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面的初中物理公式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最全面的初中物理公式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全面的初中物理公式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F1l1=F2l2也可写成:
F1/F2=l2/l1
其中F1为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
l1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
F2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阻力;
l2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
五、压强(P):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P=F/S------F=PS
F为压力,常用单位牛顿(N);
S为受力面积,常用单位米2(m2)
3、单位是:
帕斯卡(Pa)
六、液体压强(P):
1、计算公式:
p=ρgh
其中ρ为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3g/cm3;
g为重力系数,g=9.8N/kg;
h为深度,常用单位mcm
2、单位是:
七、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1、内容:
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计算:
F浮
=G排=ρ液V排g3、单位:
牛(N)
浮力的计算
a、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b、称量法F浮=G-F拉
c、压力差法F浮=F上-F下
d、漂浮、悬浮F浮=G物
八、功(W):
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W=FS
其中F为物体受到的力,常用单位为为牛(N);
S为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常用单位为m
焦耳,1J=1N·
m
九、机械效率(η):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η=W有用/W总
W有用为对人们有用的功,即有用功;
W总为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即总功。
单位都为焦耳(J)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十、功率(P):
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功率定义式:
P=W/t;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情况来说:
P=Fv(F为动力)
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注;
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
计算总功率常用公式P=P1+P2+…Pn
P=W/t=UI=I2R=U2/R
W为所做的功,单位焦耳(J);
t为做功的时间,单位sh
主单位W;
常用单位kW换算:
1kW=103W
1MW=106W
十一、焦耳定律:
Q=I2Rt
对于纯电阻电路而言:
Q=I2Rt=UIt=
十二、
(1)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都相等。
表达式:
I=I1=I2
电压:
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U=U1+U2
串联分压原理: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部分电路所做的电功之和。
W=W1+W2
各部分电路的电功与其电阻成正比。
串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串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P=P1+P2
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2)、并联电路的特点: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I=I1+I2
并联分流原理:
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U=U1=U2
并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支路所做的电功之和。
各支路的电功与其电阻成反比。
并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并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串、并联电路中用电器之间各个物理量的相关规律及变化比较:
串联:
电流I相等,分电压U,电阻R越大,分电压越多,实际电功率P越大,如果是小灯泡越亮,产生的电热Q越多,消耗电能W越多。
(串联电路中,各个用电器的U,P,Q,W都与电阻R成正比)
并联:
电压U相等,分电流I,电阻R越大,分电流越小,实际电功率P越小,如果是小灯泡越暗,产生的电热Q越少,消耗电能W越少。
(并联电路中,各个用电器的I,P,Q,W都与电阻R成反比)
十三、生活用电常识
1.电流方向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为交流电,我国交流电周期为0.02秒,频率为50HZ,方向每秒改变100次。
螺旋灯泡的金属螺旋须接零线,尾部金属块须接火线。
2.家庭照明电路分火线和零线,电压为220V,(火线与地间有220V电压,零线与地间电压为零)动力电压为380V,不高于36V的电压为安全电压.
3.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现在家庭电路的保险丝被空气开关所替代.电器开关应断火线.
4.家用电器的三孔插座(头)左零右火竖接地,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一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5.安全用电,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低压触电是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了火线。
高压触电:
一是高压电弧触电。
二是跨步电压触电。
初三物理计算公式汇总
容易搞错的单位换算关系
1m/s=3.6km/h
1g/cm3=103kg/m3
1度=1Kwh=3.6×
106J
1m=103mm=106μm=109nm
物理量
物理意义
符号
定义
单位
关系式
比热容
描述吸收相同的热量物体的温度变化不同的原因
c
1kg的某种物质每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
J/(kg·
℃)
Q=cm△t
热量
描述传递能量的多少不同
Q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J
力
描述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强弱不同
F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N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F=f
二力平衡
描述物体受两个力处于平衡状态时,两个力的特点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
浮力
F浮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
F浮=ρ液gV排**
重力
描述物体受到地球吸引力的大小
G
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
G=mg
速度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v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m/s,km/h
v=s/t
质量
描述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同
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kg
质量与位置、状态温度、形状无关
密度
描述相同体积时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
ρ
单位体积内某种物质的质量
kg/m3
ρ=m/V
压力
描述相互挤压而产生的一种弹力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重力!
不在不等
压强
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的原因
p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Pa
p=F/S
液体压强
液体压强与ρ、g、h关系规律
在液体里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Pa
p=ρgh
功
描述力的成效不同
W
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W=Fs
电功
描述电流通过导体时做的功跟U、I、t关系规律
电流通过导体时做的功
W=UIt
机械效率
描述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
η
无单位
η=W有/W总
功率
描述做功的快慢
P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P=W/t
电功率
描述电流做功快慢与UI关系规律
电流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P=UI
电热(焦耳定律)
对电流热效应的规律的定量描述
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有关
Q=I2Rt
电流
描述电流的大小不同
I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A
I=Q/t
电压
描述电压的高低不同
U
形成电流的原因
V
与材料、长度、、横切面积、温度有关
电阻
描述材料对电流阻碍作用不同
R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Ω
欧姆定律
描述I与U、R之间的联系规律
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I=U/R
常用数据
常用单位换算:
1.长度、面积、体积单位换算:
1km=1000m=1×
103m1dm=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1nm=0.000000001m=10-9m
1m2=1×
102dm2=1×
104cm2
1m3=1×
103dm3=1×
106cm3
1mL(毫升)=1cm3=1×
10-3dm3=1×
10-6m31L(升)=1dm3=1×
103cm3=1×
10-3m3
2.质量:
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3.密度:
1000kg/m3=1g/cm3
4.速度:
1m/s=3.6km/h1km/h=1/3.6m/s
5.压强:
1Pa=1N/m2
常用常数值(需要熟记)
声速:
声音在15℃的空气的传播速度:
v=340m/s
光速:
电磁波(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3.0×
108m/s=3.0×
105km/s
水的密度:
ρ水=1×
103kg/m3=1g/cm3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熔点(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水的比热容:
C水=4.2×
103J/kg·
℃
1标准大气压:
P0=1.013×
105Pa=76cmHg在粗略计算时取作1×
105Pa
重力与质量的比例常数:
g=9.8N/kg
要熟练运用的公式:
1.密度公式:
密度相关运算中,“kg”“m3”“kg/m3”是国际单位,而“g”“cm3”“g/cm3”是另一常用单位。
要注意当中的换算。
记住水的密度为ρ水=1×
103kg/m3或1g/cm3。
1000kg/m3=1g/cm3
密度公式的变形:
对于同一物体,在知道了m、ρ、V当中的任意两个后,就可以求出第三个。
2.速度公式:
速度的相关运算中,“m”“s”“m/s”是国际单位,而交通运输上常用“km”“h”“km/h”为单位。
1km=1000m1h=3600s1m/s=3.6km/h
记住光速c=3×
108m/s声速v=340m/s
速度公式的变形:
对于同一物体,在知道了“S”“v”“t”中的任意两个后,就可以求出第三个。
3.重力公式:
变形公式:
利用这几个公式,知道了质量就可以求出物体所受的重力,反之知道了所受的重力也就可以求出物体的质量。
4.杠杆的平衡条件:
知道其中的任意三个物理量,就可以求出第四个。
有些时候,F1、F2或L1、L2也可能给出比例,这时也一样可以求出余下的那个物理量。
杠杆平衡条件公式的变形:
例:
已知某杠杆平衡时,动力也阻力的比为3:
4,若动力臂为40cm,求阻力臂。
解:
因为杠杆平衡所以:
5.压强计算公式:
(1Pa=1N/m2)
在压强计算公式中,所采用的单位都是国际单位,如果题目所提供的单位是其它单位,那就要先进行单位换算。
常用的转换为:
1m2=10000cm21cm2=1×
10-4m2
压强公式的变形:
对于某一受力过程,知道了“P”“F”“S”当中的任意两个物理量,我们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了。
6.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注意:
(1)所有单位都采用国际单位
(2)深度:
从液面到该处的竖直距离。
液体压强公式的变形:
知道了“
”“
”和“h”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求出余下的那一个。
7.浮力计算的四种方法:
(1)测量法:
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G物,然后把物体浸入液体中,再读出测力计减少后的示数F示,则F浮=G物-F示
(2)利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二力平衡法:
当悬浮或漂浮时,物体分别静止在液体内部或液体表面,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和物体的重力作用相抵消,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此时F浮=G物(G物=m物g=ρ物gV物),注意与阿基米德原理的区别。
8.功的计算公式:
“S”必须是在“F”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9.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10.功率的计算公式:
小明用了1min把600N的货物抬上了2m高的货架上,求小明的功率。
老李在搬另一件300N的货物上6m高的货架时,共用了2min,请问谁的功率大?
W明=G1×
h1=600N×
2m=1200JW李=G2×
h2=300N×
6m=1800J
P明=W明/t1=1200J/60s=20WP李=W李/t2=1800J/120s=15W因为P明>
P李,所以小明做功快。
11.热传递热量的计算公式:
通用公式:
12.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13、欧姆定律:
I=U/R
变形求电压:
U=IR变形求电阻:
14、串联电路的特点:
(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串联为例)
电压的关系:
电流的关系:
电阻的关系:
15、并联电路的特点:
(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并联为例)
电压的关系:
last、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
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①电压表损坏;
②电压表接触不良;
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流表短路;
②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
“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除了两表同时短路外,最大的可能是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