

3.4.2杆塔位间被跨越物的标高,尤其是新增加跨越物的标高。

3.4.3相邻标塔位的相对标高,复核值与设计值比偏差不应超过0.5m,超过时应由设计单位查明原因予以纠正。

3.5.设计交桩后,个别丢失的杆塔中心桩应按设计数据予以补钉,其测量精确度应符合有关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的规定。

3.6.杆塔中心桩移桩测量精确度应符合下列条件:

3.6.1当采用钢卷尺直线量距时,两次测量值之差不得超过量距的1‰。

3.6.2当采用视距法测量距离时,两次测量值之差不得超过测距的5‰。

3.6.3当采用方向法测量角度时,两侧回测角值之差不得超过1′30″。

3.7.施工测量时应根据杆塔位中心桩的位置钉出必要的作为施工质量检查的辅助桩,施工中保留不住的杆塔位中心桩必须对其钉立的辅助桩位置作记录,以便恢复该中心桩。

3.8.使用远红外线测距时档距读数误差不应大于1m档距。

3.9.线路复测时应认真做好详细记录,复测结束后根据现场记录及时填写线路复测记录表。

3.10.在相邻耐张段线路复测无误后才能分坑,分坑前必须复核相邻档档距及转角度数,以确保塔位的准确。

3.11.分坑时对塔位中心桩钉出必要的辅助桩并做好记录,作为施工质量检查的依据,对施工中难以保留的中心桩,施工结束后要予以恢复。

4.基坑开挖:

.1基坑开挖应在复测结束、分坑完毕、杆塔桩位正确、按施工图核对塔型及基础型式,检查塔位桩控制桩是否完好,确认分坑放样尺寸无误后方可开挖。

.2开挖方式:

以挖掘机大开挖方式为主,以人工修坑为辅,对地下水位较高、土质为砂土的、难以用普通开挖方式开挖的基础,为顺利开挖和防止施工中坑壁坍塌,必须采用大开挖或用挡土板及井点降水和其它有效方式进行施工。

.3开挖的坑底应平整,同基基础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应按最深一坑操平,杆塔基础坑深的允许偏为+l00mm-50mm。

超深时超深部分一律按铺石灌浆方式进行处理。

.4基础垫层应根据本工程基础施工说明的要求进行施工。

.5当发现地质条件与地质报告不符时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会同设计和现场监理共同处理。

.6基础坑深挖至设计深度后应由监理单位代表检查认可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5.基础施工

5.1原材料的控制:

塔基钢材:

本程塔基浇注使用的钢材品种应符合设计要求标准,钢材到达现场后须做复检。

质保书和复检报告须符合相应标准中的规定。

钢筋焊接:

焊接应采用电弧焊,焊接工艺按《钢筋焊接验收规程》JGJ18-96的要求进行,焊接头以300个同类型接头作一个批次,不足300个时仍按一批次做焊接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规程JGJ18-2003中4.4条“钢筋电弧接头”的要求。

本工程所用材料的质量保证书,合格证,复检报告等须经现场监理认可签证,不认可者不得使用。

材料在使用时应做好跟踪记录。

5.2钢筋制作:

5.2.1参加钢筋制作的施工人员应熟悉本工程基础施工图,按施工图要求核对钢筋品种,规格和数量,并进行配料,正式加工前应进行放样。

5.2.2本工程钢筋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5.2.2.1钢筋应选用无锈蚀,表面洁净的材料。

5.2.2.2如有弯曲应予校直。

5.2.2.3Q235材质的受力钢筋末端按规定做180度弯构,D≥2.5d,钢筋平直长度≥3d,Ⅱ级螺纹钢筋末端按施工图要求不弯或做成90°

直角等。

5.2.2.4箍筋末端应做弯钩,弯钩角度做成135度D>主筋直径且≥2.5d,平直长度≥5d,注D-弯钩的弯曲直径d-需作弯钩的钢筋直径。

5.2.3本工程的钢筋加工应集中加工,每只基础脚的钢筋应现场挂牌标识,以免错用。

5.2.4主筋接头要求:

5.2.4.1采用塔接焊或帮条焊时应采用双面焊缝。

5.2.4.2搭接焊或帮条焊缝有效长度:

双面焊缝I级钢≥4d,II级钢≥5d(d为主筋直径)。

5.2.4.3搭接焊时钢筋应预弯,以保证两根被接的钢筋在同一轴线上,焊缝高度应不小于被焊钢筋直径的0.3倍,焊接宽度应不小于钢筋直径的0.7倍。

5.2.4.4接头布置:

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在任一焊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d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域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头,该范围内的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相邻两根钢筋的接头不得在同一截面上且距离不得小于35倍d。

5.2.4.5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5.2.4.6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单位:

mm)

项目

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士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士20

绑扎受力钢筋

间距

排距

士5

箍筋间距

骨架长度

骨架宽度、高度

5.2.4.7钢筋保护层:

本工程基础钢筋保护层厚度,除特殊说明外,立柱主筋为40mm。

5.2.4.8钢筋交叉点处应用铁丝扎牢。

5.2.4.9钢筋绑扎后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复查,确保数量正确,规格型号正确,位置尺寸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5.3模板组立与安装:

5.3.1所有台阶与立柱应采用设计标准尺寸的模板,不得以土代模,模板表面应平整,接缝严密,支撑牢固可靠。

5.3.2模板在浇制前应涂刷隔离剂,以保证脱模后的基础表面质量。

5.3.3每层模板的侧壁与坑壁间须加以多点支撑,以防胀模。

5.3.4立柱模板采用脚手架钢管φ48X3.5mm(壁厚)组成多点支撑,模板与钢管,钢管与钢管交叉点间用卡具卡牢,形成稳固的整体,竖管插入硅基础底层,管底垫予制硅垫块,厚度大于60mm,硅垫块放置在垫层上,钢管插入硅内部分襄上白铁皮等清洁的隔离物,以便于折模后钢管的拔出,钢管拔出后,清出白铁皮等隔离物,再用1:

2-1:

2.5高标号的水泥砂浆将孔洞填实。

5.4地脚螺栓安装:

5.4.1立柱模板安装结束后,安装地脚螺栓。

5.4.2地脚螺栓十字槽钢样架应担在基础立柱模板支撑架上,并用卡具卡牢,地脚螺栓的顶面标高和根开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

5.4.3为了不使浇制时地脚螺栓移动,除样架卡牢外,地脚螺栓底部锚爪应使铁丝与主筋连牢,浇制时混凝土不得直接冲击连接铁丝。

5.4.4地脚螺栓安装后,在浇制基础前须再次校核地脚螺栓规格、数量、尺寸及露出立柱高度、根开尺寸,并再次检查顶面标高。

5.5转角塔根据设计提供的预高值和转角角度,内侧基础的预高值确定。

5.5.1对于有预高要求的基础,其预高值根据设计给定的参考值。

本作业指导书己进行了调整,在施工时不要再过量放大,不应小于给定的预高值,允许偏差控制在规范允许的正偏差范围内,即允许偏差为:

0-5mm。

5.5.2所有基础顶面应做到一次成型,不允许两次抹面,预高基础立柱在浇制完毕后应及时测量预高值和地脚螺栓露出基面的高度,实测值应符合设计要求的设计值。

5.6基础浇制:

本工程优先采用商品砼施工,在商品砼施工不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时,采用现场制作砼。

5.6.1根据所使用商品混凝土塌落度为100-120mm,由具有计量合格、经省建设主管单位年审合格并有一定资质的实验室出具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5.6.2现场施工用配合比应根据砂、石的含水量和施工条件对实验室的配合比作适当的调整,配合比调整后应做详细的记录,现场应严格按配合比施工。

5.6.3现场的砂、石、材料及坑内不得有杂草等垃圾和有机杂物,如碎石含泥量大,应对其进行冲洗。

砂含泥量大,应进行筛选,浇制前应排净基坑内的积水。

5.6.4浇制前必须再次复核基础根开,地脚螺栓规格、间距、顶面标高及地脚螺栓在立柱内的位置、转角、终端塔的拉压腿应在支模后由两人以上再次复核,确认无误后开始浇制塔基。

5.6.5基坑底部垫层应铺设平整,并测量基坑底部水平标高。

5.6.6在基础浇制前要再次检查保护层垫块是否安置好,以保证保护层的尺寸。

5.6.7混凝土的拌制应采用机械搅拌,机械搅拌的时间应控制为;

出料量<0.25m3者、自落式≥90秒、强制式≥60秒,出料量0.25m3-0.5m3之间。

自落式≥120秒、强制式≥90秒。

5.6.8所有现浇基础均须用机械振捣,振捣时振动棒应与砼面垂直,采用快插慢拔的振捣方式,分层浇筑时分层厚度约为30mm。

分层浇筑的间隙时间不得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在水泥出厂报告和复检报告二者中取时间短者),在底层混凝土高度不满足1.25倍振动棒长度时,应控制好振动棒插入深度以防振动棒进入垫层,在振捣上一层砼时,振动棒应插入下一层砼50m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

振捣上层砼时应在下层砼初凝之前进行,捣动棒插点要均匀排列,每一插点振动时间一般在20-30秒,振动之间相隔500mm为宜,保证每个振点作用半径互相衔接,振捣时振动棒不得碰撞钢筋、模板、地脚螺栓、并不得紧靠模板进行振动。

5.6.9对基坑深度超过2m的基础浇筑,均需采用溜模,以防砼离析。

5.6.10为防止立柱和台阶结合处出现“吊脚”现象,台阶结合处振动完毕,立柱暂缓浇筑,让砼静置约30分钟后再浇筑混凝土。

5.6.11浇筑后的立柱,台阶表面均应抹光、平整、棱角分明。

5.6.12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整体强度,施工中每个基础腿必须一次连续浇筑完成,不得留有施工缝隙,基础施工队应配备能满足现场要求的搅拌机械。

5.6.13本工程的铁塔基础为刚性和灌注桩基础,为保证台阶的尺寸,立模和浇制的过程中要采取防止立柱下沉,凹入下层台阶的措施以保证立柱的高度尺寸。

5.6.14混凝土试块应在基础浇制点现场制作,并与基础同等条件养护。

5.7混凝土的养护:

5.7.1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12小时内(干燥有风时为3小时)对砼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养护时间:

对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砼不得少于7天,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当日平均气温低5℃时不得浇水)

5.7.2在已浇柱的砼强度未达到1.2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

5.7.3基础拆模前砼强度不应低于2.5MPa,拆模时应及时通知监理代表到场,基础拆模时应用木榔头沿模板四周轻轻敲击以便模板和砼面自然分离,拆模时还应注意保证砼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拆模经检验合格后应立即回填土并对基础外露部分加遮盖物,在规定期限内继续养护。

砼强度达到1.2Mpa时的参考时间表

水泥品种

外界平均气温

1—5℃

5—10℃

10—15℃

15—℃以上

参考时间(小时)

32.5级硅

48

32

24

20

砼强度达到2.5Mpa参考时间表

1一5℃

5一15℃

20℃

25℃以上

参考时间(天)

3

2

1.5

1

5.8回填土:

5.8.1基础拆模完毕并经现场监理检查合格后立即回填土,回填前坑内若有水,应先排除坑内积水后再进行回填。

5.8.2回填土应符合规范要求,每填入30Omm左右进行一次夯实,夯至200mm左右并不得掺入杂草、树根、垃圾等有机物。

坑口应筑防沉层,高度300-500mm,确保工程移交时坑口回填土不得低于地面。

5.8.3工程施工应本着降低损耗,文明施工,工完料尽场地清原则。

6.质量要求:

6.1工程施工前必须严格审核该项工程的《组织措施》《施工技术措施》。

6.1.1监督施工班组严格按图施工,严格按《35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L/T5168-2002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施工,严格按措施施工,最终实现投产达标。

6.2钢筋的焊接头必须按JGJ18-96的要求进行工程接头试验,且符合要求钢材必须有出厂检验报告和复检报告,材质检验报告必须经现场监理代表认可。

6.3砂、石必须经过检验且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水泥、砂、石等按标准取样,钢筋的焊接头必须按JGJ18-96的要求进行工程接头试验,且符合要求,水泥、钢材必须有出厂检验报告和复检报告,材质检验报告必须经现场监理代表认可,对水泥、砂、石等原材料的使用要有跟踪记录。

6.4为保证焊接质量,参加本次工程施工的焊工必须经培训合格,并且持有效证件上岗,正式施焊前必须做钢筋焊接工艺接头试验,试验不合格者不得在工程上进行焊接操作。

6.5基础分坑前必须复测档距方向无误,基础施工前必须再次校核塔型及根开,基础的配置及几何尺寸、配筋的规格、数量及间距,地脚螺栓的规格、数量、根开、顶面高差。

6.6基坑坑底应平整,尤其要注意压腿的坑底标高的控制。

6.7基坑深度超过2m的应采用溜槽,以防砼离析。

6.8混凝土试块应在浇制现场制作,其养护条件应与基础相同,并应标明标号、编号、桩号和制作日期,28天龄期后及时送经项目部认可的当地具有计量合格省建设主管单位年审合格有一定资质的试验室进行抗压试验,试块制作的数量为:

每基基础做一组试块(每组为三块)单基基础混凝土量超过100时以上的需增加一组试块。

6.9每组试块强度:

C20级应大于20Mpa。

6.10基础浇筑要求一次成型,不应二次抹面,浇筑完毕应抹出棱角、台阶,立柱上表面抹光,基础表面不得有沟洞、蜂窝、露筋,若发现有上属情况应及时报项目部,项目部将会同现场监理代表视实际情况研究处理,处理情况及结果施工班组应有详细记录。

6.11基础浇筑是隐蔽工程,现场质检人员应严格把关,浇制过程中不得离岗,全天候跟班检查,行使质量否决权,及时、认真、准确地填写质量检查卡和施工质量评级记录表。

6.12每道工序施工完毕均需经监理单位代表、项目部质检人员现场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作业。

6.13凡基础中采用的预制混凝土垫块,其强度不得低于相应的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厚度不得小于保护层厚度。

6.14基础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

项目

保护层厚度

0.5mm(注意施工图中的说明)

立柱及各台阶断面尺寸

0.8%

同组地脚螺栓中心对立中心偏移

+10mm

地脚螺栓露出立柱顶面高度

+10-5(mm)

基础根开及对角线尺寸

士2‰

基础顶面高差

5mm(如有予高要求者不少于予高值)

基础扭转

10’

横、顺线路方向位移

30mm

7.安全要求:

7.1安全管理:

7.1.1在工程开工前应制订工程施工组织措施,安全技术措施及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按“电力建设安全施工管理规定”中第八章的要求对其进行管理。

7.1.2施工前应组织所有参加工程施工人员认真学习《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并在施工中认真贯彻执行。

7.1.3坚持每周安全活动日制度,对于施工中的安全技术、危险源的识别以及预防措施应进行现场交底。

7.2土方施工:

7.2.1作业人员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

7.2.2人工开挖基坑时应事先清除坑口附近的浮土,向坑外抛扔土、石时应防止土石回落伤人。

7.2.3作业人员不得在坑内休息。

7.2.4不用挡土板挖坑时坑壁应留有适当坡度,坡度的大小应视土质特性、地下水位和挖掘深度确定。

7.2.5挖掘泥水坑、流砂坑时应视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安全技术措施,使用挡土板时应经常检查其有无变形断裂现象。

7.2.6不得站在挡土板支撑上传递土方或在支撑上搁置传土工具。

7.2.7更换挡土板支撑应先装后拆,拆除挡土板应等基础浇制完毕后与回填土同时进行。

7.3基础施工:

7.3.1人工平直、切剁钢筋时,打锤人应站在扶剁人的侧面,锤柄应楔塞牢固。

7.3.2弯曲钢筋的工作台应设置稳固,板扣与钢筋应配套。

7.3.3板应用绳索和木杠滑入坑内。

7.3.4模板的支承应使用槽钢或方木,采用混凝土预制块做承力支柱时不应多块叠迭。

7.3.5板支撑应牢固可靠,并对称布置,高出坑口的加高立柱模板应有防止倾覆措施。

7.3.6拆除模板应自上而下进行,拆下的模板应集中堆放,支撑木外露的铁钉应及时拔掉或打弯防止伤人。

7.3.7人工浇制混凝土应遵守下列规定:

7.3.7.1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听从坑内捣固人员的指挥。

7.3.7.2坑口边缘0.8m以内不得堆放材料和工器具。

7.3.7.3捣固人员不得在模板和支撑木上走动。

7.3.8机电设备使用前应全面检查、确认机电装置完整、绝缘良好、接地可靠、现场临时用电应安全规范、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7.3.9搅拌机在运转时严禁将工具伸入滚筒内扒料,加料斗升起时料斗下方不得有人。

7.3.10搅拌机应设置在平整、坚实的地基上,装设好后应由前后支架承力,不得以轮胎代替支架。

7.3.11用手推车运送混凝土时,倒料平台口应设挡车措施,倒料时严禁撒把。

7.3.10、基础养护人员不得在模板支撑上或在易塌落的坑边走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