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题目规律呕心沥血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1550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6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题目规律呕心沥血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题目规律呕心沥血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题目规律呕心沥血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题目规律呕心沥血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题目规律呕心沥血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题目规律呕心沥血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题目规律呕心沥血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题目规律呕心沥血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题目规律呕心沥血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7.3

巴西

9.1

254.2

85.1

83.0

  125、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2008年,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产地;

  B、2008年,巴西玉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比2000年略有下降;

  C、与2000年相比,2008年中国小麦增产900多亿吨;

  D、2008年,印度稻谷产量是其小麦产量的2倍以上。

  解析:

B选项中就是比较2008年比重和2000年比重的大小关系,材料中巴西玉米产量的增长率是85.1%,世界玉米的增长率39.1%,所以比重上升,B错误。

  三、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11~115题。

  2010年一季度,我国水产品贸易进出口总量158.7万吨,进出口总额40.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2%和29.0%.其中出口量67.1万吨,出口额26.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7%和24.9%;

进口量91.6万吨,进口额14.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上16.0%和37.5%。

  表1主要进口来源地(进口额前7位)

进口量(万吨)

同比增长率(%)

进口额(亿美元)

俄罗斯

33.20

57.10

4.63

52.30

秘鲁

15.16

-15.63

2.08

31.29

东盟

7.63

18.40

1.20

32.40

6.88

59.30

1.13

42.00

智利

5.24

-40.10

1.11

5.70

挪威

3.88

54.87

0.85

67.31

日本

4.09

80.30

0.65

87.40

  135、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2010年一季度,我国是俄罗斯最大的水产品出口目的地;

  B、2009年一季度,日本比美国进口了更多的我国水产品;

  C、2010年一季度,我国从秘鲁进口水产品的平均单价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D、2009年一季度,我国对东盟水产品进出口贸易为逆差。

C选项中就是比较2009年平均单价和2010年平均单价的大小关系,材料中我国从秘鲁进口水产品进口额的增长率是31.29%,我国从秘鲁进口水产品进口量的增长率-15.63%,所以比重上升,C错误。

  下面结合2010年9月18日多省公务员联合考试中最复杂的一道题:

  四、根据所给图表、文字资料,回答96~100题。

  2009年度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为1806.53亿元,同比增长8.64%;

毛利润总额为134.36亿元,毛利率为7.44%;

净利润总额为11.48亿元,净利率为0.64%。

  2009年度全国旅行社的旅游业务营业收入为1745.59亿元,同比增长8.87%;

旅游业务毛利润为120.27亿元,旅游业务毛利率为6.89%;

实缴税金为12.69亿元,同比增长12.37%;

外汇结汇10.51亿美元,同比减少11.24%;

全国促销费支出为6.76亿元,同比增长13.87%。

  

  100、关于2009年全国旅行社营业状况,从资料中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三类旅游业务的毛利率均比上年有所增长

  B、国内旅游业务的毛利率比上年增加近8亿元

  C、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的外汇结汇比上年减少近1亿美元

  D、全国旅行社促销费用占其旅游业务营业收入的比例比上年有所下降

A选项中就是比较2009年毛利率和2008年毛利率的大小关系,材料中三类旅游业务入境、国内、出境旅游业务毛利润的增长率均大于营业收入的增长率,所以均比上年有所增长。

  综上,所有比较现期和基期比重、比率、利率(也就是除法式子)的题目,考生全部都根据增长率的大小直接去判定其上升还是下降。

2、图形求异运算技巧

图形推理作为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必考题型,需要广大考生给特殊关注。

由于图形的特殊性,使得考生做题时候阅读题目花费的时间较短,可以说题干和选项一目了然,所以对于考生提高做题速度很有帮助。

图形的规律变化在大多数的考生的认识里以数量变化为主,导致很多考生总是感觉图形准确率不高是因为不知道数什么,这是一个误区,除了数量上可以发生变化之外,形状上的变化是另一个考试重点。

  “图形的形状不会无缘无故发生变化”,找到形状变化的规律,题目的答案呼之欲出。

这里的变化规律主要指的是图形之间的运算,其中涉及到相加,相减,求同以及求异。

求异作为题目中最有特点的运算,在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出现的频率一直很高。

求异的规则很明确,两个图形不同的部分组成新的图形。

根据运算规则,题目中会出现一些相应的特点。

  例1、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这是一道非常简单的求异运算,此类题型,只需要考生从前面一组三个图形中发现是形状发生变化即可,快速准确得出答案,不过由于此类题目的难度比较有限,所以考试出现的可能性较低,仅作参考。

  例2、

             A   B   C   D

A 解析:

这道题目的形式是九宫格题型,在难度上符合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难度,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根据九宫格表现出来的特性,先后后竖的看图形,同时注意发现-验证-推理的规律特征,此题比较明显的是第二行的三个图形,特点较为明显。

图形中包含的线条数较多,需要考生注意的是,明确是求异运算之后,直接对第三行进行求异运算的时候,不需要每一条线都研究,例如第三行两个图形中明显最后特点的是曲线,根据求异运算的规律,可以直接排除选项B、D,而选项A、C中最大的差距就是斜向的对角线,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通常求异的运算,可以从选项入手通过两根线即可确定正确答案,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相应的提高做题速度。

  例3、

     A   B   C   D

答案:

此题亦为一道求异运算题目,难度较大。

通过观察图形会发现题干中第一个图形和第四个图形相同,部分考生就直接认为第五个图形应和第二个图形相同,所以直接选择A选项。

选项虽然正确,但是根据欠妥,不太符合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图形推理的一般规律,不够严谨,可以从求异的角度去思考,即第一、二个图求异得第三个图,第二、三个图求异得第四个图,可以推出第三、四个图求异得第五个图,即为选项A,规律更加严谨。

当然了解到此类题型的求异特点,可以观察一、四图特点,“秒杀”得出正确答案。

3、数量关系之数字推理基本题型及解题规律

数字推理的题目就是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合理的一个作为答案.

  按照数字排列的规律,数字推理题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奇、偶:

题目中各个数都是奇数或偶数,或间隔全是奇数或偶数:

  1、全是奇数:

  例题:

1537()

  A.2B.8C.9nbsp;

D.12

答案是C,整个数列中全都是奇数,而答案中只有答案C是奇数

  2、全是偶数:

2648()

  A.1B.3C.5D.10

答案是D,整个数列中全都是偶数,只有答案D是偶数。

  3、奇、偶相间

2134176()

  A.8B.10C.19D.12

整个数列奇偶相间,偶数后面应该是奇数,答案是C

  练习:

2,1,4,3,(),5

  二、排序:

题目中的间隔的数字之间有排序规律

  1、例题:

34,21,35,20,36()

  A.19B.18C.17D.16

数列中34,35,36为顺序,21,20为逆序,因此,答案为A。

  三、加法:

题目中的数字通过相加寻找规律

  1、前两个数相加等于第三个数

4,5,(),14,23,37

  A.6B.7C.8D.9

  注意:

空缺项在中间,从两边找规律,这个方法可以用到任何题型;

4+5=95+9=149+14=2314+23=37,因此,答案为D;

6,9,(),24,39

  1,0,1,1,2,3,5,()

  2、前两数相加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三数

22,35,56,90,()

  A.162B.156C.148D.145

  解析:

22+35-1=5635+56-1=9056+90-1=145,答案为D

  四、减法:

题目中的数字通过相减,寻找减得的差值之间的规律

  1、前两个数的差等于第三个数:

6,3,3,(),3,-3

  A.0B.1C.2D.3

  答案是A

6-3=33-3=03-0=30-3=-3

  提醒您别忘了:

“空缺项在中间,从两边找规律”

  2、等差数列:

5,10,15,()

  A.16B.20C.25D.30

  答案是B.

通过相减发现:

相邻的数之间的差都是5,典型等差数列;

  3、二级等差:

相减的差值之间是等差数列

115,110,106,103,()

  A.102B.101C.100D.99答案是B

邻数之间的差值为5、4、3、

(2),等差数列,差值为1

  103-2=101

8,8,6,2,()

  1,3,7,13,21,31,()

  4、二级等比:

相减的差是等比数列

0,3,9,21,45,()

  相邻的数的差为3,6,12,24,48,答案为93

-2,-1,1,5,(),29---99年考题

-1-(-2)=1,1-(-1)=2,5-1=4,13-5=8,29-13=16

  后一个数减前一个数的差值为:

1,2,4,8,16,所以答案是13

  5、相减的差为完全平方或开方或其他规律

1,5,14,30,55,()

  相邻的数的差为4,9,16,25,则答案为55+36=91

  6、相隔数相减呈上述规律:

53,48,50,45,47

  A.38B.42C.46D.51

53-50=350-47=348-45=345-3=42答案为B

“相隔”可以在任何题型中出现

  五、乘法:

  1、前两个数的乘积等于第三个数

1,2,2,4,8,32,()

  前两个数的乘积等于第三个数,答案是256

  2、前一个数乘以一个数加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n1×

m+a=n2

  例题:

6,14,30,62,()

  A.85B.92C.126D.250

2+2=1414×

2+2=3030×

2+2=6262×

2+2=126,答案为C

28,54,106,210,()

  3、两数相乘的积呈现规律:

等差,等比,平方,...

3/2,2/3,3/4,1/3,3/8()

  A.1/6B.2/9C.4/3D.4/9

3/2×

2/3=12/3×

3/4=1/23/4×

1/3=1/41/3×

3/8=1/8

  3/8×

?

=1/16答案是A

  六、除法:

  1、两数相除等于第三数

  2、两数相除的商呈现规律:

顺序,等差,等比,平方,...

  七、平方:

  1、完全平方数列:

  正序:

4,9,16,25

  逆序:

100,81,64,49,36

  间序:

1,1,2,4,3,9,4,(16)

  2、前一个数的平方是第二个数。

  1)直接得出:

2,4,16,()

前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第三个数,答案为256。

  2)前一个数的平方加减一个数等于第二个数:

  1,2,5,26,(677)前一个数的平方减1等于第三个数,答案为677

  3、隐含完全平方数列:

  1)通过加减化归成完全平方数列:

0,3,8,15,24,()

  前一个数加1分别得到1,4,9,16,25,分别为1,2,3,4,5的平方,答案为6的平方36。

  2)通过乘除化归成完全平方数列:

  3,12,27,48,()

  3,12,27,48同除以3,得1,4,9,16,显然,答案为75

  3)间隔加减,得到一个平方数列:

  例:

65,35,17,(),1

  A.15B.13C.9D.3

不难感觉到隐含一个平方数列。

进一步思考发现规律是:

65等于8的平方加1,35等于6的平方减1,17等于4的平方加1,所以下一个数应该是2的平方减1等于3,答案是D.

  练习1:

65,35,17,(3),1A.15B.13C.9D.3

  练习2:

0,2,8,18,(24)A.24B.32C.36D.52

  八、开方:

  技巧:

把不包括根号的数(有理数),根号外的数,都变成根号内的数,寻找根号内的数之间的规律:

是存在序列规律,还是存在前后生成的规律。

  九、立方:

  1、立方数列:

1,8,27,64,()

数列中前四项为1,2,3,4的立方,显然答案为5的立方,为125。

  2、立方加减乘除得到的数列:

0,7,26,63,()

前四项分别为1,2,3,4的立方减1,答案为5的立方减1,为124。

  十、特殊规律的数列:

  1、前一个数的组成部分生成第二个数的组成部分:

1,1/2,2/3,3/5,5/8,8/13,()

  答案是:

13/21,分母等于前一个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和,分子等于前一个数的分母。

  2、数字升高(或其它排序),幂数降低(或其它规律)。

1,8,9,4,(),1/6

  A.3B.2C.1D.1/3

1,8,9,4,(),1/6依次为1的4次方,2的三次方,3的2次方(平方),4的一次方,( ),6的负一次方。

存在1,2,3,4,(),6和4,3,2,1,(),-1两个序列。

答案应该是5的0次方,1。

  以上我们介绍了数字推理的基本题型和规律,下面我们归纳总结:

  数字推理的主要是通过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方法来寻找数列中各个数字之间的规律,从而得出最后的答案。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我们根据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分为两大类:

  一、相邻数之间通过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方式发生联系,产生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规律:

  1、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等于第三数

  2、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后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三数

  3、等差数列:

数列中各个数字成等差数列

  4、二级等差:

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成等差数列

  5、等比数列:

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的比值相等

  6、二级等比:

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成等比数列

  7、前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第二个数

  8、前一个数的平方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

  9、前一个数乘一个倍数加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

  10、隔项数列:

数列相隔两项呈现一定规律,

  11、全奇、全偶数列

  12、排序数列

  二、数列中每一个数字本身构成特点形成各个数字之间的规律。

  1、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平方构成或者是n的平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平方加减n构成

  2、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立方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n

  3、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倍数加减一个常数

  以上是数字推理的一些基本规律,考生必须掌握。

但掌握这些规律后,怎样运用这些规律以最快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呢?

  这就需要学员在对各种题型认真练习的基础上,应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和技巧。

  这里我们提供为刚刚接触数字推理题型的学员提供一种最基本的解题思路,学员按照这种思路来训练自己,能够逐步熟悉各种题型,掌握和运用数字推理的基本规律。

当学员对题型和规律已经很熟悉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总结的简单方法来解答问题。

  第一步,观察数列特点,看是否存是隔项数列,如果是,那么相隔各项按照数列的各种规律来解答

  第二步,如果不是隔项数列,那么从数字的相邻关系入手,看数列中相邻数字在加减乘除后符合上述的哪种规律,然后得出答案。

  第三步,如果上述办法行不通,那么寻找数列中每一个数字在构成上的特点,寻找规律。

  当然,也可以先寻找数字构成的规律,在从数字相邻关系上规律。

我们这里所介绍的是数字推理的一般规律,学员在对各种基本题型和规律掌握后,很多题是可以直接通过观察和心算得出答案的。

  1、4,5,7,11,19()(2002年试题)

  A、27B、31C35D41

  解题思路:

1、首先此题不是隔项数列。

两个数相加不等于第三数。

两个数相减的差为1,2,4,8,分别是2的0次方,1次方,2次方,3次方,因此,答案应为19加上2的4次方,即35,答案为C。

  例题2:

34363535()3437()(2002年试题)

  A36,33B33,36C37,34D34,37

解题思路:

首先观察数列,看是否为隔项数列。

此数列,隔项分别为3435()37和363534()两个数列,答案为A。

4、资料分析四大速算技巧

“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

  适用形式:

  两个分数作比较时,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比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仅仅大一点,这时候使用“直除法”、“化同法”经常很难比较出大小关系,而使用“差分法”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基础定义:

  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

例如:

324/53.1与313/51.7比较大小,其中324/53.1就是“大分数”,313/51.7就是“小分数”,而324-313/53.1-51.7=11/1.4就是“差分数”。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

  “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

  1、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

  2、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

  3、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

  比如上文中就是“11/1.4代替324/53.1与313/51.7作比较”,因为11/1.4>

313/51.7(可以通过“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简单得到),所以324/53.1>

313/51.7。

  特别注意:

  一、“差分法”本身是一种“精算法”而非“估算法”,得出来的大小关系是精确的关系而非粗略的关系;

  二、“差分法”与“化同法”经常联系在一起使用,“化同法紧接差分法”与“差分法紧接化同法”是资料分析速算当中经常遇到的两种情形。

  三、“差分法”得到“差分数”与“小分数”做比较的时候,还经常需要用到“直除法”。

  四、如果两个分数相隔非常近,我们甚至需要反复运用两次“差分法”,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复杂,但如果运用熟练,同样可以大幅度简化计算。

  【例1】比较7/4和9/5的大小

  【解析】运用“差分法”来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关系:

  大分数小分数

  9/57/4

  9-7/5-1=2/1(差分数)

  根据:

差分数=2/1>

7/4=小分数

  因此:

大分数=9/5>

  提示:

  使用“差分法”的时候,牢记将“差分数”写在“大分数”的一侧,因为它代替的是“大分数”,然后再跟“小分数”做比较。

  【例2】比较32.3/101和32.6/103的大小

  小分数大分数

  32.3/10132.6/103

  32.6-32.3/103-101=0.3/2(差分数)

差分数=0.3/2=30/200<

32.3/101=小分数(此处运用了“化同法”)

大分数=32.6/103<

32.3/101=小分数

  [注释]本题比较差分数和小分数大小时,还可采用直除法,读者不妨自己试试。

  提示(“差分法”原理):

  以例2为例,我们来阐述一下“差分法”到底是怎样一种原理,先看下图:

  上图显示了一个简单的过程:

将Ⅱ号溶液倒入Ⅰ号溶液当中,变成Ⅲ号溶液。

其中Ⅰ号溶液的浓度为“小分数”,Ⅲ号溶液的浓度为“大分数”,而Ⅱ号溶液的浓度为“差分数”。

显然,要比较Ⅰ号溶液与Ⅲ号溶液的浓度哪个大,只需要知道这个倒入的过程是“稀释”还是“变浓”了,所以只需要比较Ⅱ号溶液与Ⅰ号溶液的浓度哪个大即可。

  【例3】比较29320.04/4126.37和29318.59/4125.16的大小

  29320.04/4126.3729318.59/4125.16

  1.45/1.21

很明显,差分数=1.45/1.21<

2<

29318.59/4125.16=小分数

大分数=29320.04/4126.37<

  [注释]本题比较差分数和小分数大小时,还可以采用“直除法”(本质上与插一个“2”是等价的)。

  【例4】下表显示了三个省份的省会城市(分别为A、B、C城)2006年GDP及其增长情况,请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回答:

  1.B、C两城2005年GDP哪个更高?

  2.A、C两城所在的省份2006年GDP量哪个更高?

  GDP(亿元)GDP增长率占全省的比例

  A城873.212.50%23.9%

  B城984.37.8%35.9%

  C城1093.417.9%31.2%

  【解析】一、B、C两城2005年的GDP分别为:

984.3/1+7.8%、1093.4/1+17.9%;

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