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教育学复习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1433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教育学复习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总教育学复习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总教育学复习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总教育学复习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总教育学复习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总教育学复习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总教育学复习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教育学复习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总教育学复习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其次,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会影响升学率,因为素质教育签掉科学地学习,刻苦地学习,有针对性的学习们这样有助于升学率的提高

案例分析:

数学课上,张老师正在按照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教学方法讲授长度的测量这一知识点,学生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着,突然,王小天同学把手举得老高没站起来说:

“老师,我有一种方法,比你讲的方法,能更快地测出一段绳子的长度。

”张老师的讲授被王小天突如其来的问题打断,学生们也都齐刷刷地转向王小天,张老师觉得很没面子,生气对对王小天说:

“你坐下,你能想到什么好办法,及哦啊才上的方法是经过很多次验证的,我就不信你的方法还能比教材上的好。

”王小天一脸不好意思地坐下,心里很难过

分析: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面试国家兴亡发达的不懈动力。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在教学中,应坚持民主的、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环境。

当学生有新的,哪怕是稀奇古怪的想法时,教师应当认真倾听,基于适当的鼓励和赞赏,而不是像案例中的张老师,唯书是从,扼杀学生的创新净胜。

第4章教师与学生

第1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1、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角色)

1、“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道德传统、价值观念的传递

2、“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知识

3、示范者角色(榜样)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角色

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角色

6、“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

2、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3)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1)因材施教必须灵活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2)教师劳动的延续性和广延性

1、教师劳动的连续性指时间的连续性

2、教师劳动的广延性指空间的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1、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

2、间接性不直接创造财富,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教师劳动的结晶是学生,是学生的品德、学识和才能。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1、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2、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3、教师的职业素养

1、对待事业:

终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要求教师做到:

依法执教、严谨治学、爱岗敬业、廉洁从教

2、对待学生:

热爱学生

(1)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不迁就、放纵或溺爱学生

(2)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尊重学生人格,学生的自由选择权,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教育的

(3)要全面关怀学生

(4)要关爱全体学生

(5)理解和宽容学生

(6)街坊学生

(7)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3、对待集体:

团结协作

(1)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3)弘扬正气、摒弃陋习

4、对待自己:

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

(1)高度自觉,自我监控

(2)身教重于言传

4、教师的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素养

2、精神的学科专业知识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5、教师的能力素养

1、语言表达能力

(1)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

(2)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

(3)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

(4)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巧妙结合

2、教育教学能力

(1)善于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材,以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预见性、有序性;

(2)善于组织课堂教学

(3)善于组织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

3、组织管理能力

(1)要有确定合理目标和计划的能力

(2)要有引导学生的能力

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6、职业心理健康

一个优秀的教师所应有的心理素质,也就是教师对内外环境及人际关系有着良好适应所需要的条件,主要包括一下四个方面

1、高尚的师德

2、愉悦的情感

3、良好的人际关系

4、健康的人格

7、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型教师的过程。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3、专业能力的提高

4、专业自我形成

(2)教师专业化的实现

教师专业化的实现,从客观上来看,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和资金支持;

从主观上来看,需要教师的个人努力

1、国家和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与保障

(1)加强教师教育

(2)制定法律法规

(3)提供经济保障

2、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话应做的主观努力

(1)善于学习

(2)恒宇研究

(3)勤于反思

(4)勇于实践

总之,要实现教师个体专业化和群体专业化需要教师个体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提高自主反思意识和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并通过参加各种培训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

同时,国家和政府应该为教师群体专业化创设一定的外部环境保障。

第2节学生

1、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1、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2、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

3、学生有发展的需要

3、现代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等规律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的

(2)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一直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责权主体

第3节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内容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竭诚授受关系

1、从教师和学生的社会角色规定的意义上看,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授受者

2、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3、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2、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朋友是的友好帮助关系

(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互相促进的关系

2、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

(1)专制型师生关系

教师教学责任心强,但不讲究方法,不注意听取学生的意愿和与学生合合作;

学生对教师只能唯命是从,不能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是被动的。

(2)放任型

教师缺乏责任心和爱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任其自然,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怀疑、失望,对教师的人格议论,轻视。

(3)民主型师生关系

教师能力强、威信高,善于同学生交流,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和方法;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广泛,独立思考,和教师配合默契。

民主型师生关系,来源于教师的民主意识,平等观念以及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强大的人格力量,这是理想的师生关系类型

3、师生关系的作用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

4、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4、良好师生关系的简历与发展

(1)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1、教师方面

(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2)教师的领导方式

(3)交换四的只会

(4)教师的人格因素

2、学生方面

主要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许多调查表明,学生与教师关系好就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主动亲近教师;

自认为教师瞧不起自己的们就会主动疏远教师

3、环境方面

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

(2)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5)发扬教育民主

(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教育教学过程中免试生之间发生矛盾是难免的。

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正视自身的问题,敢于做自我批评,对学生的错误要进行耐新的说服教育或必要的等待、解释等。

要能与学生心理互换,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满足学生的政党要求,启发学生自行改错。

(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其次学生也应作出相应的努力

(1)正确认识自己

(2)正确认识老师

5、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教学相长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

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

三是学生可以超越老师

(4)心理相容

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民主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第5章课程

1、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1)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1、“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2、“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

3、“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

4、个性化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

(2)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

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校本课程的开发带给教师的不仅是挑战,更为其自身专业发展提供了契机,是教师转发发展的有效途径

1.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提升

2.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

3.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

4.促进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5.促进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选用的课程。

由此可见,校本课程是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进行的。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要注意把握好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关系。

不能因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影响了国家课程标准以内课程教学的正常展开。

第6章教学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第1节教学概述

1、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他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知道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

2.教学本质与特点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3.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在传承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促进青少年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价值,在学校工作中居于主要地位。

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3、教学是学校驾驭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教学地位)

学校教育要坚持“教学为主,前面安排”的原则。

4.教学的基本任务(科学文化知识,思想品德,只能,体能,审美)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化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发展学生的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5.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第2节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育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的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教学过程以认识活动为基础,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1、以间接经验为主的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

2、学生学习简介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贯彻直接经验和简介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2)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他能引导学生沿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成为深灰所需要的人才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

3、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

4、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防止两种倾向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1、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

3、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知识。

掌握规律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空,才能完成知识的迁移,才能由已知推至未知民财具有真正的思维能力。

一定时间范围内所学知识的量要适当们不能过多。

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通过思考,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采用启发式教学,唤起学生积极的思维,启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良好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3、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不能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不能只强调传授知识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要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3、教学过程的结构

1、激发学习动机

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2、领会知识

是中心环节。

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3、巩固知识

是必要环节

4、运用知识

技能、作业等,知识迁移

5、检查知识

作业、提问、测验等方式考察

第3节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1、教学原则

1、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

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的结合起来

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体现

教师要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

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

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逐步培养和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第三次”学习;

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直观性原则

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

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教师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将直观教具的延时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4、启发性原则

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来更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当中;

发扬教学民主

5、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要求:

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难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

按照学生的认知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进行教学

6、巩固性原则

教师要在教学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

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教学学生记忆的方法;

通过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过程来巩固知识

7、因材施教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极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也收到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制约、

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

8、量力性原则

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反战,是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黄司机出发进行教学;

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2、教学方法

1、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2、演示法、参观法、

3、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

4、发现法

5、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信息技术常用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webquest教学法、基于问题的教学法

第4节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班级授课制的有点和不足

(1)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

2、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3、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5、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

6、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2)不足

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2、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作能力和世纪操作能力

3、不能很好的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4、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5、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

6、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回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2、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1、适当缩小班级规模,是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

2、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

3、多样化的作为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

4、探索个别教学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意义:

备课是教好课的前提,备课可加强教学的计划性,有利于教师重发发挥主导作用

(1)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工作,即专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学号三种计划,即学年(学期)教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2、上课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得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3、课外作业的布置和反馈

课外作业是可能作业的继续,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勤学苦练、克服困难的品质和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

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

分量适宜,难以适度;

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择性;

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

作业反馈清晰、及时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

有利于学校领导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

有利于家长了解自己子女的学习情况;

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教学方针政策和选拔人才提供依据

检查方式:

(1)平时考察。

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单元测验等;

(2)考试。

考试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等进行做捷星检查是所用的一种方式,为了系统地检查和衡量所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额情况

学业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

客观公正;

方向明确,要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的方向;

鼓励学生创新,在评定中不仅要看到答案,而且要看思路,重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好课的标准)

1、目标明确,完成任务

2、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

3、方法适合,善“启”会“导”

4、组织科学,具有教育机智

5、语言清晰,教学内容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整合

6、态度积极,气氛活跃

**教师上好一节课的标准

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要使学生思维活跃

3、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4、要是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第7章德育

1、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社会)

2、德育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障(儿童)

3、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教育目的)

2、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

1、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

发展的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